籟貢山茶油呂曉明
淘汰,雖不能完全說不可能,但其實也不大可能被淘汰。我們分析一下電商較實體店的優點就是了。
1.價格優勢:實體店要支付該地段的房租,水電,倉儲,物流,人工等成本。但是實體店選址一定在競爭對手少利潤高的地方經營!而電商呢,在網上開設店鋪你不能漫天要價賣高了,因為可以全網比價,商家間的激烈競爭會使利潤維持在正常水平。商家也可以省去大部分費用僅支付物流,專業性人才和宣傳等幾部分的成本。
2.服務優勢:平臺店鋪間激烈的競爭會反應到服務上,七天無理由退貨,運費險,知心客服在線陪聊,售後保障,服務水平會體現到收益上,要不差評會教你做人。而實體店因為在該地段可能競爭對手少所以可以自主定價,消費者難以比價,售後難保障,服務水平參差不齊。
3.便利(方便):快遞小哥送貨上門,哪怕9.9包郵的東西,我們不用跑城市東西兩頭的店鋪,只需要動動手指我們需要的優貨好貨就會擺到我們面前。
4.地域優勢或者說種類優勢:拿豆腐乳說事,家父喜歡吃夾江的一款腐乳過去聞所未聞,見得最多的是王致和豆腐乳,我們山東這邊也沒有賣的,但是網絡卻做到了,來自夾江的美味擺上了餐桌。
還有更多的特點其實我都沒說,但是這四條就讓電商立於不敗之地,除非是那些實在沒有多少利潤空間的東西,或者單體物流成本太高的商品,我才會從實體店買。
電商其實就是鯰魚效應裡的那條鯰魚,衝擊在所難免,而實體店要麼跟上時代做出改變,要麼優勝劣汰歸於平靜。
啟生之時
其實歐美最先開展電商,如我們熟知的美國的亞馬遜,現在市值已經做到僅次於蘋果,但是在歐洲的許多國家,卻抑制電商做大,反而在中國卻做的風生水起,那國外有些國家是什麼原因不大力發展電商的呢?以英國為例,電商的發展讓消費者可以足不出戶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縮小了地域性之間的不便,就像我們,在手機上就可以買到全國各地有代表性的美食和價格實惠樣式新穎的物件,在這點上來說,電商的出現,方便的是消費者。
電商的大力普及,帶動的是物流行業的興起,一個雙十一,購買和退貨,使得物流行業加班加點都還忙的累成狗,幾天的業績堪比之前幾個月才能帶來的效益,但是,對於當地,特別是三線以下城市的零售行業,就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一二線城市還好,基本商品都比較集中在這些城市,但是三線以下就相當衝擊大了,一沒有製造生產的源頭,二不是商品的集中批發地,所以,商品零售受到衝擊也在情理之中,不知道大家如果生活在三線以下小城市而且還是做零售生意的有沒有這種感覺,銷售業績逐年下滑,鋪面轉租每天增加,原來每年租十多萬租金的鋪面現在降一半的租金都不一定有人去租,這就是電商帶來的衝擊,所以英國為了保護這些小城市的商品經濟不至於蕭條,所以對於電商發展是不大力推動的。
金風C玉露一相逢
說說我的親身感受吧!早些年,確實可以在網上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大約是2010年到2015年左右吧,那時我感覺淘寶上買到的東西確實比實體的優惠(同等質量比價格嘛)。近幾年,通過我的購物體驗,感覺淘寶上的東西真不行了,還不如去實體店買的好。比如,服裝類的。我老婆前年在一家網店看中幾款連衣裙,一件均價500左右吧(實體店500多可以買到質量不錯又有點眼熟的品牌),買了三件,收到貨跟圖片差距好大,而且面料很硬,根本不能穿,也沒退貨(我們十年淘寶就沒退貨習慣),也捨不得扔,放著留念。去年買冬裝羽絨服,看圖片和評價很好,一件700多吧,買回來做工很差,勉強穿幾次也沒洗就丟了。反而現在在商場買的那些有點名氣的服裝品牌他們倒是經常做活動,力度比較大,以前都不敢去的店現在敢去了,有一點就是人家質量有保證,我們可以試穿也能體驗到質感,買得放心。近四年來,我們家衣服幾乎都不在網上買了,除了特殊需要的那種實體買不到的。我個人認為,這個就是競爭吧,目前網店和實體在相互較量的階段,網店憑藉互聯網自媒體等方便快捷的渠道把廣告打入消費者內心,他們的銷量肯定不低,但是成本也高。實體店還得依舊承受高額店租地域因素人流量等因素制約,在艱難維持,目前都是相持階段,其實我身邊已經有很多做電商的朋友吐槽做不下去了。(雙11營業額15萬,天貓活動費加物流就佔了近一半,加上成本,呵呵,替他人作嫁衣裳。)我覺得吧,以後電商還會存在,但是不會像現在這麼旺了,平臺抽錢太多,商家紛紛撤櫃,最終也會維持一個平衡。到時可能電商生意好的不是我們平時經常要用的那些衣服鞋子之類的,而是有地域因素的東西或是平時很少用的東西。
阿武69451110
很多人說電商起源於歐美國家,很奇怪,為什麼歐美國家不去做這個事情?
也有很多人說電商會損壞現有的經濟體,說白了就是會衝擊實體店和製造廠家,按道理來說,國家應該制止現有的發展模式,但目前為止國家還沒有出臺相關的措施,連我等P民都知道的道理,難道那些大佬都不清楚麼?
所以根據這個可以看得出來,目前為止電商發展應該是有利於民生的,只是損害了部分人的利益,但短時間內是利大於弊的。
首先,中國是人口大國,而且大部分是農村人口,想想以前的農村,可能連智能手機都覺得沒必要,手機只需要接打電話就行,現在你在去看看,很多都知道淘寶了,很多都知道刷抖音了,甚至有部分開始做電商了,這一點來說,對一直生活在農村的人來說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畢竟很多東西在當地是買不到的。
其次,馬雲曾經說過,通過大數據可以瞭解每個地方的消費情況,暫且說只能掌握這個數據吧(估計能掌握的遠遠不止這一點),既然馬雲都能掌握,那我相信這個數據應該是GJ共享的吧,讓GJ瞭解這個數據,是不是更能做出經濟發展策略。
再次,電商帶動了物流業的高速發展,帶動了物流也是否也可以理解為帶動了整體交通網的健全。
該用戶名無法顯示
今早我就在思考這樣的問題,我們這個小地方,沒什麼產出,打工經濟拆遷經濟並行,有了這麼多的電商,實體店非常難做了,大家都把錢在網上消費了,這個錢流通到外地去了,當地的實體店又掙不到錢,這個錢沒在這裡循環流通,,,實體店倒一家又一家,網購的上當一次又一次,,,
曾是擁有的芳華
這個怎麼說呢,不是沒有可能。我最近就在這樣做!我喜歡網購,但是網購的衣服經常出現貨不對版,質量不好,或者看圖好看,自己穿上並不適合的情況。後來在當地步行街發現了一個小店,都是正經品牌,而且價格只比網上貴個三四十元左右。面料看得見摸得著,款式可以試穿,不用等漫長的快遞。店主又會做生意,加了微信,有新款經常發朋友圈,所以我現在經常在她店裡拿衣服。
Bluesky77
我算不上一個網購達人,我來說說我的歷程吧!
一開始,電商興起,有點不信任,持觀望態度;
後來,在所有朋友或同事們瘋狂網購的同時,我也情不自禁加入了瘋狂購物的行列。
現在,已經歸於理智化。網購慢慢只是點綴。大部分物品,還是實體店購買了。
在這個過程中,最可笑的一段,就是在瘋狂購物的那一段時間。幾乎天天都泡在網上,選購各種東西。那一陣子,單位的同事們,都幾乎天天收快遞。最明顯的就是,門衛那裡常常堆積如山。
但是,網購多,退貨也極多。打開一看,不符合自己內心的想象,於是只好選擇退貨。
當時最搞笑的就是,快遞員上午送了來,下午又收了走。來回就是忙活快遞員了。
還有更讓人不舒服的一點就是,有些商品,當時看著還不錯,後來,才發現這個商品的不好之處。比如,有一次,買了一件皮草,來了看著還行,結果穿著不到一年,第二年拿出來一看,毛幾乎掉得慘不忍睹。
這種事太多了,也真的是影響了購物的慾望。
現在,網購已經慢慢趨於理性,實在買不到的,才會在網上買。基本上能在實體店看到的,就會在實體店買。而實體店求生欲變強,商品慢慢價格也正常了,不像以前那麼虛高了。
如果實體店價格下降,我感覺,大家還是會選擇實體店的。就是如此!
Longsuixinyuan
網絡購物的強大並不僅僅能買到各種成品的商品,我的同事就體驗過一次要是沒有網絡夠物就無法買到的一件商品,他自己設計了一個機械裝置總共需要23個零部件,竟然花了一個月在網上買全了而且都是現存的沒有一個是通過圖紙定製加工的。
加點鹽請完善
您說的“正統”就是俗稱的二道販子唄?以前沒有互聯網交通也不發達,我在廣東生產個產品在附近做推廣能賣到湖南就很不容易了,然後被二道販子發現了,成批購買以後運輸到東北,本來一塊錢的東西加上運費人力等到了兩塊,然後你在東北還要租個店鋪去銷售這些東西,加上房租變成了三塊,然後你還得賺點啊,你賣四塊,你賺錢了美滋滋,每天躺床上想的是可別再有一個人發現這個商機跟你競爭。現在互聯網發達了,我在廣東生產個東西直接網上旗艦店銷售,一塊錢的東西,加上網店運營在加上運費我賣兩塊我還有的賺,我就是賣三塊五也是會很火爆,因為實體店裡是四塊。生產商和消費者都樂呵呵,就二道販子不爽了,然後就想辦法讓大家相信網店各種不好,這樣二道販子就又可以賺錢了。
用戶8071229762951
按今年年貨節說,南方產地五斤帶魚39淨重約3斤,而且壞了包賠,去頭去尾,還有滿200減15,我們當地市場一斤帶魚17元帶冰衣和腸子,不去頭和尾,而且壞的不管,你說選擇那個平臺,實體店要好,就要品質保證,,售後保證,而電商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