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認為諸葛亮的後人每年拜祖是到湖北的襄陽,而不是河南的南陽呢?有何依據?

江南雲和月


那麼為什麼諸葛亮故里會有這樣的爭論?

無論是南陽還是襄陽都屬於南陽盆地,在東漢時期也同屬南陽郡,而襄陽的部分地區在當時也是位於州郡的交界處。在出師表中諸葛亮明確的說躬耕於南陽,那麼我們就有理由在東漢末年諸葛亮的躬耕地就是屬南陽郡管轄,但時過境遷,如今的行政區劃早已不是三國時的樣子,因此諸葛亮說的南陽郡躬耕地究竟在哪變成了競爭的對象。

這就好比登封的少林寺原來是屬洛陽的,現在屬鄭州,那麼幾百年後如果登封一半屬洛陽、一半屬鄭州,那麼少林寺究竟是誰的也會產生爭論,但歸根結底,無論屬於誰,少林寺的位置不曾改變。

我認為諸葛亮的故里之爭沒有必要,也是本末倒置

首先兩地爭諸葛亮故地的初衷是作為家鄉的一種榮耀,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令人敬佩,然後就是依託諸葛亮故里建立起文化優勢,打造特色文化等等,所以本來爭得是精神,結果變成了利益。

再說諸葛亮的躬耕之地、故居我們目前只能通過文字記載、歷史文獻進行推理和判斷,而真正的那一方土地在哪裡也許只有諸葛亮本人知道。

因此我建議兩地還不如放置爭議,一致以諸葛亮故里在南陽郡為說法,並在兩地的交界處建設紀念場館,這樣既體現了兩地在歷史上一脈相承的淵源,也解決了兩地的爭議問題,至於諸葛亮真正的故居在哪裡就交給以後吧,畢竟學習他的精神才是第一位的,放在今天,他的精神也遠遠大於自身。

我是河南這些事兒,持續更新更多河南本地問答,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河南方主要依據諸葛亮寫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認定南陽可笑至極,無知至極(早詳細論述過,可查詢到的)。 國家於1996.5.28早定論(網上有)並由中央廣播臺公佈(我親耳聽到的,自此關注此事)躬耕地在今襄陽隆中了(古南陽郡鄧縣隆中,襄陽城西20裡處)。南陽失利方黔驢技窮近20餘年都不服、胡鬧—— 胡說什麼古、今造假(改史)之類、賄賂之類,這樣說的可信依據呢? 這些倒很讓人唏噓、鄙視!河南人尤其是南陽人服不服以上定論也得服的。 諸葛亮後代(浙江、廣西據說都有分佈)最近於2018年9月9日去(此前也多次去過)襄陽隆中紀拜祖先,但絕不去南陽臥龍崗偽躬耕地也是有力的證明,諸葛的後代人(主要在以上2省部分地方)比河南人尤其是南陽人傻嗎? 我可不是豫、鄂人,也不是那方水軍、槍手,我只宣傳事實(包括詳細論述)達到平息爭論。。個人估計河南省外的人大都認可這20多年前的定論的,要河南人也認可還要幾十年的。


精侃妙評


南陽怎樣爭都好,只是不是忘了一個基本的史實。那就是,年幼的諸葛亮和其兩個姐姐一個弟弟是隨其叔父諸葛玄,背井離鄉千里迢迢專程去投靠人在襄陽城的荊州牧--劉表去的,而不是要去宛城(南陽郡治)投靠張繡和曹操!來到襄陽之後,自然是住在離襄陽城不遠、而且是劉表的實際管轄地盤上。而劉備,投的也是劉表,也駐札在劉表的地盤、軍事前沿--新野。

如果非要辯說躬耕於南陽(郡)是在“臥龍崗”,而非躬耕於南陽(郡)鄧縣隆中(襄陽城西)。給人的感覺是,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居於宛城的人們會料到,諸葛亮今後一定會火,便在半路去劫持了諸葛玄,劫下了年幼的侄兒--諸葛亮,讓他來到宛城(南陽郡治)先拜見張繡後投降曹操[大笑][大笑],而後領取了獎賞、城西一片高崗之地給其耕種??😂😂既使這樣,諸葛亮的老師、同學、襄陽娶妻,諸葛亮姐姐嫁給襄陽人、龐德公侄兒龐山民等等在襄陽發生的事件,南陽說者依然是無法自圓其說😂😂😂


飛翔2159424


就這麼說吧,我是湖北人,但是我也是襄陽人。出了省,有人問你是哪裡人,你肯定說是湖北人,沒毛病啊!再就是古今行政區域劃分完全不一樣。說不定那個時候隆中歸南陽管也說不定呢?爭這個有毛用,還不如他媽的好好過自己的日子,諸葛亮在襄陽就給能給襄陽增加1萬億的GDP?不可能的。所以我覺得爭這個就是吃飽飯撐的


七巧板懷永


襄陽應該搞個射鵰文化,畢竟郭大俠夫婦守了十年。雖然是小說也不錯。


醉無優


自古之今劃縣邊界線,有這個縣管轄到那個縣城的家門口的嗎?天大的笑話!


用戶7464809408017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理學權威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譚其驤教授一生嚴謹,頂著各方壓力,力排眾議,再版的時候已經修改了圖集。並且嚴重聲明,研究歷史與發展旅遊業並無衝突,南陽臥龍崗完全可以繼續以紀念地來發展旅遊。當時襄陽可以喊譚教授提詞,南陽也可以去請阿,無非就是一個先來後到嘛。如果譚教授不給南陽提詞,你們可以請李首長,張編輯之類的。 。在譚教授確認襄陽為躬耕地後,南陽方面首先篡改文章與報紙,將譚教授口中的襄陽隆中,篡改為南陽臥龍崗。這個事情被戳穿以後,南陽方面道歉。但是在老教授去世以後,南陽一些屁民繼續公然汙衊老教授,什麼“經人一請,飯一吃,賓館一住,老權威一錘定音”。更可笑的是發這篇文章的南陽人連譚教授生前是中國歷史地理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都不知道。以至於直到今天,譚教授的學生們都一直沒有原諒南陽人。說了這些,知道南陽人的陰暗了吧?

再來說一些題外話,南陽人經常提及的兩個人,一個是河南籍考古專家劉慶柱,一個是南陽籍小說作家二月河。 劉慶柱,作為安陽曹操墓的始作俑者,臭名昭著。 安陽假曹操墓事件可以自行百度。二月河就更離譜了,一個寫小說的,被南陽屁民封為神。二月河死了之後,南陽屁民就不跳了。對於這種胡說八道的人,應驗了一句話,賤人自有天收。


不要藍色的夢


還是諸葛亮聰明絕頂,搞出了一個南陽和一個襄陽,讓他的的英明流傳百世,


用戶9897506544412


南陽說:

最充分依據是諸葛亮《出師表》自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襄陽說:

主要靠《隆中對》,因為隆中在襄陽,對話發生在隆中,所以諸葛亮住在隆中?

隆中屬於襄陽,而諸葛亮自述自己是南陽人,這就出現了矛盾!

這也就是南陽襄陽爭端的本質,但真相只有一個,問題出在哪裡?!😎

先說一下爭端的現狀:

首先,諸葛亮自述肯定沒錯,除非有病誰也不會把自己家說錯!這個是頂級實錘,不接受任何反駁!南陽說立於不敗之地,襄陽說被一票否決!

為解決這一困境,襄陽說提了一個觀點,即隆中古代屬於南陽管轄,現在歸襄陽管轄。這樣一下子就把諸葛亮自述“躬耕於南陽”的實錘給化解了!

很巧妙吧!😏

但事實是這樣的嗎?我們先看一幅Google地圖:

1.南陽距離隆中直線距離250裡(紅線),襄陽距隆中不到10裡(黃線),隆中為何要捨近求遠歸南陽管理?你不會把離天安門10裡遠的三里屯劃歸天津管轄吧?😂

2.漢江是天險,古代交通不便很難渡過,即便是在現代行政區劃分也多以高山大河為界。而以漢江為界(圖中藍色線條水域),南陽在江北,襄陽、隆中都在江南,南陽如何跨江管理隆中一小片山地?為何相距250裡遠的南陽,還要跨江去管理一小片山地;而相距僅10裡陸地相連的襄陽又為何不就近管理?設計這個行政區劃分方案的人腦回路似乎過於清奇!

3.襄陽是荊州治所,地位很重要,三國時期戰亂頻繁,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眠?襄陽如何敢讓北方政權跨江管理眼皮子底下,距離首府10餘里的地方?把天險拱手相讓,難道不怕軍事威脅?

從地理、經濟、軍事的常識上分析,這都是不解之處!



當然以上只是“據常識分析”,以下是史料記載:

《史記》曰: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初置南陽郡”。 註釋引《正義》曰:“秦置南陽郡,在漢水之北。”

《資治通鑑》:“秦置南陽郡,以南山之南,漢水之北也。”

《晉書·地理志》:“漢水以北為南陽郡。

《南都賦》(東漢):“陪京之南,居漢之陽”;“流滄浪而為隍,廓方城而為墉”。

(注:南都賦作於130年以後,諸葛亮大約195年遷於南襄,時間只差60年,是最有參考價值的!北邊以方城為城牆,南邊以滄浪(漢江)為護城河!這說的已經非常精確了!)

當然包括東晉·習鑿齒都曾在《襄陽記》中自己說過:“秦兼天下,自漢以南為南郡。” (這個人專門提一下,是因為爭端和他關係很大,後面會細說。)

以上前四部全是正史名篇,從秦至漢到晉記得明明白白:南陽、襄陽分界線就是漢江!

這和我們的常識分析是一致的!所以從史料記載和常識分析都可以得出,不存在隆中古代屬於南陽的問題,那麼再根據《出師表》躬耕於南陽的自述,諸葛亮不可能躬耕於隆中,《隆中對》撒了慌!

那難道諸葛亮和劉備分析三分天下的事是子虛烏有?非也! 這件事從很多史料都可以看出其真實性沒有問題,真正的問題出現在《隆中對》這個“名字”上!

為何這麼說?因為這一篇對話記載本不叫《隆中對》,三國志作者陳壽記載的時候甚至沒有名字,後來叫《草廬對》。甚至在三國時期連“隆中”這個地名都不存在,從漢代到西晉的史料中,這個地方被稱為“阿頭山”,隆中這個名字直到東晉才開始出現在習鑿齒的《漢晉春秋》中!三國時期壓根沒有隆中什麼事,那怎麼可能會有《隆中對》這個名字?!

這就要說上面多次提到的那個人:習鑿齒!

這個人是三國以後、西晉以後、東晉時期的,距離諸葛亮時代100多年後的一個流行作家,在當時有一定的影響力!

1.他很崇拜諸葛亮。

2.他是襄陽人。

3.他編造了很多“故事”混入史籍。他的主要理念叫“史為今用,以今觀史”,意思就是歷史應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為當今的政治需要服務。他在這個理念下杜撰了很多東西,給後世的歷史考證帶來很多麻煩!這個觀點被後來很多著名歷史學家,比如裴松之、劉知己所批判!他杜撰的很多“故事”也被後世用其他實錘史料證偽!最可怕的是他記錄的東西真真假假,九真一假,摻雜一起很難分辨,有很強的欺騙性!

而僅就其對於諸葛亮的一些記載來看,比如收錄《後出師表》。這一篇一直被認為是偽作,三國志並未收錄入諸葛亮名下。其行文風格迥異,裡面一些內容也與史實不符!比如陳壽三國志記載趙雲卒於229年春,相信一國史官對於自己國家的柱國大將的生死應該不至於弄錯吧!然而在228年做的後表中卻說趙雲已經死了!😂 習鑿齒治史不謹可見一斑!



正是這個人,在經過一番“考察”之後,認為諸葛亮是自己老鄉,隱居在隆中,所以把這篇《草廬對》改名叫《隆中對》!而後酈道元引用了習鑿齒的說法,記載在水經注中,又由於酈道元的影響力,很少人會去深入考證這個說法的真實性,錯誤就此埋下!


由於原文沒有正式名字不方便記憶,習鑿齒加了名字,並通過自己影響力讓《隆中對》這個名字流行起來!關於動機自己腦補!😏

《隆中對》這個名字流行起來之後,就逐漸出現了爭議!

而由於南北朝期間,南陽被北方政權控制,襄陽屬於南方,南方漢人政權對於諸葛亮的祭祀活動也就從南陽轉移到了臨近的隆中進行!隨著時間的推移,隆中也就越來越成了一個古蹟……

補充部分:

1.有人說漢江不是天險是小河

想以此推翻高山大河作為分界線的常理分析。

這是用Google earth測量的隆中附近江面的寬度……為了防止有人說這不是漢江,還選在旁邊有個大橋的參照物!

想想你們在學校跑1000米或800米的感受吧!

我承認我跑步不行,沒見過什麼世面……😂



2.關於“隆中”地名

史籍上可查到的這個地方本叫“阿頭山”,直至100多年後,東晉習鑿齒在《漢晉春秋》中為其改名為“隆中”!

也就是三國時代壓根沒有隆中這個地方,怎麼會有《隆中對》?所以《隆中對》這個名字才是後人篡改的!😂

3.關於諸葛玄

有人提到諸葛亮投奔在襄陽做官的叔父諸葛玄,因此諸葛亮必須在襄陽躬耕。這個推論成立嗎?

諸葛亮投奔諸葛玄,和諸葛玄曾在劉表手下做官都是史實。可是他們避而不談的是:

①諸葛玄是195年帶諸葛亮投奔荊州,隨後即被派遣去豫章做太守,並於197年死於戰亂;期間總共僅2年時間,在襄陽怕是1年都不到;

②諸葛玄的墓在今平頂山市境內,與南陽北部鄰接;落葉歸根,這說明諸葛玄是在平頂山安家而非襄陽;而諸葛亮要麼應該在諸葛玄家中,要麼應該隨他去豫章,唯一不可能長期住在親戚不在的襄陽!

4.關於黃月英

諸葛亮娶了襄陽人黃承彥的女兒,所以諸葛亮一定在襄陽隱居?

他們避而不提的是諸葛亮弟諸葛均,根據《諸葛氏譜》記載“亮為弟均,取南陽林氏女為婦,期年生子旺”。

諸葛兩兄弟是住在一起的,襄陽根據諸葛亮岳父是襄陽人就認定諸葛亮隱居襄陽;那麼南陽人是否可以根據諸葛均娶了南陽林氏而認定諸葛亮隱居於南陽呢?!

5.關於司馬徽

有些人信口雌黃說司馬徽、徐元直、孟公威、石廣元是襄陽人,是諸葛亮的師友,所以諸葛亮隱居在襄陽!

請問潁川人同意嗎?這些人都是潁川名仕,潁川在南陽東北部鄰接!曾在襄陽附近遊學,知道什麼叫“遊”嗎?這是不是自己打自己臉?

要怪就怪大部分河南人嘴笨,守著老祖宗留下的燦爛文化卻說不出來!別人拿本沒什麼公信力野史小記都可以口吐蓮花,你們放著二十四史的皇皇鉅著卻百口莫辯!😴


如果不賭氣客觀來說,南陽和襄陽是同屬南襄盆地的兩座歷史名城,距離相對也比較近。直到今天雖然分屬兩省,但風俗方言都基本相同,襄陽也說的河南話,兩地民間交往頻繁!那麼可以相見,歷史上很多兩城的著名人物也免不了會兩地流動!就諸葛亮而言,你不能以在襄陽生活過,就否定他在南陽生活過,相反依然成立!我比較反感的是,什麼都想爭,都想吃獨食!諸葛亮出師表上自述一個躬耕於南陽,你就得趕快跳出來,拼了老命證明他沒在南陽躬耕過,都是襄陽的!這就是典型的地方利己主義在作祟!

希望多一點理智,少一點信口雌黃、胡說八道!

…………………………………………

另外,南陽自古以來都是大市,秦朝建立南陽郡,漢延秦治,現南陽市為治所。而襄陽直至三國時期還是一個小縣城,隸屬於南郡!

轉機出現在劉表身上,190年大將軍何進(南陽人)委派劉表為荊州刺史,管理荊州。那時荊州包括南陽、南郡、江夏、武陵、長沙等七郡,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大軍區概念。然而荊州被軍閥割據,被邊南陽是袁術,南邊長沙是蘇代,而當時的襄陽縣夾在幾大勢力中間,被土匪盤踞,相互攻伐。劉表無法上任,於是便服入宜城求助當地土豪蒯家,又聯合襄陽縣蔡瑁家族,從襄陽剿匪開始,逐漸平定荊州,也因此把荊州臨時治所駐紮在襄陽。

到208年,諸葛亮出山,曹操南征吞併劉表。劃南陽郡南部的樊城、棗陽等地和江南的襄陽、宜城等地,組建襄陽郡!以上都是有詳實史料可查的,不是我瞎說。

你能想象在戰亂頻發的動亂時期,短短的十幾年間,一個偏僻小縣城能孕育出燦爛的文明?什麼都是他的,旁邊的秦漢大郡、東漢陪都、大漢兩大功臣張騫、霍去病封地,曾培養出五羖大夫百里奚、商聖范蠡、科聖張衡、醫生張仲景、光武帝劉秀、雲臺二十八宿、何進、鄧艾、黃忠、魏延、許攸等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大師的南陽郡,到了三國襄陽一出突然變得一無是處了?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襄陽更不是!如果你是諸葛亮,你是傾向於到一個有著燦爛經濟文化底蘊的城市遊學,還是到一個剛從土匪手中搶回來的偏僻的小縣城遊學?你去哪能學什麼?😂所以我看不是南陽變了,是突然冒出來一些人惡意掠奪文化資源,肆意抹黑原產地!😂

退一步說,襄陽的文化是繼承自南陽的文明!今天的襄陽,有一半土地,就是江北的樊城棗陽等地是南陽培育出的(但不包括江南岸襄陽城西十幾裡的阿頭山)!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襄陽還是說的河南話而非湖北話!

諸葛亮在228年,也就是襄陽郡正式成立20年後,劉表遷襄陽38年後,仍然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一方面是從地理上明確指出他是在南陽躬耕,另一方面也是從文化上明確了,他是南陽文化培養出來的!不是南郡,更不是襄陽郡,因為那時的襄陽還沒有自己的文化,不可能影響到他!

襄陽如果知恩圖報應該感謝南陽,而非詆譭南陽才對!

………………

說到這裡再說一下氣度!

成都武侯祠借用了岳飛手書於南陽臥龍崗的《出師表》碑刻,並一字不改的展示了岳飛跋文:

“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

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祠、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鬱耳。”

反觀隆中,也復刻了南陽臥龍崗的岳飛手書,卻把原文的 “過 南 陽” 等字人為的抹掉!😂 其心胸氣度可見一斑,心虛怕是主要原因!

另外現在還有不少某地人,在網上大肆散播什麼岳飛手書是假的云云……咱這裡暫且不說真假吧!你一邊把人家《出師表手書原版》拓走放在自己家貼金,又一邊說人家這東西是偽作的!精神分裂嗎?這種心態很可笑!😂


吹吹水吐吐槽


自導自演、自我麻醉;呼天搶地,搏取上位;誤導視聽,狐假虎威;巧取豪奪、打死不退!

以上是南宋襄陽生劵軍後代、今韓國江原道襄陽郡史痞搶孔子、搶屈原、搶諸葛亮的祖傳濫招。如果跟他們較真,您就輸了,權且吐口老痰,一笑而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