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宣佈147條水體黑臭已除,計劃建設192公里碧道

廣州宣佈147條水體黑臭已除,計劃建設192公里碧道

車陂湧龍洞段。通訊員供圖

南都訊 記者劉軍 實習生任曉粵 通訊員趙雪峰 記者從廣州市河長辦獲悉,廣州列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監管平臺的147條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被生態環境部作為全國僅有的2座治水先進城市在全國通報表揚。

石井河上多了許多“特殊的客人”

白雲區松洲街居民們發現,過去黑臭的石井河上多了許多“特殊的客人”。每天清晨或傍晚退潮後,成群的白鷺就會飛落到河邊的淺灘覓食、嬉戲。“這裡的水質變好了,魚草肥美,才會有鳥飛來呀。”居民陳阿姨表示。

住在海珠區南箕湧旁的吳叔將“煥然一新”四個大字釘掛在了自家的外牆上,吳叔說:“過去南箕湧湧邊河水腥臭刺鼻,夏天蚊蟲亂飛,根本不敢開門開窗;現在河道通暢,河水變清,每天晚飯後都會下來走一走。”

2019年以來,廣州列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監管平臺的147條黑臭水體,經第三方第一輪複核評估,已基本實現消除黑臭,車陂湧、雙崗湧整治入選全國治水典型案例;鴉崗等9個國考斷面穩定消除劣Ⅴ類、8個國考斷面和2個省考斷面水質達到省年度考核要求,其中鴉崗斷面從2018年的劣Ⅴ類水到2019穩定達到Ⅳ水;流溪河流域89條一級支流劣Ⅴ類數量由46條減少到16條,汙染物氨氮排放總量削減了79%……

統計部門民調結果顯示,廣州市民認為工作成效最為顯著的是黑臭河涌治理,位列建設花城成效顯著各項工作的第一位;廣州還被生態環境部作為全國僅有的2座治水先進城市在全國通報表揚,獲評“國家首批黑臭水體整治示範城市”。

拆涉河違建超371萬㎡,建汙水管網超4000公里

廣州市河長辦介紹,2017年以來,全市共拆除涉河違建988.93萬平方米。大力清理整治“散亂汙”場所。完成15351個“散亂汙”場所的整治任務。

據介紹,2017年以來,廣州共建成投運汙水處理廠14座,新增汙水處理能力66.55萬噸/日,共建成汙水管網9462公里。其中,2019年已完成投運新擴建汙水廠6座,新增汙水處理能力25.5萬噸/日,基本建成具備通水條件6座,將新增汙水處理能力74.5萬噸/日,在建6座,規模101萬噸/日,新建汙水管網4169公里。

目前廣州已經建立起以網格為單元的治水體系,在原3030名四級河長、828名四級湖長、3296名自然村河段長的五級河長體系基礎上,向上延伸設置9大流域市級河長,向下延伸對全市19660個標準網格設置了網格員18416名,形成了多級治水體系。繪製網格作戰圖22380張,推行網格化治水,由村居負責人、網格員發現問題,並通過“廣州河長APP”上報。全市2019年度汙染源整治銷號任務量為54504個,截至12月31日,已全部整治銷號完畢,整治銷號率為100%。

广州宣布147条水体黑臭已除,计划建设192公里碧道

歐陽支湧。通訊員供圖

廣州將建設5條碧道示範段

廣州市河長辦表示,廣州作為廣東省萬里碧道的先行城市,碧道建設要走在全省前列,建設多種類型的碧道,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充分利用已有綠道、設施、材料進行微改造,打造特點鮮明的經濟適用型碧道,成為省內可複製可推廣的碧道樣板。

今年的任務是著力推進閱江路碧道、臨江大道碧道、生物島碧道、二沙島碧道、沙面碧道等5條碧道示範段的建設。

其中,二沙島、新河浦湧碧道示範段項目,計劃通過已建的東山湖公園碧道,與擬建的新河浦湧碧道示範段(2.2公里)、東濠湧碧道(4.4公里)連通,實現雲山珠水共逍遙。

海珠區閱江路碧道示範段工程位於前航道右岸華南大橋至琶州大橋段,長約2.3公里,計劃串聯周邊水博苑、會展公園等特色節點,服務好會展區、互聯網聚集區、總部商務區的功能需求,增加防洪、治澇、海綿、治水等科普展示點。

廣州市河長辦負責人表示,廣州的碧道建設將本著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在已有925公里濱水綠道基礎上,通過消除阻斷點、修復破損路面、完善安全設施等工作,達到基本標準碧道要求;按市民的實際需求,逐步開展碧道設施提升工作,完善碧道功能。

此外,還繼續挖掘碧道建設潛力,將碧道建設作為黑臭水體治理模式的升級版,充分利用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成果,在164條已整治的黑臭河涌兩岸恢復人行通道及綠化,建設192公里基本標準的都市型碧道,鞏固治水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