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彈:秀山不通高鐵又如何?

高鐵,是一種交通工具,而且是陸上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今天拿高鐵說事,就是指秀山交通不發達又如何?

近段時間,由於秀山火車減趟、高鐵又遙遙無期,給出行帶來困擾、給希望予以封心,市民頗多怨言。如今拋出此貼,無疑是討日噘的,被日噘又如何?

或許,友友們會罵我,你都七老八十的了,梭不動了,高鐵於你用處不大了,所以,你站著說話不腰痛。被罵,套用抖音上的搞笑段子,那是“該球著”!

亂彈:秀山不通高鐵又如何?

不是我擺譜,當年讀書或出差,上個重慶要三天,回來也是三天,能夠有車車坐,路上不耽擱,那也是夠幸運的了。遇到修路、塌方、冰雪,還要走路、翻山、住農家討燒紅苕,冷得你打擺子、餓得你腳薅腳、渴得你喝牛滾凼......,也過了,也沒啥大不了,回憶起來頗有“詩和遠方”的味道。

後來,319改造了,火車通了,高速通了,上個重慶就幾個小時,交通可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人們出行還是覺得慢了,車的趟數不夠。人的期望值,永遠是無止境的。一覺醒來,巴不得飛機場就在自家門口。

要致富、先修路。這個口號隨處可見,流行很多年,交通的發達帶來經濟社會的發展,這是被實踐驗證了的。

秀山交通“被滯後”,從網帖的留言中可以看出,對於個人出行的方便與否倒是次要的,大家更關心的是由此帶來對秀山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湖南懷化離我們太近了,一度時期,我們秀山人對懷化的依賴太大了,我們對懷化的認知也太深刻了,認同一句話:懷化是火車拖來的城市。所以,秀山人也在不停地比照懷化,希望秀山通過交通大發展,帶來秀山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用大交通,拖出一個秀山市來。所以抱怨,所以失落,也是秀山人的期望值,可以理解。

從地理位置看,秀山是個死角,離最近的貴陽、長沙、重慶等中心城市都有四五百公里,處於交通末端,被邊緣化是發展進程中的必然。遠在10年前,秀山中心說、高地說甚囂塵上的時候,本人發帖潑了一瓢冷水《亂彈秀山之“危”》,簡述過秀山處於交通末端、商品經濟末端、政治地位末端的觀點,提出秀山需要從末端思維規劃經濟社會的發展戰略。當週邊的交通發展了,特別是酉陽、黔江、貴州的交通發展了,“中心”消失、“高地”萎縮,秀山的優勢將蕩然無存、被邊緣化勢所必然。客觀認識自己,非常重要。

亂彈:秀山不通高鐵又如何?

秀山火車通了,高速通了,並沒拖進幾個大企業來,也沒把秀山拖成箇中心城市。就算秀山通了高鐵、修了機場,又如何?“懷化模式”也不可能在秀山上演。資本、商人是逐利的,沒有豐厚的回報,招不來商、也引不來資。李嘉誠投資內地,盆滿缽滿又全身而退;沿海大量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轉移東南亞,而沒梯度轉移內地,無不與逐利考量,這就是現實。殷鑑不遠——騙吃騙喝的投資、勞民傷財的招商是不是該淡化了呢?

西藏、新疆沒通高鐵,自古以來交通不發達,保留著原生態的村莊、保留著質樸的民風,如今,成為人們的“詩和遠方”,遊人如織。

清溪鎮的大寨村,由於交通不便,大量原生態的民居得以完整保留,每當我們駐腳大寨的時候,撫今追昔,觸摸到淡淡的鄉愁。所以,交通不便,可為我們留下一片淨土,為心的棲息留下一點空間,未必是壞事。為此,我或許真的老了,已經老了。

大都市固然繁華,各種優勢資源為之集聚,生活方便、就業容易,為社會提供了廣大市場,但汙染、擁堵、浮躁、焦慮那是掛在臉上、塞在心中的。


前不久看到一個報道,說的就是如今很多地方都在爭先恐後地要建高鐵和機場,不可否認,高鐵、機場是現代交通大發展的兩個重要標誌。但並不是所有地方都真正需要,得與國家城市發展佈局和當地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

亂彈:秀山不通高鐵又如何?

報道稱,有些城市特別是二線三線甚至四五線城市,一些老區、甚至西部較不發達的處於地理中心的中小城市,通了高鐵後,瞬間縮短了與區域中心大城市的到達時間,去省會等中心城市或者北、上、廣、深等特大中心的也不過幾小時而已。

那麼問題來了,交通的極端便利會對這些小城市美好發展願望產生實際效應嗎?要知道省會以上的中心城市會對高鐵沿線其他城市產生“吸血效應”,人才、資金會向更加中心的位置流動流失。多花個個把小時我都可以到大城市了,我何必還要停滯在你三四線五六線。

君不見,一些N線城市的機場修好後維持舉步維艱,高鐵開通後客源並不像想像中那樣洶湧,房價也不像當初計劃的那樣來一撥上漲的紅利,當地文遊也並未見大的提升。因為太方便,人們來此旅遊再不用計劃著湊齊七天假才敢來,飛機高鐵一個週末足夠搞定,隨時都可以去。也正是因為這個“隨時都可以去”,我們是不是連自己身邊很多景點沒有玩過?

如果我們秀山不通高鐵,沒有機場,重點是這裡確實在全域旅遊上做得好,做成了“酒好巷子深”。也許不通高鐵,沒有機場的“深巷子”倒還不是件壞事。

我們看到,決策層已經把秀山旅遊納入支柱產業發展、作為旅遊目的地打造。全域旅遊已全面展開,“書中邊城、畫裡秀山”已精準定位,首屆“金山銀山”文化旅遊節的大手筆取代“映山紅”的小支點,鄉村振興將會全面爆發。

亂彈:秀山不通高鐵又如何?

寫到這裡,我想起關於一個秀才進京趕考的《秀才三夢》。一秀才進京趕考,在一驛站住宿,做了三個夢:一個是夢見自己在高高的石牆上種了一棵白菜,一個是下雨天戴著斗笠打著傘,第三個是和表妹背靠背睡在床上。一覺醒來,秀才大驚,去請八字先生解夢。八字先生聽了秀才的三夢解道:石牆種白菜,哪能活呢,不是白種嗎?戴斗笠打傘,不是多此一舉嗎?和表妹都上床了,還背靠背,不是沒戲嗎?秀才搞得灰心喪氣,回店家準備收拾行李回家。店家看到他落寞的樣子,沒去考就準備回家了,於是就問,秀才告訴了他的昨夜三夢。店家聽了哈哈大笑,連連說恭喜恭喜,然後解釋道:石牆種白菜,高中啊!戴斗笠打傘,有備無患、萬無一失啊!和表妹都同床了,翻身的時辰到了啊!聽店家一說,秀才大喜,高高興興進京參考,考了個榜眼回來。

這個笑話告訴我們,凡事物都有一體兩面,悲觀的人,看到的是絕望,樂觀的人看到的是希望。

貴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交通極其不便,貧窮是他們的特徵,但因沒有大規模開發,美麗的山水得以完整的保留下來,梵淨山沒通高鐵、小七孔沒通高鐵、萬峰林沒通高鐵、西江苗寨沒通高鐵、赤水河畔沒通高鐵......,如今這些地方遊客卻是絡繹不絕,貴州又成為一旅遊大省,成為人們的“詩和遠方”!

隨著鄉村振興的到來,秀山練好內功,通村到組的道路砍成炒沙路試試?當“畫裡秀山”建成的時候,因為我們沒有高鐵,客人來了就走不了,來了就不想走,來了就住下來、居下來,我們秀山也將會成為別人的“詩和遠方”,未嘗不是好事。

所以,秀山不通高鐵又如何?

亂彈:秀山不通高鐵又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