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克什米尔不独立?

蜗牛战胜和谐号


南亚次大陆的两个国家分别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的消息大家都略知一二,时不时就因为克什米尔问题大打出手,爆发军事冲突。

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它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北部,与青藏高原西部与南亚北部交界过渡带,面积为19万平方千米,传统首府斯利那加,人口约1600万(2006数据)。

克什米尔由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分别控制,巴基斯坦控制了克什米尔西北部地区(巴方称之为自由克什米尔和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印度则控制克什米尔中部和南部地区(印方称之为查谟—克什米尔邦),锡亚琴冰川同时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所控制,印度控制了其中大部分地区,而巴基斯坦则控制了其中较低的山峰。巴基斯坦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视为有争议的领土,而印度则援引其宪法证明克什米尔地区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克什米尔地区也有一部分人倾向于独立建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受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共同反对。由于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克什米尔向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领土争端之一。印巴两国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曾经爆发了三场战争: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和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还有一次是1999年在印控克什米尔的卡吉尔地区爆发的卡吉尔边境冲突(一些人称为第四次克什米尔战争)。

克什米尔争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主权纷争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克什米尔争端是英殖民主义在1947年撤出印度时留下的。独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两大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和土邦。英属印度包括11个省,而在这些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的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

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土邦地区归属则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克什米尔属于南亚文化圈,不管是习俗还是文化都和巴基斯坦非常相似,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哪怕克什米尔人想独立都不会成功,印度和巴基斯坦都会反对,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而言,谁控制了克什米尔谁就有了南亚次大陆地势最高的地方,在战略上拥有主动权,印巴双方任何一方都不会放弃克什米尔,这就是印巴冲突原因之一,也不会允许其独立建国。




历史影剧


一,克什米尔已经被两个有核的军事强国共同占领,克什米尔本身已经是分裂地区。

二,整个克什米尔联合起来也打不过巴基斯坦和印度任何一个国家。而且这两个国家都不会允许独立的克什米尔存在,都声明对整个克什米尔拥有主权。

三,克什米尔没有独立的依据。历史上克什米尔地区一直被不同势力统治过,没有强烈的统一传统观念。

四,宗教矛盾决定了克什米尔难以团结谋求统一。穆斯林约占77%,其余主要是印度教信徒。





国际睿评


因为印巴都不同意,克什米尔人也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力

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最北端,属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区,境内多山,地势北高南低。克什米尔北部地区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8000米以上的山峰4座,7500米以上的8座,中国和巴控克什米尔边境线上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与北部相比,克什米尔南部的海拔就要低很多,平均在1200米左右,而且受到印度洋暖湿气流的照顾,南部的气候和环境也要好很多,人口也更加密集。

“克什米尔”一词原指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的一处峡谷,称“克什米尔谷地”。而今泛指克什米尔谷地、查谟、拉达克、蓬奇、吉尔吉特和巴尔蒂斯坦的广大地区。其中克什米尔谷地土壤肥沃,是克什米尔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居民主要为穆斯林(目前印度控制),南部的查谟的居民主要为印度教徒。

目前巴基斯坦控制克什米尔北部地区,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人口约四分之一,印度则控制剩余的南部地区。

(印控区和把控区示意图)

在历史上克什米尔是伊斯兰教、佛教和印度教的一个交汇口,到15世纪之后克什米尔完成了伊斯兰化,但南部的查谟和拉达克地区因受到西藏和印度的影响较大,仍旧有许多印度教徒和佛教徒。

在近代英国人入侵克什米尔之前,这里是锡克帝国的领土。但是到1849年,英国经过两次锡克战争灭亡了锡克帝国,占领了克什米尔地区,从此将克什米尔并入英属印度殖民地。

在第一次锡克战争中,锡克帝国首相的古拉伯·辛格与英国暗通款曲,故意扰乱军事部署,致使锡克人战败。在英军吞并锡克帝国之后,作为奖赏和回报,英国政府与古拉伯·辛格签署了《阿姆利则条约》。该条约规定:英国以750万卢比的价格将在锡克战争中获得的克什米尔地区卖给了古拉伯·辛格,并册封后者为“查谟和克什米尔大君”,而查谟和克什米尔则成为英属印度殖民地中的一个土邦。克什米尔大君在本邦内部享有最高权力,英国殖民当局不干涉克什米尔内部事务,但克什米尔大君必须承认英国的最高主权,与其他国家发生争端时必须服从英国政府的仲裁。

(克什米尔总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与中国的吉林省差不多大,几乎相当于两个韩国)

此后克什米尔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直到二战后印巴分治,新德里与伊斯兰堡展开了对克什米尔的争夺。

根据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印巴分治方案,各地土邦有权选择是加入印度还是加入巴基斯坦。但是在克什米尔,这个选择变得非常纠结。

克什米尔主要人口是穆斯林,若是进行公投的话,克什米尔必然是选择加入巴基斯坦无异。但是包括克什米尔大君在内的上层贵族都是印度教徒,这批人是希望加入印度的。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克什米尔社会的撕裂,并在1947年引发了查谟和克什米尔河谷的穆斯林起义。

起义的爆发迫使最克什米尔末代大君哈里·辛格投靠印度,之后印度和巴基斯坦纷纷出兵介入,引爆了第一次印巴战争。

到1949年1月后在联合国干预下于印巴实现了停火并划分了停火线,至此印巴分别占据克什米尔南部和北部地区,这个局面一直维持到今天。

对于克什米尔的遭遇,很多人可能会发出疑问:为什么克什米尔当初不选择独立?即便是克什米尔属于英属印度,但缅甸当年也是归英属印度管辖,最后不照样独立了嘛!

的确,缅甸在被英国吞并后确实是划入英属印度领地,但这只是处于管理方便。缅甸拥有者悠久的历史,在人种和文化上跟印巴都迥然不同。印巴谁都没有实力去吞并缅甸,也不想去吞并缅甸。

而克什米尔地区属于南亚文化圈,这里大部分地区的文化习俗和巴基斯坦非常接近。况且地理位置又极为重要,这里南亚次大陆地势最高的地方,谁得到克什米尔,谁就得到了南亚的战略主动权,因此印巴谁都不会放弃这里,也不允许这里独立。

印巴在占领克什米尔之后,都大量向该地区移民,并武力镇压当地独立势力,加强对自己占领区内部的民族同化,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防止克什米尔独立,印巴两国在此问题上是相互支持的。

(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景色,从这里的建筑可以看出,本地区受西藏影响巨大,也曾经是清帝国的领土)


千佛山车神


为什么克什米尔不独立?其实这个答案也很简单,因为印度不让,巴基斯坦也不让,当然这里面主要是印度。其实克什米尔人的独立意愿自从其被印巴分治之后就一直是挺强的,尤其是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但克什米尔自身的力量过于薄弱,因此独立对其来说始终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克什米尔大部如何被印度吞并?

克什米尔的归属争议是1947年前后英帝国崩溃,印度与巴基斯坦独立时的遗留问题。在印巴独立之前,克什米尔和印巴两国各地一样,都是英属印度殖民地的一部分。而在1947年印巴独立分治时,其实当时的克什米尔的君主哈利·辛格就想独立。

印巴分治局势

而他的这种意图也是基于当时克什米尔独特的局势。当时印巴分治时,各个英属印度土邦选择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是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各个土邦如果印度教徒人数占优就加入印度,如果伊斯兰教徒人数占优就加入巴基斯坦;二是如果一个邦人数是伊斯兰教徒人数占优,但周边的邦都是印度教徒人数占优,那么这个邦就必需加入印度,反之如果印度教徒人数占优的土邦被伊斯兰教徒人数占优的土邦包围,那么这个邦就必需加入巴基斯坦。第二个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国中国的出现。

1947年克什米尔战争期间的印度军队

但克什米尔却在几个方面非常特殊。一是它正好位于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分布区的分界线区域,而根据1941年的统计数字,其境内穆斯林占总人口的77%,因此本来本来按照人口比例,它应该是加入巴基斯坦的。不过问题是克什米尔虽然伊斯兰教徒人数占优,但它的君主和绝大多数王公贵族却是印度教徒。因此当时克什米尔的君主哈利·辛格希望克什米尔直接独立,单独成国,成为另一个瑞士,这样就能接近“维持现状”。但这种想法当然印巴两国都不能答应了,所以在英国撤军后不久,巴基斯坦和当地一些部族武装很快进驻了克什米尔。而印度则也借机让哈利·辛格宣布加入印度,之后也派兵进入克什米尔,克什米尔战争爆发。

印巴在克什米尔的实际控制线

结果双方打了一年多之后都伤亡惨重,最终在1948年12月31日宣布停火,印度和巴基斯坦各得到了克什米尔五分之三和五分之二的领土。之后双方又在1965年和1971年先后两次爆发战争,虽然印度在这些战争中占到了一些便宜,但在克什米尔地区增加的领土并不多。不过印控克什米尔的领土是克什米尔相对比较富裕的地区。

克什米尔的独立企图

但因为在印度控制区内,伊斯兰教徒的人数仍然占多数,所以从印度开始控制克什米尔部分地区起,当地的独立运动就没有停止过,甚至很早就开始采取了暴力抗争的方式,不过早期印控克什米尔的局势还是相对比较平静的。

但在1987年,统治了印控克什米尔30多年的长期领导者谢赫·阿卜杜拉死去,他的儿子法鲁克·阿卜杜拉接替他成为克什米尔的最高长官,之后克什米尔的局面很快陷入动荡之中,各种暴力抗争活动成倍增加。从1989年开始,印度派驻在克什米尔的大量情报人员和与印度当局合作的人员大量被杀,而受到巴基斯坦支持的克什米尔解放阵线被认为是这些行动的实施者,印控克什米尔进入了动荡状态,史称克什米尔起义或者克什米尔暴动。

1987年之后克什米尔武装抗争每年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变化图

从1989年到2004年,印控克什米尔平均每年因为暴力冲突的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相对来说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为激烈的冲突之一了。不过在2004年之后,因为争取独立的运动得到的国外支持减少,暴力抗争相对有所平息,每年的暴力死亡人数很快降到了100人以下。但虽然暴力抗争有平息的趋势,克什米尔人希望独立的呼声却始终没有降低。根据2007年在克什米尔当地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在伊斯兰教徒占多数的首府斯利那加,支持克什米尔独立的人数高达87%,支持留在印度境内的人数只有7%。不过在印度教和佛教徒占多数的克什米尔夏季首府查谟,支持留在印度的人数却也高达95%。但因为克什米尔目前绝大多数人口仍然是伊斯兰教徒,所以总体上支持独立的民意在克什米尔还是占有绝对优势的。

克什米尔人抗议活动现场

但克什米尔要独立,肯定会遭到印度的武力镇压,印度是绝对不会允许克什米尔和平的独立的,因为一旦这样,民族众多的印度也许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其它地区可能也会出现不稳。印度陆军的总参谋长不久前就还针对克什米尔独立运动公开表示:

阿卡迪(指克什米尔独立)永远不会发生,你们不可能打赢印度军队!


他的话虽然非常强硬,但却也是现实。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其综合国力排名也处于世界前列,还拥有核武器,因此其军事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克什米尔人独立的意愿虽然强烈,但面对的却是同样铁了心不愿放弃印控克什米尔的印度,而双方的实力差距极其悬殊,而且巴基斯坦虽然和印度对于克什米尔的归属有争议,却也不会强力支持克什米尔独立,因此就目前的情况看,克什米尔独立在可预见的未来恐怕还是很难实现的。


桃花石杂谈


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同见面。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来是一个国家,位于亚洲的南部,长期为英国的殖民地,1942年,随着英国卷入二战,中断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二战后,由于战争对英国国力的冲击导致无法维持对印度的统治,于是在英国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子爵的协调下,制定了一个《印度分治方案》,将印度分解成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国家。


在印巴分治前夕,印度有大小土邦562个,加起来面积114万平方公里,人口有8000万,按《印巴分治方案》,这些土邦可自行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也可独立建国,印巴分治后,大多数土邦加入了印度,小部分加入了巴基斯坦,最后只剩下克什米尔、海得拉巴和朱纳加得三个土邦未决定归属。

印巴分治是按宗教分割的,印度主要是以印度教徒为主,而巴基斯坦以穆斯林为主,海得拉巴居民80%都是印度教徒,但王公却是穆斯林,邦主首选是独立建国,其次加入巴基斯坦,印度用武力进攻,迫使海得拉巴加入印度。朱纳加得的情况如海得拉巴差不多,占20%的王公贵族在策划加入巴基斯坦时,遭到了占80%的土邦印度教徒的反对,由此爆发了内乱,王公逃往了巴基斯坦,印度乘机按管了该土邦政权。


而克什米尔恰恰相反,穆斯林人口占了土邦的77%,而王公却是印度教徒,让民众公投,那肯定愿意加入巴基斯坦,但掌权的大公却要加入印度,当然遭到了民众的极力反对,于是宣布邀请印度军队介入。巴基斯坦认为,由于海得拉巴和朱纳加德是印度教占多数的土邦,所以作了让步,如今克什米尔是穆斯林占多数的,决不能再作让步,于是爆发了三次印巴克什米尔战争。

按照法理克什米尔是有独立权力的,但由于该地区地处南亚次大陆西北部,是南亚、中亚、东亚、中东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印度的尼赫鲁曾说过:“印度如果没有克什米尔,就不能在中亚占据重要的地理位置”,巴基斯坦的国父真纳也把克什米尔形象地比喻成巴基斯坦头上的帽子,他说:“如果这顶帽子仍由印度摘走,那么,巴基斯坦会永远受印度控制”。


由于克什米尔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克什米尔人是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更谈不上独立,不独立还可以向两边靠,要独立那就要受两边打了,所以,克什米尔今天不能独立,今后也不可能独立,任何的独立苗头一出,就会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扼杀在萌芽状态。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谢邀!感谢“飞狼”同学邀请!克什米尔没实力独立。地球上的生存规则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某个民族想要独立建国,必须有一定的条件,克什米尔现在具备这种条件吗?先来看看地球上的成功和失败案例。

1、成功案例。比如波兰,亡国100多年还能复国,就是抓住了国际局势的机会。波兰历史上是大国,也入侵过莫斯科,后来内部原因造成国家衰落(波兰议员意见一致才能通过议会决议、便于外国势力干预、行政效率低下),被俄国和德语国家(普鲁士和奥地利)三次瓜分。一战天赐良机,苏联先败于德国(布列斯特和约)、德国后败于英法(巴黎和约),两大敌国都战败了,英法又需要建立缓冲国,在东欧制约苏联,于是,波兰复国。

2、失败案例。失败案例也有,就是库尔德人。同样是一战,宗主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败,阿拉伯人为主的叙利亚、伊拉克、科威特、巴勒斯坦、外约旦都取得了政治实体的地位(自治或委任统治),而库尔德人没有抓住机会,100年后,还在为库尔德斯坦梦想努力。

3、克什米尔自身的条件。克什米尔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略小于英国大不列颠岛),人口约1600万,而对该地提出主权主张的印巴两国,巴基斯坦人口过亿,印度人口过10亿,国家体量过于悬殊,克什米尔根本不具备独立的条件。即便印巴放弃主权主张,克什米尔内部来看,也难以团结一致。上溯到40年代的“蒙巴顿方案”,克什米尔的基层民众以穆斯林为主(超过70%),而统治上层是印度教徒,对于加入巴基斯坦还是印度的问题无法统一意见。

综上,克什米尔是大英帝国留在南亚次大陆的“政治定时炸弹”,除非南亚地缘政治发生重大变化,克什米尔问题无解。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吴下阿蒙毋忘在莒


国小民弱,在外交上没有任何话语权。克什米尔倒是想独立,可邻居太强大,一个巴基斯坦,一个印度,两个国家都不像中国这么友好,如狼似虎的盯着这块地区。


印度利用宪法表明克什米尔是印度不可或缺的领土。而巴基斯坦则将这块地区视为领土问题,具有争议。有克什米尔人想要独立建国,却得到印巴的共同反对。

要知道印巴两国曾经在这里爆发了三次大战,真是最后联合国看不下去,出面调停,划分出分治区,让印巴停下战争,否则核战争也说不定就开始了。而克什米尔也就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领土。


有人问为什么不问问克什米尔人的想法,克什米尔人十分淳朴,喜静,爱和平,人家希望没有战争,如果独立那就更好,可惜世界不可能为了个小国,而让两个大国大打出手,在这么打下去,说不定会波及到中国,毕竟都是邻国。

克什米尔地区问题是英国导致的,当时最后一任英国的印度总督蒙巴顿搞了一个蒙巴顿方案,印度教徒多的地区给印度,而穆斯林多的地区给巴基斯坦。

而对于克什米尔则由他们的王公土邦决定,那大多数平民都是穆斯林,想要加入巴基斯坦,而当时的贵族大多是印度教徒,虽想要独立,但相较于巴基斯坦,那还是印度的好,所以这一来二去,印巴分治,克什米尔归属权就没解决,拖到现在。

克什米尔人着实无辜,毕竟那边之前大部分是属于中国西藏政权,所以在根源上也算是国人,只能希望不再有战争!


历史微旅者


他们想过独立的,但是当时形势不允许。现在呢,形势更不允许。

1947年,按照《蒙巴顿方案》,印巴分治。而本来印度境内的几百个土邦都想独立,克什米尔也属于他们的一份子。由于穆斯林害怕在印度教人数占多的国家里受气,要求独立。由于两教向来不和,英国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就把他们分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最后1971年,两块的巴基斯坦的东巴基斯坦又独立成了今天的孟加拉国。


英国人按照穆斯林和印度教教徒人数多少决定各地区分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而在分地运动中的克什米尔邦土邦王是印度教徒,77%的民众是穆斯林。统治者与百姓意愿不同导致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最后也没有确定。

1947年,印巴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开战,也就是第一次印巴战争。同年,印度把这件事捅到了联合国安理会,最后联合国印巴委员会为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划定了停火线,分为印控区与巴控区,并且要求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由公民投票决定。


当然,由于克什米尔地区战略位置重要,它对于巴基斯坦主要在于经济价值和防止流经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度河被印度掐断。对于印度,一旦完全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就与阿富汗接壤,拥有了进入中亚的通道。这对于印度的战略意义重大。所以两国基本不可能放手让克什米尔独立,克什米尔地区战乱恐怕很久不会停息。


始祖鸟的哥哥


克什米尔为什么不独立,这个问题要回答清楚,真相君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内部矛盾突出。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宗教矛盾。克什米尔地区有19万平方公里,人口1800万,但是,宗教错综复杂,克什米尔百分之70是穆斯林,但是印度教,佛教,甚至基督教也不少,内部宗教矛盾很是突出。比如克什米尔国王就是印度教,其统治广大的宗教,在英国在的时候还能压制,英国人离开,内部宗教矛盾立刻就出来了,这也是后来克什米尔问题的根源。


第二,民族矛盾。克什米尔地区民族成分也很复杂,有印度人,阿拉伯人,还有很多少数民族,这就使得整体不能团结。无论内部百姓,还是统治阶层,都没办法做到团结。而且,其实在蒙巴顿方案下,克什米尔王室是想独立建国的,无奈掌控不了内部复杂的宗教和民族矛盾,因此被迫选择加入印度。

第三,无法生存。克什米尔地区包括拉达克等在内,但是自古就是一个贫瘠的地方,经济落后,很多物品都需要周边提供,而缺乏独立建国的条件。如果其选择独立,那么周围印度,巴基斯坦等一封锁,那也是死路一条,因此,独立那也是很难的。


其次,国际矛盾突出。克什米尔古代那是中国藩属国,尤其是拉达克那是西藏领地,后来才被英国人控制。而周围邻国巴基斯坦,印度那都是庞然大物,而且,对其都是志在必得。所以,克什米尔也缺乏独立的国际条件。而作为克什米尔,因为太过弱小,只能是大国棋子,根本没有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能力。而且,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割克什米尔,驻扎大军,相互打的不可开交。而被统治下的克什米尔更加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独立。

最后,不但没办法独立,被肢解那是必然。按照现在的状况,克什米尔别说独立了,就是想重新统一,也是几乎不可能的。而且,随着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割克什米尔的长期化,必将使得克什米尔更加的割裂,而且这种僵局很难被打破,除非一方彻底倒下。因此,克什米尔不是不想独立,而是没有条件,没有能力,也更没这个可能。


历史真相背后


我们从各种媒体上经常听到印巴为克什米尔擦枪走火的事情。那克什米尔为何不独立呢?


从历史上独立的国家和地区看,一个地区要想独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所在国家实力较弱;二是本地区独立愿望强烈;三是国际社会和大国介入。

克什米尔也是一样,他们当然很想独立,但形势不允许,条件不具备。 1947年,按照《蒙巴顿方案》,印巴实行分治。印度境内的几百个邦包括克什米尔都想独立,但英国按照穆斯林和印度教教徒人数多少,来决定各地区是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而克什米尔邦的土邦王是印度教徒,77%的都是穆斯林。因统治者与百姓意愿不同,导致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最后也没有确定。

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因克什米尔开战,印度把这件事捅到了联合国,最后联合国印巴委员会为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划定了停火线,分为印控区与巴控区,并且要求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由公民投票决定。

但是,由于克什米尔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对于巴基斯坦来讲,主要在于经济价值和防止流经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度河被印度掐断;对于印度来讲,一旦巴基斯坦完全控制克什米尔地区,就拥有了进入中亚的通道。所以两国都不可能让克什米尔独立。



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实力看,国家实力并非羸弱。印度属于南亚地区霸主,经济发展增速一度全球第一;巴基斯坦虽然稍差,但保持对巴控克什米尔的控制根本没有问题。

从克什米尔情况看,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也有相当一部分印度教徒,一旦采取公投方式,克什米尔人很可能把票都投给巴基斯坦,这也是印度激烈反对公投原因。克什米尔虽然有主张独立的组织,但是并非主流。加之,印度强烈反对国际社会介入。而美国为拉拢印度,也不想过多掺和。所以克什米尔目前独立的可能性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