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醫學教育第一股,如今為何頻被“吃瓜”

曾經的醫學教育第一股,如今為何頻被“吃瓜”

中國高科跨界尋找教育標的的眼光並不優秀,數次投資皆“竹籃打水一場空”。

撰 文 | 周繼鳳

年關將至,A股教育公司“吃瓜連連”。

譬如中國高科。

最近,中國高科準備收購旗下英騰教育剩餘的49%股權,從而實現對其100%控股;隨後中國高科告知控股股東北大方正此事。誰知,北大方正對此收購案表示:不予辦理評估備案。

若收購不成,中國高科可能要賠錢2800萬元,對於一家上半年僅盈利20萬元的公司來說,簡直就是“無妄之災”。

一家上市公司最後怎麼會落得這般田地?曾經的醫學教育第一股,又為何身陷泥淖,難以自保?

轉型3年虧了3個億

中國高科於1992年6月,由教育部牽頭、67所高校發起設立。經過4年的發展,中國高科於1996年7月在上交所上市。其控股股東為北大方正集團,實際控制人為北京大學,最終控制人為教育部。

地產行業火熱之際,中國高科在2016年由房地產和倉儲物流貿易業務全面轉型教育。

在控股股東北大方正的操盤下,中國高科自2016年末以來,在職業教育領域進行了一系列佈局和探索。高等學歷教育、高等職業教育以及職業培訓為其主要的發力方向。此外還進行國際合作,初步構建職業教育業務體系。

2017年6月,中國高科發佈公告,擬以自有資金1.04億元收購英騰教育51%股份。交易完成後,成為首例A股上市公司收購新三板教育公司,而使後者從新三板摘牌的案例。

當時可謂風頭無兩,股價一路飆升。

然而,中國高科的轉型之旅並非坦途。北京證監局甚至對中國高科出具警示函,指出公司主營業務不突出,轉型進展緩慢,至今(指2018年2月)尚未產生盈利能力。

首先,中國高科跨界尋找教育標的的眼光並不優秀,數次投資皆竹籃打水一場空。

2015年7月,中國高科與北大培生就在線中文教育進行合作。合同約定:中國高科向北大培生支付1500萬元預付款,北大培生收到前述資金後,立刻啟動項目運營。但是,中國高科給了錢,北大培生卻沒有立項——這一項教育投資打了水漂。不得已,中國高科將其告上了法庭。

2016年,中國高科及其子公司上海觀臻作為投資方,對高科慕課投資了4390萬元。但高科慕課2015-2017年合計總收入和淨利潤,均遠未能達到《投資協議》約定的業績目標。然而高科慕課的股東未補償支付,於是中國高科也把這家公司告上法庭。與此同時中國高科卻是高科慕課的第一大股東(持股30%))。也就是說,母公司告了子公司欠錢不還。

曾經的醫學教育第一股,如今為何頻被“吃瓜”

從財務數據看,儘管數次轉型,但中國高科僅在2017年迎來了營收的大幅增長,還主要是收購英騰教育並表所致。

其淨利潤從2016年的5.46億元,短短三年下滑至2018年的183萬。三年下來,儘管有收購的教育標的業績支撐,中國高科依舊出現了斷崖式滑坡。

以2018年為例,中國高科獲得了220萬的政府補助,以及607萬的投資收益。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高科能夠實現盈利,主要靠的是政府補助及對外投資。其主營業務增長乏力,基本沒有自我造血的能力。

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2016年以來其扣非淨利潤持續為負。三年下來,剔除掉非經常性損益,中國高科實際上虧損了近3億。

改革中的中國高科,內部架構也不穩定。中國高科已經更迭了數任董事長,且每一任都未坐長久。高層和管理者也動盪不斷,前副總裁高飛,甚至僅僅任職6個月時間。

而受控股股東北大方正債券違約的牽連,北大方正持有的中國高科3048.3萬股還被司法凍結。

除此之外,中國高科還面臨著糾紛案。

2017年5月9日,證監會對中國高科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根據相關文件,中國高科2012年年報未按規定披露與武漢天馨、武漢天賜之間發生的關聯交易,累計5343.38萬元,佔中國高科2011年末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資產(7.47億元)的7.15%。

48位投資者因此對其進行訴訟,要求賠償1005萬元。這一訴訟還在進行中。

繼續收購英騰教育可能雪上加霜

坦白來說,中國高科唯一選得不錯的標的,當屬英騰教育。

英騰教育為中國高科的業績做出了很大貢獻。中國高科2018年財報顯示,營業總收入1.1億,淨利潤183.3萬;英騰教育實現營業收入5275.44萬元,淨利潤2551.15萬元。同時因收購英騰教育,中國高科教育業務收入出現大幅上漲。

2019年上半年,中國高科實現營業收入5840.96萬元,淨利潤29.43萬元;而英騰教育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10.04萬元,淨利潤1755.94萬元。中國高科的教育板塊實現營業收入4172.08萬元,同比增長26.68%;佔公司總營收的71.43%。

曾經的醫學教育第一股,如今為何頻被“吃瓜”

然而此次收購英騰教育,中國高科的經營可能因此“雪上加霜”。

2017年中國高科收購了英騰教育51%的股份。2019年,準備以2億元購買英騰教育剩餘49%股份。

值得關注的是,兩次收購案的作價不同。2017年,中國高科收購英騰教育51%股權時,僅支付了1.04億元;但到了2019年想要收購49%股權時,卻比之前的收購價高了近兩倍。英騰教育截至2019年4月30日,股東全部權益的評估價值為4.5億元。相比於2017年的2.235億元總估值,2年間估值翻了一倍多。

對於這種異常的交易情況,上交所當然沒有放過,火速下發問詢函。對此,中國高科的回答是,“英騰的交易對價需要看當年的研發費用和淨利潤”。即如果英騰教育2018年度的研發費用小於1700萬元且淨利潤大於2500萬元,則49%股權的交易價格為“2018年英騰教育淨利潤X16X49%”。

2018年,英騰教育研發費用壓縮至1280.78萬元,淨利潤在2017年的2026萬元基礎上提至2551.15萬元——壓線超過2500萬元,保證了16倍的市盈率。

不只是上交所對此有異議,控股股東北大方正對這一收購案也有異議。中國高科通過方正集團向北大資產遞交了本次交易的國有資產評估備案材料。但北大資產回饋稱,不予辦理評估備案。

根據《股份轉讓協議》的約定,若英騰教育開始進行摘牌程序後,因任何非英騰教育及/或原始股東原因,中國高科主動單方拒絕完成本協議項下任何一次收購的,則中國高科應向原始股東賠償履約證明金的35%(金額約為 2811.375萬元)作為違約金。

英騰教育支撐著中國高科的大部分業績。且2018年,中國高科僅盈利183萬;2019年甚至僅盈利29.3萬。一旦收購失敗,將對中國高科造成沉重的打擊,未來的業績下滑或可預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