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达克位于什么地方?

不忘初心成大业


吐蕃王朝崩溃后,西藏高原进入了长达400余年的割据混乱时期。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吐蕃王室后裔吉德尼玛衮在阿里的不让(普兰县)建立了古格王朝。

当吉德尼玛衮老去时,他裂土封王,将三个儿子分封各地,各自建国。

其中,长子贝吉德•日巴衮(通常简称贝吉衮)获封拉达王,以今日列城(今印控克什米尔列城)为中心,辖玛域、拉达(今日土和克什米尔)地方;

次子扎西德衮为普兰、亚孜王,辖古格、普兰和亚孜(今日尼泊尔之木斯塘);

三子德祖衮为桑噶三门、比地、比角王,主要辖古格以西,拉达以南今印度境内的桑噶、果松等地。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衮占三围”。

从此,象雄(羊同)地区改称为“阿里速古鲁孙”(意为阿里三围或阿里三部)。这是“阿里”一词的肇始,其意为吐蕃后裔的“属地、领地”。

随后,阿里地区组建了一个以古格为首的国家联盟。

拉达克虽然名义上是一个独立王国,但在其国家历史的早期,古格王国对其拥有近乎统治级别的影响力。

按照藏文史料《拉达克王统记》的记载,当时的拉达克被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上部拉达克靠近勃律,长时间被讲鞑靼语为主的克什米尔人控制。

这部分族裔因接近阿富汗,转而信奉了伊斯兰教,而下部拉达克则信奉佛教,保持了和西藏相近的风俗。

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拉达克历史中,抵御上部拉达克穆斯林侵袭的工作是由古格王朝军队负责的。由此可见,古格王朝的强势地位。

早期的古格国家联盟,处于完全独立的状态。

既没有和西藏其他地区的政权发生多少联系,其版图也不隶属于西藏其他地区的政权。

但随着蒙古势力的崛起,元朝在西藏(乌斯藏)派驻军队维护驿路交通,两次提兵入藏打击反对者,并至少进行了三次以上的人口普查(括户)。

也就是从这个时期起,包括拉达克在内的西藏,被一起纳入了中国的版图。

随着古格王朝实力的衰落,渐渐做大的拉达克王国,开始侵袭古格的领土。

这便和当时居于卫藏的格鲁派甘丹颇章政权,产生了根本性的矛盾。

公元1679(清康熙十八年),拉达克和卫藏格鲁派政权在阿里爆发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战争。这场持续四年的战争,被称为“古格之战”,或“卫藏——拉达克战争”。

虽然战争初期,拉达克获得了一定的战场优势,但随着清朝以及蒙古实力派对格鲁派政权支持,拉达克的失败不过是迟早的事。

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钦点甘丹次旺(噶尔丹策旺)为统帅,领蒙藏联军大败拉达克军队,也给从未见识过骑兵冲锋的拉达克人,一个深刻认识蒙古铁骑的机会。

不甘心失败的拉达克王德登郎嘉,转而向印度的莫卧儿王朝求援。但一个新巨头的登场彻底改变了战争格局。

这个新入场的强人,就是纵横新疆草原的绰罗斯·噶尔丹。

历史就是这么有趣,这位蒙古准噶尔部的“博硕克图汗”,在康熙三大征中与康熙皇帝打得你死我活。

但在阿里,他们却分别成了格鲁派政权的帮手。

甘丹次旺在五千准噶尔铁骑的帮助下,兵围拉达克首都列城。公元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拉达克国王德登郎嘉,亲自到蒙藏联军的军营中叩头认罪,表示“愿意做任何被要求的事情”。

最后,双方在丁莫岗达成口头协议,再次明确了拉达克作为西藏政权的属国地位,还规定藏传佛教是拉达克的国教,王室不能信仰异教(伊斯兰教)。

藏文史料《颇罗鼐传》中记载:“历代神圣藏王,与拉达克王子洛桑白玛是西藏的近亲,特予抚慰,赐千余户,乃封为王”。

也就是说,至少在公元十七世纪晚期,拉达克依旧是西藏领土的一部分。

但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1834年至1841年,清道光年间),在英国殖民者的支持下,查漠道格拉王室(锡克王国的属国)出兵侵略西藏,

因藏语中,将道格拉人称为“森巴”,故此史称“森巴之战”。

“森巴之战”,最终决定了拉达克的命运。

1834年(道光十四年)道格拉人入侵拉达克,占领拉达克及巴尔蒂斯坦全境;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道格拉人继续侵略西藏,与清军发生军事冲突,并最终与卫藏政权(注意是格鲁派地方政权)签订停火协议。

虽然,清朝保住了阿里的大部分地区,但拉达克却被生生割去,被并入了印度的多格拉土邦。

但道格拉人和格鲁派签署的协议之草率,不但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成了之后双方各执一词的理由。

因为,这份本来就没什么约束力的协议,分别由波斯文和藏文书写,但两种文字的内容存在很多出入,也没有规定以哪个版本为主。

难怪英国作家在《中印边境》一书中揶揄道:“仅仅这一点,就有足够的资料,可以使练达的外交家们辩论几代了。”

更有意思的,协议是由格鲁派的地方政权具名签署的,清朝驻藏大臣从未在上奏中提及此协议。

因此,身在北京的清朝皇帝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有过这么一个边境协议。新中国政府也从未表示,认可此协议。

1842年,在道格拉人的控制下,拉达克国王贡嘎郎嘉被废黜,绵延八百多年的拉达克王国灭亡。

1846年3月,道格拉人又被迫和英国殖民者签署了《阿姆利则条约》,其建立的查谟王国也逐渐沦为英国的附庸,包括拉达克在内的克什米尔地区落入英国人之手,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

这成了之后印度,对拉达克地区提出主权要求的基础。

1947年,英国撤出印度次大陆,印、巴两国分治,克什米尔地区成了印巴相争的焦点,直接诱发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印巴战争。


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拉达克位于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三国交界的克什米尔地区东南部,面积45110平方公里,人口约26万,使用拉达克语和巴尔蒂语(藏语分支)以及乌尔都语,下辖列城和巴尔蒂斯坦,列城是其首府并建有列城机场。拉达克北面是喀喇昆仑山脉,南面是喜玛拉雅山脉,西南则是克什米尔山谷,全境介于海拔3000至6000米。

根据目前拉达克地区的的石刻遗存可以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这时雅利安人成为了当地最早的居民。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被并入笃信佛教的贵霜帝国,此后佛教经克什米尔逐渐传播到西拉达克,而此时的东拉达克则盛行苯教。公元644年兴起于西藏山南地区的悉勃野部首领松赞干布建立统一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并开始向周边地区扩张;661年唐高宗李治在灭西突厥汗国后在西域地区设置州府: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凡十六国,以其王都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凡州八十八,县百一十,军、府百二十六。在这一时期拉达克北部成为大唐王朝治下的疆土;而南部则为吐蕃控制。此后拉达克地区成为唐和吐蕃争夺的重要目标并在双方之间几经易手。

842年吐蕃王室发生内乱,一名王室成员尼马唝逃到拉达克地区并在这里建立了拉达克王朝,这是拉达克第一次以独立的政治实体身份出现在历史记载中。这一时期大量躲避吐蕃内乱的藏人迁入拉达克并随之将藏传佛教传入拉达克,被誉为拉达克历史上第二次佛教传播。尽管拉达克人建立了自己独立的政治实体,但在文化上仍大体被视为吐蕃诸部的一部分。公元1247年蒙古大汗窝阔台之子阔端邀请西藏萨迦派活佛萨迦·班智达在凉州同自己会盟,这次会盟最重要的产物就是《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正是这一文件向历史宣告、向世界宣告:西藏从此正式划入蒙元版图,西藏属于中国。1271年忽必烈在自己的汉族幕僚建议下仿照中原汉制建元称帝,与此同时忽必烈对全国各地的行政区划进行了重大调整:包括今天河北、山东、山西,以及河南和内蒙古的一部分由中书省直辖,在地方上设置有辽阳、岭北、甘肃、陕西、四川、云南、湖广、江西、江浙和河南江北十个行省,与此同时吐蕃旧地由宣政院管辖,同行省平级。而被视为藏地一部分的拉达克在这一时期同样隶属于蒙元宣政院管辖。公元1370年明军攻取洮州、岷州并进克元朝的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脱思麻宣慰司)的治所河州,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遂降明。此后明朝从元朝手中继承了对西藏的主权,位于西藏西部的拉达克在这一时期同样隶属于明王朝。

尽管中国的元、明两朝都将拉达克纳入了版图,但这一时期的拉达克在内政上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并开始介入到和周边势力的交锋角逐中:从13世纪伊斯兰教开始大举向南亚扩张。这时的拉达克同西部的穆斯林势力以及东部西藏的藏传佛教各教派都存在矛盾:一方面拉达克面临穆斯林邻国的劫掠和侵略;另一方面作为藏传佛教噶举派信徒的拉达克一直试图从西藏获得佛教事务的指导并同其他教派存在纷争。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拉达克人皈依了伊斯兰教,然而不久之后巴干王重新统一了拉达克并建立了“胜利王朝”。胜利王朝一度将版图向北扩张到了臧斯噶等地,向南拓展到尼泊尔,胜利王朝致力于在境内修复佛教圣器和庙宇,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来自中亚的突厥穆斯林在该地区摧毁佛教、实现伊斯兰化的企图。然而胜利王朝后来还是被已经吞并克什米尔和巴尔蒂斯坦的莫卧儿帝国击败,但是王国保持了独立。

17世纪后期同为西藏藩属、信奉藏传佛教噶举派的不丹同信奉格鲁派的西藏达赖政权发生争端,在这一争端过程中同样信奉噶举派的拉达克站在了不丹一边并因此引起了西藏方面的进攻。后来克什米尔的穆斯林民族帮助重建了拉达克政权,但条件是拉达克王室允许在首都列城建清真寺并且国王皈依伊斯兰教。1684年西藏和拉达克签约解决了双方之间的争端。1834年和1840年多格拉人在旁遮普地区的锡克帝国的支持和率领下两次入侵拉达克,拉达克两次向西藏地方政府求援,但清朝驻藏大臣拒不发兵,以致于拉达克沦陷于多格拉人之手。1842年拉达克人发动起义但失败,拉达克被并入多格拉土邦。多格拉土邦允许拉达克王室保留部分王权,而这一格局一直延续至今。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一部分——事实上在多格拉人的背后是有英国的支持的。

英国在南亚次大陆采取的是分而治之的统治策略:由英国直接统治的地区被称为英属印度;而像多格拉这样的土邦则在臣服于英国的前提下被允许保持半独立性。1947年在二战中被严重削弱的英国面对印度次大陆风起云涌的独立浪潮被迫撤出,而在撤离前英国最后一个大动作就是印巴分治:将原英属印度殖民地按宗教信仰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而对那些此前保持着半独立性的土邦则允许自主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然而这时的多格拉土邦王公在面对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的问题时犯了选择性综合症,印、巴双方见多格拉王公迟迟不做出选择都急在心里,1948年先等不及了的巴基斯坦攻入包括拉达克在内的多格拉地区,此后多格拉土邦同印度签约宣布加入印度,随即印军也开进到包括拉达克在内的多格拉地区。

在1840年代以前拉达克一直属于传统藏区的一部分并曾受到过中国元、明、清三朝的有效管辖,直到1842年被英国扶植的多格拉人占领,尽管如此时至今日拉达克在国际上仍有“小西藏”之称。印巴分治后印军和巴军曾一度在此地交锋,在经历三次印巴战争后目前拉达克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印度的实际控制下。与此同时自清朝以来中国从没承认被侵占的拉达克属于外国。迄今为止中印边界西段问题仍悬而未决。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拉达克有小西藏之称,位于西藏西南部,历史上曾是吐蕃藩属国,到唐朝几度易手唐蕃。到了元朝彻底归顺。后来印度北部的莫卧儿王朝入侵拉达克,拉达克归顺于莫卧儿王朝。到了清朝重新成为中国西藏的一部分。到了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指使印度境内的锡克王国入侵拉达克。拉达克向大清求援,大清拒绝出兵(有点像琉球被日本吞并)。拉达克战败归顺锡克王国。自此中国彻底失去对拉达克的控制。后来英国吞并了锡克王国,拉达克并入克什米尔。印巴分治后因克什米尔爆发战争,拉达克成为主战场之一。解放军入藏后重新夺回了自清末丢失的阿里,阿克塞钦,这就是中印领土西部争议地区。而拉达克也被印巴一分为二分别属于两国。目前拉达克地区主要是藏族,还有锡克族,以及雅利安人后裔。宗教主要是藏传佛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等。


伈倓焸


【原创】拉达克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北的拉达克地区,是今天克什米尔东部范围人列城为中心地区。原是西藏的一部分。首府在列城。



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深化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调整改革逐步形成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封,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在我国的世界屋脊之上,喀喇昆仑山脉以南有一地区叫做拉达克,它位于克什米尔的东南部面积大约有45000平方公里,是传统的藏族民居住区。他原本是西藏的一部分,是中国的邻土。

新中国成立至今,数以百计的军事法规和数以千计的军事规章留在人民军队的法制建设的历史纵深处。翻阅着这些,本作者骤然想起叶剑英元帅一句语重心长的话:条令是前一辈人向后一辈人交班的文件。最早在公元9世纪时,吐蕃就已控制了这一地区。后来,一吐蕃王成员在拉达克地区建立拉达克王朝,也是在这时期,拉达克地区涌入了大量的藏人。在清政府时,拉达克又重新划归了西藏,西藏的驻藏大巨奉命管辖这一地区。


但是拉达克绝佳的地区地理位置使得西方殖民者都对该地区觊觎已久。英国人将拉达克地区看作进入中国,亚洲腹地的必经之路,认为拉达克地区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就这样,拉达克地区落入锡克帝国之手,实则落入了英国的势力茫围之内。


实则英国欲以条约的形式将拉达克地区从中国分割出去,但是道光皇帝拒绝了英国的签约划界的要求,并且也未承认拉达克属于英国。

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和平力量的发展超过了战争的力量,争取一个较长期的和车是可能的时代主题确定了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一一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战争的临战准备,转入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


行知20265071


拉达克(藏语:ལ་དྭགས་;英语:Ladakh)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是藏族的传统居住区,信仰噶举派佛教,现绝大部分由印度实际控制。拉达克面积45110平方公里,首府是列城,有“小西藏”之称,无论地理、民族,宗教与文化皆接近西藏。

拉达克传统上是藏区同中亚和南亚交通、贸易的中心和门户。拉达克历史上属中国西藏的一部分,清朝时为受驻藏大臣节制的西藏藩属。1834年,英国支持锡克帝国入侵拉达克,拉达克从此落入外国之手。

清朝以来,中国从来没有承认被侵占的拉达克属于外国。印方曾声称,中印边界西段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划定,遭到中国方面的驳斥。直到今天,中印边界西段问题仍悬而未决。[1]

中文名称

拉达克

外文名称

लद्दाख़、لدّاخ

别名

小西藏、麻域

行政区类别

地区

所属地区

印控克什米尔(查谟-克什米尔邦)

地理位置

拉达克地居世界屋脊之上,北有喀喇昆仑山脉、南有喜玛拉雅山脉,西南则是克什米尔山谷,全境介于海拔3000米至6000米。

拉达克的首府是列城(Leh),也是拉达克最低的地方,大部分的居民住在海拔3000米的拉达克河(印度河上源)的山谷里。

气候环境

拉达克气候干燥,温差甚巨,拉达克因地处高山深谷,以致气候相当干燥。北方为喀喇昆仑山脉所阻挡,南边以喜马拉雅山为屏障,所以北方的湿气和雨水无法吹过来,而南方每年定期吹向印度大陆的季风也无法进入。

拉达克南北气候差异很大,降水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减:气温自南而北递降,查谟1月平均为14℃,列城在0℃以下。夏季最高温度可高达38℃,入夜后可降到7℃左右,冬天天气寒冷,平均气温零下25℃左右,最冷时会到零下30℃,即使是在列城也会降到零下20℃,冬夏的温差可达60℃﹝冬天则常处于-30℃以下﹞,所以每年的9月至来年的6月,拉达克可以说完全与世隔绝。

拉达克为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使得太阳的热量更为强烈。

历史

拉达克地区的石刻表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这个地区。拉达克最早的居民是雅利安人,这些早期居民被希罗多德的著作和往世书记载下来。1世纪左右,拉达克成为贵霜帝国的一部分。2世纪的时候,佛教经过克什米尔传入西拉达克,而此时东拉达克仍然盛行苯教。7世纪的时候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记录了这个地区。

8世纪,拉达克东部的吐蕃扩张,拉达克北部的中亚被中国唐朝控制,拉达克卷入了唐蕃冲突,其宗主权在唐帝国和吐蕃之间几经易手。

清代达拉克

842年,吐蕃王室成员尼马唝(Nyima-Gon)由于王室内乱,逃往吐蕃西部,脱离吐蕃王国,吞并拉达克,建立独立的拉达克王朝。这个时期拉达克涌入了大量藏人,随之藏化。王朝从印度东北地区尤其是克什米尔引入佛教思想,史称藏人的“第二次佛教传播”。

13世纪面临伊斯兰教征服南亚,拉达克谋求从西藏获得佛教事务的指导。随后的大约两个世纪里,直到1600年,拉达克面临穆斯林邻国的劫掠和侵略。由此拉达克开始衰落,并且部分人转信伊斯兰教。之后巴干王重新统一了拉达克,并建立了“胜利王朝”,此后国力渐强。这个地区王朝一直持续到今天。为了对付穆斯林在该地区摧毁佛教、实现伊斯兰化的企图,王朝的历代国君驱逐了来自中亚的入侵者,并且一度把王国扩张到尼泊尔。17世纪前期,胜利王朝为修复佛教圣器和庙宇做了大量努力,王国版图向北扩张到了臧斯噶(Zanskar)等地区。然而王国后来被已经吞并克什米尔和巴尔蒂斯坦的莫卧儿帝国击败,但是王国保持了独立。

提可色的宗堡,拉达克

17世纪后期,拉达克在不丹和西藏的争端中支持不丹,引起了西藏的进攻。克什米尔穆斯林民族帮助重建拉达克政权,但是条件是拉达克王室允许在首都列城(Leh)里建清真寺并且国王皈依伊斯兰教。1684年西藏和拉达克签约解决了双方之间的争端。

1834年和1840年,多格拉人在旁遮普地区的锡克帝国的支持和率领下两次入侵拉达克,拉达克两次向西藏地方政府求援,但是清驻藏大臣拒不发兵,拉达克沦陷。1842年拉达克人起义失败,拉达克被并入多格拉土邦。

1842年拉达克战争后,拉达克王室被允许在拉达克保留部分王权,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今天。

1947年印巴分治,多格拉土邦王公不能决定加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1948年巴基斯坦攻入该地区,并且占领了卡吉尔(Kargil)和臧斯噶,军队距离雷城不到30公里。在多格拉土邦王公签约加入印度之后,印度派军队进入该地区。

列城的土邦王宫

1949年中国关闭了奴布拉(Nubra)和新疆的边界,封锁了传统的边贸道路。1950年中国解放西藏,大量藏人逃入拉达克。

1962年以前中国修建的新藏公路穿越阿克塞钦地区,使自清末以来未能有效控制的阿克塞钦地区重新回到中国的有效管理中。中国还建设了喀喇昆仑公路通入巴基斯坦。在此期间,印度建设了斯利那加-列城公路,使行程从十六天缩短到两天。

如今整个查谟-克什米尔邦处于印度、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之中。[2]

藏传佛教

拉达克等地信仰噶举派佛教,明朝是噶举派的藏巴汗政权统治西藏、包括拉达克,1643年格鲁派政权和硕特汗国进入日喀则,推翻藏巴汗政权,统治西藏,多次欲统一拉达克,但没有成功,因此出现拉达克小王国、不丹小王国,后来归驻藏大臣节制。

噶举派佛教在拉达克、不丹当权,噶举派在西藏当权(康区主要是红教即旧教),这种局面长期保持。

Thiksey (提可色)的宗堡,被国际媒体称为修道院,其实它与日喀则的江孜古堡、桑珠孜宗堡一样)――位于海拔3600米,是藏传佛教黄帽子教派的机构,后来成为寺庙,建筑格式和西藏江孜古堡、桑珠孜宗堡、布达拉宫相似,是拉达克中部地区最大的寺庙。

人口

约260000人,主要为藏人以及操印度-伊朗语族的雅利安人,多数信藏传佛教。还有大量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印度教等。

人口

环境

拉达克是查谟和克什米尔邦最高的高原,其中大部分是超过3000米(9800英尺)。它从喜马拉雅到昆仑范围,包括上梧桐河谷。

从历史上看,该地区包括巴尔蒂斯坦(Baltiyul)谷(现在大多在巴基斯坦给予部分克什米尔地区),整个上印度河流域,远程扎斯卡,拉胡尔和比蒂到南方,许多阿里包括Rudok区和古格的东部,东北部的阿克赛钦,以及拉布拉克角度的Khardong La北部的Nubra Valley。当代拉达克接壤西藏的东部,拉胡尔和斯皮蒂地区南部,淡水河谷克什米尔,查谟和Baltiyul地区西部和西南角新疆跨越喀喇昆仑山口在遥远的北方。拉达克和青藏高原之间的历史性但不精确的差距在北部开始,在包括Aling Kangri和Mavang Kangri在内的 Rudok以东的山脊复杂迷宫中,并继续向东南向到西北尼泊尔。

附近地形

这个地区的山脉形成了4500多万年,将印度板块折叠成更稳定的欧亚板块。漂移继续,引起喜马拉雅地区频繁的地震。拉达克山脉的山峰处于Zoji-la附近的中等高度(5000-5500米或16000-18050英尺),向东南方向增加,最终达到了坤坤双峰会(7000m或23000英尺)。

苏茹和扎斯卡山谷形成由喜马拉雅山和包围的大槽扎斯卡范围。兰古是Suru山谷居民最高的地区,之后,通往Zanskar门户的Pensi-la山谷上升到4400米(14400英尺)。卡吉尔是苏鲁河谷唯一的一个小镇,是拉达克市第二大的重镇。这是对贸易路线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大篷车 1947年之前,或多或少等距,在约230公里斯利那加、列城、斯卡和Padum。僧伽谷位于Stod和Lungnak河的低谷。该地区经历大雪;Pensi-la仅在6月至10月中旬开放。Dras和Mushkoh谷形成了拉达克西部的极端。

印度河是拉达克的支柱。大多数主要的历史和当前的城镇列城、Basgo和Tingmosgang(但不卡吉尔),靠近印度河。在1947年的印巴战争之后,流经拉达克的梧桐河逐渐成为这条河的唯一一部分,在印度教宗教和文化方面,这个河流仍然流经印度,这是非常崇拜的。

在锡亚琴冰川是在东部喀喇昆仑山沿有争议的印度-巴基斯坦边界的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形成了一个将中国与印度次大陆分开的大流域,有时被称为“三极”。冰川位于Saltoro Ridge立刻在西面和主要的Karakoram范围之间东部。长76公里,是喀喇昆仑最长的冰川,是世界非极地地区第二长的冰川。它的海拔高度为海拔5753米(18875英尺),源自中国边境的英迪拉(Indira Col),海拔为3620米(11880英尺)。Saser Kangri是印度喀喇昆仑山脉最东部的Saser Muztagh的最高峰,Saser Kangri I的高度为7672米(25171英尺)。[3]

拉达克的班公湖

拉达克是一个高原沙漠,因为喜马拉雅山形成一个雨阴,一般拒绝进入季风云。水的主要来源是山上的冬天降雪。该地区最近的洪水(例如2010年的洪灾)归因于异常的雨水模式和退缩的冰川,这两者都被认为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3]

喜马拉雅山脉Dras、Suru山谷和Zangskar北面的地区,经历了大量的降雪,并且与该地区其他地区一年隔绝了好几个月,因为整个地区仍然被其他地区的道路所割断。国家的。夏天很短,虽然它们长得足以种植庄稼。夏天的天气是干燥和愉快的。夏季温度范围为3〜35 ℃,冬季最低温度范围为-20〜-35 ℃。[4]

中国主权

清朝以来,中国从来没有承认被侵占的拉达克属于外国。

印方曾声称,中印边界西段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划定,遭到中国方面的驳斥;直到今天,中印边界西段问题仍悬而未决。[1]

没有画在标准地图的中国领土,有墨拉萨丁(属中不边界争议)和拉达克地区。

印巴争端

1840年代以前该地区属于传统藏区(曾归属清朝派驻拉萨的办事大臣节制),后被锡克帝国吞并,锡克帝国并入英属印度后该地区划归克什米尔土邦,在印巴战争爆发后,印度确立了对该地的实际统治,但巴基斯坦并不承认。[5]

拉达克地区的实际控制线

相关文献

据马大正主编的《西藏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介绍,早在9世纪,拉达克就是吐蕃的一部分,13世纪统一于中国的元朝,后来统治北印度的莫卧儿帝国曾侵入拉达克,迫使其成为藩属,但随着莫卧儿帝国的衰落,拉达克在清代重新归属中国西藏管辖,拉达克王由驻藏大臣“节制”。从1683年开始,拉达克就年年向西藏进贡。1826年,拉达克部长奉驻藏大臣松廷的密令,缉拿逃亡拉达克的张格尔匪徒100余人,并立即派人禀报驻藏大臣。1829年,道光皇帝赏给拉达克部长五品顶戴花翎。

清朝中期管辖区域与现国界

在中国地图出版社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8册中,有1820年的全中国地图,该图把拉达克划为中国西藏的一部分。

那么,拉达克地区是怎么落入印度之手的呢?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次大陆扩张的过程中,对拉达克等西藏西部地区日益关注,因为该地区扼住了英国通往亚洲腹地之路。19世纪30年代,东印度公司派人到拉达克搜集情报。

1834年,得到英国支持的锡克王国查谟土邦总督、道格拉族人(藏文文献中一般称作“森巴人”)古拉伯·辛格,派遣克什瓦尔(今查谟东北)地方长官瓦齐尔佐尔阿弗尔·辛格(藏文史料记载为“倭色尔”),率领约5000名士兵突然侵入拉达克。拉达克王派人至拉萨向清朝驻藏大臣求援,但是驻藏大臣拒绝派兵支援。1835年,道格拉军击溃拉达克军主力,攻抵拉达克首府列城,拉达克被迫签订城下之盟,沦为查谟的附属国。但拉达克人不断反抗,在道格拉军1839年第四次入侵拉达克之后,查谟的统治才相对巩固。1840年,古拉伯·辛格派兵侵占了拉达克西北的巴尔蒂斯坦(在今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内,此前也是中国西藏的一部分)。

拉达克并入锡克帝国

在向东扩张连连得手之后,1841年5月,古拉伯·辛格派遣瓦齐尔佐尔阿弗尔·辛格指挥的道格拉军队向中国政府直接管辖下的西藏阿里地区发动侵略,藏军和西藏民众英勇反抗,这场战争在藏文史料中被称为西藏-森巴战争。

中外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一战争是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一部分,主要原因有三:第一,从战争的起因来看,与鸦片关系密切。鸦片是克什米尔商人通过拉达克运往中国新疆叶尔羌(今莎车)的重要商品和利润来源,但中国政府1839年(即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那一年)在全国推行的禁烟运动,使居住在叶尔羌的克什米尔商贩损失了数十万卢比,还断了他们的财源。古拉伯·辛格以朝拜圣山圣湖为借口发动侵略,其实是想吞并中国西藏和新疆南部。第二,从战争的过程来看,道格拉军队侵略西藏,确实配合了英军对中国东南沿海的进攻。古拉伯·辛格致信英属印度政府,声称他是“通过对中国西部边境的入侵,来与英国政府进行军事合作”。第三,从战争的结果来看,英国最终夺取了对拉达克的“保护权”。

西藏阿里地区承平日久,防备松懈,侵略军接连得手。当时清朝在东南沿海前线吃紧,无法调集内地军队支援西藏。幸亏当时有藏军义无反顾地投入保家卫国的战斗。[6]

藏军的抵抗

根据廖立的《中国藏军》(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的研究,藏军并非地方武装,而是“吃皇粮”的中央军队。藏军军官由清朝军机处任命,军官、教官中有不少满人、汉人,士兵大多为熟悉当地环境的藏人,军械、军粮由中央提供,军事行动由驻藏大臣指挥。在清军中,藏军的装备相当精良,50%的士兵使用火绳枪,还有14门当时清军最先进的野战攻坚武器——“劈山大炮”。

中国清末藏军武装

1841年6月,清朝驻藏大臣孟保派遣前藏代本(官名,藏语音译,意为箭官)比喜赴前线组织抵抗,但由于路途遥远,救援不及,道格拉军仍攻陷了西藏阿里地方长官噶本驻地噶大克,大肆杀戮掠夺。同年8月,孟保先后共派出2300名兵丁奔赴前线。据朱维群主编的《中国西藏》视点丛书中的《西藏史话》,孟保还将从内地运来的22门“劈山大炮”交藏军使用。道格拉军得知藏军准备反攻,送信约和,但要求获得战争赔款,被孟保拒绝。在班禅额尔德尼等西藏上层人士的动员下,西藏各阶层积极行动,不畏艰险,赶在大雪封山之前,将粮饷运到前线,创造了后勤史上的奇迹(直到当代,拉萨到阿里的公路都不能全年通车)。

藏军打死侵略军主帅

1841年冬,藏军冒着风雪严寒,发动反击,接连取胜。12月11日至12月14日,双方决战于多玉,森巴侵略军主帅瓦齐尔佐尔阿弗尔·辛格被藏军火绳枪射中后滚落马下,勇敢的藏军士兵用长矛将其刺死,6000多人的道格拉军全线崩溃。到1842年3月,藏军收复了全部阿里地区。

据孟保向道光皇帝奏报,藏军击毙侵略者军官40多名,俘虏道格拉兵和被逼参战的拉达克兵共836名。这些俘虏大多不愿返回,其子孙今天仍居西藏。1842年4月,比喜统帅的藏军推进至拉达克首府列城,拉达克人民发动起义配合藏军,并通过西藏地方提出回归中国,表示“情愿各防边界,协力堵御”。但是,古拉伯·辛格和其宗主锡克王国都派出重兵,双方死伤惨重,藏军退到班公湖南的咙沃,事后双方都声称自己获胜。

停战

1842年9月17日,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索康、藏军代本比喜与道格拉代表在列城达成停战协议。

协议要点为:

1.双方停战,各自维持旧有边界,承诺不使用武力改变;

2.双方按战前办法进行贸易;

3.拉达克王的王后和两个王兄弟从西藏回到拉达克,拉达克照旧向西藏朝贡。这一协议,使得西藏地方政府未能将道格拉人逐出拉达克,失去了对拉达克的实际控制,仅维持了拉达克照旧“年贡”的虚名,为以后英国直接侵略拉达克留下可乘之机。但西藏地方政府也未正式承认拉达克归道格拉人管辖。需要指出的是,该协议签字的双方代表仅是各自国家地方当局的代表,而且没有得到各自中央政府的批准,因此,它只是表示互不侵犯的停战协定,而不是划分边界的条约。而且,所谓维持旧有边界,指的是西藏地方政府直接管辖的阿里地区,与作为中国西藏藩属的拉达克王辖区之间的中国内部的行政边界。

道格拉与锡克人的军事力量在侵略拉达克和阿里的过程中受到削弱。英国利用这一机会,于1845发动对锡克王国的战争,古拉伯·辛格统治的克什米尔,在1846年被划为英属印度的土邦。接下来,英国就想继承道格拉的侵略遗产,通过与中国签署正式条约的形式,把对拉达克的“保护关系”合法化,并废除拉达克向中国西藏的朝贡制度。1846年,英属印度总督哈定向清朝转呈了要求划界通商谈判的提议。同时,当时的驻藏大臣琦善也收到了哈定通过边境头人和西藏地方政府转交的内容相同的信件。

藏军士兵

1847年2月11日,道光帝降旨,驳回英国要求。但英国竟然单方面组织了划界委员会,在没有征得中国西藏和克什米尔土邦同意的情况下,以“分水岭原则”,划出了若干点,就草草收场,这条所谓边界线是非法的、无效的。清廷拒绝与英国划界,避免了中国领土主权的损失。几十年后,英国在藏南地区故伎重演,以“分水岭原则”抛出了“麦克马洪线”。此后的历届中国政府,从未正式承认过拉达克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后,双方就克什米尔归属问题爆发战争,战后印度控制了拉达克。印方曾声称,中印边界西段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划定,遭到中国方面的驳斥。直到今天,中印边界西段问题仍悬而未决。[7]

森巴战争

据藏文文献记载,很早以前,拉达克的统治者是格萨尔王的后裔,他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并时常发生战争。后统一于吐蕃。842年,吐蕃王朝崩溃后,朗达玛的孙子吉德尼玛衮逃至西藏西部羊同地区的乍布朗(今西藏达扎县),娶羊同地方官之女没卢氏为妻,生有三子。此后,长子贝吉衮占据玛域地区,以原拉达克的首府今克什米尔的列城为中心,成为拉达克的首领,其后代遂世世代代成为拉达克的统治者。吉德尼玛衮的另外两个儿子分别成为普兰和古格王。这兄弟三人藏史统称为“拉堆三衮”。



历史地理储存站


拉达克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是藏族的传统居住区,信仰噶举派佛教,现绝大部分由印度实际控制。拉达克面积45110平方公里,无论地理、民族,宗教与文化皆接近西藏。拉达克地居世界屋脊之上,北有喀喇昆仑山脉、南有喜玛拉雅山脉,西南则是克什米尔山谷,全境介于海拔3000米至6000米。拉达克的首府是列城(Leh),也是拉达克最低的地方,大部分的居民住在海拔3000米的拉达克河(印度河上源)的山谷里。


心若止水187187096


拉达克是西藏同中亚和印度交通、贸易的中心和门户。拉达克有"小西藏"之称,无论地理、民族,宗教与文化皆接近西藏。拉达克历史上属于中国,是

西藏

的一部分,到清朝时为受

驻藏大臣

节制的西藏藩属。1834年,得到英国支持的

锡克

王国入侵拉达克,拉达克从此落入外国之手。

开着君马去旅行


拉达克地居世界屋脊之上,北有喀喇昆仑山脉、南有喜玛拉雅山脉,西南则是克什米尔山谷,全境介于海拔3000米至6000米,拉达克的大部分居民住在海拔3000米的拉达克河(印度河上源)的山谷里。


拉达克气候干燥,温差甚巨,拉达克因地处高山深谷,以致气候相当干燥。北方为喀喇昆仑山脉所阻挡,南边以喜马拉雅山为屏障,所以北方的湿气和雨水无法吹过来,而南方每年定期吹向印度大陆的季风也无法进入。

拉达克南北气候差异很大,降水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减:气温自南而北递降,查谟1月平均为14℃,列城在0℃以下。夏季最高温度可高达38℃,入夜后可降到7℃左右,冬天天气寒冷,平均气温零下25℃左右,最冷时会到零下30℃,即使是在列城也会降到零下20℃,冬夏的温差可达60℃﹝冬天则常处于-30℃以下﹞,所以每年的9月至来年的6月,拉达克可以说完全与世隔绝。


拉达克为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使得太阳的热量更为强烈。

拉达克地区的石刻表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这个地区。拉达克最早的居民是雅利安人,这些早期居民被希罗多德的著作和往世书记载下来。1世纪左右,拉达克成为贵霜帝国的一部分。2世纪的时候,佛教经过克什米尔传入西拉达克,而此时东拉达克仍然盛行苯教。7世纪的时候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记录了这个地区。

8世纪,拉达克东部的吐蕃扩张,拉达克北部的中亚被中国唐朝控制,拉达克卷入了唐蕃冲突,其宗主权在唐帝国和吐蕃之间几经易手。


842年,吐蕃王室成员尼马唝(Nyima-Gon)由于王室内乱,逃往吐蕃西部,脱离吐蕃王国,吞并拉达克,建立独立的拉达克王朝。这个时期拉达克涌入了大量藏人,随之藏化。王朝从印度东北地区尤其是克什米尔引入佛教思想,史称藏人的“第二次佛教传播”。

13世纪面临伊斯兰教征服南亚,拉达克谋求从西藏获得佛教事务的指导。随后的大约两个世纪里,直到1600年,拉达克面临穆斯林邻国的劫掠和侵略。由此拉达克开始衰落,并且部分人转信伊斯兰教。之后巴干王重新统一了拉达克,并建立了“胜利王朝”,此后国力渐强。这个地区王朝一直持续到今天。为了对付穆斯林在该地区摧毁佛教、实现伊斯兰化的企图,王朝的历代国君驱逐了来自中亚的入侵者,并且一度把王国扩张到尼泊尔。17世纪前期,胜利王朝为修复佛教圣器和庙宇做了大量努力,王国版图向北扩张到了臧斯噶等地区。然而王国后来被已经吞并克什米尔和巴尔蒂斯坦的莫卧儿帝国击败,但是王国保持了独立。


17世纪后期,拉达克在不丹和西藏的争端中支持不丹,引起了西藏的进攻。克什米尔穆斯林民族帮助重建拉达克政权,但是条件是拉达克王室允许在首都列城里建清真寺并且国王皈依伊斯兰教。1684年西藏和拉达克签约解决了双方之间的争端。

1834年和1840年,多格拉人在旁遮普地区的锡克帝国的支持和率领下两次入侵拉达克,拉达克两次向西藏地方政府求援,但是清驻藏大臣拒不发兵,拉达克沦陷。1842年拉达克人起义失败,拉达克被并入多格拉土邦。

1842年拉达克战争后,拉达克王室被允许在拉达克保留部分王权,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今天。


亚马孙蝴蝶


这不是拉萨布达拉宫吗?西藏是我国优秀民族血浓与水五十六民族之一,爱西藏更胜于亲朋好友团结一致共同幸福共同创造,终究屹立于世界之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