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順序很重要,先選擇後堅持,30歲之前是積累,是拓寬眼界

職業生涯順序很重要,先選擇後堅持,30歲之前是積累,是拓寬眼界

去年所在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最近一段時間又聽說前東家準備上市了,已經提交了IPO申請,據聽說是美股,發行價是10-15美元之間。

第一時間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和同事開了個玩笑:貌似我們還挺牛逼的,做了兩家上市公司。在吹牛的同時不免會提到上市之後能套現多少,當然沒有準確的數字,上市後股價如何誰也不知道。

每個人有多少股,誰也不會傻乎乎的說出來,主要是前東家上市了,之前一起的同事在一起還是蠻開心的,錢多錢少總比沒有強,這年頭賺點錢也不容易。

堅持(熬)的力量

這篇文章不是和大家來討論股票的,是想和大家聊一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詞“堅持”,不過用“堅持”兩字其實無法表達出我內心的真實想法,我更願意用的一個詞是“熬”。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有寫過關於職業規劃層面的東西,尤其是遇到瓶頸的時候,該跳槽就跳槽,根據自己對行業、對公司、對自己能力發展的綜合判斷做出正確的選擇。

職業生涯的初期我還是比較鼓勵這種做法的,我的建議是30歲之前鼓勵大家這麼做,30歲之後要相信堅持的力量,要相信熬的力量。為什麼要用“熬”,我只想告訴大家,“堅持”遠比想象中的要難。

職業生涯順序很重要,先選擇後堅持,30歲之前是積累,是拓寬眼界

“整個華東地區找不到第二我這樣的人”

同事A算是我前東家上市的一個受益者,當然不只他一個,我們當時一起打拼的兄弟們都還在一起。和同事A聊的這個事情的時候,他嘴裡不自然的開始罵罵咧咧起來。

因為當時他們的股票分為原始股和期權,當時掏出了15萬現金買下公司的原始股,期權另算,只不過在前東家待了四五年之後,老闆沒有承認當時原始股購買的行為,把15萬現金給退回來了。

如果當時15萬現金(15萬股)沒有退回,按照現在一股10-15美元計算,最起碼過1000萬了,這數字還是很客觀的。由於公司老闆當時反水,所以這筆收益也就泡湯了。也就只能套現當時的期權部分,這部分具體的數字我不清楚,應該也能有個幾百萬。

同事A的正式職業生涯其實也算是從30歲之後開始把,30歲之前薪資不高,職級也不高,30歲左右加入前東家,在前東家待了5年。中間我們一起出來做了一個項目,有1年時間,做項目期間我因為窮還讓了點原始股購買權給他,所以跟他的關係一直不錯,近2年又一起加入了目前的公司。

這麼算下來,同事A從進入前東家開始,到今年已經整整8年了,算是第9個年頭了。剛進入前東家的時候誰能想到,當時的那個小公司8年後能夠美股上市呢,誰能夠想到8年後,同事A雖然不在這家公司了,但還能分點錢。

也正是因為他在前東家堅持了5年,所以足夠專業,重要的是前東家做到了行業第一,來這家公司談薪資的時候(我和他是同一天),說了一句“整個華東地區找不到第二我這樣的人”

這句話還真不是吹牛,說到垂直行業前東家是第一,且同事A待了5年,是看著公司從年收入幾百萬到年收入過十個億。論背景、論專業度、論穩定性確實找不出第二個人。

同事A還和我說過一句話:“他一定要在目前這家公司堅持到底,很相信這家公司的發展。”

職業生涯順序很重要,先選擇後堅持,30歲之前是積累,是拓寬眼界

選擇好了方向,就傻逼一樣的堅持下去

同事B是我剛入職現在公司時候的頂頭上司,在和我吃飯的時候跟我說了一句話,從他經歷過的職業生涯總結的經驗來看,“選擇+堅持”最重要,選擇好了方向,就傻逼一樣的堅持下去。

同事B是在零幾年時候加入阿里巴巴,當時做線下的銷售業務,趕上了阿里巴巴B2B上市,緊接著轉崗做天貓,又趕上了2014年的阿里巴巴集團上市,兩次下來財務自由了(算是這次三次了,人生夫復何求),在阿里巴巴待了八九年時間。

同事B經常和我說,當時在阿里的時候他並不是最優秀的,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甚至KPI並不是怎麼理想的那部分人。但是大部分當時比較有能力的人都出去了,最後堅持下來的大部分都不是最優秀的那一撥,但是堅持下來的人都得到了巨大的回報。

一個月淨利潤10萬,事業起步了

再聊一個我身邊的接地氣的案例,我老婆以前的一個同事C,最早的時候在齊家網,那時候齊家網的名氣還是很大的,最近幾年沒什麼聲音了,不過也打算今年上市了。

這個同事C,從齊家網出來之後,特意找了一個小公司做電商,薪資模式是按銷售提成,做了一階段便辭去工作,自己弄了個小網站,一開始的時候生意很一般,說實話當時他從齊家網出來選擇了一個小公司做,而且是按照銷售提成的模式,我覺得很不靠譜,尤其是自己開始弄個小網站的時候,更覺得不靠譜。

但是他堅持下來了,一直到今年,過去四年了,雖然現在銷售額很少,一個月50萬左右,但因為是小品類毛利特別高,前端毛利率50%,除去辦公成本,人員成本等等,一個月淨利潤在10萬左右,至少比上班要強多,最重要的是事業開始起步了。

還有幾個例子就不在這裡說了,對我自己的感觸也是蠻大的,很多事情是需要堅持的,是需要時間的,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不要指望一兩年就能做出個什麼成績來。

文章比較短,沒有精力把每個案例的細節寫出來,很難讓大家體會到堅持的痛苦,沒體現出來沒關係,大家記住就行了,痛苦的時候不要絕望,因為這太正常了

職業生涯順序很重要,先選擇後堅持,30歲之前是積累,是拓寬眼界

馬雲:聰明的人都離開阿里了 剩下的成了富翁

馬雲在談及員工時曾提出一個問題,“阿里巴巴有這麼多百萬富翁和千萬富翁,在別人眼中,我們很成功。為什麼成功?”

而在他看來,成功的根源其實在於“傻堅持”,“

有時候傻堅持比不堅持要好很多”。

“四五年前阿里巴巴招員工很難,現在招員工很容易,街上會走路的人都被我們招來了。我們不勤奮,也不聰明,結果我們這些人都變成了富翁,是什麼原因?因為我們的運氣好,我們其實很傻。

七八年前,很多人加入了阿里巴巴,一些聰明的人認為公司給的機會很少,被別的公司挖走了,或者自己創業,收入和待遇提高了。剩下的人不聰明,沒有人來挖,結果五年以後,回頭一看,我們居然變得這麼有錢。”

做人做事順序很重要

先選擇,後堅持(熬),30歲之前可以多做一些嘗試,多做些判斷,多做些選擇,30歲之後請學會“堅持”,懂得“熬”的力量,如果30歲之後還麼有發現好的選擇,是時候反思一下自己了。

職業生涯順序很重要,先選擇後堅持,30歲之前是積累,是拓寬眼界

30歲是年齡的一個界限,也可以不是年齡的界限(什麼時候該需要堅持了),如果你在30歲的時候已經做到中高層了,那麼堅持(熬)就顯得格外重要,這個時候你需要深耕了,需要回報了,越往上走機會越少,不僅僅是公司的機會,整個行業的機會也是這樣。

這個時候你不能像二十幾歲小夥子那樣任性,幹得不開心就走人,幹滿1年、2年就走人,如果是這樣,很難走熬高層崗位,很難獲得工資以外的回報(金字塔的升職機會、股權回報),你的職業生涯也會越走越糟。

如果你在30歲的時候還是一個基礎的執行層,就需要先好好想想選擇的問題了,這個時候堅持(熬)對你來說沒有意義,順序很重要,先選擇,後堅持,30歲之前是積累,是拓寬眼界。



如何快速學會淘寶店鋪運營,打算深入瞭解這個行業的朋友,可以關注後私信我“淘寶”兩個字,讓你少走一些彎路,抱團取暖、有問必答。


職業生涯順序很重要,先選擇後堅持,30歲之前是積累,是拓寬眼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