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廣東和江蘇GDP相近而外來人口淨流入廣東有2000多萬江蘇只200多萬呢?

魔界之龍珠飛舞


江蘇外來人口沒有廣東多?我們先從江蘇省和廣東省地理周邊位置來看,從全國各省圖片可以看出廣東周邊的省如廣西,湖南,江西,福建都無法跟廣東形成對外來人口的強勢吸引!


而我們再看看江蘇省周邊,江蘇省周邊有上海,浙江,山東,安徽!而上海,浙江,山東都是富裕的地方,對外來人口吸引都可以跟江蘇形成競爭!根據2018年上海統計局統計上海市戶籍常住人口1433.62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81.65萬,光江蘇周邊一個上海就吸引了981.65萬外來人口,再加上浙江,山東都是可以跟江蘇吸引外來人口的!總結廣東周邊無可以跟廣東相互競爭吸引人口的省,而江蘇周邊上海,浙江,山東都可以跟江蘇形成對外來人口的分流吸引!我們再從政治地位和政策上來看江蘇和廣東,

政治地位上廣東有兩個副省會城市,分別是廣州和深圳,而江蘇只有南京一個副省會城市,全國中心城市廣東有省會廣州,江蘇省沒有,國家中心城市是全國城鎮體系的核心城市,在我國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中心和樞紐作用,在推動國際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門戶作用。國家中心城市應當具有全國範圍的中心性和一定區域的國際性兩大基本特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定義,國家中心城市是指居於國家戰略要津、肩負國家使命、引領區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代表國家形象的現代化大都市。在資源環境承載條件和經濟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規劃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既是引領全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對外開放區域佈局的重要舉措。國家中心城市是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層級之上出現的新的“塔尖”,集中了中國和中國城市在空間、人口、資源和政策上的主要優勢!可以看出全國對全國中心城市的定義和規劃是全國頂尖城市!必然會各種政策傾斜,同樣全國中心城市江蘇也一個都沒有。改革開放大特區五大經濟特區: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海南。廣東獨佔其三,政策上全國三大證劵交易中心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廣東佔了一個,江蘇沒有,從1991年7月設立的深圳證券交易所就可以看出國家對深圳的規劃規格就很高,後續的發展也證實了這一點,40年的時間深圳從一個小漁村變成的國際大都市,深圳國務院定位的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企業上市科創板上市必須去深圳!綜合所述無論是地理優勢還是國家政策以及政治地位方面優勢方面江蘇都不如廣東,所以才導致江蘇省外來人口沒有廣東多!


別談ai丶


那是因為廣東相對全國各省區來說,對外來務工人員和應屆畢業生的吸引力,仍然雄冠全國。2016年,廣東流動人口為3202萬,在總人口上,也是全國唯一超過1億人的省份。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不單單是因為經濟發達,經濟前景好。更因為文化包容性強,不存在歧視外地人員的情況。在這方面,尤以深圳為代表性城市。

而江蘇的幾個城市,都是本地人口遠大於外地人口,且吳語區,的確存在排斥外地人的情況,在這方面,長三角的龍頭大哥上海市為最。

當然,說“看不起”、“排斥”外地人,也許並不合適。我覺得更可能是文化、語言、心理上的“隔離”,也就是講,這個地區讓外來人員感覺難以融入進去。

在廣東,這種情況不是大問題。因為外地人在每個城市,都是佔大多數,通用語言為普通話。雖然像廣州市講粵語,但這麼多年過去,與外地人的交融已經是你中有我了。

而深圳市,更不必說,“來了就是深圳人”雖然有空口號之嫌,但鮮明的表現了一個城市包容、開放、博大的胸懷和文化。其他中國城市,可沒有與之類似的口號。也沒魄力和底子這樣喊。

即便是廣東最排外、與外來人員在文化上最隔離的粵東地區,如潮汕,也聚集著大量來自湘、贛、皖等籍的外來人員。

談起廣東與江浙的區別,很多人第一句就是廣東沒文化,是土豪暴發戶。其實,這是慣性思維下的傲慢與偏見。且不說廣州港,是千年大港,廣府文化也是歷史悠久。

而文化也是多方面的,不是歷史文化才叫文化,江浙雖然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但深圳城市文化則是面向未來,更適應現代人的新文化。

所以,究竟是歷史文化更吸引外來人員,還是新文化更吸引外來人員,事實勝於雄辯。當然,文化也許並不是一個地區吸引外來人員的優先考慮。

我覺得地區活力,包括經濟活力和精神文化活力,也是吸引外來人員的很重要因素。在這方面,尤以深圳為代表性城市,城市百分之70是年輕人,奮鬥拼搏、朝氣蓬勃的精神是這個城市最鮮明的特點之一。論繁華,也許深圳不是第一。但論活力,沒有城市可以頡頏。反過來,人口的流入又進一步提高了地區的活力。

如果不信,那麼浙江省的外來人口為1300萬,位列全國第二,儘管經濟總量不如江蘇,但因為阿里巴巴集團對杭州的城市文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重塑,我們都知道,阿里巴巴集團的文化也是開放包容,面向世界的。

所以我覺得,廣東地區之所以超越其他地區,成為最吸引外來人員的省。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1、經濟發達,經濟前景好。尤其是珠三角地區的經濟轉型已經取得初步成效,而“粵港澳”灣區經濟,更會為廣東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充足的後勁和廣闊平臺。


2、地區活力高。


3、兼併包容、開放進步的新文化。




看到大家爭吵得不可開交,我補充一下,這裡指的是人口淨流入數量,人口淨流入是指減去流出的人口之後得出的數據。廣東常住人口1.1億,戶籍人口8282萬,淨流入人口2718萬。(需要注意的是:廣州、深圳每年新增50~60萬淨流入人口)

排第二的浙江常住人口5590萬,戶籍人口4260萬,淨流入1330萬。

3、上海2415萬人口,戶籍人口1404萬,淨流入1011萬。

4、北京人口2172萬,戶籍1256萬人口,淨流入916萬。

5、江蘇常住人口7998萬,戶籍人口7128萬,淨流入870萬。


楚雲卿


雖然廣東和江蘇都是我國最發達的省份之一,但又有天然的不同,那為什麼廣東比江蘇更具吸引力呢?我覺得主要原因如下:

一、政策: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早期確實贏得政策先機,八九十年代有句話“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外來人口,問下自己家鄉曾經走南闖北的五六十歲的人,絕大部分都去過廣東,雖然那時條件艱苦,但由於那時大家民風都比較淳樸,對廣東的好感度普遍較強。江蘇改革開放相對較遲,相關配套政策也正在改善,但吸引力還不夠;

二、人文特點:廣東人低調務實和包容一直是大家的普遍認知,雖然這裡的人說著與天南地北完全不一樣的粵語,但來到這裡的人融入廣東並沒有多大的障礙,而且當地政府對外來人口的積分入戶政策門檻相對較低,很多外來人員都已在廣東定居下來,成為新廣東人,廣東現有一億人口中超過3000萬為外來人口;從眾多的網評看,對廣東人的正面評價好於江蘇人;對於江蘇人的印象,出現最多的關鍵詞是“吹”,而且蘇南蘇北本是一家也出現明顯的地域攻擊,這也說明了一些問題;江蘇自古是個好地方,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歷史名勝、江南水鄉都強,但敗在自負;

三、產業結構:以前廣東“三來一補”,勞動密集型產業多,服務業和私營經濟發達,珠三角是全國產業鏈最完善的地區,吸引人口也多,但08年金融危機後廣東率先轉型升級成功,外來人員也沒有明顯減少,每年春運看廣東,浩浩蕩蕩的外省人流也說明了廣東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有多強;江蘇的製造業和民營經濟發達,特別是江蘇的基建是非常強大的,近幾年江蘇的GDP相當一部分是基建貢獻的,雖然產生了非常高的GDP,但大家沒有明顯的切身感受;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質疑江蘇GDP虛高的原因之一;

四、廣東坐擁廣州、深圳兩座一些城市,誕生了微信、YY語音、唯品會、酷狗、騰訊、華為、中興、大疆、Vivo、Oppo、格力、美的、恆大、萬科、碧桂園、富力、中國平安、創維、TCL、康佳、格蘭仕等一大批全國影響力較強的品牌和企業,這些企業產業了巨大的財富,財富在哪,人流就在哪;江蘇雖說民營經濟非常發達,但還是大而不強,能在全國有較強影響力的品牌或者企業不多,最著名的應該是蘇寧、小天鵝、雨潤了;為什麼粵商和浙商經常被人提起,蘇商基本沒聽過,我覺得也是有原因的;

五、地域和定位:廣東的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的頂層戰略,與自貿區優惠重疊,而且廣州是國家中心城市,相對於江蘇有更充足吸引人的理由;江蘇周邊有浙江和上海,也會分流江蘇的吸引力。廣東要縮小區域發展不平衡,江蘇要儘快提升產業轉型做大做強,這樣兩省才能繼續PK下去,有競爭才有發展,做全國發展的楷模。

最後,用一些客觀數據看看兩省的差距,我覺得大家應該做更多追趕的動作,而不是把誰比下去

1、外貿

2、專利申請

3、含金量

4、旅遊收入

5、文化

6、存款餘額

7、發展指數


8、社會消費總額



目前,廣東的綜合實力無疑是國內最強的,基本各項指標都排第一,經濟第一強省地位無可撼動,所以廣東基本不存在跟誰比的問題;江蘇勝在人均,只有加快追趕腳步,才能繼續與廣東齊頭並進


麼爺的舅舅


廣東吸吶人才不是今天才突出,九十年代不是喊個口號"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那其實不是空喊口號,那其實對廣東是充分肯定的,廣東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廣東吸引人才的優勢條件具體體現在這幾方面,一:廣東乃開發開放最早的特區,早在九十年代開始,鄧小平偉人就以深圳為特區起點,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特區,所有一切都是具有特殊優待,政策都是特殊的,一切從零開始,鄧爺爺要廣東必須殺出一條血路,要深圳特區必須成功,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鑑,只有摸著石頭過河,所以廣東是最早的開放地區,其他雀份不具有廣東的先開發優勢。二:廣東乃禮儀之邦,最早開放地區深圳的原住民都是由廣府人和客家人佔主流,這兩類族群自古以來都是熱情好客丶心胸寬廣大度,對外來人口都極具包容的,深圳很早的時侯就已經喊出“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口號,現在深圳有九成是外地人,真正是由外地人當家作主人的地方。這就是廣東吸引人才的優勢。三:氣候廣東也是具有優勢,具體就不用陳述了。另外廣東還有很多優勢這裡不用再陳述,總之廣東對人才人員都是具有極強吸吶性的。很明顯,就這三條優勢其它地方至今無法超越。這幾條對吸引企業和人才也是最重要的。所以吸引人才其他地方至今無法超越。廣東如沒人來,那其它地方也不會好到哪裡。不管怎麼說廣東對祖國的改革開放是做出榜樣的,是有貢獻的,在剛改革開放的中國是做出表帥作用的,不能一句話就否定了廣東。那是敗家沒良心的才會否定廣東,廣東不管現在還是將來都會承擔起祖國的重任,承擔繼續帶領全國人民走向美好未來生活的責任。


長長的征途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江蘇和廣東都是目前在中國實力最強的兩個省。但在吸引人才這一點,廣東應該比江蘇要強很多。當然這不是說江蘇不行,首先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中國的文化大省,在人才儲備方面當然比廣東要好很多,而且江蘇地處長三角,歷來都是中國富饒的吳越大地,周邊都是相對富裕的省市,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廣東雖然是改革開放的窗口,但就在高校教育,廣東不是江蘇一個級別,既便是現在廣東教育出來的人才跟江蘇也有相當大的差距,廣東的科教領域甚至還比不上湖北、安微等省。所以廣東在吸引人才方面,比江蘇更為迫及,因為廣東不僅是經濟發達,更有兩個一線頂級城市深圳和廣州,就像兩塊巨大的吸金石,吸收著全國各地的人才來珠三角就業。這點江蘇是無法跟廣東相媲美的。

18年廣東增長了170多萬人口,而江蘇才增長了30多萬人口,差不多甚至接近江蘇的五倍。當然如果我們僅從人口增長的數字,來判斷一個省區的吸引人才能力,這未免有點牽強。首先一個省區的人口增長能力強弱,雖然對這個省區的經濟實力有很大的關係,但是人口的增長的2原因很多,我們不能單一或簡單地就讓為廣東就是比江蘇強。

我個人認為廣東比江蘇更吸引人的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這裡誕生了三個中國一線城市,香港、深圳、廣州。即便我們暫時把香港去掉,珠三角兩個一線城市,在國內也已經是神一般的存在,就憑這兩座城市的吸引力,中國別的地區也只能望塵莫及。

(二):氣候原因,珠江三角洲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並且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南部.因此,一方面符合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冷不至於穿棉,熱不至於烤爐。比起長三角冬天冷的發紫,春天綿綿細雨久久不停,夏天熱如火爐。使得很多內地的年輕人更願意往珠三角工作生活。

(三):生育原因,按18年全國的出生率統計,廣東為12.79,江蘇為9.32,很明顯廣東要高出江蘇很多,而且廣東人口多,基數更大。

(四):江蘇人才濟濟,對外省的人才需求沒有廣東那麼迫切,對省外的人才政策,也沒有深圳和廣州更有吸引力。

所以綜上各種原因廣東新增人口比江蘇多也是情理之中。


火星的寵兒


看了前面的回答都沒有點出重點,我來強答一個。

外出打工的都不是傻子,外出打工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賺錢,打工一年能攢下的錢那裡最多那裡就最適合打工。

對於低學歷人群來說無論是廣東還是江蘇打工工資都差不多,但是廣東勝在一點是廣東衣住成本比江蘇低很多,廣東土著喜歡建房子一建就是六層高,有大量的城中村提供低廉的房子給外來人口居住,這一點江蘇是做不到的,單單是房租就可以給外來人口省下一大筆錢。廣東氣候宜人冬天不冷衣也可以比江蘇省一筆錢,總體下來,在廣東打工更能攢錢。

對於高學歷人口來說,廣東吸引力就更強了,畢竟廣東有兩個一線城市,而江蘇一個沒有,廣東對高端人才工資比江蘇高得多,高端人才就更沒理由去江蘇發展了,從985畢業生就業地選擇就可以看出廣東不但比江蘇吸引更多大學生,而且年年在增加,而江蘇18年比17年少了。廣東有一大批著名龍頭企業騰訊 華為 萬科 恆大 美的 OPPO VIVO等等企業這些也是吸引外來高端人才的高地,廣東高新企業數量也遠遠超過江蘇,江蘇在高端人才吸引力上差廣東一大截。




廣東首席戰略耕田師


雖然廣東經濟總量與江蘇相差不多,但卻更容易吸收他省人員,原因有那麼幾個:

一是廣東經濟以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而江蘇以資本密集型產業為主,前者更需要各類人員和各類人才,而後者更需要資金;

二是廣東旁邊雖有更吸引人的更發達的香港,但香港特殊,不容易去,他省人員外出工作想去香港去不了,只能來經濟也比較發達的廣東,而且廣東還承擔了香港很多需要勞動力的產業轉移,自然需要人員來就業,相反,江蘇旁邊有更發達的上海,上海與香港相比沒有太多限制,自然是他省人員外出長三角工作的首選;


(圖片來源搜狗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三是廣東開放早於江蘇,這裡還有三個經濟特區,尤其是深圳經濟特區,是移民城市,原來人口少,那麼深圳自然需要很多外來人員工作,我們知道人都喜歡老鄉扎堆外出,有了深圳這個他省人員吸納大池,這些人員一傳十、十傳百,於是就大量跑到深圳和旁邊的珠三角來工作了;

四是八、九十年代的港劇風行全國,香港四大天王和很多香港影星歌星名氣威震華夏,香港歌曲即粵語歌曲唱遍華夏,那麼有了這些帶動,來香港旁邊的廣東自然成為他省人員的首選,即便現在香港四大天王等影歌星對8、90後的影響力也不低;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五是江蘇旁邊還有民營經濟更發達的浙江與之競爭人員,而廣東旁邊沒有類似省份與之競爭人員了;

六是廣東人相對比較低調,對外來人員容納能力要強一些,而且有詞語“南下”卻沒有詞語“東進”,再加上小平南巡之影響力巨大,如此在他省人員意識上南方就是廣東而不是江蘇,自然南下就是來廣東啦;

總之,有了上述因素影響,廣東的他省人員多過江蘇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吧。


kuangjw


原因很簡單:

富裕的地區離江蘇近,貧窮的地區離廣東近而已。

和江蘇接壤的大部分都是比較富裕的省市:上海、浙江、山東。

和廣東接壤的大部分都是相對貧窮的地區:湖南、廣西、江西。

如果外出打工,何必捨近求遠呢?當然是離家越近越方便。

和江蘇接壤的地區中,唯有安徽相對貧窮,也只有安徽人會大批去江蘇打工,江蘇的外來人口中,安徽大概是排第一。

但是最近幾年,安徽人買房買車,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省會合肥。

安徽省會合肥早在2012年時,人均商品房銷售額就曾經超過深圳。

安徽省會合肥早在2016年時,人均私人汽車就已經超過廣州,2017年合肥繼續保持優勢。

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連續五年,

合肥在常住人口比東莞少的前提下,商品房銷售額已經甩開東莞一千五百多億元。

簡單拿安徽和湖南做個對比: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連續七年時間,安徽在常住人口比湖南省少六百多萬人的前提下,商品房銷售額已經甩開湖南五千多億元。

看來,和江蘇接壤的地區有越來越富的趨勢。



2017年,

山東常住人口10006萬人,廣東常住人口11169萬人,山東比廣東少1163萬人,

山東私人汽車1736.35萬輛,廣東私人汽車1678.99萬輛,山東反而比廣東多57.36萬輛。

想不到廣東人口多一千萬人居然也無法扳回總量的劣勢。

私人汽車這方面,不論是比總量還是比人均,山東明顯更勝一籌。

山東也算富裕省份,應該沒人有異議吧?


如果以人均排序:

江蘇私人汽車1401.92萬輛,常住人口8029萬人,人均:0.175輛。

山東私人汽車1736.35萬輛,常住人口10006萬人,人均:0.174輛。

廣東私人汽車1678.99萬輛,常住人口11169萬人,人均:0.150輛。


和江蘇接壤的省市:上海和浙江都是普遍公認比較富裕的地區,山東似乎也不錯,唯有安徽相對落後,看來也只有安徽人會大批來江蘇打工,自然人要少。

而湖南、廣西、江西和廣東接壤,當然去廣東打工方便,去的人要多。


但是現在安徽已經在買車方面比湖南、廣西、江西強。

如果以人均排序:

2017年,

安徽私人汽車612.37萬輛,常住人口6255萬人,人均:0.0979輛。

廣西私人汽車450.61萬輛,常住人口4885萬人,人均:0.0922輛。

湖南私人汽車630.42萬輛,常住人口6860萬人,人均:0.0919輛。

江西私人汽車412.75萬輛,常住人口4622萬人,人均:0.0893輛。


和江蘇接壤的大部分都是比較富裕的省市:上海、浙江、山東。

安徽雖然相對落後,但近幾年感覺似乎也越來越有錢了。



2012年,

合肥市商品房銷售額7648573萬元 ,常住人口757萬人 ,人均10104元 ,

深圳市商品房銷售額10300981萬元,常住人口1054.74萬人,人均9766元 。



2017年,

合肥私人汽車1448615輛,常住人口796.53萬人,人均0.18輛,

廣州私人汽車1912613輛,常住人口1449.84萬人,人均0.13輛。


從2013年至2017年,

合肥商品房銷售額合計:67330501萬元,

東莞商品房銷售額合計:51412156萬元,

合肥商品房銷售額比東莞多15918345萬元(1591.8345億元)。

從2013年至2017年,東莞每一年的常住人口都超過合肥,所以人均還是合肥佔優。

2013年,合肥常住人口761萬人, 東莞常住人口831.66萬人, 合肥比東莞少70.66萬人。

2014年,合肥常住人口770萬人, 東莞常住人口834.31萬人, 合肥比東莞少64.31萬人。

2015年,合肥常住人口779萬人, 東莞常住人口825.41萬人, 合肥比東莞少46.41萬人。

2016年,合肥常住人口787萬人, 東莞常住人口826.14萬人, 合肥比東莞少39.14萬人。

2017年,合肥常住人口796.5萬人,東莞常住人口834.25萬人, 合肥比東莞少37.75萬人。

2013年,

合肥商品房銷售額:10230070萬元,東莞商品房銷售額:7280663萬元。

合肥要比東莞多2949407萬元(294.9407億元)。

2014年,

合肥商品房銷售額:11413565萬元,東莞商品房銷售額:6266493萬元。

合肥要比東莞多5147072萬元(514.7072億元)。

2015年,

合肥商品房銷售額:12228984萬元(1222.8984億元),東莞商品房銷售額:1019.11億元。

合肥要比東莞多203.7884億元。

2016年,

合肥商品房銷售額:19660399萬元(1966.0399億元),東莞商品房銷售額:1418.17億元。

合肥要比東莞多547.8699億元。

2017年,

合肥商品房銷售額:13797483萬元(1379.7483億元),東莞商品房銷售額:1349.22億元。

合肥要比東莞多30.5283億元。


從2011年至2017年,

安徽商品房銷售額合計:25328.35億元,

湖南商品房銷售額合計:19718.77億元,

安徽商品房銷售額比湖南多5609.58億元。

2011年,

安徽常住人口5968萬人,湖南常住人口6596萬人,

安徽商品房銷售額: 2199.67億元,湖南商品房銷售額: 1857.35億元。

湖南常住人口比安徽多628萬人,湖南商品房銷售額反而比安徽少342.32億元。

2012年,

安徽常住人口5988萬人,湖南常住人口6639萬人,

安徽商品房銷售額: 2329.88億元,湖南商品房銷售額: 2085.23億元。

湖南常住人口比安徽多651萬人,湖南商品房銷售額反而比安徽少244.65億元。

2013年,

安徽常住人口6030萬人,湖南常住人口6691萬人,

安徽商品房銷售額: 3182.87億元,湖南商品房銷售額: 2525.64億元。

湖南常住人口比安徽多661萬人,湖南商品房銷售額反而比安徽少657.23億元。

2014年,

安徽常住人口6083萬人,湖南常住人口6737萬人,

安徽商品房銷售額: 3345.19億元,湖南商品房銷售額: 2299.11億元。

湖南常住人口比安徽多654萬人,湖南商品房銷售額反而比安徽少1046.08億元。

2015年,

安徽常住人口6144萬人,湖南常住人口6783萬人,

安徽商品房銷售額: 3369.42 億元,湖南商品房銷售額: 2738.92 億元。

湖南常住人口比安徽多639萬人,湖南商品房銷售額反而比安徽少630.5億元。

2016年,

安徽常住人口6196萬人,湖南常住人口6822萬人,

安徽商品房銷售額: 5035.55 億元,湖南商品房銷售額: 3751.86 億元。

湖南常住人口比安徽多626萬人,湖南商品房銷售額反而比安徽少1283.69億元。

2017年,

安徽常住人口6255萬人,湖南常住人口6860萬人,

安徽商品房銷售額: 5865.77 億元,湖南商品房銷售額: 4460.66 億元。

湖南常住人口比安徽多605萬人,湖南商品房銷售額反而比安徽少1405.11億元。


2018年的新數據,有待觀察。


江南清1


廣東省一直以來是我國經濟第一大省,與江蘇第二大省相比有很多優勢。

1廣東省地理位置優越,位於我國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附近,面向南海與東南亞,有利於經濟往來與投資。

2廣東省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經濟發展水平高,而且龐大的人才和產業佈局相對合理。

3廣東省的後發優勢明顯,粵港澳大灣區的提出,為未來廣東省繼續稱霸我國第一大省奠定了基礎。

4廣東省的海外影響力和傳播力比江蘇省強,這主要表現在經濟發展格局和引進人才政策。這也有利於吸引外來人口的原因之一。

5廣東省城市化水平較高,人才儲備和科技力量比江蘇高。而且在科學轉化率來看,更是如此。

綜合以上原因,廣東省作為我國第一大省,外來人口多也是顯而易見的。


全球化的和平與發展


廣東經濟與江蘇的經濟有一點是有本質區別的,那就是二地的投資結構截然不同。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廣東基本是靠自我積累自有資金投入,因此企業在投資風險的把控上是非常謹慎的,因為所投資金都是自己真金白銀自掏腰包,一但有閃失將會血本無歸,由於風控意式較強所以在廣東的大中投資項目少有爛尾和打水漂的。多年來廣東的投資性價比高,因此在稅收和勞動力吸納方面大大優於全國平均值。而反觀江蘇由於其地緣和人脈方面的優勢,他們在爭取中央投入和銀行貸款方面比廣東強多了,在投資方面全國都知道“跑步錢進”最有辦法的兩個省就是江蘇和山東,既然錢不是自己的花起來當然就會爽快得多,按項目總投資=材料設備+稅收+人工成本各佔1/3 框算,只要上大項目最大受益人肯定是地方政府,因此無論對地方政府和投資方而言,本身錢來得容易管他有多少風險先大幹快上了再說。細數這幾年中國著名的投資大項目風險陷阱,基本都讓江蘇碰上了,比如鋼鐵 光伏 重化工……有很多項目一建成就成了過剩產能。江蘇這樣的投資結構對地方的負面效應近期也日益顯現,首先由於投資效益低下,造成資金無法按時回籠以擴大再生產,在國家去產能嚴格管控投資增長的政策下,直接影響到了江蘇多年來主要靠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同時投資的性價比差,也使政府無法收到預期的稅收去改善民生,更無法增加吸納就業人口,還有落後產能也直接威脅到生產安全和社會穩定(鹽城化工園區事故),注水GDP…等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正視自身的結構性問題及時做出調整,恐怕才是江蘇的當務之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