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廠商宣稱“怪獸級”的防抖有多強?真可以拯救攝影師的帕金森?

被廠商宣稱“怪獸級”的防抖有多強?真可以拯救攝影師的帕金森?

被廠商宣稱“怪獸級”的防抖有多強?真可以拯救攝影師的帕金森?

被廠商宣稱“怪獸級”的防抖有多強?真可以拯救攝影師的帕金森?

圖像穩定可以說是現代相機和鏡頭中相對普及的功能,同樣也是各大器材廠商之間參數競爭必然選擇。該功能可以通過一些物理方式抵消手持相機造成的抖動,讓我們使用比平時更慢的快門速度而不會產生糊片,這對夜間拍攝或需要慢速快門的情況下極為受用。圖像穩定也被認為是長焦鏡頭必備的功能,因為在較大的放大率下,輕微的運動都會變得很敏感,從而產生對圖像更加嚴重的影響。

一些製造商在他們的圖像穩定技術上使用了完全不同的名稱。每種方法都有細微的差別,但是它們執行相同的基本功能。這樣做主要是出於品牌與營銷方面的考慮,以使自己從競爭中脫穎而出。在本文了中我們將重點介紹相機中不同的圖像穩定系統,並深入的解析如何正確選擇以及有效使用。

安全快門:多慢的快門速度?

被廠商宣稱“怪獸級”的防抖有多強?真可以拯救攝影師的帕金森?

三腳架是圖像穩定的最佳選擇,可以讓我們實現超長的曝光時間。但是對於絕大部分的題材而言,更多的仍是採用手持拍攝。但是我們並不能保證完全處於完全靜止的狀態,我們身體所引起的運動導致相機抖動並給圖像造成模糊。

被廠商宣稱“怪獸級”的防抖有多強?真可以拯救攝影師的帕金森?

在這裡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即“安全快門”。通常情況下手持拍攝可以使用的最慢的快門速度被認為是鏡頭與焦距的倒數,在全畫幅相機上使用焦距100mm鏡頭,我們能手持拍攝使用的最慢快門速度(安全快門)為1/100秒。當使用焦距為50mm的鏡頭時,安全快門自然也就成為了1/50秒,對於其他焦距的使用我們以此類推即可。

被廠商宣稱“怪獸級”的防抖有多強?真可以拯救攝影師的帕金森?

在安全快門的計算中,如果我們使用的是裁幅相機,我們還需要將鏡頭焦距乘以裁切係數,轉變成等效焦距進行計算。例如,當我們使用的是佳能半畫幅相機,則需要乘以1.6x的裁切係數。同樣焦距為100mm的鏡頭,經過換算也就變成了160mm,所以當前可使用的安全快門是1/160秒。同理50mm焦距經過換算也就成為了80mm,安全快門也就是1/80秒。

圖像穩定:實現更低的安全快門

被廠商宣稱“怪獸級”的防抖有多強?真可以拯救攝影師的帕金森?

當我們清楚了安全快門的概念也就知道圖像穩定的重要性。圖像穩定可以幫助我們實現更低安全快門速度的同時,獲得相同的圖像質量。隨著圖像穩定功能的開啟,我們通常可以使用比正常情況下慢兩到四擋的快門速度。瞭解具體的概念,讓我們回到100mm的例子,與安全快門1/100秒不同,開啟圖像穩定後可以讓我們使用慢至1/10秒的快門速度,仍然獲得同樣清晰的圖像(理想情況下)。對於50mm的鏡頭,我們甚至可以降低到1/5秒。在上面的照片中,我用200mm的鏡配合頭1/40秒的快門速度,進行了兩次手持對比拍攝測試。左圖為圖像穩定功能關閉,右邊的為開啟。很容易看出,圖像穩定可以在適當的情況下產生非常不錯的效果。

被廠商宣稱“怪獸級”的防抖有多強?真可以拯救攝影師的帕金森?

圖像穩定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較慢的快門速度下。用一組相對好了解的數據進行解釋,不開啟圖像穩定用1/125秒拍攝的圖像比用1/8秒拍攝的圖像要清晰,缺點是用1/125秒拍攝的圖像比用1/8秒拍攝的圖像曝光量要少很多。然而,大多數的圖像穩定都能讓用戶獲得慢二到四擋快門速度後相當的“銳度”。我們可以理解為,開啟4擋圖像穩定後1/8快門速度應該有與1/125的圖像相同的清晰度,但它們之間的曝光量卻相差了16倍,這在弱光環境下有著絕對的優勢。

隨著數碼產品的快速迭代,圖像穩定也出現了多種不同的體系。目前常見的主流圖像穩定可以劃分兩大類型,分別是“光學穩定”與“電子穩定”雖然他們有著相同的作用,但是實際產生的效果卻大相徑庭。所以在選擇與使用中我們還需要進行系統的瞭解。

深度解析光學穩定系統

被廠商宣稱“怪獸級”的防抖有多強?真可以拯救攝影師的帕金森?

光學穩定相比數碼穩定能夠產生更好的拍攝效果。它們通常是基於鏡頭或相機內的圖像傳感器,以機械的方式實現防抖。基於鏡頭的穩定我們可以稱之為“鏡頭防抖”是使用浮動的光學元件,通過微型陀螺儀感應抖動,進行電子控制微調補償。基於相機傳感器的圖像穩定我們稱之為“機身防抖”,其工作原理與鏡頭防抖類似,但依靠的是通過移動圖像傳感器進行補償。至於哪種形式的光學穩定更好,雙方都有利弊。

基於鏡頭的穩定:

被廠商宣稱“怪獸級”的防抖有多強?真可以拯救攝影師的帕金森?

鏡頭防抖是通過陀螺儀探測運動的方向和幅度。然後,這些信息被傳送到一臺微型計算機,該計算機告訴一個(或多個)浮動元件移動的方向和距離以補償抖動。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來自被攝體的光線與光路保持相同的角度實現圖像清晰。

被廠商宣稱“怪獸級”的防抖有多強?真可以拯救攝影師的帕金森?

通常情況下鏡頭防抖開啟後默認在平移(左,右)和傾斜(上,下)時進行防抖補償,但是一些新的鏡頭越來越傾向於開發出多種鏡頭防抖模式實現不同的防抖效果,在此我們以佳能為例進行了解(其他廠商可能會有所不同,具體可以參考鏡頭附帶的使用手冊)。

  • 模式1:是標準的兩軸,鏡頭會糾正檢測到的任何運動。這是拍攝靜止物體的標準模式。
  • 模式2:專門用於平移。它被設計成忽略平移方向上的運動,但是糾正任何被檢測到的與平移方向成直角的運動。這是追焦拍攝的專屬模式。
  • 模式3:是為那些不希望取景時圖像受到防抖影響的拍攝準備的。在這種模式下,穩定只適用於實際曝光。

儘管每個鏡頭品牌的防抖概念都大致相同,但是卻使用了不同的名稱。在不同鏡頭廠商的鏡頭名稱中如果出現以下對應後輟,就說明該鏡頭具備鏡頭防抖功能。

  • 佳能:圖像穩定(IS)
  • 尼康:減震(VR)
  • 索尼:鏡頭防抖(OSS)
  • 適馬:光學穩定(OS)
  • 騰龍:振動補償(VC)
  • 徠卡:MegaOIS
  • 賓得:減震(SR)

基於傳感器穩定:

被廠商宣稱“怪獸級”的防抖有多強?真可以拯救攝影師的帕金森?

與使用鏡頭元件運動不同,基於傳感器的機內防抖依賴於數碼相機的傳感器移動來補償相機抖動。現代的機身防抖系統多數是電磁控制的,這意味著傳感器是“自由浮動的”,因此速度也就更快,可以做出更平滑的反饋。這也意味著,除了向上和向下(y軸)或左右(x軸)移動外,還可以進行旋轉調整。由於一個小的移動對一個大傳感器的影響比一個小的傳感器更大,機內穩定往往是更小規格的傳感器機型比大規格傳感器的機型更有優勢。

鏡頭防抖VS機身防抖:

被廠商宣稱“怪獸級”的防抖有多強?真可以拯救攝影師的帕金森?

鏡頭防抖的主要優勢在於使用焦距越長性能相比機內防抖效果越好,因為較長的焦距需要更大的移動進行補償,而相機內防抖則無法適應。另外,因為在鏡頭防抖中圖像已經從鏡頭穩定下來,所以相機的相位自動焦傳感器可以在弱光情況下提供更準確的結果。

機身防抖最大的優勢在於它可以適用於所有鏡頭(包括第三方鏡頭),並且這是一次性投資。鏡頭防抖會大大增加鏡頭的製造成本以及鏡頭的體積,如果我們需要非常多的鏡頭,那麼機身防抖將是一個非常具有性價比的選擇。

注意反饋迴路現象:

被廠商宣稱“怪獸級”的防抖有多強?真可以拯救攝影師的帕金森?

如果我們把相機安裝在三腳架(或類似的穩定雲臺)上,而不關閉圖像穩定,我們就非常有可能創建一個所謂的反饋迴路。在這個迴路中,相機的穩定系統會檢測到自身的振動,並開始四處移動。在這種現象中,即使相機處於完全靜止不動,也會將運動引入到您的相機系統,並帶來模糊。所以在使用三腳架時請關閉所有圖像穩定功能。

電子穩定的簡單瞭解

被廠商宣稱“怪獸級”的防抖有多強?真可以拯救攝影師的帕金森?

與光學穩定系統不同,電子圖像穩定系統使用軟件算法來減少模糊。通過計算出你身體移動的效果,並利用這些數據來調整相機圖像傳感器上的哪些像素被激活。使用來自可見幀之外的像素作為移動緩衝區平滑過渡幀。然而,這種技術的結果是一個更小的裁剪圖像。

由於電子穩定不依賴也不受光學方法的機械補償限制,所以它主要面向運動相機和手機等拍攝器材,在相機中的應用相對較少,所以在本文中我們僅簡單瞭解即可。

結語

很多時候三腳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三腳架也成為了一種負擔,讓您感受沉重消耗其精力。特別是在一些特殊的題材或場景中,使用三腳架會吸引不必要的注意,並阻礙您想要得到的鏡頭。值得慶幸的是,如今相機強大的噪點控制和圖像穩定系統的迭代升級與相互配合,使需要三腳架的情況變得更少了。其實,圖像穩定的“核心”正是我們想要的!

這裡是巨人攝影,攝影愛好者心中的“哈佛”,感謝您的關注

被廠商宣稱“怪獸級”的防抖有多強?真可以拯救攝影師的帕金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