如果你老了,愿意去养老院养老,还是在家靠子女照顾?

东郭讲古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说实话,我不愿意去养老院养老,愿意在家靠子女养老;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那也只能去养老院养老,而且未来养老院养老是50年代、60年代人的最终宿命。

不想去的原因,是现在养老院还有很多设施不健全,给养老带来很多不便,尤其是现在养老院的工作人员素质让人担忧,怕发生各种虐老事件。

而在家养老,与子女在一起,可以有很多交流与沟通,还可享受到不少天伦之乐。人生小孩其实有很多目的就是看着自己的小孩健康快乐的生活,可以增进家人相互间的感情,尤其在遭遇病痛灾害时,能充分感受到家人的关爱与温暖,对康复有促进作为,这是人生的一大幸福。如果在养老院,可能这些感受就会少很多,也不一定有家里子女这样关照得好。


开伟观察


养老靠谁的问题,已经广泛讨论过了吧。问题中靠儿女和去养老院这两种方式都过时了。最佳方案是二者结合;或者二者都不选,靠自己养老是最靠谱的。养老还是要依靠自己的硬朗的身体,靠内心丰盈充实的积极乐观态度。


先说子女养老是否可行。现代社会,人口流动性大,父母和子女远隔千里之外,养父母老,很多子女有心无力,譬如一对在北京的小夫妻,双方都是湖南人,北京有80多平的二居室,刚够一家三口居住,如果双方父母都来北京定居,就是7口人住80多平的房子。居住空间拥挤不堪不说,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的冲突更大。而且对双方父母而言离开自己熟悉的老家,来城市生活各种不便,没有人说话,没有人一起玩等。那些想要让子女养老的最好想办法是把子女留在身边。


再看去养老院的可行性。养老院其实层次不齐的。有特别高端舒服一个月上万的,负担得起如此昂贵的费用的,退休工资能够上万的老人,也不是普通老人。其他老人除非子女很有钱愿意给你出这个费用。低端的养老院也很多,去了之后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和朝气,远离你原来一直生活的社区和村落,天天与老人为伴,在养老院等死,估计你也不愿意。因此去养老院只是个迫不得已的选择。

总之,养老还是要靠自己。只要你身体健康、还能动弹、还能自理的时候,一般都是尽量选择自我养老,去养老院和靠子女都不如自己行动自如。正真的养老机构养老已经在淡化,在养老院中把老年人圈起来养,并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所以靠子女养老,还是去养老院对很多人而言,不是一道选择题,或者说根本没有这两个选项。只要你身体健康,活到八九十岁功能完好都不用操心,真正要操心的是你失能不能自理了如何照顾的问题,一般由子女照顾,子女远离的,请亲戚朋友照顾,或者生病失能了再跟子女搬到一起住。子女照顾困难的情况下才去养老院或者请护工帮忙。


云说养老


我陪朋友去过一次养老院,从此打消了将来送老人家去的念头。吓到了。——什么都好,但一群暮气沉沉的老年人在一起是绝对谈不上快乐的——没有声音,行动迟缓,有的拉在了床上裸着身子让护工擦洗,四人间没有隐私,一屋子臭味。护工是好的,房间也不错,吃的也可以,多点钱还有单间,但我还是流下了眼泪。唯独有个信佛的老太太非常笃定,虽盲了自己的事情仍然自己做,自己住单间四千元一个月,子女常来但她不让常来,她是要念佛求往生的,不茫然有追求自信的样子。其他的人就呵呵了。家里的老人未来不准备送养老院,但自己将来就不知道了,但愿上天奖励我最后一福。


手机用户52664978287


是去养老院还是靠儿女养老,

可以说,我的孩子都很孝顺,从小就和我同甘共苦在我身边挣钱帮助家里,在我身边长大成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也过得去,我有我的生活来原,我可以自己独立生活,孩子们也愿意在我身边,孩子们不希望我去养老院,孩子说了,当老人不能动了,还能有多少时日在身边团聚,去了老人院就是现时间的相见了,我的孩子们很害怕我离开他们,每次有病时孩子都是先把钱给我,别当务病情,我想孩子做的对,就随孩子的愿望吧


活好自己看世界


我们是个独女户,跟女儿养老没想过,也不现实。

老伴我俩早就商量好了,能生活自理时就在家养老,等些年身体不行了就去养老院,只有这一条路可走,没得选择。

养老钱也已准备好了,再加上微薄的退休金,找一个一般点的养老院应该不是问题,也只能这样了。真不行就把自己的房子卖了作保障。

再等到身体出问题时,我俩就去签份遗体捐赠书,完成这一生的最后一个小心愿,也算是这一辈子所做的最后一份善事罢。一切全免,省事。静静地来,悄悄地走,很好。

这一切都已经计划好了,做到有的放矢,免得到时慌了手脚留下遗撼。






乐逍遥肖学彬


我父亲现在住在养老院。妈妈不在十七年了,爸爸也中风九年了,中风后住家三年,保姆换了二十几个。我工作在外地,一年回家三五次,每次保姆离职于我就是一场战役,一边请人帮忙照顾,一边重新请保姆,工作忙飞不回去就一天几十通电话,节假日更是考验,后来老头子自己找了养老院入住,解决了一日三餐和护理问题。刚入住也不习惯,单间冷淸两人间又太吵,把他接到我住的城市半年重新找保姆又嫌没亲戚朋友吵着回养老院。现在,随着年龄越大护理升级费用也上涨,又换了家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基本肯定余生离不开养老院了。不是居家好还是养老院,而是现实让你只能选择养老院!


尽善尽美Ss


我是阿鱼的梦,我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刚巧,这个问题,前几天我刚刚跟两个妹妹探讨过,我们都有同感。我的答案是:如果我老了,我既不想去养老院也不想在家里让孩子照顾。

为什么呢?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曾经在一个乡镇敬老院借住过一段时间,我亲眼目睹并了解院里老人们的饮食及生活状况。当然,那个年代的敬老院的条件与现在的老年公寓是没有可比性的。敬老院里的老人情况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有的是只有女儿的老人(当时在农村,只有女儿的人家也被算作是孤老的,可以由村里出资进敬老院的),有的是既有儿又有女的老人,因儿女都在外地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父母,所以孩子们自己出钱把父母送到敬老院里请专人看护。

在敬老院居住的那段时间,偶尔会看到有儿女的老人的孩子带着水果点心等好吃的来看望父母,而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则围在一边用充满羡慕的眼神看着他们,那种从心底里流露出来的孤单和寂寞至今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如在眼前。可能是那时留给自己的印象太过于深刻的缘故,所以在我的潜意识里,对于敬老院这个地方是有很深的排斥心理的,所以当我老了,在我还有意识的情况下,我是不会选择去敬老院生活的。

其次,我也不会选择在家里让孩子照顾。因为当初我们这个年龄在外工作的人,大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他要去努力去拼搏,去养家糊口,去过属于他自己的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未来的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孩子所面临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我不能自私地去剥夺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我不想连累孩子,给孩子添麻烦,成为孩子的负担,我要健康而有尊严地活着。

等我老了,如果可能,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我想和老公及姐妹们以及知己一起过惬意的群居生活。我们可以建一座四合院(当然如果条件不允许,在农村有几间窗明几净的大瓦房也是极好的,不但空气好还没有污染)各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有独立的卫生间,可以拥有共同的厨房和娱乐设施。那时,我们都有足够的退休金,不会拖累孩子。同时我们还有充分的自由。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下下厨房,大显身手,做几道拿手菜,切磋切磋厨艺。不想自己动手做事时,可以雇保姆、小时工、或者雇家政服务员为我们做饭洗衣,做家务。而我们可以坐在一起看书,聊天,喝茶,下棋,一起晨练散步养花遛狗,一起出去旅游,一起拄着拐棍话斜阳!

那个时候,我们大家和和美美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照应,互相慰藉。没有猜忌,没有嫉妒没有鄙视,没有利益冲突。大家以一种平和、知足和感恩的心相处着交往着。不无聊不孤单不寂寞,晚年生活过的充实又有趣,开心又幸福。如果孩子想我们了,可以在周末或空闲的时候带上孙儿来看望我们,大家一起说说笑笑,把酒言欢,尽享天伦之乐。那个时候,什么功名利禄,什么钱财地位,一切皆已悟透看淡,就这样恬适安然、岁月静好地度完自己的往后余生。

这就是我一直想要的晚年生活。





阿鱼的梦


我妈妈前些年总说行动不便了就去养老院,省得给我们添麻烦。当时我们也答应了,认为养老院都是专业人员照顾,有问题随时有人帮助,而我们兄妹几个在不同城市工作照顾起来会不方便。但是,有一次我跟随一个考察团去了一家听说是很不错的养老院考察后我立刻改变了主意。以后一定不让我妈妈去养老院。

那家养老院条件确实不错,新楼房,有单间,房间各种行动不便老年人的设备都有,电视空调微波炉等等各种家用电器。但是,整个养老院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活力,配备的各种乒乓球台,健身房没有几个老人去活动,老人家几乎都是一脸迷茫的坐在一楼大厅发呆,相互之间几乎不交流。有些人耷拉着脑袋,垂着手一副奄奄一息的样子。。。看得我心里非常不是滋味。在养老院里我感觉不到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热情。让人感觉到这是一群等死的人们。太可怕了。我不能让我妈妈晚年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


雨巷6201


女儿不孝的悲哀,难道是母亲教育的失败?

“如果我老了,坚决不到女儿家去。我一定毫不犹豫的走进敬老院。这是我自己的决定,也是我的同学无数次告诫我的话。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我的女儿根本没法依靠,跟她在一起,累不死也要累个半死。”这位50多岁的女人,谈起了以后养老的打算,她都会作以上的表示,这也是她的真实想法。

刘女士是一个苦命的女人。从小就被遗弃,生活在上海的孤儿院里,后来被养父母抱养。她没有看到过自己的亲生父母,更不可能享受到亲生父母的疼爱。养父母把她养大之后,从上海来到了个地级市。在这个普通工人家庭,她与其他穷人家的孩子一样,度过了自己人生中的青春年华。


后来,养父母又抱养了一个小男孩,等于给刘女士找了一个小弟弟。刘女士是家中老大,从小就很能吃苦,很早就上班了,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很多。结婚成家之后,不料想,灾难从天而降,她的丈夫因患病离他而去。30多岁她开始守寡,带着自己的女儿和自己的公爹一起艰难地生活。

公公今年93岁了,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前些年,她一边伺候公公,一边抚养女儿,生活特别的艰辛。好不容易供女儿读完大学,女儿也顺利地在省城一所学校当了老师。外甥女出生之后,由女儿的婆婆带着。婆婆去年有病卧床后。女儿对婆婆不管不问,同时,不容商量地把女儿送到了母亲家里。

母亲照顾90多岁的公爹,本来就不容易。如今又增添一个十分顽皮的外甥女,每天家里都是乱糟糟的,老人不满意,发脾气,小孩哭闹,乱跑乱窜。刘女士生活在夹缝之中难以自拔。但她很是无奈。刘女士一边要给老人做饭看病,尽量的让家中的环境安静一些,另一方面,又要照面好顽皮的外甥女,上学下学,洗衣做饭,洗澡辅导功课,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刘女士有三高症状,她常说,在这种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下,自己随时都有可能晕死过去。这些年,她省吃俭用,是从牙缝里省出40多万元,资助女儿在省城买房。但这一切都是白费。

刘女士的情况比较特殊,没有兄弟姊妹和亲戚,一切困难只有靠自己硬撑着。女儿远在几百公里外,根本帮不了自己一点点。就是周六周日到家之后,爷爷的事儿、女儿的事儿一概不管。更不做饭,不洗碗,不洗衣服,在家里,看着母亲把饭端到桌子上,才去吃饭,吃完后碗一撂,要不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要不就是玩手机。

女儿每一次从省城回来,总要带回大包大包的东西,但包内从来没有见过一根菜毛,有的都是女儿自己一周以来的脏衣服,让妈妈给自己洗。有一次,女儿甚至把丈夫的脏衣服及内裤,都从几百公里外,带回到母亲家,让母亲去洗,让母亲心里很不是滋味,边洗边哭,长泪横流。

就是这样一位女儿,不懂得感恩,不懂的付出,只是一味地向妈妈索取。这样的女儿谁能依靠吗?刘女士时常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

此时此刻,我想起一幅画:母亲就像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拉着一辆车在上坡的路上艰难跋涉。上面坐着90多岁的公公,30多岁的女儿,还有五六岁的外甥女。女孩儿在车上吆喝着、抽打着母亲,让母亲拉车的度快些快些再快些。可母亲抱病拉车的痛楚,没人去关心,没人去体谅。

刘女士常说,女儿是人民教师,可这样的教师能教出什么样的好学生呢?她说这一切的苦果,都缘于自己对女儿从小太娇惯了,一切都晚了。这是一个母亲的自责。但是仅有母亲的自责就够了吗?女儿难道不应该想一想吗?为人妻、为人母,扪心自问一下,你做得怎么样?难道自己没有责任吗?这个问题在时常拷问每个有良知的女儿。你怎样才能让母亲放心地住到你家养老呢?

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女儿的所作所为究竟是谁造成的?


分享感动和感悟


我于1987年就在养老院工作,那时收养的都是五保“三无”老人,无工作单位、无子女、无收入来源。条件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只是吃饱肚子,有衣穿即OK。那时我正值中年,望着老人,想到自己将来老了也将如此,不禁一阵惆怅……

现在我已退休,还能动弹,权且居家养老,待以后如何?则不去想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