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從農田到超級工廠!上海速度背後是優化的營商環境

新年送紅包啦

活動已開獎,因年底物流截單時間緊張,請中獎者儘快填寫收貨信息,截止時間1月13日上午九點,過時不候哦~

一年,从农田到超级工厂!上海速度背后是优化的营商环境
一年,从农田到超级工厂!上海速度背后是优化的营商环境

超級速度!

短短一年,從農田到特斯拉超級工廠!

從無到有,完成首批特斯拉國產Model 3交付!

1月7日,當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宣佈,上海臨港超級工廠正式對外交付國產Model 3車型,並啟動國產Model Y項目時,難掩激動的他,在現場來了一段即興熱舞。

這是馬斯克第二次在臨港起舞,上一次是整整一年前的2019年1月7日,那一天,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正式開工建設。

一年前,當馬斯克第一次出現在臨港工廠時,腳下還是一片荒蕪。一年間,上海工廠實現了從開工到竣工再到投產交付的神奇跨越,情難自已的馬斯克直言,“上海工廠創下了全球汽車建造的新紀錄。”而這份新紀錄顯然不僅僅屬於特斯拉,奇蹟誕生的背後,見證了上海對優化營商環境孜孜不倦的追求,更折射出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決心與行動。

一年,从农田到超级工厂!上海速度背后是优化的营商环境

在2020年的首個工作日,上海就以一場全市性的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拉開了新一年的工作序幕。會上公佈上海優化營商環境改革3.0版方案,對標世界銀行和國家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並提供一攬子制度供給。

這是上海連續第3年工作開局之際就突出抓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指出,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既要沉下心來優化環境,“栽好梧桐樹”;又要主動出擊抓項目,“引得鳳凰來”。

營商環境直接關乎一個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競爭力和軟實力。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是上海加快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不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持。

為了給上海新一輪營商環境改革提供決策諮詢參考,提供更多的國際最佳實踐案例和經驗,在2018年12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以“如何進一步優化上海營商環境”為主題,組織召開了“2018年上海國際智庫高峰論壇”,並邀請了世界銀行駐華代表處擔任本次論壇的輪值主席單位。

本屆論壇得到了上海國際智庫交流中心成員單位、政府部門、科研院所以及國內外企業的積極參與。通過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體系全面升級,實現從“有沒有”“快不快”向“好不好”“強不強”轉變,確保經濟平穩增長、社會和諧穩定,是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邏輯。

為了深刻揭示上海營商環境的優勢和短板所在,進而採取針對性的改善對策,將論壇積極參與、踴躍發言的熱烈景況真實還原給更多的受眾,2019年8月,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新書“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系列報告”“國際智庫諮詢系列報告”——《優化上海營商環境的思考與探索:2018年上海國際智庫諮詢研究報告》,翔實記錄了本屆高峰論壇上專家學者的精彩觀點。

一年,从农田到超级工厂!上海速度背后是优化的营商环境

《優化上海營商環境的思考與探索:

2018年上海國際智庫諮詢研究報告》

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編

上海遠東出版社 2019年7月

價格:118.00元

點擊封面,即可購買!

本文摘錄波士頓諮詢公司全球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周園所做報告《打造全球一流的國際化營商環境》,瞭解其為上海營商環境建設所作的建議,以及經過一年的發展,上海如何回應來自2018年末的聲音。

一年,从农田到超级工厂!上海速度背后是优化的营商环境

繼往開來

上海應以人才導入翻開國際化新篇章

上海一直是我國對外開放戰略的先行者,開放、創新、國際化是上海長久以來的優勢。上海未來應通過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帶動人才導入,以實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願景目標。

1843年開埠通商,上海率先納入全球經濟體系,自此就一直是我國對外開放的排頭兵。改革開放以來,上海進一步發揮國際化與開放優勢,領跑全國進出口貿易與外商投資。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上海定位“卓越的全球城市”,到2035年將建成為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其國際化、開放、創新的基因進一步被強化。

一年,从农田到超级工厂!上海速度背后是优化的营商环境

要實現新的目標,上海在下一發展階段,迫切需要以創新的營商環境為抓手,吸引和導入國際人才。全球領先城市之間的竟爭,已經聚焦到頂尖人才的競爭,而人才也將是上海未來要進一步參與國際競爭的主戰場。

城市要參與全球分工與競爭並實現全球資源配置,需要吸引各地優質企業與人才入駐。過去10年,全球外商投資佔固定資產比重下滑10%,但領先國家的高技術人才導入增加了70%,這表明領先國家與地區已經開始把競爭焦點轉移到了人才。他們達成了普遍的共識,即人才會帶來創新和資本,吸引人才是城市成功的關鍵。而頂尖人才最為集中的地區,如倫敦、組約東京、新加坡、巴黎等,正是創新競爭力最強的地區。

同時,我國領先城市也在積極參與國際竟爭與分工。北京是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的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在人才吸引、服務貿易便利化、營商環境、改革區域產業協同等方面形成了58項全國首創或效果最優的開放創新舉措。深圳利用建立特區政策等優勢,吸引大量人才資源、金融資本等資源集聚,在高新技術、互聯網和金融三大產業積極參與國際分工並進一步向價值鏈高端環節延伸。上海通過舉辦進博會,將平衡和擴大上海乃至中國的多元貿易,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通向中國大市場的貿易平臺,而上海也將成為未來的全球貿易要素集散中心,在貿易、航運物流領域進一步參與國際競爭。

一年,从农田到超级工厂!上海速度背后是优化的营商环境

未來,上海要實現“卓越的全球城市”願景,進一步擴大參與國際競爭與分工,需要從投資導入向人才吸引的新思維轉變。而創新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將是吸引人才的關鍵抓手。吸引人才的關鍵在於提供優越的發展機遇與宜居環境,上海需要在這兩方面均形成有力的發展舉措,以真正實現人才導入。營商環境是支撐城市國際化發展、激發創新、帶來發展機遇的基礎,也將是上海吸引國際人才的有力抓手。

揚長補短

優勢與挑戰並存下彰顯上海的獨特魅力

作為獨具魅力的“東方之珠”,上海在打造全球一流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吸引頂尖人才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國內一線城市的綜合宜居指數排名中,上海名列前茅。更為突出的是,上海是國內對國際人才吸引力最高、高端國際人才規模最大的城市。僅常住上海的外國專家就達8.8萬餘人,來滬工作和創業的留學人員已達13萬餘人,在滬創辦企業4900餘家,為上海的經濟發展和國際化氛圍做出了巨大貢獻。

上海對於人才的吸引力來自媲美國際一流城市的生活質量和開放政策形成的優勢環境。首先,上海龐大的經濟體量能夠為高端人才提供高水準的財務預期和良好的職業發展機遇。活躍的資本和資源的聚集打造了上海一流的投資環境。在上海,獲得投資的初創企業佔比達64%,這一比例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一,國內外創新人才都有機會在上海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

其次,上海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先行區和眾多國際會議的舉辦地,創新型政策的先行先試進一步強化了國際人才的發展環境。2018年7月出臺的“擴大開放100條”彰顯了政府推動政策改革的決心。以浦東新區為試點,重點針對海外金融人才推出的“出入境聚英計劃”,包括外籍人才居留審批權下放、允許外籍人才兼職創新創業等政策,都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剛剛落幕的進博會更是成了上海國際化的新支點和國際人才導入的新抓手。

一年,从农田到超级工厂!上海速度背后是优化的营商环境

未來,要打造全球一流的營商環境,進一步吸引全球創新人才,上海也應正視自身發展的不足和麵臨的挑戰。

首先,政府服務智能化仍存在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目前政府服務改革已有一定成果,主要體現在審批加快、流程簡化等看得見的效率提升,但並未觸及實質。一方面,跨部門協同機制尚未建立完善,各部門背後的權責分工不夠清晰;另一方面,政府數字化技術和大數據應用不足,對比全球領先城市,如首爾通過數字化政府改革帶來的服務效率與透明度大幅提升,還存在顯著差距。

其次,上海的創新生態尚未完全建立。上海過去以引進龍頭為發展重點,對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培有不足,創新活力未被充分激發。上海的國有經濟和外資經濟佔據主導地位(佔比75%),民營經濟在公共政策的傾向性和各類資源配置方面都處於不利地位,且現有民營經濟以傳統服務業為主,民營科創骨幹企業未成氣候。而對於中小型企業,專項政策僅限於有限的資金支持,其他發展需求如技術引進、海外資本對接等,都缺少針對性的幫扶。此外,上海支持中小型科創企業發展的創新生態也不完善,具體表現在多元集群(科技園區)建設不足,包含科創服務的創新生態整體規模對比國際一流仍有巨大落差。

最後,上海針對初創團隊的國際化創新環境打造有待進一步加強,在面向國際推廣本地初創企業吸引風投方面行動力不足。具體來說,對比全球一流城市,上海缺少幫助初創企業對接國際專家技術指導的舉措;而在激發初創團隊之間思想碰撞的創新大賽方面,上海的“創業在上海”比賽國際化程度也遜色於北京和深圳的同類創新創業大賽。

一年,从农田到超级工厂!上海速度背后是优化的营商环境

因地制宜

借鑑國際領先案例,形成營商環境改善思路

全球一流城市通過智慧城市、創新生態、國際創業資源對接等領先實踐,提升城市綜合營商環境與宜居環境,將為上海解決智能化政府服務、完善創新體系、國際人才創新環境等三大挑戰帶來重要借鑑。

上海可借鑑英國、莫斯科、斯德哥爾摩的領先實踐,通過智慧城市技術,提升政府跨部門服務協同與效率,從而強化政府對企業與個人的服務效率與透明度。英國政府設立了統一的政府信息平臺——“政府數字化平臺(GDS)”,涉及的各個政府部門間均打通數據接口,使企業和個人可以在該平臺上一站式解決選舉投票、專利更新、學生貸款申請等多種通用服務需求。與之類似,莫斯科也上線了超過370個自助服務項目,打通跨部門數據與信息流動,已實現超75%的市民通過數字平臺自助獲得政府服務。另一方面,斯德哥爾摩也通過數字化技術,打造完善的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提供匹配居民全生命週期需求的城市服務。

在構建創新生態體系方面,上海可借鑑新加坡緯壹科學城與倫敦金絲雀碼頭的經驗,構建多元融合的產業創新生態的同時,提供針對性的政策,以真正促進初創企業創新活力的激發。緯壹科學城以信息技術、通信、傳媒、自然科學與工程學企業研發中心為核心,配套共享DSO實驗室、 INSEAD商學院等科研教育,人才公寓、寫字樓、劇院等基礎設施,以及辦公(如打印)、金融等公共服務,並引入科創孵化器、科創金融機構等專業服務企業,構建起多元產業、公共資源、科創服務相融合的綜合創新生態。倫敦金絲雀碼頭以創新中心為依託,建立沙盒機制,幫助金融科技公司在有限度的監管環境中運行,推動產品服務創新,並且為各領域金融機構提供其切實需要的服務,以進一步推動企業創新發展。

一年,从农田到超级工厂!上海速度背后是优化的营商环境

倫敦金絲雀碼頭

紐約在匹配初創企業國際化需求方面全球領先,值得上海借鑑。紐約與巴黎、建立合作機制,為初創型企業提供導師計劃、交流互換項目,帶動企業獲得海外專家指導、瞭解其他團隊的創業經驗,而參與項目的企業,還可獲得額外的稅收減免與技術支持。同時,紐約也依託市內24所公立學校開展創業項目合作,併為創業者提供工作簽證與居住安排服務,極力吸引海外創業團隊落地發展。

有的放矢

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化營商環境

基於對上海自身優劣勢的分析,以及國際領先城市實踐的啟示,我們建議上海市政府從以下三方面切入,全面提升城市營商環境。

第一,依託智慧城市技術,打通部門間數據流,形成明確的跨部門協同合作機制,帶動“一網通、一站式”真正落地、提速。基於企業和個人的全生命週期視角,梳理企業和居民的政府服務需求,並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一網式、一站式”申請與審批。同時,促進背後各相關部門數據共享與打通,明確部門間協同機制,審批流程與進度實現實時在線可查,提升服務效率與透明度。

第二,打造匹配各階段企業創新需求的產業和發展生態。從初創企業發展全生命週期的視角出發,針對不同階段企業對技術、商業信息交流、上下游合作機會資金等的需求,提供完善的、有針對性的服務。對於新業態、新技術,給予包容態度與開放的發展環境,並制定定製化的規章,以扶持創意與企業發展。

第三,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並打造匹配其需求的生活與發展環境。除完善國家和上海“千人計劃”之外,根據發展需要制定相匹配的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引進計劃,促進國際人才居留和出入境、落戶、醫療、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方面服務的完善,為高端人才與團隊提供便利,從而吸引更多的高層次人才和創業團隊來滬創新創業。同時,創造先進的國際通信條件和便利的國際交流合作基礎,使國際人才隨時隨地與國際產業發展的最新趨勢進行緊密溝通和聯繫,使上海成為國際人才的嚮往之地。

展望未來,希望上海能打造全球一流的創新營商環境,實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發展願景。

(本文摘自《優化上海營商環境的思考與探索:2018年上海國際智庫諮詢研究報告》,上海遠東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略有編輯,以原文為準!)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