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怎麼樣提高線條質量?

黃才族


書法要提高書法線條質量需要加強下面幾個方面的訓練,首先,筆,墨,水,紙要合,用墨是重點。控制好水墨的濃淡乾溼。

其次,書寫要有力量感,俗稱“筆力”,怎麼達到用筆有力呢?就是用筆要“實”讓運筆的力量實實在在通過筆毫注入點畫中。

三:書寫要有厚度,千百年來,書法家追求的“中鋒運筆”就是追求線條的厚度,有厚度書法作品才出美感。

四:控制好書寫的速度,要有運動感,好書法是活的,每個點畫都有動的態勢,作品才具魅力。

書法線條的“質地之美”是指書法可以不用顏色,只用水墨就可以讓作品煥發光彩,是因為書法線條具有獨特的質感,有質樸本色之美。



王建強書法


書法的線條不是印刷體的呆板線條,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線條。 我認為要想提高書法線條的質量,表現線條生命之美,就要從用筆和用墨上下功夫,二者比較的話,用筆更為重要。從用筆上來說,要提高書法線條的質量,就要達到四個要素:力度、厚度、速度和質感。

力度就是“筆力”,就是“入木三分”,就是中鋒運筆、萬毫齊力。 筆力,表現書者的功力、技巧和智慧,以及書者內在的精神世界的深度。 用筆要“實”,就是讓運筆的力量實實在在的通過筆毫注入到點畫之中。 清代包世臣說“筆實則墨沉,筆飄則墨浮”。 只有做到用筆精熟,點畫線條自然沉著有力“力透紙背“,字跡才能躍然紙外。

個人練習的膚淺經驗是注意起筆、收筆的調鋒,使行筆過程處於中鋒狀態(所謂八面出鋒應在此基礎上的高層次追求),這樣墨特吃住紙,墨色會呈現立體感,線條就會有厚度感,從而達到你所說的線條力度了。

在孫過庭《書譜》中有這樣一段話。孫過庭將速度和節奏分開論述,同時又對節奏本身與藝術審美的對應關係有明確指向。孫過庭說:“然後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閒雅。”這裡將“凜”“溫”“鼓”“和”作為動詞來看,正是書寫的節奏。“然後”一詞,說明此句之前的論述是其時間、階段上的前提,即寫篆書要先做到婉而通,寫隸書要先做到精而密,寫草書要先做到流而暢。

書法線條的形狀書法線條形狀變化包括線條的粗細、曲直、濃淡、乾溼、長短等;

因用筆變化而致的線條形狀的變化,包括藏鋒、順鋒、逆鋒、頓筆、轉筆、折筆、挫筆等。

藏鋒、順鋒、逆鋒區別在起筆處;

頓筆、轉筆、折筆、挫筆區別在線條中段的運行;

藏鋒是看不到鋒,邊緣比較圓;逆鋒是能看到鋒,邊緣有毛刺,筆鋒的方向改變;順鋒是能看到鋒,順鋒而寫、而出,忌過尖。線條運行中方向的改變,主要有折筆,此外還會出現順頓、形斷意連、鋒面的轉換,如鋪毫和束毫之間的轉換。

針對線條的訓練辦法可以參考以下5點建議,潛心練習。

(一)直線訓練法。要領:中鋒用筆氣要平,力要均,藏頭護尾,體會如錐畫沙的感覺。線條質量效果圓、厚、活,且忌、平、死。

(二)畫圈訓練法。要領:中鋒用筆,筆要提起來,注意用筆轉換,保證線條質量,體會線條節奏,氣貫線中。

(三)S線訓練或8字訓練。要領:注意中鋒和側鋒的用筆轉換,使用筆提按,用筆要毛,用筆要入紙,感受韻律美和節奏美。

(四)波浪線訓練。

要領:一根波浪線畫完要和下根氣貫上,重點體會線質的松毛,墨色的虛實變化,用筆的輕重提按,節奏變化,在線條的行走中注意中指微微撥動,練習指力,有助加強筆力。

(五)不規則線條訓練。充分發揮毛筆的性能,體會毛筆筆根到筆尖的運動規律,提按,起倒,收放的用筆技巧、練習作者控能毛筆的能力,達到心手相應的境地。


今朝今夜


趙孟頫在《蘭亭十三跋》中提出的“用筆千古不易”,是要回歸魏晉古法,此古法即是指“二王”傳統下的古法。

因為當時宋代書壇一味追求筆法自由,趙孟頫對此極不認同,所以力主復古思潮。而他所提出的“用筆千古不易”說,也非單指筆法,更包含筆意及筆勢。

提高線條質量,歸根結底就是要掌握控筆攝墨的技能,使筆下的線條、墨跡呈現出獨特的韻味。

線條的質量就是需要通過控筆的能力,來使線條有力量感、富有彈性和節奏感。要讓純熟的運筆能力,恰到好處的表現出線條的力度。用筆無力,則筆端浮滑;用筆過於用力,則線條呆滯無生氣。

怎樣恰好好處的運用,這就需要書寫者巧妙掌握執筆的松與活的程度,使手腕靈活自如,從心所欲,意到、力到、筆到。

在平時的練習中,可以試著用雙鉤的方法來訓練控筆能力。因為想要使輪廓準確、精準,就需要穩定地使用中鋒細線,以確保線條質量,這樣的訓練有利於提高控筆技能。

我是寫字吧,期待你的關注!


寫字吧


書法怎樣提高線條質量?

 

書法線條分為三個部分,起筆、中段、收筆。

 

起筆從形態上來說,一般不外乎方、圓、藏、露四種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種種變化;從筆法上來說,起筆可以剖析成落筆和調鋒兩個過程。

 

起筆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起筆都要逆。所謂“逆”即承上筆之勢與此筆運行的方向相對逆入。逆入的速度要快,動作要輕靈。逆筆起最得勢,得勢則點畫之間自然顧盼呼應。

二是起筆時最忌死板,所謂“死板”即呆板而不變化。作方筆鈍如折刀頭的斧鑿之氣,作圓筆狀如高腳饅頭似的千篇一律,只會使人倒胃口。起筆應是最有深意的,千變萬化,十分耐人尋味。

 

中段,是體現筆力和韻律兩個審美範疇的關鍵部分,字的骨力、筋力、質感、富有韻律的節奏以及用墨濃淡枯潤的變化都在這部分表現出來。

 

凡中段,無論方圓,用筆都貴中鋒。行筆時鋒藏筆內,自然渾厚有力,沉勁入骨。相傳唐朝有個叫徐鉉的書家,他寫的小篆,畫之中心有一縷墨痕,正當其中,至曲折出亦無偏側。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墨跡放在太陽下背光一照,亦可隱隱約約地發現這種情況。所謂“藏骨抱筋,含文包質”使點畫的內部凝聚了一種生命的力量。

 

收筆,即是畫的結束,意味著下一筆畫的開始,因此絕不可馬虎了事,要收束得好,全在不可苟且,主要有三個原則

一、無垂不縮,無往不收

寫豎畫要縮,寫橫畫要收。

二、收筆處要沉的住氣,留得住筆

收筆出鋒,最忌諱飄忽不定。一定要留得住筆。

下面是我寫的對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王勝的自律之路


提高線條的質量的五字體會

  • 自學書法,走過彎路,曾經一直為提高線條質量苦腦,現將自己體會的“臨、藏、推、送、撐”五點彙報一下。

1、“臨”

主要指臨帖,這點很重要,是基礎。讀帖、臨帖一齊做,多看帖中筆畫、線條,仔細揣摩線條起筆收筆、俯仰傾斜、粗細變化、轉承連接等等,平時多動手,多練筆,多記憶,把帖上好的字、線條記住,練好,掌握了。

2、“藏”

主要指起筆的藏峰。點橫豎撇捺,都有起筆,字字如此。起頭必藏峰,那怕是切筆入也須調峰至中路,才能使所寫筆劃的起頭處無虛尖、整齊、有力。

3、“推”

主要指毛筆行進中要推著走,而不能拖著走。推,增加了筆與紙的摩擦力,筆劃、線條有力、有質量。拖著走,線條是沒質量的。這點,是一次聽講座,我也才開了竅。

4、“送”

主要指毛筆一定要送到筆畫的末端,再具體點就是儘可能中峰(筆尖)出筆。古人講,筆筆送到,即是此意。這點也是保證線條質量的關鍵、難點,體會了、做到了,筆筆有力,線條力透紙背完全沒問題的。

5、“撐”

主要指要始終將筆撐控住。不是指執筆,而是在筆的行進中,撐握並控制住筆,完成提、按、行、折筆、轉筆等動作,以實現線條的傾斜、粗細、承啟等目的。這點,其實好理解,如果筆都撐控不住,筆毫行進留下的痕跡,即線條、筆畫,既不是自已理想的,更沒有質量的。

歡迎指教!


陌上農夫1


每個人的用功程度不同,悟性不同,理解不同,提高書法水平速度不盡相同,但任何一門技藝的掌握,都是汗水加悟性得來的。

要寫好字,大多遵循兩個規則:對內循序漸進,勤學苦練;對外虛心求教,多看多悟。

(1)臨摹字帖

選一本經典且適合自己口味的字帖臨摹,按照楷書-行書-草書的順序開始練習。

(2)求教名師

當我們書法臨摹達到一定程度,會遭遇“天花板”,書寫技巧提升乏力,會進入迷茫期,這個時候假如有一個老師在旁邊點撥,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無論是古人毛筆書法,還是今人硬筆書法莫不踏遍千山萬水去尋訪名師,虛心求教。當然,自我臨摹和求教名師是可以同步進行的。

另外,要練好書法,還有 3 點要特別注意:

(1)一支好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寫好字,選一支價格適中、書寫優秀的好筆。鋼筆書法是主流,推薦全球十大鋼筆品牌(附鋼筆的來歷及簡易挑選保養方法)一貼,裡面有很多鋼筆和挑選方法,很實用。

(2)勤學苦練。老話說的好:三天不寫手生。尤其是在我們鋼筆字練習過程中,對於書寫技巧的感悟和進階都是在多寫多練中獲得的。當年大書法家王羲之勤奮練字,曾以洗筆將旁邊的池子盡數染黑,最後大器得成,留下“墨池”的千古佳話。

(3)有一顆堅持不懈的心。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練字也是一個考驗耐力的活兒,最容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所以一定要自我約束,然後堅持地練下去,必定會在鋼筆書寫上大有精進。




奇門預測案例分析


1.掌握中鋒、側鋒筆法。尤其是中鋒行筆。中鋒要求筆尖保持在線條中間,可以通過手腕變換方向、或手指捻動筆管調整筆鋒來實現。要充分利用筆毫自身的彈力,“順”著筆鋒書寫。

2.仔細臨帖,模仿古人筆跡,通過字帖揣測古人書寫動作甚至書寫習慣。

3.多練,孰能生巧。對毛筆的控制細微處需要仔細體會。


郭關藝術


在書法技巧中,“提按”是最基本的筆法之一。“文似看山不喜平”,書法也一樣,要想寫出書法線條的粗細變化就要學會使用“提按”!筆提線條細,筆按線條粗。有了提按之間的銜接轉化,點畫才能更有層次感。否則,線條直來直去,則僵硬呆板,質量很差。

當然也有人提倡“絞轉”用筆出粗細,如提倡絞轉運指的書法家孫曉雲說:“今人以‘提按’的用力輕重造成筆畫的粗細,而古人則是以轉筆的‘取勢’發力輕重造成筆畫的粗細。今人是不轉筆,以目取形;古人是轉筆,以勢取形。“但是一則“絞轉”用筆較為複雜,二者“提按”也能造成“絞轉”的大部分效果。孫曉雲也說:“有桌面支撐,即使運指不足到,往往可用腕來彌補。”所以,提按實為書法進階的基礎。

一 提中有按

明代著名書法家董其昌說:“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傳語。”一般認為,發筆處應用力下按,但為什麼要“提得筆起”?這是因為“提”是為“按”服務的一個重要手段,即所謂“提中有按”。清人周星蓮說:“所謂落筆先提的起筆者,總不外凌空起步,意在筆先,一到著紙便如兔起鶻落,令人不可思議,筆機到則筆勢勁,筆鋒出,隨倒隨起,自無僵臥之弊矣。”(《臨池管見》)

“提得筆起”與“按得筆下”相反相承。發筆處“提中有按”,指起筆時將筆提起的目的是為了空中運筆蓄勢,增加按筆的筆勢。這種發筆時空中蓄勢的動作,就如蒼鷹捕兔時先要空中盤旋,再急速而下。李斯《用筆法》中說:“夫用筆之法,先急回,後疾下,鷹望鵬逝,信之自然…如鷹之望,鵬之逝”)

行筆處也要“提中有按”。過分“提”會導致點畫滑過紙面,“飄”而無力。書法家黃簡批評這種做法說:“ 下筆不用力,不能力透紙背,這是‘飄’。不收筆就寫下一筆,連綿不斷,這是‘滑’。‘飄’和‘滑’都是書法大病。 ”

二 按中有提

練書學要學會“按”,這個很多人都明白。不按則筆鋒無以著紙,不著紙則無法寫字。按得下筆,方能使紙張所受壓強增大,更利於墨汁下滲。但這個按不是普通的“按”,要做到“按中有提”!

這是因為,如果毛筆按壓過甚,一則下墨過多,寫出的線條就會過粗過鈍,成為前人批評的“墨豬”;二則,筆鋒會變形嚴重,難以恢復豎直的狀態,不利於下一步運筆。下筆用力要留有一定後勁(不要太實太過),會便於筆鋒恢復。

學會將“按”的力量與“提”的力量的恰當調和,是書法中“控筆”的關鍵一環。做到按筆適度,既能要用最小的力產生最大壓強,又不能超過按壓的極限水平,一則寫出的線條粗細隨心,二則能迅速恢復筆鋒為下一步運筆蓄勢。這就像武功招式要留有後勁,實中帶虛,否則招數用老,下一步就難以變招。

三 提中有按,按中有提

行筆過分“提”會導致點畫“飄”,過分“按”導致作品“墜”。不“提”不“按”作品就容易僵直、呆板。劉熙載在《藝概》中強調:“凡書,要筆筆按,筆筆提。辯按尤當於起筆處,辯提尤當於止筆處。書家於提按兩字,有相合而無相離。故用筆重處,正須飛提,用筆輕處,正須實按,始能免墜、飄二病。”

提和按相輔相成、相互統一,書法創作中片面強調提或按,都是錯誤的。這種虛實結合的使力技巧,不僅在書法上如此,很多場合都是這樣。譬如唱歌時不蓄勢引吭吐氣則聲音不能高亢,不留後勁就容易破嗓。書法創作不注意筆畫的“提按”、“使轉”等技法的細微變化,就會使書法線條質量不過關,達不到氣韻生動、鮮活多變的審美要求。











藝術小杰


多臨習名帖,博採眾長,適時創作,臨摹與創作相結合,不斷提升創作水平,功到自然成。祝您成功!



雲南錢禮博


主要看是不是中鋒行筆,像何紹基那樣,找不到側鋒入筆,拖抹等之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