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白鱘的“身世”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长江白鲟的“身世”

這兩日,“白鱘滅絕”的消息佔據熱搜榜前列。

白鱘(學名: Psephurus gladius): 頭與體背部和尾鰭呈青灰色,腹部白色。 體呈長梭形,體長為2-3米,體重200-300千克,最大的體長可達7.5米。 白鱘又稱作中華匙吻鱘、中國劍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也是中國特產稀有珍貴動物,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 白鱘在學術研究上價值頗高。

白鱘為肉食性的兇猛魚類,以食魚為主,所捕食的魚類隨其棲息地區的情況有所不同,在長江上游( 重慶 )以食銅魚為主; 在長江下游(安慶、崇明)以食魷魚為主。 除魚類外,其胃內含物中常發現有蝦、蟹等動物。

白鱘是生長迅速的大型經濟魚類,其壽命據說可達百年以上,曾記載過最大個體長達7米,體重數千斤,四川民諺 “千斤臘子(中華鱘)萬斤象(白鱘)”,就是形容白鱘可以長得很大。 其肉及卵均可食,縹和脊索可以制膠。

白鱘善泳闊遊,主要棲息於長江干流的中下層,有時也進入沿江的河道及湖泊,甚至可逆水上溯至百餘里之遠的湖泊。

人們常把中華鱘比作“活化石”,其實從化石記錄上看,白鱘比中華鱘還要古老。

早在1999年初步統計,白鱘資源量已不足400條,而且從1985年以後,全江段未發現過長江白鱘幼魚的補充群。 當時的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於1983年和1987年兩次發佈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將白鱘列為一類重點保護的珍貴稀有動物,1988年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996年被列為IUCN紅色目錄下的極度瀕危物種,並被列入IUCN(1996)CR CITES(1997)附錄Ⅱ(即CITES附錄)加以保護。

近日,媒體報道,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發佈的中國水產領域專家的論文稱,早在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可能就已滅絕。 而就在2019年9月17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專家在浙江杭州的學術會議報告中也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趙國利 整理)

全國產經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