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如此喜爱朱瞻基,为何还是把皇位传给朱高炽?

煮酒看茶说历史


我倒不觉得题主是被电视剧给影响,反而是题主本人在写问题时没有写清楚或是其他原因。

朱瞻基是朱高炽的儿子,朱棣死后朱高炽继位,朱高炽死后朱瞻基继位毫无问题呀,为何朱棣要跳过朱高炽直接让朱瞻基继位呢?这是不符合伦理与礼制的。

朱棣

朱棣的确有过废掉朱高炽太子之位的想法,想改立汉王朱高煦为太子,期间他还曾问过解缙,解缙回答了句:好圣孙!这之后朱棣再也没有废太子的想法。

朱高炽

从解缙回答之后朱棣的反应来看,他是真的喜爱这个长孙,或许朱瞻基是一部分原因,但试想一下,朱棣真的会废掉朱高炽吗?朱高煦与他性子相仿,他无疑更喜欢汉王,但是太子朱高炽有的能力是汉王所没有的,这是选太子啊!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当的,朱高炽仁德,能施仁政,在我看来朱棣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没有废掉朱高炽。

朱高炽也没有辜负朱棣,他与朱瞻基开创的盛世,被后世称为“仁宣之治”。

朱瞻基

当然以上说法都是作者的一点不入流的看法,不喜勿喷。


万叶实录


  • 说朱棣喜欢朱瞻基的,大多是被电视剧《大明风华》给洗脑了!其实朱棣对于这个孙子并没有多看重,更多的是处于人伦之乐上。按朱棣本人的意愿来说,他更喜欢‘英果类己’的朱高煦。
  • 朱棣起兵,按他自已的说法叫‘靖难’,但也知道这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外人都瞪眼看着这个‘挑头’的傻逼,是怎么被按在地上磨擦的。谁知道这家伙意外开挂了,一路南下最后把建文给收拾了!

  • 朱棣入主南京以后,其实人心并没有向着他,毕竟这皇位是硬抢来的,这一点他自已也清清楚楚的。所以他才力主迁都‘北平’,只把南京作为陪都。至于后世流传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只不过是后世文人怀念明朝崇祯帝,往大明脸上贴金罢了!
  • 咱们再回头说说,朱高炽的太子问题。朱高炽打小就生性端重,沉静好学,言行有度,喜好读书。也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以至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18岁的朱高炽就被立为燕王世子。
  • 其实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但这小子打小争气,早早就被任命为接班人。这就为他的后来打下基础,朱棣已经违命造反了,但那是造建文的反,不能再造老爹的反!他是太祖皇帝朱元璋,亲自为朱棣选择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要知道在封建社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 其次朱棣起兵靖难,命朱高炽留守北京。年纪轻轻的朱高炽能够团结部下,反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为他后来稳居太子之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 也正是在朱棣‘靖难’期间,建文帝遣书给朱高炽,许以封王,以争取朱高炽归顺朝廷,给他老爹来个釜底抽薪。而朱高炽接到书信之后,不反看也没看,还原封未动地送到朱棣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间计失败。从这一手可以看出,朱高炽虽然心宽体胖,但处理政务和处世情商杠杠的!不是老二老三可比的!
  • 朱棣本人,虽然偏爱更好武的儿子朱高燧和朱高煦,并常常带他们去参加征战,但是他也明白一个道理。天下是在马上打来的,但不能在马上治天下,前面不可一世的大元朝,就是前车之鉴!
  • 更重要的原因,是朱高炽得到了大臣们的拥护。其中他最为信任的礼部侍郎胡濙,就多次在他面前力挺朱高炽。在朱棣怀疑太子的时候,就“以皇太子诚敬晓谨七事密奏之,自是上疑始释”。


  • 朱高炽周围,汇聚了一大匹能臣干吏,其中有杨士奇、杨荣、杨溥的‘三杨’,还有大学士解缙、黄淮等人,早在永乐二年就极力要求朱棣下立他为皇太子。
  • 太子之位在朱高炽手中,向来是很稳的。尽管也曾在永乐十二年九月,被朱高煦诽谤,朱棣也只是申斥了朱高炽,囚禁了大学士杨溥和黄淮,对他敲打一下,可见对他监国大体上还是很放心的。
  • 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从小敏慧异常,得到朱棣的喜爱,这是个传统伦理‘爷不嫌孙’,更何况这个孙子与众不同。著名的文臣解缙,就曾经以“好圣孙”来说服成祖,朱棣终于下定了决心,于公元1404年立朱高炽为太子。
  • 朱瞻基作为朱高炽的儿子,要想成功上位,最好的也是必须的接过老爹的班,成为无可争议的接班人!不可能跨过朱高炽,就一步登天了。那样的话和建文帝有什么曲别呢?

  • 如果真让他接班,朱高煦和老三必然会走朱棣的老路起兵‘’靖难‘’了,如此大明朝不会长治久安,只会关门大吉!朱棣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必然会为大局考虑的。综上所述,朱高炽是当仁不让的继承人,也是最理想的接班人!

布衣吕


毫不客气地说:题主被大明王朝洗脑了。朱棣是喜欢朱瞻基的,但这是长辈对晚辈的喜欢,是隔代亲。朱棣是一代君王,更是有七情六欲的人,他喜欢自己天真无邪的孙子无可厚非,他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权力啊。

但就接班 人来说,已有前车之鉴,朱元璋在朱标死后,直接传位给皇太孙,结果呢?削藩情势一急,靖难战役骤起,朱姓家族动荡不安了,死的死,疯的疯!朱棣还可能可能传位给朱瞻基吗?

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开启‘靖难’战役模式后,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 入主南京。谁都知道,南京的这个座位是他从侄儿手中抢来的,是他在灭了方孝儒十族后坐上去的。他懂得:他的皇帝在当时的江南是不被人认可的。后来,以天子守国门的名义迁都‘北平’,到北平,弄个新座位才算是心安理得。


为什么传位给朱高炽?

朱高炽自幼严肃、端重,而且有宁静致远的气度,由于聪明好学,早就养成了言行有度的君王气派,其儒雅与仁爱的风格在后来的执政期间多有体现。皇祖父朱元璋对朱棣很是喜爱,早在公元1395年,朱瞻基还没出生时,18岁的朱高炽就被立为燕王世子。

对武略出众,能征惯战的明成祖朱棣来讲,他视这个世子的儒雅与仁爱为怯懦与软弱,内心中并不喜欢这个行动迟缓的儿子。但朱棣造建文帝的反,并没有造老爹的反!他一开始就说别人蒙弊了不懂事的侄儿,并没说老爸的是非!老爸朱元璋亲自为朱棣选择的燕世子,他也不便推翻这个自己的合法继承人在封建社会,孝道是很重要的!


朱棣起兵靖难,命朱高炽留守北京。朱高炽能联手燕王府的官员,让他们团结一致,并以区区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南京方面的50万大军的进攻,保住了北京城的安全。而且在特殊时间段,保证前方燕军粮草的供给,他是留守在后方的汉高祖的萧何,靖难之役,他功不可没。

建文帝妄图给四叔来个釜底抽薪,趁朱棣领军在外,派使者带上自己的亲笔信给朱高炽,信中许以封王,劝他归顺朝廷。而朱高炽立场坚定,将原封未动的来信与南京使者,派人送到朱棣面前,朱棣对他的做法赞赏有加!这说明朱高炽尽管肥胖,但很会来事,身材不好看,并不是不会处理政务!他的治理国家的情商杠杠的!


朱高煦打天下是好手,作战勇敢,而且不止一次地在战场上力挽狂澜,还在关键时刻救了老爸两次命!甚至朱棣在紧要关头,以“世子有疾”来鼓励他建功立业。但,他一到和平年代就不行了,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朝中大臣都怕他!这样的人能为天下 之主吗?

所以,成祖朱棣连“英果类己”的朱高煦都放弃了。

朱高炽牛逼不吹的,像学富五车的礼部侍郎胡濙,就屡次三番地在皇帝面前力挺朱高炽。 朱高炽周围,汇聚了一大匹能臣干吏,“三杨”就不用说了;大学士解缙、黄淮等人是他的铁粉!所以,朱高炽接朱棣皇位,最恰当不过了!

朱瞻基,自幼敏慧异常,不仅‘爷不嫌孙’,而且著名的文臣解缙,就曾经以“好圣孙”来说服成祖,让朱棣传位给朱高炽。于是,在公元1404年朱高炽为燕王世子成为了皇太子。 朱瞻基是朱高炽的儿子,将来上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希望星晨58298869


我们首先要把明朝的皇帝顺序理清楚,才能更好的回答题主的疑问,在这三人关系中朱棣是朱瞻基的祖父,朱高炽是朱瞻基的父亲,天底下哪有父亲还未死而传位给自己孙子的,要知道朱元璋也是在长子朱标去世后才传位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的,这样做不仅符合法理,也符合正常的皇位继承顺序。朱棣只有把皇位传给朱高炽,朱瞻基才有机会在自己父亲朱高炽去世后继承皇位。

第二个问题朱棣真的喜爱朱瞻基么?答案是肯定的,这点可以从历史中找寻答案,据史料记载朱棣在还未去世时就立朱瞻基为皇太孙,何为皇太孙,意思即是皇太子继位殡天后皇位由皇太孙继承,具体史料是这样说的:九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孙,始冠。

当然立为皇太孙只是一句话的事,具体还要看朱棣是怎么对待朱瞻基的,为了教育好这位皇太孙,朱棣请了当时著名的文臣来担任朱瞻基的老师,他还对这些文臣说皇太孙可是一位可造之材,你们要好好教导。文臣教导之余,他自己也不忘亲身教导,甚至到了朱瞻基长大后,为了更好的培养朱瞻基,他自己在对外征战之时也把朱瞻基带在身边。

这样的培养无不说明朱棣是把他当做朱高炽之后的继承人选,甚至为了害怕朱高炽继位后更换继承人选,朱棣亲自对朱高炽说:“此他日太平天子也。”由此可见朱棣对朱瞻基是切切实实的喜爱。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125878215蜂獾


这个问题是故意搞笑么?因为朱棣喜欢太孙朱瞻基,所以得先传位太子老爹朱高炽啊。因为康熙喜欢弘历,所以得先传位雍正啊。不传儿传孙子,宗法制闹着玩呢?


迈克刘


这问题把我搞懵了,朱棣喜欢孙子就可以绕过儿子直接传给孙子吗?这是什么逻辑?朱高炽还健在呢,就连朱元璋也没这么干过。

传位给儿子这是纲常,绝不可乱的!再说传给朱高炽,不就等于朱瞻基以后接班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