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膽小,有什麼補救的辦法沒有?

重頭再來254860354


育兒的過程中你內疚過嗎?我敢說,多半的家長都曾經內疚過,而且對孩子大吼大叫就是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內疚的因素,換句話說我們確實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做過了,我們又會後悔,只要你後悔,那就說明你的行為過火了,只要是過火了,那就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影響,產生的影響可大可小,對於本就內向的孩子影響會大一些,對於外向的孩子影響會小一些,影響造成了很難說百分百挽救,但是補救一定要百分百的好過不補救,補救不一定有希望,但是不補救百分百沒希望,那麼如何補救呢?結合也曾吼過孩子的我的育兒經驗,簡單做一個分享:

第一:吼完後要有一個完美的收尾!


  • 能不吼則不吼,實在控制不住吼了,一定要記住吼完不是終結,一定要有一個妥善的收尾!所謂的收尾,意思就是說,你要依靠收尾工作來彌補你剛才的大吼大叫給到孩子帶來的心靈創傷,讓孩子意識到你還是愛他的!


  • 尤其對於小一些的孩子,我們建議大吼大叫完畢以後,一定要蹲下來把孩子擁抱在你的懷裡,用溫柔的語言告訴他:孩子,首先爸爸剛才這樣做確實不合適,沒有考慮到你的承受能力就大喊大叫,爸爸向你道歉,但是你知道爸爸為什麼生氣嗎?就是因為剛才你的做法也同樣沒有考慮到別人的感受,我們雙方都有問題,爸爸生氣不對,你剛才的做法也有問題,我們一起努力,都改掉自己的不好的地方好嗎?


  • 當然,你不要寄希望於所有的孩子都能坦然接受,那是不可能的,尤其到了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很多都會有點自己的小脾氣,有的根本不理會你,所以你一定要記住,這個收尾工作不是象徵性的說一遍就結束了,什麼時候可以結束呢?那就是孩子的態度平和了,接受你的道歉了,並且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了!

第二:對孩子要有愛,要充滿愛,即使是批評也能讓孩子感覺到是帶著愛的批評,這是家長必須不斷修煉的一門藝術!


同樣的兩種批評孩子的方式來比較一下:


  • 1:你這樣簡直就是胡鬧,傻子都比你聰明,你到底是不是我們親生的,怎麼就這麼笨呢?什麼時候能長長腦子啊?你是豬嗎?


  • 2:首先爸爸要告訴你,爸爸生氣是針對你的行為,而不是針對你,我們就你這一個兒子,爸爸媽媽都很愛你,不過你今天的行為確實讓我們感覺到不舒服了,這樣的做法確實不合理,以後這樣的事情絕不應該再犯明白嗎兒子?因為這是不對的,你這樣做了,就會對你今後的學習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我們既然發現了,意識到了就要改正,好不好,來跟爸爸擊個掌告訴自己以後一定要注意好嗎?



  • 兩種批評你認為哪個更有效呢?但是組織語言很重要奧,可不是你靈機一動就能想出來的,必須功夫要用在平時,要進行大量的學習,直到內化為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有效的進行輸出!你要明白你交流的對象還是個孩子哎,你總是以成人的語調、思維、語氣跟他進行對話,他怎麼可能吸收的了,尤其是詆譭式的,謾罵式就更加的會給孩子帶來終生抹不掉的影響,因為他會感覺自己的父母都感覺自己不行,那自卑的情緒就會一直圍繞在他身旁了!


第三:不妨時不時的開個月末自我批鬥大會,讓孩子反客為主也能客串一把,既能發洩一下內心的那些負面情緒,也能加深親子感情!


  • 我們一般是在月末抽個週末大家都有空的時間,找一個舒服的空間,大家舒服的坐在一起,然後就開始暢所欲言,首先是每個人先做自我批評,這個月裡面自己覺得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好,自我批評完畢,每個人都要送上幾句激勵性的話!


  • 自我批評完畢以後進入互換角色環節,孩子變身爸爸或媽媽,對我們一個月來的表現進行角色互動,用我們的語言來批評我們,當然為了鼓勵孩子說,我們還會給他設立幾個小獎勵,比如一起去看場電影或者去公園玩等等,讓孩子徹底放鬆去進行反饋,你就會發現你在孩子心目當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了,而且這樣的一種活動,也能讓家長真正意識到站在孩子的角度,當他受到責罵 的時候是一種什麼心理狀態了!



  • 當然最後不能草草收場,每個人都要做總結,最後相約大家一起努力,都向好的方面進步,都能更和諧的一塊相處,這個時候就是制定規則的好時機,而且多半這種情況下,孩子也樂意接受!


教育孩子是需要鬥智鬥勇的,但如果演變成好勇鬥狠那就走向事情的反面了,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要不斷的學習,你得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時更要了解如何有針對性的教育孩子的知識,兩者結合,加上自己的實踐和領悟,才能給到孩子最好的教育!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首先回答您,是可以補救的。既然您已經意識到了是因為自己的大吼大叫對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響,那我們現在就來說一下改正的方法。

您說的這個情況,其實我也經歷過,也是從那個階段走過來的。先來跟您說一下我的經歷。


我家兒子今年馬上6週歲了,一週多點會說話的他,從小開朗自信,口齒清楚,禮貌大方。見了人不用我提醒會主動問好。現在想想,跟家長有很大關係的是,我愛看書,他小的時候我會跟他說很多的話(普通話)。即使他聽不懂,我心裡煩悶了也會跟他說說,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他的語言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3週歲上幼兒園的時候,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我覺得很自豪。


他的變化始於4週歲的時候,準確的說是我的變化。因為我生了二胎了,陪伴他的時間減少了一半甚至更多,女兒身體不好,所以有時候兒子玩耍的時候鬧出很大的動靜我會說他,一次兩次不聽,就會喊他。一天兩天看不出來,但是等我女兒大點我再回頭看看我兒子,變得膽怯、羞澀、不自信。一遇到事情就往我身後躲。我一下子心慌了。

現在想來,我的暴躁可能始於二胎以後生活的雜亂無章與工作,讓我心力交瘁,無意間兒子成了我的出氣筒。

發現問題以後,我馬上做了三件事:

第一、向兒子認錯

先向兒子道歉,告訴兒子是媽媽錯了,不該動不動對你大吼大叫。以後媽媽堅決改正

第二、約定一個方式,以免下次媽媽發脾氣兒子沒法控制

我兒子和我約定,下次你再生氣想喊我,我就摸摸你的臉,你就小聲一點,不要再對我大吼大叫。

第三、和孩子約定好,互相監督

告訴我兒子,媽媽很愛你,只是有時候犯錯誤了媽媽控制不住。和兒子約定互相監督。並不是說媽媽訓你了,就是不愛你了,媽媽犯錯你也可以批評。


現在兒子馬上6週歲了,正在慢慢恢復自信,活潑開朗。但是過程很漫長,開始做什麼事情之前都會看你的臉色。怕你再衝他大吼大叫。但是現在他會跟我理論,好多了,做事情之前徵求一下我的意見,我會給他自主選擇的權利。媽媽覺得這件事這樣做比較好,但是媽媽會尊重你的選擇。有時候兒子會採納,有時候會依從自己的想法。

雖然不是主攻心理學,但是我也瞭解。
根據埃裡克森的社會化發展理論。3-6歲的孩子處於主動感對內疚感時期。主要表現為孩子想要幹什麼,但是如果孩子幹了一件事受到了批評,孩子就會覺得我錯了,馬上就會退縮了、畏懼了。作為父母,要培養孩子的主動感,要教會孩子怎麼做,而不是去責備孩子做的不好。

其實現在想想,他也只是一個孩子而已,需要媽媽溫柔和愛。

站在媽媽的立場上,我覺得也沒有錯,孩子也不能不經歷一點點挫折,長大了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我現在壓力這麼大,孩子為什麼不讓我省點心。

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我還是個孩子,做事當然不能和成人比,為什麼媽媽就不給我犯錯的權利。

而且根據“踢貓效應”來看,其實大多發脾氣的,並不是因為孩子真的犯了天大的錯,大多是因為媽媽在生活中和職場上,有些不順利,遷怒於孩子了。假如今天彩票中了500萬,我相信孩子犯錯誤了大多家長都會去耐心跟孩子解釋,而不是衝孩子大吼大叫。


所以,想要改善孩子的性格,首先大人要成長。不能情緒化,心情要淡然一些。有很多的“自閉症”和“抑鬱症”孩子,是和大人有很大的關係的。過高的期望逼的孩子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逃避不願意面對的。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一個職場媽媽,育兒路上陪你一起成長。有育兒問題和建議,隨時歡迎來諮詢。

(文章中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好媽媽學育兒


我想說一定可以補救的,心理學是一個open的學科,任何時期開始心理教育,給予孩子心理營養都不晚,而且你已經意識到了問題,說明問題已經解決一半了。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先說說我經歷吧:我是一個9歲女孩的媽媽,我女兒上學前也是內心、膽小,說白了是沒有安全感。跟我對她的管教太嚴,有時候脾氣不好,衝孩子大哄大叫有關。


學習心理學,慢慢意識到孩子的問題,發覺孩子內心是缺乏心理養分的,安全感及其不足,也沒有自信,甚至有些自卑,即使自己很優秀,也骨子裡有很多的自卑,讓我非常的著急和傷心。


1.當我意識到問題以後,先正視自己,為什麼給孩子提供了這樣一個養育環境,通過剖析,發現原生家庭真的給我們父母帶來了很多影響,可父母我們無權力選擇,但我們可以回顧自己的童年,去與自己和解,可以改變的是事情帶給我們的影響。


先要做自己的好父母,鼓勵、欣賞、讚美自己,告訴自己這麼多年來很不容易。當真正自己不缺心理養分的時候。我們來給孩子去補充心理營養。


2.給女兒鄭重的道歉,告訴她,媽媽以前做的不好,媽媽也不懂,媽媽也沒有學會如何當媽媽,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如果管理和教育你,好像之前只會用大喊大叫,告訴她,媽媽真的也不會,請她原諒。當我這麼說時,我們母女都流下來幸福和感動的淚水,真的不容易,作為一個媽媽可以給女兒道歉。


3.給孩子做心理養分。孩子多年在喊叫環境生長,會有很多情緒,恐懼、害怕、擔心,這時候大腦經常處在緊張焦慮狀態,需要重新調整。改變家庭環境,改變喊叫,開始鼓勵、陪伴和讚美孩子,鼓勵孩子一點點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把自己膽小和內心的感受在適當的時候表達出來,要接納孩子的感受。媽媽知道你有一些害怕,不太敢當眾說話,我們可以在家裡練習一下。慢慢的,當孩子內心的負性情緒被處理,當孩子的內心和膽小可以被父母接納,慢慢孩子的問題反而解決了。


給孩子心裡補養,任何時候都不晚


多年的兒童心理教育工作,每當回憶曾經這段經歷,都經常被自己感動,感到到自己能意識到問題,並及時剎車,及時調轉方向。


樓主今天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問題真的已經解決一半了,只要持續的給自己和孩子增加心理養分,相信你的孩子必能長成參天大樹。


心理諮詢師心雨


我也經常對女兒大吼大叫,但前段時間女兒一句話,我再也不敢了!明白再不控制自己情緒,孩子都會被我害死!

老公在外地,我一個帶娃,兼顧上班,晚上

還加班,一天忙的陀螺轉。好不容易到家停下來,女兒東問西問,要我幫這幫那。本來工作事多加班,最近因為女兒晚睡上學遲到,被老師說,我又遲到被老闆說。現在她又折騰,我忍不住發火了,大罵她,責怪她,把責任情緒都推到她身上。女兒哭了,哭的很傷心,哭著哭著睡著了。。。事後又心疼不已,但每次看到她礙我事,依然控制不住發火!

直到2月24號晚上,幫女兒洗臉洗腳,女兒突然冒出一句,媽媽,以後不要打我了!當時我整個人懵了半天,原來這段時間我給女兒留下這麼壞的印象。我面目猙獰,嘴齒不饒人的樣子全深深印在她腦海裡了!

唯一讓我值的慶幸的是,女兒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了,也會開始拒絕說不了!不會被罵的不吭聲,或者以別的方式叛逆我,或者性情大變,沉默寡言,冷暴力。她還是個健康的孩子!趁她沒有被物化之前,我真的需要好好調整自己的狀態和心態了。

女兒之所以敢說不,和平時她爸的寵愛以及平時和她溝通的表達方式有很大的關係!他爸除了不犯原則上錯誤,基本都是寵,給足了安全感。而我平時雖然比較嚴厲,但很多事情會徵求她的意見,比如我想吃她的零食,可不可以吃一點你的蛋糕,媽媽好餓了,看起來好好吃哦!再比如她要我幫忙開電視,當時正忙,我會直接表達,媽媽現在有點忙,可不可以等五分鐘?再比如她不願意分享零食,我會建議她分享零食,上次哥哥給了你兩包餅乾吃哦,這次可不可以也分享點哥哥吃呢?

大多都是以徵求她的意見為主,如果她不願意,也會問為什麼,要是她實在不願意,我們也不會勉強。她這麼小,以自我為中心是可以理解的。這是人的本性,好的留給自己。這是與生俱來!我不喜歡在公共場合為了維護別人和自己的面子,委屈自己的孩子!明明對方孩子錯了,偏偏教育自己孩子謙讓,大人不記小人過的樣子!做錯了道個歉,我們還是好朋友。

我為什麼說這些,如果孩子長期被吼的膽小,內向,那麼需要重新建立信任,安全感和良好的溝通方式了,當然自己的情緒控制也非常重要!經常和孩子擁抱,親親,對孩子說我愛你,晚上半夜孩子睡醒,給足一個擁抱,再繼續睡。帶孩子的真的非常不容易,一起加油!


復古平民公主


根據我多年的班主任經驗,孩子內向、膽小是多種原因導致的,並不只是吼的問題,而更深層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幾點:

一、女強男弱家庭

曾經有這麼一個男生,高一開學後不久就休學了,原因是這個孩子非常內向,不適應高中生活,內向喜歡某個女生,但是又不知如何表達,於是搞了個惡作劇,給女孩發了個恐嚇信息,他媽媽在他的日記裡,也發現了孩子寫的很多不太正常的日記,對女孩充滿了威脅。於是主動聯繫學校,讓孩子休學了。

在這過程中,我跟他父母接觸過幾次,最大的印象就是這個家庭的話全讓孩子的媽媽說了,嘟嘟地說個不停,而孩子的父親,整個過程顯得非常木訥,基本上是一言不發,孩子也是父親的性格,可以想象這個家庭的日常是什麼樣子的,這種環境對孩子影響非常大。

二、擁有一個“巨嬰”的父親

這種類型和第一種類型基本相似。我一個鄰居家的孩子,上完初中就輟學了,父母急著給張羅婚事,以便早抱孫子。誰知道,結婚後,男孩根本就沒有擔負起任何做父親的責任,一天到晚玩網絡遊戲,根本不和對象交流,雖然有了孩子,但是基本上沒有管過,孩子慢慢長大,變得越來越內向,越來越膽小。

三、過早把孩子送進寄宿制學校或者學屋

老家有個親戚,家裡有工廠,孩子小的時候,正式工廠起步階段,兩口子都一起經營工廠,孩子沒人管,但是又非常重視教育,把孩子送到城裡的一所最好的小學,但是因為無法住宿,所以在學校旁邊找了個學屋,就這樣一住6年,到了初中,又送到一所寄宿制民辦中學,所以孩子到了高中,基本上不和別人交流,說話聲音非常小。到了大學後,他爸爸想鍛鍊他,給他錢讓他請輔導員或者請宿舍舍友出去吃飯,他竟然都不敢請。假期回來,他爸爸讓我繼續開導他一下,結果說著說著,一個男孩竟然哇哇大哭起來。

四、父母經常打鬧,家庭不和諧

一個從小就親眼經常看到父母打架、吵架家庭裡成長起來的孩子,也因為沒有安全感,而變得膽小、內向。

可以說,90%孩子的問題,都源自家庭和家長,其中家庭關係不和諧,父親長時間缺失是主要原因。有人說:母親決定孩子的智商,父親決定孩子的情商,這是非常有道理的。研究發現,在大腦負責記憶和思維的區域內,沒有父親的細胞;而在負責情感的區域,沒有發現只含母親基因的細胞。相反,只含母親基因的細胞,出現在負責語言和計劃能力的“執行區”。因此,他們相信對人類來說,母親的基因在大腦皮質的形成中有更大貢獻。

所以,當孩子出現內向、膽小的問題時,要想改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父親的迴歸,讓父親多陪陪孩子,多帶帶孩子,多做一些冒險的、刺激的優秀,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家庭,才是解決的關鍵,而且發現越早,越有利於解決問題。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肯定不是一天造成的,所以在採取任何補救措施之前,父母要放平心態,不要覺得只是採取辦法就立馬見到效果,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舉個例子,前兩天,我在忙工作寫東西,兒子非鬧著陪他玩,一不小心,把電腦弄關機了,資料沒來得及保存,我一下子就火了,衝他大吼大叫,問他到底要幹什麼,他的眼睛一下子蓄滿了淚水,想哭又不敢哭,因為他知道他幹了錯事,我抱著電腦離開房間,想讓自己冷靜下來,也想繼續工作,可是聽著他抽抽嗒嗒的哭泣聲,我一點思路也沒有了,我走回房間,把他摟進懷裡,“對不起,媽媽剛才衝你發火了,不是不愛你,是媽媽花費好長時間整理的資料因為你的任性都沒有了,媽媽還得重新做,你明白嗎?“ 他不說話,但也不哭了,我又說”媽媽因為脾氣不好跟你說對不起,你是不是應該為影響媽媽工作跟媽媽說一聲對不起呢?這樣我們就和好好不好?結局就如大家所料的那樣,他跟我說對不起,我們和好如初,我想說的是,對於這種最近發生的還能挽回道歉的,父母要及時做出反映,孩子做錯固然有他的錯,他是明白的,可是你衝他大吼大叫就是你自己情緒的問題,你要認識自己的錯誤,不要害怕去跟孩子道歉,孩子會理解你的,因為他是無條件愛我們的。

同為家長,我們都為孩子抓狂過,但我們也都曾經孩童過,換位思考一下,寬慰一下自己。如果您脾氣很爆,容易控制不住自己,那就和孩子發生衝突時,心裡從1數到10再說話,如果還是控制不住,就回屋避開冷靜一下,過後再談,對於問題根深蒂固的,家長要從慢慢改觀自己的形象開始,把孩子當作家裡大人看待,大小事都跟他提前商量一下,柴米油鹽,工作煩惱都可以跟他說說,相信我,孩子是最好的傾聽者,他會用他獨有的想法給你建議,只要你給他說話的機會,孩子因為你的大吼大叫變得膽小,你若改觀了,他自然會慢慢重拾他的自信。

最後補充一點,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夫妻關係一般也會伴隨吼叫,所以,在緩和跟孩子關係的同時,要營造和諧的夫妻關係,任何問題,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孩子很敏感,父母的任何問題他都會歸結到自己身上,認為自己不好,才造成的父母吵架,為了孩子自信健康,一起為他營造甜蜜蜜的家吧。


木子媽媽說


先來看個案例,樓主!

麥子第一句話是:“我被兩個孩子打敗了。” 麥子有一對可愛的龍鳳胎寶寶,已經8歲大了。職場媽媽的日子一點兒都不輕鬆,每天連軸轉,好不容易等到下班,拖著疲憊的身體打開門,只見一片狼藉,鞋子、襪子、衣服從門口開始蔓延到沙發上,茶几上有敞開口的書包,飯桌上有書和本子,廁所裡有橡皮……昨天更誇張,除了一如既往的亂,兩個孩子還在玩吹泡泡遊戲,地板上到處是滑溜溜的泡泡水,被泡泡水打溼的衣服洗了很久還是有深一塊淺一塊的痕跡。 麥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發飆了:“誰幹的?給我立即收拾乾淨,家裡要保持乾淨,給你們說多少次了?”兩個孩子嚇得躲到一邊不敢發聲,麥子一看更生氣了,伸手就要把他們“撈回”屋裡來,沒想到腳下一滑,自己也摔了個“狗啃泥”。

麥子絕望地問:“孩子這麼熊怎麼辦啊?每天問題層出不窮,我覺得精力在不斷透支,各種方法都用過,強調、批評、懲罰都沒有效果。” 像麥子這樣的媽媽,不如試試“家庭會議”吧? 很多媽媽聽到家庭會議的第一反應是,是“批鬥會”嗎?還是“一言堂”?家裡肯定大人說了算,開家庭會議有什麼用嗎? 家庭會議應該讓孩子“當家做主”,只有大人“沒主見”,孩子才會意識到自己也是家裡的主人,才會積極主動去解決問題。做“沒主見”的父母,帶著愛和信任逐漸放手,孩子可以成長得很快。

下面看看麥子是怎樣學習舉辦第一次家庭會議的吧。

(1)主持人。孩子們非常樂意當主持,並且在四五歲之後就能做得非常出色。這項工作應該大家輪流做。主持人的職責包括召集大家開會,帶頭開始致謝,開始解決問題,第一個持話筒者發言(話筒可以用一支筆來代替),並監督逐一傳遞發言棒,以確保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意見或提出建議。第一次家庭會議需要克服的困難最多,可以由媽媽來主持,給全家人做示範,以便下次家庭會議時孩子們能模仿。

(2)記錄員。這項工作全家輪流做,只要會寫字就有資格。記錄員的任務是記錄會議討論的內容和做出的決定。本次的記錄員由哥哥擔任,下次由妹妹擔任。

(3)計時員。負責記錄時間,家庭會議如有爭議時,不能無休止爭論下去,也不能沒解決問題就散會,這項工作全家輪流做。第一次家庭會議的計時員由妹妹擔任。

每週一次的家庭會議能幫忙解決孩子生活中的問題,例如,賴床、寫作業磨蹭、不願意練鋼琴等。家長不再像以往那樣大吼大叫,而是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把決定權還給孩子,用有效的方法贏得孩子的合作,就這樣享受著養育孩子的過程。 家庭會議的好處有很多。互相感謝的環節讓全家人被“看見”,增強了家庭成員的感情,讓家庭更和睦。


沙漏說育兒


小王一臉迷弟相看著大張,說:張哥,你太牛了,學生工作做得這麼和風細雨,我實在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啊!

小孫跟在後面也豎起了大拇指,說:確實厲害!張老師在家裡也是一個溫柔的爸爸吧?

大張嘆息道:好脾氣都給了學生,在家裡我是一個暴君啊!對我兒子沒有耐心,動為動就衝他發火,大吼大叫。

方哥說:唉,我們當老師的,好脾氣也要給自己的孩子啊。要不,對孩子太不公平了。

老李說:是啊,當年,我也是這樣。在學校裡把好脾氣用完了,回家就對女兒態度很差,她膽小內向,一見到我就害怕,不敢跟我說話。都是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我女兒從小到大都躲著我。現在都結婚了,還是跟我不親。她小時候挺聰明的,都是我太兇,一題做不好,馬上就罵,把她嚇傻了。

方哥說:這是形成條件反射的恐懼了。

大張說:我兒子可能對我條件反射了。跟我說話小心翼翼的,才十歲的孩子,就曉得察言觀色了。我們倆在一起一點也不像父子,真是頭疼。想跟他好好講講道理,我一開口,他就有點發抖,我火就不打一處來,聲音就更大了,兒子也更怕了。原來我還當他天生膽小,窩囊,原來是我造成的條件反射啊。

小趙說:大張講的這種情況,讓我心有餘悸啊。我兒子幼兒園跟我特別親,今年剛上一年級,兩回作業沒做好,被我吼了,看我就不一樣了。我得趕緊改。方哥,給說說怎麼做?

方哥說:首先,孩子表現出膽小內向的情況,家長不要急著講大道理,更不能批評孩子,而是要多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到安全。既然孩子害怕的是家長的大吼大叫,那我們就停止大吼大叫。對別人家的孩子可以,對自己的孩子應該也可以。實在不行,你就把孩子當成學生看。

組長說:老方這一點說得對。讓孩子先從緊張的環境中脫離出來,家長是緊張氛圍的製造者,首先還是要從家長自身改起。只有孩子不害怕了,他們才有安全感,在父母身邊都得不到安全感的孩子,真是很可憐的。

方哥說:是啊,這時候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和父母重建信任和依賴關係。當他們在父母身邊感到安全時,就會有信心有勇氣面對生活上學習中的難題。

許姐說:我女兒是早產兒,天生膽小。聽你們這麼一說,我還真要感謝我家那位了。他天天陪著女兒,不管我女兒試探什麼,他都在一旁鼓勵。平時遇到事情,總是先讓孩子做主,後來,我女兒越來越自信。女兒要是讓我帶,恐怕膽子更小了,我肯定處處護著她啊。

小趙說:是的呢,姐夫比我們懂教育孩子。我在家裡就是處處都管,兒子一旦想幹點什麼,我都生怕他幹不好,吼他。

組長說:我也覺得許姐的先生做得對,讓孩子學會做主,這是一次次決策當中積累自信的好辦法。讓孩子自己做決策,有時候他想的不對,我們也讓他自己去發現問題,而不是粗暴地打斷。

老李說:父母都有替孩子做主的衝動,懂剋制的就是好家長啊。


劍客談教育


當然有補救的辦法。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個階段,最初在1~3歲,3~7歲,7~20歲,重塑的難易程度不太一樣。解決問題先找原因。

孩子膽子小,不僅僅是因為你經常大聲。1.每個人品種不同,有些小孩兒就是會相對膽小一點。這個是可以通過生日來分析的。2.父母的相處模式,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3.父母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這裡尤其是媽媽。這幾條路都要去調整。

我姐姐家的小女孩是6號人本身就會敏感、害怕犯錯,我姐姐是7號,又是347情緒波動大脾氣來的快去的也快,但是敏感的孩子去的也不快。同時她的工作壓力也大,經常胸悶,又陷在我父親前幾年走了的不安與遺憾之中。孩子與家長溝通不僅僅是語言或肢體,她會感知到你的能量狀態同時複製過去。久而久之,我們妞妞講話最大聲都很輕,膽小很小又害怕犯錯。當我進入心靈這個領域之後,慢慢去幫她們調整。現在小妞活潑開朗,姐姐的小葉增生這些都好了很多。

你不用自責,儘快找到合理的途徑幫助到你就好了呀!做一個幸福快樂的媽媽,才能養出聰明活潑的小寶貝!



意啟動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讓孩子認為自己不夠好,做什麼都不對,從而不自信,膽小,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喜歡看人臉色,不敢堅持自己的意見,委曲求全。

我家小女兒,剛上幼兒園時就是這樣的。每次去幼兒園接孩子,老師都說孩子特別乖,聽話。我聽上去很不是滋味,開始反思。

那段時間在家裡,一些大人認為的小事情,她就會哭,基本上每天一哭,每天下班回來,只想安靜休息下,一聽見她哭火就大,控制不住,就會吵她,越吵她哭的就越頻繁。如此,惡性循環了一段時間,直到幼兒園老師的話,觸動了我。

首先,她為什麼容易哭?她背後的訴求是什麼?

重視這個問題後,我開始關注她的需求,更多的是希望媽媽下班後能多陪陪她,每天晚上能給她讀書。對於這些需求,我之前都沒有看到和感受到,只關心自己好累想休息想平靜的需求,結果就是我們倆的需求都沒有得到滿足,大大影響了親子關係,影響了孩子性格。

其次,我需要怎麼做?

愛,是最好答案。

我首先愛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比如,工作累了就去做個護理或按摩,從身體⬆️補充能量。在工作上優化提升,把問題高效解決,減少工作壓力對生活的影響。每天讀喜歡的書,精神上給予滋養。

自己好了,一切都好了。開始從內心開始關注孩子的需求,下班陪她,睡前讀書,對她的無理取鬧也多了些包容。總之,她所有的需求都是正當的,都可以被滿足。

當一個孩子不缺愛,她就有了力量。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女兒不再是愛哭妞了,成了家裡的開心果。再外面也自信,落落大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