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农村老人一提到住养老院就生气,就会骂子女不孝顺?

快乐在农村


农村人的思想还是比较保守,在农村人们都想生个儿子,生个儿子就是为了养老,如果哪家有老人被孩子送进养老院,村里人也会认为孩子不孝顺,被送进养老院的老人也会从心底排斥,还是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同


沙沙的农村生活


为什么有些农村老人一提到住养老院就生气,就会骂子女不孝顺呢?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组里的刘大爷前几年就住到镇上的养老院去了,当初去的时候,也是对着他的三个儿子骂骂咧咧。他孩子都在外面工作,老伴又去的早,一个人住在村里,孤家寡人。八十几了,身体又不好,无人可照顾。儿女孝顺,想带他去城里生活,刘大爷又住不习惯,嚷嚷着又回来了。没办法,正好镇上养老院开办,一合计,孩子们便把刘大爷送了去。去的时候,刘大爷把三个儿子骂了一路。

为什么老人们都不愿去养老院呢?

首先就是农村人的传统思想作怪。农村人有养儿防老的共识,都认为自己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自己老了,不能动了,孩子们就理当反过来照顾自己。自己在农村有家,你偏要让人住进养老院去,这在情感上,让老人没法接受。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明白,自己孩子没办法亲自在家照顾自己,只能花钱送他去敬老院,这是换了一种方式的孝顺。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老一辈人,普遍文化水平低,但却认死理。不管在哪生活,他们的意识里还是自己的家住着舒坦,或者说有一种安全感。所以,要他们不住在自己家里,他们首先心理上就失去了这种安全感。包括我一样,偶尔去亲戚朋友家住一晚,我也几乎整夜睡不踏实。这也是一样的道理。

重要的一点,农村老一代人很介意别人说三道四,自己有儿有女,还住敬老院,很多人就会说他儿女不孝顺,长大了就嫌弃他等等。所以,哪怕自己动不了了,仍然认为自己的家比敬老院好万倍。加上年纪大了的老人,有一点是最介意的,就是怕自己哪天就走了,而在自己家走,是农村人认为最圆满的结局。住进敬老院,如果去世后,我们那是不让逝者灵柩再入自家大门的。这一点恐怕也是无法让老人们愿意住敬老院的缘由。

有以上几点,所以年青人让自家老人去住敬老院,很多老人便会生气,接受不了,甚而骂孩子不孝顺。

其实,社会在发展进步,以后,农村老人家住进敬老院去养老,是一种趋势。在敬老院,有专人照顾,有众多年龄相近的人,互相照应。这让很多在外辛苦打拼,没办法在家的年青人,有能很好照顾父母的地方,这样年青人也才能更安心的工作。只是,年青人不管怎样,还是要经常回来,陪陪自己家的老人才对。

最后说一下,我们组刘大爷现在住在敬老院,据说生活的蛮好。每天溜溜湾、打打纸牌,吃住有护工照料,倒也舒坦……








德哥在乡村


我的父母今年都八十多岁了,曾在我家生活多年,随着年岁的增长父亲身体状况不太好,行动不变,有时还会大小便失禁;母亲有些轻微的老年痴呆,不能一个人出门,有几次她自己去买菜,认不得回家的路,好心的邻居把她送回家的。他们这种情况必须要有人全天陪同,也曾请过保姆但是保姆自己有事要请假时,我们就很犯难,不得不请假在家陪他们。而且我们姐弟三个都在上班,不在同一个城市。

“养儿防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无论在爷爷奶奶辈还是父母辈,这个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大家普遍认为只有没儿没女的孤寡老人才需要去养老院或是敬老院。如果有子女的老人去养老院,不但老人不愿意,就连子女都会觉得没面子,担心自己背上不孝之名。但是,只要养老院能提供货真价实的贴心服务,观念是会被改变的。我的父母就是最好的见证。

我与妹妹弟弟商议选个条件好的养老院,送他们去会得到更好的照顾。我家姑姑,叔叔和其他亲戚们都不同意。 说父母把你们养育长大,你们成家立业了,就不管他们了, 说出去名声多不好啊。 爸爸妈妈也都不愿意去。 但是现实情况是父母需要人全天陪同照顾,而我们都还在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到无微不至全天陪护。

我和妹妹在与他们沟通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合适的养老院,去现场实地考察,最后我俩选中一家离老家不太远的养老院。 就带上弟弟和叔叔们去参观。养老院非常干净,整洁,环境幽静,看到已在养老院的老人照顾得很好,精神状态也非常好。最后,他们同意让我父母先住进去试试看。

现在爸妈在养老院已经快一年了。爸爸在他们护理下也能慢慢走路了,最关键的是他喜欢下棋,与人对弈时像个老顽童,精神状态好多了。 妈妈太极拳打的好,年轻时参加比赛还得过奖呢, 她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教其他老人打太极拳。

看着老人们开开心心地在养老院生活,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


酷小飞


老年人和年轻人思想和经历不一样,老年人经历过的都是爷爷养爸爸,爸爸养儿子,一代代都是这样过来的。就拿我爸爸来说吧,前年出了车祸在住院,因为我们都要上班做事,兄弟几个商议请个护工照顾他,刚出口,爸爸就不乐意了,说,我有儿有女,为什么要请外人照护。再有就是我们都在城里安了家,想接爸妈到城里住,但爸妈没住几天就坚决要回乡下老家住,任你如何挽留都不管用,你说,你要是让父母住养老院父母是绝对不同意的,农村老家是父母的根,离开了根就没了,这是爸爸后来跟我们说的。


映日荷花18270016870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这种事情也有发生在我的身边。

那个时候我才十五岁左右,我家前面的邻居是位老抗战战士,从小就爱听他将他以前的故事。他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役,战场上后背还中了一枪,虽然伤的不重但也留下了一块伤疤。后来战役胜利后回了村里,因为年龄大了儿女们也都有自己的事故,后来因为琐事和儿女吵了嘴。老人主动自己去了敬老院。可能他有太多的无奈……

敬老院这个词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孤独,农村有句老话叫:“老来小”。大概意思就是说老人年龄越大越象小孩怕孤独怕没有依靠怕身边没有亲人!

还有就是中华传统习俗,老一辈人都是在自己生活一辈子的祖屋,这里包含了一家人所有的欢声笑语!老人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而去一个陌生没有亲情温暖的地方。

记住我们中华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是他们不遗余力的把我们拉扯大的。我们也有老的那一天,尊重老人的意见,尽力陪伴他们,让他们的晚年身边有爱有温暖。不要留下遗憾的眼泪,因为他们走了就再也不会再回来了!



大海一粒沙7


我来答,不论在农村或城里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各人看法都不一致。我来聊聊我个人的看法,城里的老人看得透,为了不给孩子拉后腿,比较适应养老院的生活模式。我也出生农村也听过农村老人对养老院的看法,土生土长的老人思想关念落后,总觉得落叶归根理念,孩子送他去养老院,他就特反感说孩子不孝,老了干不动孩子歉弃他,不要他。为了子女的我们首先,引导他去认识养老院,沟通好等到他有竟识了再送他去。



林友伟


在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德是一直弘扬的。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养儿育女就是防老,老了有个依靠,有人问寒问暖。身体不舒服有人端茶倒水。子孙在身边陪着说说话聊聊天,其乐融融。在养老院这些都成泡影,心里别提多寒心。

家里场景想象:

儿子:“妈,爸我回来,刚刚路过菜市场看见这条鱼蛮新鲜的就买下了,今晚我做你们爱吃的鱼汤”。

女儿:“爸妈,天气慢慢变冷了,要注意身体,我给你们二老每人织了一件毛衣,看合不合身”。...“有什么需要的告诉我,我给你们做”。

媳妇:“妈,腿又开始痛了,我给您揉揉”。

孙子:“爷爷奶奶给我讲故事”,...“奶奶我饿了”,...等等。

——————————————其乐融融

养老院场景想象:

妈妈:“崽子啊!你们什么时候来看我呀,这里一点都不好,没有人和我说,孙子什么时候放假,他会想我吗我好像看看我的孙子”。

父亲:“我的女儿好长时间没有来看我,这个没有良心的,这里的饺子没有你包的好吃”...。

老人:“哎哟...哎哟”(身体不舒服)...“阿嚏...阿嚏”(打喷嚏)。

——————————想望+盼望=心凉

支持有同感的请👉转发,关注,评论!


画青


我听说有些养老院,都会打人的,怎么也没有在家里好啊?就是我家叔叔,他没结过婚,是个残疾的,她都不想去敬老院啊!也不想去养老院呢,他还是自力更生呢,她现在真的好可怜哦,走路都那个脚,西北风似的摆来摆去的,耳朵也不好使了,眼睛也不是很好,怎么办呀他?我真的好同情他呀,哎呀,好难啊!



农人小凤23141


养老院是指那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还有那些一辈子没结过婚的残疾病人,才会去那里,有儿有女去那里却实挺难受的,老人在然能动弹能自理,是没人爱去那里的,谁不想在儿女跟前有个照应呢?想想咱们老的时候去那里住,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给你们讲我见过的吧,我父亲是一名退休教师,自己有退休金,不爱和儿女住在一起,就去了市里民政局开设的一个老年公寓,条件不错,有单人间屋里能做饭,有卫生间,朝阳面,屋里光线好,我父亲住的是单人间,有双人间,四人间,六人间,大多都是退休老人,也有条件好的或儿女花钱送老人去那的,那里的收费根据 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区别收费,公寓那里管理比较好,有餐厅,洗浴室,娱乐室,院子内还有小广场,夏天可以种菜养花,老人衣服每天有人洗,房间有服务员给打扫卫生,送开水,所以老人住那里不寂寞,还有伴聊天打牌什么的。而老年公寓旁边就是个养老院,那里的大多老人都是国家出钱,那里环境差多了,老人没有自由,大门天天锁着,那些可怜的老人就从大门里向外望,吃住条件也很差,真的。也许不一样地方的养老院会不同吧。





小九56789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这样的。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然后最近和年龄大的孤寡老人走的比较近,因为我做的是公益正能量视频,接触到了太多的孤寡老人。他们大多是生活不能自理,吃饭都成问题,身上的味道特别难闻。有时候我问大爷大妈们,我说我送你们去敬老院可以吗?他们多数说不想去,第一是收费贵,第二就是那里生活还没有自己生活好。他们的生活简直太困难了,我有空就会去帮助他们,日行一善。我亲身经历一个朋友的奶奶住在敬老院里面,有一天我们去看她奶奶,到了敬老院之后,一进门那里的臭味就来了,特别难闻,不是我们嫌弃他们,人都有老的一天。吃的一般,然后他们有的不会吃饭的,两个人互相照应,他们的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而且万一有个头疼脑热或者疾病,不能及时就医,就会出现生命危险。老人年纪大了,都想指望自己的孩子,也不想给孩子添麻烦,不图吃好的,喝好的,只为了能开心的度过晚年,所以有一点办法也不能去敬老院的。除非没有办法,我们作为孩子的一定要尊重父母,他养我们小,我们养他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