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和美国会不会开战?

用户51039916087


现在大家都在试探底线了,老特要是识趣就作此罢休,要是还是还是威胁对等回应,按伊朗的性格,真的美国国土境内不得安宁。


悲观的文痞


美国不敢与伊朗开战。美国与伊朗是否开战的主动权在美国,而美国是典型的“商业立国”,特点是“无利不起早”。第一,与伊朗开战并不符合美国的整体利益;第二, 美国总统特朗普并不热衷发动战争,而是热衷通过“经济战”为美国争取经济利益;第三,以美国目前的国力,很难支撑起一次伊朗战争,强行开战会拖累美国的发展与稳定。

第一,与伊朗开战不符合美国的整体利益。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强国,GDP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军队数量超过130万,现役的航空母舰11艘,现役作战飞机13000架,实力天下无敌。但回顾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在历次战争中承受的损失远远大于获得了的利益。

以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为例,美国耗费1000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结果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在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倒台以后,美国一手扶持的什叶派政府却更亲伊朗;在阿富汗,美国扶持的新政府“政令不出喀布尔”,塔利班死灰复燃,控制了阿富汗50%以上的领土。对于伊朗,美国只是想让其“老老实实”的别在中东捣乱。如果对伊朗动武,美国又将陷入战争的泥潭,除了美国军工集团得利以外,不会有任何好处。

伊拉克战争

第二,特朗普并不好战,更热衷于“经济战”。纵观特朗普上台以来的所作所为,虽然非常不靠谱,却有迹可循。不论是要求北约盟友增加军费,还是对日本、欧盟、加拿大等盟友加征钢铝产品关税,特朗普都是通过“损人利己”的方式发展美国经济。即使是曾经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曾经大规模军事干预利比亚内战。

反观特朗普,坐视俄罗斯在叙利亚将亲美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打得落花流水,根本没有军事干预的意思。特朗普最关心的是美国的经济发展,而不是像美国第43任总统小布什那样的鹰派,对发动战争兴趣不大。更为重要的是,特朗普已经推销出去10000亿美元以上的军事订单,也能够安抚住美国军工集团!

第三,美国已经没有足够的国家实力发动伊朗战争。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伊朗人口近8000万,是伊拉克的2.5倍,领土面积164.8万平方公里,是伊拉克的4倍,军事实力、国家凝聚力也远超伊拉克。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总计耗费了8000亿美元以上,发动伊朗战争的耗费必然远超这个数字。目前,美国国债已经超过了22万亿美元,是其GDP总量的110%以上,国债每分钟增长10万美元,每年付出的利益超过5000亿美元,还拿什么打伊朗?

结论: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签署了制裁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行政命令,试图逼迫伊朗服软。如果美国想要对伊朗开战,何必多此一举?


美国观察室


依照现在美伊对峙如此白热化的现实情况下,我认为美伊开战的可能性已经超过50%了。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伊朗过于强硬的核政策,迟早会让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失去耐心,转而给美国打击伊朗找到更多的有利条件和支持。

2015年经过多国多方的努力,伊核协议终于签署和生效。 科普一下,浓度为3%左右的铀一235是为民用核电站发电所用的低浓度铀,浓度为90%以上的高浓度铀为武器级铀。而伊核协定规定伊朗生产的铀浓度为3.67%,只可以用于民用发电。



(上图为伊朗纳坦滋油浓缩工厂)

现在来讲讲美国为什么要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呢? 原因就是去年5月份美国的情报机构发现,伊朗正在新建离心机转子的工厂,并且日生产能力达到60套。


大家知道不知道制造离心机的核心就是这种转子,而伊朗建造生产离心机转子工厂的目的,明显就是为了提高铀的浓度。虽然事件爆光后,伊朗否认了这一事实。再跟大家科普一下,铀浓度的提升是靠离心机逐批逐步提升的,所以一个国家有没有在搞核武器,离心机数量的多少是衡量的标准。自然伊朗大规摸生产离心机的转子,明眼人就能看出她已经破坏了伊核协议。 虽然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是携带了大量为自己利益着想的私货,但特朗普政府的大方向是没错的。而欧洲国家为自已能获取伊朗廉价的石油利益,在这方面就来的没有美国那么认真,因为欧洲缺石油, 这就是现在欧洲跟美国在伊核协议上的分歧。 事情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到现在这个临界点的。

据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在本月20日发布的报道称,伊朗国家原子能机构发言人卡莫尔万迪宣布,伊朗无惧美国的制裁和威胁,已经把浓度为3.67的浓缩铀产量提升了四倍。

伊朗这是什么意思呢?

明显伊朗有破罐子破摔的企图,既然事情都到了这种地步了,那么我再一次突破底线,来看看你美国的反应。如果你美国怂了,那么我伊朗干脆把核武器造出来,反正我伊朗迟早要造核武器,因为我伊朗的生存环境实在太恶劣了。



就这样伊朗硬着头皮在突破美国的底线,也在逐步失去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 我个人认为,如果美伊双方在对峙中互不相让,到时使问题升级到无可挽救的境地。 那么美国就完全有可能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定点清除,而那时失去世界同情和支持的伊朗就算反击,其下场也是可悲和失败的。 现在美国的示弱,也许就是为了让伊朗做出错误的判断,让伊朗在核问题上越走越远。


滚滚看竹笋


特朗普发表讲话,是自欺欺人,他说他不想发动战争,实际上他己捅了中东的火药桶,他定点斩首了伊朗重要人苏莱曼尼,使美国自己深陷不能自拔的地步,伊朗人会不断的报服美国,局势会一步恶化,很难说之间有开战的可能。?谢谢!


秋晨147355414


以上一点点私人愚见。

个人认为美伊不会开战,原因是美国没有迫切改变石油价格供应的动力。石油价格下降,也许会提振其制造业,石油价格上升,也许会让美国页岩油产量继续上升,提高自给率。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预计美国原油产量将在2019年增加149万桶/日(日产量)至1245万桶/天,下图我们看到美国石油产出的周产量还在趋势性提升,并没有见顶。所以美国能源开采量,暂时还没有达到峰值。

在美国的需求端,实际上其国内开采量还没有完全满足原油需求量,因为2018年我们看到美国石油消耗量达到2050万桶,而十年前,2008年美国消耗量大约是1050万桶。所以美国依然需要进口石油,昨天特朗普宣称美国是第一大石油生产国,所以不看重伊朗,对伊朗的要求很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说谎。我们来看美国的石油进口数据。

美国原油进口的确在减少,但是介于美国是个浪费严重的国家,其消耗增长十分庞大。但美国对于地缘政治导致石油价格上涨并没有那么关心,原因是页岩油的成本我们之前评估中位数在50-60美元之间。有很多的页岩油由于低原油价格,没有得到开采。这很好理解,一个油田的运作必须遵循盈亏平衡点,因为页岩油主导的企业都是私营(我们之前说过这方面的内容)。所以当油价到达70美元或者更高,页岩油的产量将加速。上图美国周石油开采数据当中,你也可以看到了美国能源产量有一次回调,那是2014-2015年附近,当时就是因为石油价格过低导致美国页岩油大量退出。

所以,伊美之间动武的可能性很小,而能源国家之间的竞争本该利好进口国。当然,长期来看,任何国家在能源上都要通过技术努力提升能源自给能力。日本就曾在这方面吃亏过。


凯恩斯


如今世界局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美国横行霸道的真面目暴露无遗,盟友纷纷远离,只剩下几个战争疯子,在做石油梦,军火梦。伊朗是坚强的反美斗士,何况,国际社会决不袖手旁观。最终美国必将自`食苦果!


老王196226710


美伊会不会开战?只有顶级军事专家才能判断较为准确,外行人说对了也是猜巧合了。个人估计是有可能开战。


5964276352586


美国与伊朗不可能开战。一是伊朗不是个小国家,不易赢。二是伊朗后面有中俄大国支持。二是亚欧等国对伊朗石油有需求,美国制裁裙朗背后还是石油问题。四是伊朗战略位置紧锁咽喉,打起来会选成石油危机。但可能美国袭扰石油通道会成为小常态,要等美国换届后再出现转机。


人生处处皆战场


一定会。除暴安良的本性决定了美国一定要把伊朗这个邪恶政权铲除掉,可以确定伊朗的灭亡已进入了倒计时。


相公222624348


伊朗和美国开战的可能性,目前来看是比较低的。

这件事的主导权,其实在美国手中。只要美国不入侵伊朗,这场战争就不会爆发。

现阶段,伊朗采取的策略,是防御美国,而美国摆出的,则是一种咄咄逼人的侵略姿态。美国人的很多说法,其实不靠谱,他们要把责任归咎于伊朗,这恰恰说明美国人心虚,美国不占理。

这些年,美国给伊朗泼了很多脏水,但伊朗清者自清。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美国人惯用的套路。一般来说,只要美国想入侵一个国家,往往都会给其扣上很多顶帽子。

比如说,美国入侵伊拉克时,打出的旗号是怀疑萨达姆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来,美国并未在伊拉克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表明,美国人是在污蔑萨达姆。

在中东,美国一直敌视伊朗,但却对其无可奈何。因为伊朗人很团结,很精明,他们知道美国不怀好意,所以行的正,坐的端,硬是不给美国人留下口实。但是,伊朗核问题,还是变成美国人攻讦的对象。在美国人眼中,伊朗的把柄,被攥在手里了。然而,在伊朗人看来,美国是在没事找事,反正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在美国霸权主义者眼中,伊朗是眼中钉,肉中刺。他们曾经支持巴列维,但此人是一个暴君,十分昏庸,腐败和残暴,他是美国人的傀儡,替美国人办事,为美国掠夺伊朗人民。

这一点,伊朗人完全看在眼里。1979年,伊朗人发动起义,推翻了巴列维,建立了共和政府。毫无疑问,此举是完全正义的,但却得罪了美国。1980年,美国扶持伊拉克的萨达姆,大举入侵伊朗。这笔帐,也要算在美国人头上。

这些年,伊朗虽然遭受美国的打压,可其国力十分强大,是中东最为强大的国家。试想一下,阿富汗和伊朗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级,既然美国打阿富汗都那么的吃力,更何况伊朗呢。因此,美国人也只是嘴上牛气,心里面肯定很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