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不是被朱元璋打敗的,打敗他的另有其人

​相信稍微瞭解點明朝歷史的人都知道,陳友諒曾是朱元璋最大的敵手,與他之間大大小小也打了很多仗,而最著名的戰役有兩次,它們分別是龍灣戰役和鄱陽湖戰役,這兩次戰役皆以陳友諒的失敗告終,鄱陽湖戰役更是決定了陳友諒的滅亡。


陳友諒不是被朱元璋打敗的,打敗他的另有其人

很多史學家認為他雖然有稱霸的雄心,也有御下的能力,但是他缺乏朱元璋那樣的軍事能力,作戰太過草率,不會精心籌劃,特別是鄱陽湖一戰,加上陳友諒的運氣也實在差了些,所以註定是朱元璋的手下敗將。

其實對於這些觀點,不能說是完全沒有道理,但是卻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其根本原因還是由於陳友諒這個人的性格決定的。要想清楚地瞭解他是什麼性格,得從他的小時候說起。


陳友諒不是被朱元璋打敗的,打敗他的另有其人

他從小生活在在一個小漁村裡,祖上三代都是做漁民的,天天和魚打交道的人,身上免不了會有魚腥味,常年和魚打交道,身上就會有揮之不去的腥臭味,所以村民們一般都不願意與漁民來往,有點瞧不起他們。偏偏陳友諒天生就神經敏感,別人一個不屑的眼神就會給他幼小的心靈帶來巨大的傷痛。他恨透了這些人,恨透了被別人蔑視的感覺。

所以他就發奮讀書,想要擺脫這樣的命運,終於通過他的不懈努力,他後來得以在元朝的朝廷裡做了一個芝麻小官,結果他發現即使這樣,仍然無法讓別人看得起他,所以後來就選擇參加起義軍造反去了。

陳友諒不是被朱元璋打敗的,打敗他的另有其人

當時眾多的起義軍多多少少都有被朝廷收買過,包括朱元璋。他們雖然恨元朝入骨,但是所求的也不過是能吃上一頓包飯,既然朝廷肯答應這樣的條件,那還有什麼理由繼續賭上身家性命去作對呢?可是陳友諒偏偏不吃這一套,他從來沒有原諒過元朝,也從來沒有妥協,因為是這個朝廷讓他備受唾棄,他要讓這些人數倍償還,他要爬上權力的最高點,讓所有人都不敢小瞧他,在達到這一目的之前,他是不會對任何人任何條件妥協的。

即使在參軍後,他也堅定了他的這一信條,殺害了對他有知遇之恩的倪文俊,陷害了尊重和賞識自己的趙普勝,為的就是取代徐壽輝的位置,在一方土地稱王,當然倒黴的徐壽輝即使願意交出權力,陳友諒也不會放過他的,這就是陳友諒的為人,什麼信義,公平,在他這裡分文不值,誰擋著自己的路,誰就該死。他太想上位了,每天都在幻想,讓所有人都誠服於他的腳下,以至於失去了平常人該有的自知之明。


陳友諒不是被朱元璋打敗的,打敗他的另有其人

其實不管是龍灣戰役還是鄱陽湖戰役,失敗的原因都在於他是一個極度自負的人。首先很多人對應於龍灣之戰都存在一個疑點。為什麼陳友諒那麼相信康茂才?我們都知道龍灣之戰,主要是因為陳友諒信了康茂才的話才進入朱元璋設的圈套的。但是仔細一想,陳友諒不是相信康茂才,而是相信他自己,他相信自己的御下能力,更相信即使康茂才給的消息不對,憑自己強大的軍隊實力,打敗朱元璋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所以他才敢赴康茂才的約。


陳友諒不是被朱元璋打敗的,打敗他的另有其人

而鄱陽湖之戰,更是他極度自負的表現。論實力,他的鐵甲戰船完全可以踏平朱元璋的軍隊,可是偏偏自己作死,把船隻都用鐵鏈連起來,並且自負地認為這是他獨創的打法,令我納悶的是他一個讀書人竟然不知道當年曹操就是死在這種自己作死的打法上的嗎?還是他自以為自己比曹操要強?

從他開始造反後,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就嚐到了當“大漢”皇帝的甜頭,所有人都誠服於自己,並且通過自己的手段整合出了一個在割據群雄中土地面積最大、人口與兵力最多的“大漢”國,一時間相當咄咄逼人。 這種順風順水的境遇,更是造成了他極好的自我感覺,以為自己真的是天之驕子,天命所歸。


陳友諒不是被朱元璋打敗的,打敗他的另有其人


這個內心是極度自卑的人,為何又表現得如此自負呢?這個問題阿德勒通過《自卑與超越》已經告訴我們了。他認為有自卑情結的人,會用一種補償機制來對抗。那麼什麼是補償機制呢?就是會努力發掘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優勢,來強化自己,並且暗示自己也是很牛逼的。但是這種機制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還好,可如果一旦過猶不及,就會走向極端。


陳友諒不是被朱元璋打敗的,打敗他的另有其人

就像陳友諒,他內心太過自卑,所以補償起來,也用力過猛,甚至不合理,就會出現極度自負的表現,因為唯有這樣才能抵消自己自卑的強度。很可惜,這樣一位有能力有謀略的人沒有辦法認清自己的性格缺陷,在亂世中,註定要被別人魚肉。

朱元璋就很好地抓住了他性格的弱點,志驕!雖然陳友諒打仗沒有章法可言,朱元璋也無法猜到陳友諒的戰略部署,但是陳友諒這個人的弱點,卻被朱元璋一語道破要害,這也不難理解為何朱元璋可以兩次以少勝多,最終打敗陳友諒了。


陳友諒不是被朱元璋打敗的,打敗他的另有其人

不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在面對挑戰,面對敵人的時候,其實都是在面對自己。只有正真的瞭解自己,才能戰勝自己。如果自己都可以戰勝,何談他人?要是當年陳友諒身邊不設那麼多謀士,而是多找幾位有水平的心理醫生,讓他認清自己的性格缺陷,你說歷史會不會被改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