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晚年的一首咏物诗,借孤雁比喻自己,表达失群之人的痛苦落寞

你在古诗中见到的最凄凉而悲怆的意象是什么?是黄昏的乌鸦,还是凋零的梧桐?是哀戚的猿啼,亦或是孤飞的大雁?这些常被放进诗里的物象,仅仅只靠想象,就令人觉得悲伤不能自已了,而环境又总是最能渲染氛围,也是最能带动人的情绪的,所以哪怕一首诗短的只有二十字,我们依旧能被这短短二十字触动,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杜甫晚年的一首咏物诗,借孤雁比喻自己,表达失群之人的痛苦落寞

杜甫晚年旅居夔州期间,写了很多首诗,怎么说呢?到了一定的年纪,经历了许多事情,漂泊游荡了好多年,生活突然稳定下来了,阅历增多的他,思想也更深刻了,只是这个年纪的他已经很难再乐观开心的面对生活了,所以诗里不免都带着一股历经沧桑后的凄凉。尤其是当看到一些较为悲伤的场景之时,这种感觉往往会被放得更大,如看到孤飞的大雁之时,就会联想到自己,所以会在那一瞬间感到强烈的孤独与落寞!

杜甫晚年的一首咏物诗,借孤雁比喻自己,表达失群之人的痛苦落寞

自古以来,孤雁就是人们爱用的物象,因为它总能将环境渲染的十分凄清,诗人借景抒情,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就不知不觉的加深了诗歌的感情,也将诗人想要表达的东西更好的呈现出来。如杜甫的这首《孤雁》,只以"孤雁"为主体,看似是写落单的大雁的凄惨,其实何尝不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无奈与孤独呢?晚年孤独多病的诗人,处境艰难、故交零落,心中的失意与哀伤真是无以言说,排解不出,只能在诗歌中感慨一下,以做慰藉了。

杜甫晚年的一首咏物诗,借孤雁比喻自己,表达失群之人的痛苦落寞

《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一只离群的大雁,不喝水、也不吃食,只低飞着鸣叫,想念着它的伙伴,渴望回归到队伍之中。群雁消失在万重云海之间,又有谁来可怜这只落单的大雁呢?放眼望去,好像看见了伙伴的身影,哀鸣声响彻云霄,好似听到了同伴的召唤,野鸦不能理解孤雁此时的心情,只顾着自己叫个不停,烦躁不已。

杜甫晚年的一首咏物诗,借孤雁比喻自己,表达失群之人的痛苦落寞

杜甫这首五律,以孤雁象征自己。落单的孤雁想念自己的同伴,所以拼命地追寻着自己的队伍,不吃饭不喝水,这是它的执着,而这种追寻恰恰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家人朋友的想念。杜甫渴望和亲人朋友们团聚,这种渴望是强烈的,但现实总有种种困难阻挡了他们相聚的步伐,无奈而落寞,就如这只大雁一样,天高路远,又要去哪儿寻找它的伙伴呢?"谁怜一片影",有谁来怜惜这只孤雁,又有谁来怜惜诗人呢?

杜甫晚年的一首咏物诗,借孤雁比喻自己,表达失群之人的痛苦落寞

颈联是整首诗最为悲伤的句子了,似见而未见,如闻而未闻,这是有多么的想念,又是有多么的渴望啊,才会在望尽天涯、哀鸣声声中,误以为见到了伙伴的身影、听见了伙伴的声音,这哪里是写孤雁,分明是诗人自己啊,流离失所,没有亲朋好友可以依靠,这种伤痛在雁鸣之中更为明显了。可是就像野鸦不懂孤雁的苦楚一样,一些庸夫也不能理解诗人的心情,于是如同野鸦一般聒噪不停,让人厌烦不已。

杜甫晚年的一首咏物诗,借孤雁比喻自己,表达失群之人的痛苦落寞

诗人虽在写孤雁,可整首诗的感情是浓郁而真挚的,这自然是因为带入了杜甫自身的心情与感受,所以与其说它是凄凉的,不如说它是悲壮的。孤独、痛苦,可是再难,还是想要追寻至亲挚友的温暖,那份渴望可以让大雁忘记一切,也可以让诗人忘记一切,宁愿孤苦,也不愿与野鸦为伍,也正因此,此诗的思想境界陡然上了一个台阶,让人在孤雁的哀鸣之中渐渐体会到诗人的悲伤与苦难。

杜甫晚年的一首咏物诗,借孤雁比喻自己,表达失群之人的痛苦落寞

后世评价这首诗说:"虽然命薄但是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这是孤雁的境界,也是杜甫的追求,可以看出,杜甫对孤雁执着追求伙伴的行为是高度肯定的。这个尘世熙熙攘攘,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之,每个人所追求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杜甫即使贫困潦倒,但对生活也始终有自己的尺度与标准,这来源于他的学识与见识,这就注定了他不可能与一些庸夫同流合污,也注定了当他与亲人朋友分开之后,只能孤寂的度过一生。

杜甫晚年的一首咏物诗,借孤雁比喻自己,表达失群之人的痛苦落寞

孤雁的品性是高洁的,它执着于追求自己的伙伴,就如同人类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可我们生在这个世间,每个人做事都应该有自己的标准与尺度,所以哪怕环境再艰难,条件再困难,也应该坚守自我,在坚守中追求自己所求之物,不降低自己的格调,这或许也是诗歌想要表达的一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