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常规动力航母的巅峰——已经退役的美国“小鹰”级航空母舰


“小鹰”级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隶下的一型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是美国最后一个传统动力航空母舰系列。现已全部退役。

“小鹰”级航空母舰共建造服役4艘,CV-63“小鹰”号(USS Kitty Hawk),CV-64“星座”号(USS Constellation),CV-66“美国”号(USS America),CV-67 “肯尼迪”号(USS John F. Kennedy)。

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完成了全球首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的建造,但由于造价过于昂贵,美国海军并未继续建造后续舰,而是在同一时期继续建造成本较低的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其造价只相当于“企业”号的一半多一点。

福莱斯特级建造于20世纪50年代,虽然当时被称为“超级航空母舰”,但在前几艘的服役过程中仍发现了一些不足,一些因设计建造而导致的缺点日渐显露,尤其是其升降机的配置不够理想。

1956至1968年期间,美国从建造第5艘福莱斯特级时,开始进行大幅度改进,由于改进较大且连续建造了4艘,因此将其重新命名为小鹰级航空母舰,其最初是作为攻击型航母而设计建造的。

1956年12月27日,小鹰级首舰CV-63“小鹰”号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开工建造,1960年5月21日下水。“小鹰”号是以美国北卡罗莱那州的小鹰镇命名,当地也是莱特兄弟首次成功飞行的地点。

比较有趣的是“小鹰”号是“小鹰”与“星座”两艘航母的结合体,最初这两艘航母由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同期制造,但在1960年底,“小鹰”号船体接近完工的时候,发生了一场火灾,船体损坏严重。为使首舰“小鹰”号能按期下水服役,美国海军便调换了“小鹰”号与“星座”号的船体。

小鹰级航空母舰总体上沿袭了福莱斯特级的设计,其舰型特点、尺寸、排水量、动力装置等都基本相同,飞行甲板面积有所增加,布局也有所改良,在上层建筑、防空武器、电子设备、舰载机配备等方面做了较大改进。

小鹰级仍然采用直角加斜角式飞行甲板组合,但优化了整体结构,位于右舷的岛形上层建筑较小,且位置更靠近舰艉,从而使动力装置后移,轴系缩短,机库面积增大。

细长高大的柱状综合桅杆位于岛形上层建筑中间、舰桥后方位置,装有对空搜索雷达天线、火控雷达和导航雷达天线。

烟囱位于岛形上层建筑后方,与舰桥顶部平齐;起重机位于岛形上层建筑后方的飞行甲板外侧;近程防御系统安装在舰艉的左右舷飞行甲板下方;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分别位于左舷斜角甲板前方和右舷对称位置。

小鹰级在直角和斜角甲板上各有两具C-13蒸汽弹射器,在斜角甲板上有4道MK-7拦阻索和1道拦阻网,共设有四部甲板边缘升降机。其升降机与弹射器虽然在数目上与福莱斯特级相同,但是在安装位置上作了重新布局,使其更合理。

福莱斯特级的左舷一部升降机是设在斜甲板前端,飞机着舰时就无法使用,而小鹰级将之移到斜甲板后端;右舷升降机方面,小鹰级的三部右舷升降机中,两部在岛形上层建筑前方,一部在后方,刚好与福莱斯特级相反,这种新的配置方式使得舰上的飞机从机库运上甲板并抵达前方弹射器的时间大为缩短,且各项作业互不干扰,提高了作战效率。

此外,小鹰级的升降机造型也做了改进,以便停放较长的飞机。由于上述改进十分成功,因此同时期与后续的美国航母如企业号航空母舰、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也沿用了这些设计。


此外,小鹰级航空母舰改进后的燃油和弹药储备量均明显增加,可贮备7800吨舰用燃油、6000吨航空燃油和1800吨航空武器弹药,具有一个星期的持续作战能力。

小鹰级航空母舰内部整体结构也进行了优化,采用了封闭式的加强飞行甲板,从舰底至飞行甲板形成整体的箱形结构。小鹰级从最底层到舰桥大约有18层楼高,飞行甲板以下分为10层,飞行甲板以上的岛式上层建筑分为8层。

从舰底至飞行甲板1-4层为燃料舱、淡水舱、弹药舱和轮机舱;5、6层为水兵住舱、食品库、餐厅和行政办公室;7、8层为舰载机维修间、维修人员和雷达员的住舱;9、10层为机库、战斗值班室和飞行员餐厅。

岛式上层建筑的各层主要为舰长及参谋人员住舱、部分仓库和工作间。自下向上依次为:消防、医务、导弹人员住舱;工具、通信及电气材料库;军官室;舰长及司令部人员、新闻人员工作室和休息室等。

小鹰级航空母舰改善了武器装备和电子设施,武器装备有小猎犬防空导弹,后更换为3座八联装MK29海麻雀防空导弹发射装置,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3座MK16型密集阵6管20毫米速射炮。

小鹰级装备各型舰载机最多可达82架,其中包括F-14A雄猫战斗机20架、F/A-18C大黄蜂战斗/攻击队24架、A-6E“入侵者”攻击机16架、E-2C鹰眼预警机4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机4架、S-3B“北欧海盗”反潜机6架、SH-60F海鹰反潜直升机6架、HH-60H黑鹰救援直升机2架 。

标准排水量61170吨,满载排水量81700吨;舰长323.6米,舰宽36.6米,吃水11.4米;4台西屋公司蒸汽轮机,总功率280000马力,四轴四桨;最高航速33节,续航力12000海里/20节;编制5624人。

1957年9月14日,小鹰级2号舰“星座”号在纽约布鲁克林造船厂开工,期间“星座”号使用了“小鹰”号发生火灾的船体继续建造,1960年10月8日下水,1961年10月1日完工。

1961年1月9日,小鹰级3号舰“美国”号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开工建造,它是该船厂建造的第2艘小鹰级航空母舰,1964年2月1日下水。

1964年10月22日,小鹰级4号舰以被刺杀的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命名的“肯尼迪”号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开工,1967年5月27日下水,他的女儿参加了命名仪式并剪,“肯尼迪”号因此也常被昵称为“大约翰”。

“肯尼迪”号是小鹰级的最后一艘,也被认为是小鹰级的改进型,同时也是美国建造的最后一艘常规动力航母,“肯尼迪”号原本计划采用核动力,最后因经费不足而改为常规燃烧重油作为动力来源,它和其他小鹰级航空母舰在外观上最大的区别是舰桥结构旁向外伸出的烟囱。


1973年1月14日,“小鹰”号开始进行由攻击型航母向多任务航母的改造,自此“小鹰”号不再是一艘严格意义上的攻击航母,还可以在反潜作战中同样担当主要角色,它也是太平洋舰队中的第一艘多功能航空母舰。1975年6月30日,“星座”号被改装为多用途航母,小鹰级剩余两艘到1975年也全部改装为通用型航空母舰。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小鹰级航空母舰又陆续接受延长服役期改装,单舰改装费高达9.4亿美元,为其造价的3.6倍,改装后航母的服役期可由30年延长至45年。“小鹰”号于1987年底进驻美国费城海军船厂,进行了为期37个月的改装,剩余三艘分别从1990、1996年和1999年开始改装。

2009年1月31日,美国海军宣布“小鹰”号航母退役。2009年5月12日,在服役48年之后,美国海军“小鹰”号航母在位于布里莫顿军港的普吉特·桑德海军船厂正式退役封存,除了是服役最久的同级舰之外,“小鹰”号还是美国最后一艘退役的传统动力航空母舰,自此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全部核动力化。


“星座”号于2003年8月6日退役,2016年,“星座”号与“突击者”号、“萨拉托加”号一同被拆解。

“美国”号1996年8月9日退役。2005年4月19日,“美国”号被拖离费城旧军港,根据海军海洋系统司令部事的方案,美国海军水面、水下、空中兵器对其实施了“实弹攻击”,另外“美国”号航母本身也在多处安装了高爆炸药。

在经历了整整25天的轰炸之后,“美国”号于当地时间5月14日上午11时30分开始大量进水,然后沉入大西洋,在当时是世界上被炸沉的最大型战舰,为美国军方设计建造下一代航母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在海水即将淹没“美国”号航母之前,实验现场的美海军官兵集体向其行礼致敬。


2007年3月17日,“肯尼迪”号离开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站,被拖往美国海军费城舰艇封存场。在美国海军部长作出该舰最终处理决定之前,将在此进行封存,这意味着该航母虽然退出现役,但处于安全保存的状态,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需要,可以随时重新入役。2007年3月22日,美国海军举行了“肯尼迪”号航母的正式退役仪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