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军人属于什么种姓?

实用记忆技巧


当然不是那么简单的。

1947年印度独立后废黜种姓,如今印度国内种姓不能挂在嘴巴上,只能记在心底。所以印度当前140万军人及未知数量的警察都是地位比较高的种姓。

印度警察需要枪吗?

完全不需要。面对吠舍商贩,或者更低种姓的首陀罗,用木棒就足够了。

刹帝利老爷能够打你,算你祖先积德了,低种姓根本不敢反抗。



待遇极高的刹帝利军官及军人:





加入英国军队的锡克教徒:





历来尚武的锡克教徒:



尼泊尔廓尔喀族(黄种人):





锡克教和廓尔喀本身没有种姓,但民族整体从军比例很高,因此这两大族群被印度教徒视同为刹帝利待遇。

16世纪莫卧儿帝国人画像:





今日的印度莫卧儿后裔:



此外,穆斯林进入印度后也被同化,其中伴随莫卧儿军队侵入印度的突厥化蒙古人(黄白混血)后裔今日也主要从军从警。他们的种姓相对印度教种姓更复杂些,穆斯林军警基本属穆斯林第三和第四种姓。

印度穆斯林种群:


四川達州


按照印度教种姓制度划分的职责,最高种姓婆罗门是负责神职工作的僧侣,代表最高统治阶级。第二种姓刹帝利是负责军队警察等工作,职责是维护婆罗门统治。第三是吠舍,主要是商人和手工业工作者组成的社会阶级。最低种姓首陀罗主要是做一些清理垃圾或者奴仆等卑贱工作的人组成。另外还有不在四大种姓范围内的贱民阶层的人,被称为不可接触者,地位最为低下卑贱。可以说,就谈不上有地位,比牲口都不如!

传说四大种姓中婆罗门是印度梵天大神的头部的化身。刹帝利是神的手臂的化身,吠舍是神的躯体的化身,首陀罗是神的脚的化身,分工不同。

综上所述,印度军人属于第二种姓刹帝利。

回答完毕!



共跳滴水线子


印度已经在1947年通过法律形式否认了种姓制度,如今的印度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印度军人并没有种姓和高低贵贱之分。

至少在官方层面上,印度政府拒绝承认该国的一切贵族头衔,对军人一视同仁。
(印度军人)

印度人严格来说可以按宗教信仰划分为锡克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种姓制度是印度教的做风,不适用于穆斯林和锡克人。

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后,按照民族和宗教分比例征召军人,而不是按种姓,印度建国后的军事制度也基本上沿袭了英国的做法。因此,印度军队中任何种姓的人都有,军官也有可能是低种姓,士兵也有可能是高种姓。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能够参军入伍的人没有几个是达利特贱民,因为他们一般从事丧葬,屠宰,清洁工作,很难成为军警。大多数印度军人的都是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阶层的人。
(印度军人)

有趣的是,尽管锡克人不是印度教徒,但锡克人在印度社会中享有刹帝利的待遇,他们在印度军队中数目繁多,拉起普特人和马拉塔人上层也是印度军人的重要来源,他们也是刹帝利。

刹帝利本身就是雅利安人的武士阶层,在远古时期,婆罗门掌握文化和精神世界,吠舍是农民和商人,首陀罗是奴隶和被征服者,而刹帝利则是掌握行政力量和武力的世俗统治集团。因此印度的公务员和高级军官不乏有这些刹帝利阶层的人在活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人并非“肤色越白种姓越高”。白皮肤的莫迪总理和宝莱坞演员们是吠舍阶层,而南印度也有一大批黑皮肤的婆罗门。
(印度空军)


由于印度人的职业往往世代相传,比如姓氏与财富,农业有关的是吠舍,与宗教,学术有关的是婆罗门,与军事,政治有关的是刹帝利。所以要想知道一个印度人是什么种姓,直接看他的姓氏就能一清二楚。


朱兴子


当然各个种姓都有,虽然种姓制度在印度基本属于根深蒂固的存在,但当年印度建立之初就在法律中明确废止了种姓制度。在古代,从军者大多都是中低种姓,而一般都是由高种姓的刹帝利作为军队的拥有者。直到如今,诸如刹帝利种姓的高种姓群体,仍旧是印度军队尤其是高级军官的主要构成。

印度如今依旧承袭当年大英帝国时期的募兵制,在印度的军中并没有多少上下等级的观念,反而是种姓制度大行其道。高种姓者通常都能够得到更好的优待与更多的晋升机会,按照比例来说,印度军队超过80%都是属于婆罗门、刹帝利之类的高种姓群体,吠舍与首陀罗之类的相当少,而达利特这样的贱民群体就几乎没有。


数千年前,来自于中亚—高加索地区的雅利安人分支越过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达罗毗荼人,这些雅利安人后代成为了如今印度白人的主体。当初雅利安人为了维护其统治,依靠婆罗门教的同时建立起了森严的种姓制度,将所有的人口进行种姓划分。种姓制度世代传承不可逾越,每个种姓都有对应的职业与工作,几乎无从改变。

中原科举制兴起以后,门第出身的约束基本就被冲破,然而印度的种姓制度却如同毒瘤一般,在印度文化中根深蒂固,即便在法律中被明确废除,可实际上至今都仍旧影响着印度的方方面面。虽然印度并没有规定只允许高种姓参军或者禁止低种姓入伍,但实际上印度军中士兵主要都来自于高种姓家庭的子弟,尤其是刹帝利种姓。刹帝利在古代就是贵族领主群体,佛祖释迦牟尼也出身刹帝利,这个群体古代就执掌军队,如今也是印度军中主力。


印度施行募兵制,说白了就是“以命换钱”,很多的印度人进入军中只是为了有一份工作而并非是真的想入伍。印度的种姓源于血统与家庭,对低种姓而言,即便当兵也无法改变自己的种姓,而且低种姓人口想要进入军中是非常困难的。在印度,高种姓群体也是有区分的,有些高种姓群体只是种姓比较高,但实际上也没什么实力,进入军中也算获得了比较体面的工作而已。

由于种姓制度的影响,印度军中只有婆罗门与刹帝利出身的高种姓士兵才可以晋升为中级以上的军官。除了每个月正常的薪水之外,还有各种补贴,甚至于这些高种姓军官的家人亲眷都能够得到诸多福利。夸张的是,即便同时被俘虏,高种姓印度士兵仍旧可以获得低种姓士兵的伺候,这并不是夸张,这种事在1962年时是真实发生过的。当时还以为是俘虏们耍脾气,后来才知道是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


所谓种姓,也可以按照印度人的姓氏来判断其种姓,印度的圣雄甘地,“甘地”这个姓氏就是从事贩菜行业的,属于吠舍种姓。而著名的印度巨星阿米尔·汗,他是穆斯林后裔并不是高种姓,再说清楚点他并不受种姓制度约束。在印度,几乎所有体面的工作还有精英领域,几乎都被高种姓群体所拥有。印度的高种姓人口,根本不可能接受被一个低种姓的上级管理,军中也一样,所以这也造成低种姓人口在印度军中非常少见,而且地位很低。

在印度,几乎所有的空军飞行员都来自于高种姓家庭,各方面的素质在印度都属于极高的精英群体,他们都来自婆罗门与刹帝利,别说首陀罗与达利特,就算是吠舍都不能进入。种姓制度在印度的影响实在是太深,已经浸透数千年之久,印度想要将其撼动是非常困难的。即便印度出过贱民种姓的总统,也无济于事。印度军队大多都是高种姓,少数低种姓士兵生存艰难,而种姓制度也是印度发展的一大障碍。


澹奕


传统来说军人属于刹帝利,因为最高重型婆罗门是圣神的,所以不能见血。于是保护他们的刹帝利就成了第二高等的种姓,但也不尽然印度除了4个大种姓之外最重要的其实是小种姓(它决定了你到底能做什么工作),这就扯远了回到主要问题,现在印度的宪法因为进步主义的原因在法律意义上其实是不承认种姓的,虽然也没去下决心消灭。也就是说虽然印度民间(特别是落后地区)种姓制度依旧根深蒂固,但现代印度军队理论上是不排斥种姓的,因为法律不允许,但升迁上还是有点问题。


开着皮卡打坦克


种姓制度是南亚次大陆特有的阶级划分制度,它不以才能、不以贡献为划分标准,仅仅靠出身、肤色来决定人的阶层。

南亚种姓制度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随着数千年来外族的入侵逐渐形成的。

最初,发源于乌拉尔山脉的雅利安人南下进入南亚大陆,为了确保雅利安人的执政权和特殊利益,制定了种姓制度。此时的种姓制度并非是阶级划分和人种高低的标准。

后来安息人、大月氏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相继进入南亚次大陆,种姓制度经过多次调整,最后终于在英国统治期间被固定、僵化,成为阶级森严的阶序体系。

可怜的是,所有外来种族的肤色都比古印度人白,所有外来种族都是统治者,印度土著人就称为了种姓制度下最低微的人群。

种姓制度不仅仅存在于印度,今天的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国都曾施行过种姓制度,但是其他地区没有像印度那么严重。

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其实是五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是人口最多的种姓。首陀罗主要从事被认为是低贱的职业,像仆人、手艺人等。

除去上面所说的四个种姓之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或“达利特”,他们多从事最低贱的职业。贱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种姓之列。

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从上面可以看出,军人属于刹帝利阶层,因为只有刹帝利阶层才有从军的资格,婆罗门从军属于堕落,吠舍、首陀罗、贱民参军属于僭越。

当然,这都是针对印度教徒来说的,像印度陆军主力都是尚武的锡克族士兵,并不受印度教种姓制度约束。

排除非印度教军人,印度军队中的印度教士兵仍然严苛按照种姓制度服役。基层士兵有非刹帝利阶层民众,但他们也仅仅是服兵役而已,在军队中并不会得到发展。印度军队中军官则必须是刹帝利或者婆罗门阶层担当,像印度空军飞行员都是婆罗门或者刹帝利阶层。


别酒流年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来的呢?

和几乎所有殖民地的历史相同,印度也是有着“原住民”和“外来者”区别的,只不过这个“移民”的历史更早,远远超过了“大航海”以后的欧洲殖民主义。

因此,印度人就分成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失败的一方就是“低种姓”的人,而胜利者、赢家,就是“高种姓”,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区分种姓呢?

对呀!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还可以才外表时(肤色、头发以及眼睛的颜色)来区分谁是“本地人”,谁是“外地人”,可是历经千百年的沧桑,由于通婚以及基因变化,从外表上根本就看不出来。

不过放心,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姓”;对了,就是“种姓”的“姓”,“姓名”的“姓”,说白了,从印度人的姓名上,就可以区分“高种姓”,还是“低种姓”。

比如,在印度人的姓名中,有“汗”的,就一定是“高种姓”,比如“阿米尔汗”,就是那个出演《摔跤吧!爸爸》的印度宝莱坞演员;这个“汗”就意味着他是突厥人的后裔,是征服者,是“高种姓“!

最后回答印度军人属于什么种姓。

军队的成员分成了三六九等,一般来说,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大都是低种姓,高级将领必定是高种姓;即使有例外,也是少数。(征兵、提拔就已经有“潜规则“)

尽管印度政府早在印度独立之时就宣布废除“种姓制度”,但是在民间,在印度社会种姓制度的影响无处不在——因为一个人的“姓”是改变不了的。

印度总理莫迪也是低种姓,但是他也是凤毛麟角;同时也因为他代表着低种姓的个人努力奋斗,而得到了非常多的支持率——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