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奮力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table> 韶關:奮力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廣東最美公路”閱丹公路從樹林中穿越而過。龍全明 攝

/<table><table> 韶關:奮力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韶關鋼鐵智慧製造重點項目——智慧中心整體切換上線。韶關市委宣傳部供圖

/<table>

深入開展揚塵整治等工作,市區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全省最大;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備案工作;森林覆蓋率、活立木蓄積量、有林地面積三大森林資源核心指標數據繼續穩居全省第一;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主要江河斷面和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100%達標……去年以來,韶關市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屏障功能不斷鞏固。

丹霞冶煉廠綠色製造升級項目全面動工,韶鋼實施智慧化改造,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邁出堅定步伐,入選國家第二批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華韶數據谷、廣東聯通BPO項目、廣汽南方(韶關)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試驗檢測中心等一批新興產業項目落戶韶關……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韶關市加快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產業,發展新動能不斷壯大。

去年以來,韶關市堅持幹字當頭、問題導向、重點發力、以上率下、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良好勢頭,生態環境持續優化,高質量發展邁出建設步伐。勇立潮頭,乘勢而上。接下來,韶關市將篤定心志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不懈以生態為特色優勢高質量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力築牢粵北生態屏障,奮力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守護綠水青山 粵北生態屏障越築越牢

作為廣東北部生態發展區的中堅力量,韶關生態區位重要、生態基礎良好、生態資源豐富,是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範區和廣東綠色生態第一市。守護綠水青山,全力築牢粵北生態屏障,是韶關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為了留住藍天白雲,有效解決市區揚塵問題,韶關實行“路長制”的創新舉措,健全問題整改核查通報機制;強化道路、工地揚塵等面源汙染治理,全面整治“散亂汙”企業……經過不懈努力,韶關空氣質量持續向好,2019年市區空氣質量優良達標率為92.6%,改善幅度全省最大。

大力開展揚塵攻堅戰是韶關持之以恆打好汙染攻堅戰的縮影。去年以來,為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全力築牢粵北生態屏障,韶關成立了以市委書記為第一總指揮、市長為總指揮的韶關市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全面統籌該市大氣、水和土壤汙染等環境問題治理工作。全面落實河長制,清理整治市縣兩級飲用水源地隱患69個,納入省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完成56個鎮級生活垃圾填埋場整改和15箇中央土壤汙染防治重點項目建設,凡口礦和大寶山生態修復項目獲評“廣東省首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示範案例”。

防治與建設並舉。按照“一核七星、三屏六廊、多節點”的總體佈局,韶關市正加快建設森林生態、森林服務、森林產業、森林生態文化和森林支撐等5大體系,齊心協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2019年,韶關成為全省首個完成全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備案的地級市,完成造林與生態修復29.5萬畝,新建生態景觀林帶23公里,始興縣被列入省首批縣級國家森林城市示範縣,新增省級森林小鎮4家。

此外,韶關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和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建設工作。制定了別具“綠意”的地方性法規《韶關市皇崗山芙蓉山蓮花山保護條例》,制定落實森林防火工作“23”條,切實做好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工作。多措並舉,粵北生態屏障正越築越牢。

實現與“雙區”市場對接和錯位發展

把韶關新區打造成為對接大灣區先行區;通過整合拓展謀劃產業集聚平臺,對接大灣區高端製造業;出臺重大科技專項政策……立足於自身生態、產業、資源、交通和區位優勢,韶關推出一系列融入和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舉措,不斷夯實發展基礎,實現與“雙區”功能互補、產業分工、市場對接和錯位發展。

以構建廣韶一體化交通網絡為重點和抓手,韶關全力打造與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體系。去年,韶關高速公路“133”工程建設步伐加快,韶新高速完成總投資的46%,高速公路通達範圍不斷拓展;韶關丹霞機場航站樓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北江航道濛浬樞紐二線船閘竣工通航,千噸級船舶可直達韶關……下一步,韶關將加快構建與粵港澳大灣區“水陸空”“東中西”全面對接的大通道,整體融入廣州1小時生活圈。

融入“雙區”謀發展,平臺載體是關鍵。韶關堅持重點突破、集中用力,把韶關新區打造成為對接大灣區先行區,吸引大灣區企業區域性總部或區域中心入駐;謀劃推進對接大灣區的翁源、新豐南部平臺,構建全方位融入“雙區”格局。深入實施園區三年提升計劃,2019年全市產業園區完成固定投資123億元,建成標準廠房10.8萬平方米。深化莞韶對口幫扶,莞韶共建產業園新落地億元以上工業項目60個。

抓住科技創新的牛鼻子。韶關突出企業創新主體作用,以政策引導科技創新發展,出臺“科創8條”等政策,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截至目前,韶關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突破230家;專利申請量實現翻番,增幅居全省第1位。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韶關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作為廣東技工教育大市,韶關將以技師學院納入高等職業教育和省屬技校資源整合為契機,大力實施“韶關技工”工程,打造高素質“韶關技工”隊伍。

為著力解決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難點和痛點,韶關加快對接“雙區”營商環境規則。全面推行“馬上辦”“跑一次”“零見面”服務模式,深入推進粵省事、粵商通、電子印章、電子證照等“數字政府”改革創新成果應用,構建與“雙區”接軌的營商環境。接下來,韶關將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市通辦”服務模式,完成縣級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推動更多縣級高頻服務事項下沉到鎮村辦理,讓企業和群眾享受與“雙區”同等便利的政務服務。

推進產業生態化 綠色低碳循環產業漸成體系

2019年12月,投資21.5億元的南方(韶關)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試驗中心項目在新豐正式動工,該項目填補了廣東省在汽車研發、檢測認證方面的空白,是韶關加速打造珠西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配套區的重大成果。

先進裝備製造產業是韶關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以來,韶關加快建設華南先進裝備產業園,全市新引進新開工新投產超億元項目43個。以入選第二批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為契機,韶關市正在實施百家優質企業“倍增”計劃和工業技改三年行動計劃,計劃3至5年形成產值超500億元的先進裝備製造產業集群。

近年來,作為北部生態發展區的中堅力量,韶關在堅持綠色發展的方向路徑上,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

立足於自身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重點推進大丹霞、大南華、大南嶺、大珠璣等核心景區建設,圍繞把世界級的旅遊資源打造成世界級的景區目標,韶關積極引入“雙區”高水平旅遊企業參與韶關旅遊開發建設。不斷打響“紅色韶關”品牌,精心打造“鄉村遊”“古驛道遊”“研學遊”等旅遊新業態,全力將韶關打造成“雙區”的“後花園”“康養地”“體驗場”。

順應新一輪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驅動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潮流,構建大數據產業。去年9月,華韶數據谷在韶關莞韶城黃沙坪創新園內動工,項目將在5年內完成65億元投資,努力構建國內一流智慧數據谷。接下來,韶關還將加快大數據產業園配套設施建設,加快與華為、聯通等合作建設大數據產業合作平臺,加快訊美捷通信等在建大數據項目建設,打造服務大灣區的大數據存儲集聚地。

除此之外,韶關還依託自身區位優勢,推動港口物流發展,打造水鐵聯運產業集聚區,進一步提升集聚商貿物流承載能力;加快甘棠醫藥、東陽光生物製藥、南雄南藥等大健康園區建設;提高農產品品質,打造大灣區高質量“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茶罐子”……目前,先進裝備製造、旅遊文化、大數據、商貿物流、醫藥健康、現代特色農業等六大新興產業佔比逐年提高,韶關特色鮮明的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