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非要从父母督促着才去学习,转变为自己主动学习?

李憨


正好今天有个朋友来我们家玩,我们也聊到了这个话题,她也正为此而头疼。

她家孩子比猴哥大几岁,今年刚上一年级,现在每天也是放学回家先玩够了,等她下班回家了,或者吃了晚饭才开始写作业。

我就把我的一些想法跟她交流了一下,也跟大家分享分享。

孩子不主动学习的原因

孩子不自觉不主动去做作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孩子聪明,作业太简单,可以很快做好。

现在很多孩子都很聪明,从小也接受各种教育,要是上课再认真听了老师的课,家庭作业可以说小菜一碟。让他做呢,他也可以很快做好,但就是不愿意自己主动去做,非要家长催着他才做。

2.低年级的小学生还没有养成做作业的习惯。

像我的朋友,她们夫妻俩都要上班,孩子都是爷爷去接,回家先在小区玩,然后回家吃饭、玩玩具。然后等他们谁先下班回家,谁再辅导孩子做作业。要是让孩子自己去做,就磨磨蹭蹭,不愿意写,要有大人在旁边陪着。

3.高年级的孩子学业困难,作业难度大,自己压力大。

有些上了四五年级的,甚至毕业班的同学,自己在学校没有跟上的,确实学习压力大的,做作业就很困难,自然不愿意主动去做作业。

4.其他原因。

每个孩子个体不一样,每个家庭环境不一样,孩子不主动不自觉做作业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根据原因对症下药。

根据一些孩子的具体原因,家长和家庭教育的时候,应该找准孩子的情况,对症下药,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面对很聪明的学生,应该以鼓励引导为主,通过他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帮他改正这个习惯。

这类孩子,往往在学习方面没有问题,学习能力也较强,所以也比较骄傲自信,就不宜批评。

可以用他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引导,比如可以先夸奖一下他,说他很棒,老师讲的他都会。然后以问他一下,回家就先把作业做完了再玩玩具和游戏,该睡觉的时候就睡觉,早上起来就直接去学校,而不用睡前或早上起来再补作业,问他哪一种玩得更安心。

2.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应该养成回家先写家庭作业的好习惯。

现在很多家庭年轻人要工作,要上班,一般都是老人先去接孩子。

老人一般比较宠惯孩子,孩子要吃要玩,老人一般都会依着他。比如一年级的孩子,刚才幼儿园过来,可能还比较爱玩,没有做作业的习惯,或者刚开学一段时间有写作业的新鲜劲儿,慢慢又开始贪玩了。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给他立个规矩,回来要先写今天作业,写完了才准玩。


放学回来可以先吃点东西,休息一下,然后就应该去写作业,等爸爸妈妈回来再检查。

3.针对高年级学习有困难的,适当补习一下。

到了高年级,学习有难度,孩子学习也有压力,大人应该及时了解。学习掉队了的孩子,家长能帮着补习一下的,可以自己在家里补一下。

家长没时间,或者补不了的,可以请人补一下,帮他把学习抓起来,他学习母语困难了,可能就更愿意做作业了。

4.认真分析孩子不愿意学习的原因,针对性去帮助他改进。

家长应该花时间多陪陪自己的孩子,不要光看表面,就一味地责备孩子不爱学习,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不会听话。

很多家长自以为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不然。父母不知道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说的话做的事就不能真正打动孩子,光是呵斥责备,孩子是听不进去的。

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更加不爱学习,滋生叛逆心理。

最后想说的话

现在,不光是老年人,有些年轻父母也很溺爱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依着他,而不让他学会一些规矩意识,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任由其性子来。长此以往,会宠坏他的,这样反而会害了孩子。

陪伴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负责任的家长,会去接近孩子,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各种爱好和性格特点,也就知道怎么去跟孩子交流。

所以,多用一点心吧,多陪陪孩子,让他知道你对他的爱,让他理解父母的心,知道一切都是为了他好,他也就会更早学会懂事,也就会养成好习惯,自己去学习,主动去写作业。


博士妈妈谈教育


从小能够自觉去学习的孩子有,但是很少。

相信大部分孩子都是那种靠父母督促着才能够学习的孩子。

学习的习惯是靠慢慢养成的。

首先,我觉得转变的最大的因素就是让孩子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孩子尝到学习知识的甜头。

比方说我家孩子之前英语不好,他对学习英语就特别抵触。

但是在我的坚持下,他提前把当天的单词都背会。

第2天在学校里面,老师一讲课他居然觉得能听懂了,回来就跟我眉飞色舞地说,他很开心,老师的提问他答对了。从此之后,他不再对英语产生抵触心理。经过他每天的坚持和努力之后,他的英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其次,孩子完成既定任务之后,家长及时的不断的去表扬,不断强化孩子的行为。

我记得我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根本不懂得回来,第一时间要写回家作业。

每次孩子一及时写完作业,我就给予他一定的奖励,他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进行强化。

比方说:他想吃汉堡。 我就规定:周一到周五回家,能够及时把作业完成,完成的又对又好。我就可以给他一次。再次还可以跟孩子的老师沟通联系,形成家校联合。

如果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作业,那么家长可以在作业本末端写上: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要求老师给予适当惩罚。

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孩子的习惯会慢慢的养成的!以上是我的个人心得,希望能给你启发。如您觉得不错,欢迎点赞或转发。

我是溪的欢歌,热爱教育的宝妈一枚。想获得更多教育干货,欢迎关注我,和我成为朋友。


溪的欢歌



想要让孩子不用父母督促,自己主动去学习,对有些孩子来说是特别难的一件事。

我女儿小的时候也是依赖性特别强,每天放学都要父母陪着她写作业,关键是写完老师留的作业后,多写一点都不干。

比如,快要期中考试了,我们想着让孩子多做点数学题,因为数学是女儿的弱项,题做的太少,计算的时候总爱出错,可是孩子说啥也不做。

她还振振有词地说:“写完老师留的作业都累坏了,你们是想把你们的姑娘累坏吗?”

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孩子耍赖不学,我们也就算了,没有勉强她,可是上四年级了,学习内容越来越多,必须要让孩子养成自己主动学习才行。


于是我跟孩子爸就商量对策,主要针对女儿的数学学习想了一点办法。

我们发现孩子有个特点,总把老师的话当成“圣旨”。只要老师布置的作业,她都能按时按点完成,我们家长给布置的作业一丁点儿都不想写。

所以我们私下找老师沟通了一下,让老师每天给孩子多留5道数学题。这样每天写完固定的作业外,孩子都会心甘情愿地再多做5道数学题。

然后在老师的建议下,我们作父母的,每天都在与孩子聊天,游戏的时候玩一些数字方面的游戏,比如找规律填数字那种智力游戏。


然后我们夫妻两人争论得热火朝天的,后来女儿不知不觉也加入了我们的争论。

这时候我们就利用启发,引导,让孩子在争论中赢了我们,增加孩子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然后,我们每天下班后,不管是两个人都在家,还是一个人在家,只要孩子在家,我们都会拿起书看,陪她一起学习。


有时候,一家三口都在家里静悄悄的学习,那种气氛感觉还是蛮温馨和幸福的!感觉孩子学习起来也有劲了呢!



后来孩子上了四年级以后,数学成绩还真的慢慢提高上来了,经常在班级名列前茅。孩子的每一点点进步,我们都大加鼓励,给了孩子极大的信心。

以后,孩子在数学学习上基本不用我们操心了,虽然我们对孩子的学习还是会一直在暗中观察。


但是却欣慰地发现,女儿已经能够自主去完成作业,并且在完成作业之后,还会自己主动去查缺补漏,做一些有点难度的课外题。

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针对不同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教育和引导方法。


我家孩子是属于那种温柔的小女生,听话又倔强型的,所以我们一般都不会大声呵斥,只是利用了我们父母自身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了自主学习。

希望这种方法对您有用。

关注@一凡亲子教育 ,为您分享更多亲子育儿、亲子教育知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

一凡亲子教育


思想、动机是一个人改变的主要原因。靠监督、施压永远不能让孩子主动去学习。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上有被动变主动,必须在孩子的学习动机和思想意识上下功夫,如何做?可以试着从以下方面努力:

①、从孩子兴趣点入手。让孩子在有兴趣的知识上首先学会主动。

有兴趣才会想提高,想提高必须要学习。让兴趣指导孩子主动学习,告诉孩子想把兴趣做到高水平必须自己主动学习,有了高水平才能说是自己喜欢的兴趣,否则都没脸说自己喜欢它。

②多实践,多接触实际生活。让实践和生活告诉孩子知识的重要性。不学习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处处碰壁。告诉孩子,生活中的难题通过学习都可以解决,而不学习,永远不会找到解决办法。

③强化动机意识,鼓励独立自主学习行为,摒弃父母过多参与习惯。

我们父母平时要把独立学习当成一种好的学习行为进行鼓励,告诉孩子,自己的学习自己办,不要依靠父母,同时让孩子懂得,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能力提高,是为了以后自己能独立解决问题,强化孩子学习动机意识。同时,有些父母要学会放手,不要总喜欢在孩子学习时指指点点。有些父母其实是孩子不需要他们指导他们反而不适应。孩子学习时,自己做不到让孩子独立,最后反过来说孩子学习不自觉。有时,家长的过分参与影响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是不争的事实。

④鼓励,永远的鼓励孩子的自主学习。

我们希望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就要接受孩子自主学习带来的问题,并且还要鼓励他们,让他们有信心努力做下去。

有些家长嘴上说想让孩子自主学习,但却不容孩子自主学习中出现的小错误。当孩子自己学习时,作业可能错了很多,学习时间可能过长。这时家长是批评还是鼓励呢?我希望家长要永远支持孩子。错了可以事后分析原因。学习时间长,可以慢慢来,不要想着让孩子完美无缺的自主学习,要学会让孩子自己成长。

以上几方面,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家长和孩子需要共同努力的几个方面。要想改变必须要先改变内心和父母自身的问题。孩子的问题有时是家长的问题,要共同改变共同提高!


瀚海雨霖


针对如何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我想最核心的内容:

一是让孩子找到学习的意义。大多数父母都会对孩子讲,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才会出人头地,但是这不是学习的意义,只是父母认为的,学习的目的。

要让孩子找到学习的意义,就要带领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看人间百态,品味多样生活,引发孩子对自己人生的憧憬和规划,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孩子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鼓励他、帮助他为着目标去努力,孩子才会有前进的动力。

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这个可从小时培养,早教,幼教,甚至胎教都非常关键,从小被书陪伴长大的孩子自然而然喜欢书香,喜欢探索,因为书能带他看世界。

当然一直被动学习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肯定也不太浓,这时还需要家长引导孩子树立人生目标,让孩子在学习上有前进动力,不是仅为了考个好大学,更应该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有及时鼓励,对于孩子在自己前进路上付出努力和小进步要及时关注到。

三是让孩子自主决定自己的学习方式。被动学习的孩子一切都是按老师和家长规定的时间和方法来学习,像机器人,其实每个孩子的思考水平,身体素质,行动力都不尽相同,应该允许孩子在学校要求的任务下,探讨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这样会让孩子不厌烦,不排斥,有利于长期发展。


红尘一笑1436


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愉悦感、获得感、成就感、价值感是让孩子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

只有极少数的孩子能用理性战胜感情。所以学习的重要性教育,孩子的目标理想培养等等在孩子阶段只能做为辅助手段。撬动孩子动力最重要因素是孩子的生理与心理因素。因此,从孩子生理与心理因素出发,培养孩子学习的愉悦感、获得感、价值感、成就感是让孩子主动学习最有效的方法。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愉悦感、获得感、价值感与成就感?

1关于愉悦感:

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结果发现在学习过程中有过不好记忆的孩子未来学习主动性比较差。

因此,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理解孩子,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做错题,允许孩子不规范、写字不漂亮等等。家长要耐心教导与耐心陪伴。承认孩子不够完美的现实,找方法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面对学业。让孩子保留学习过程中温馨美好的记忆。

2家长与孩子共同享受每天克服困难完成作业的获得感。每天克服困难完成作业的时候,家长与孩子共同谈谈感受,谈谈每天完成作业后孩子自己的收获,启迪孩子的获得感,有一种满满的收获。

3引导孩子享受成就感。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家长不要直接教孩子,而应该把这个挑战机会先给孩子,引导孩子学会深度思考。如果孩子通过深度思考做出来,要表扬孩子,让孩子有成就感。家长要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战胜困难的成就。

每当孩子有进步成绩有提升,都要让孩子感受到是努力的成果,是战胜困难的成果,让孩子觉得是他自己的成就,满满的都是成就感。

4无形中让孩子体会到他的时间花在学习上是最有价值的。孩子的这些积累未来都会展现出来,让孩子自己觉得有价值感。平时经常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孩子知道他被需要。以促进孩子的价值感。

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建立一个学习氛围很浓的家庭也是促进孩子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总之,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撬动孩子内心的动机与情感,让孩子在潜意识的推动下主动学习。这叫做直接培养法。

特别是:另一种方法是天赋型学习兴趣培养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孩子的天性去了解孩子的天赋。根据孩子的天性与天赋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延展效应,让孩子更加博学。这种培养的方法更能发挥孩子的优势。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也更能在竞争中获胜。



学习兴趣研究专家文扬


杰克马说过,员工离职不外乎两个原因:钱给少了,上班不开心了。直透本质的两个原因:

钱给少了--既得利益,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不平等;

上班不开心了--认同感、归属感、荣耀感;

这句话放到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同样适用,孩子为什么不主动学习?因为缺乏内在动力。

学习能使他获得什么好处?这里不是指物质奖励,用物质奖励激励孩子学习是最错误的方式之一。

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为了以后的生活做准备,通常我们把这个目标定在出社会以后,找工作的时候。但很多人忽略了,从3岁入幼儿园到22岁大学毕业出社会,学习的成果需要20年左右才能被体现,20年太长了,遥遥无期啊!--孩子没有从学习中获得既得利益。

对于被督促学习的孩子来说,很多时候其实父母和孩子都反感督促这件事,父母认为孩子为什么不懂事不听话,孩子认为父母为什么那么烦要盯着他。往往要家长督促才学习是孩子,他在学习前通常是被认为在不务正业的(例如游戏、电视甚至发呆),这些孩子在学习上饱受批评--孩子得不到认同。

这句话同样可以为解决孩子的主动学习问题提供方向,创造内在动力

问一个问题:考得好成绩,谁是最直接受惠人?

毫无疑问,是孩子。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成绩的优劣(学习的短期好处)直接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心态。

当成绩出来那一刻,他们已经收到了真实的奖励/惩罚,往往是家长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通过更多的奖励和惩罚,让孩子那份罪真实的体验被阻隔了。

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是:

原本:成绩使我快乐;

干扰:成绩可以换取物质,物质使我快乐;

所以,咱不能把学习当成我们自己的事情,孩子是唯一应该对自己成绩负责的人,这是责任归属问题,必须弄清楚。

当把责任划分好的时候,有人就会有疑惑:“那我不管他吗?随他?成绩一落千丈怎么办?”

问这个问题的家长,首先已经陷入了“孩子的学习是我的责任”的漩涡里,其次,你阻碍不了他不学习,只能辅助他,告诉他选择的结果是什么,让他自己承担,最后,建立孩子对学习的内在动力,比你如此这般的焦虑有效。

如何建立孩子对学习的内在动力?

其一、既得利益:所谓既得利益,就是可立马实现的,短期内就能拿到手的。

学习对他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你有没有试过,给他10块钱,让他自己规划去超市买买卖,实际体验数学对他的生活的帮助?这就是他们能拿到的既得利益:学习对目前生活的改变。

其二、认同感、荣耀感、归属感:

从每一道题的进步开始,你的认同可以让他获得被认同感,被支持的感受,最终化为对学习的安全感。

渐渐地,他能从解开每一道题里获得自我成就感,体会到那种来自学习的快乐。


淅爸育儿记


我们都知道,家庭类型多层多样,不能一刀切,没有一把万能钥匙的。我们也不能以能否进重点学校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不过,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长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看到很多报道,说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大考之后撕书、烧书等等,这些都是最可悲的。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呢?我觉得家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01.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学习

有一次我到一个学校,问初一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有回答“为老妈”,有回答“为教育局”。家长说平时都是给他讲的,竞争这么激烈,要好好学习,好好学习才能上好大学,毕了业才能有好工作,有好工作才能过上好日子。

孩子问:那什么算好日子呢?家长说大概是有房有车吧。孩子说现在就有房有车了。所以中国人从来说不清什么是好日子,大概就是比邻居好的日子叫好日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脑子里有4个问题,如果你战胜了这4个问题,孩子将爆发出非常强的学习的动力——

(1)学习有什么意义?

读书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有时候反而就是无欲则刚。你给孩子说,地球上有人和动物,你看看猫过的什么日子?一千年前猫怎么过现在还怎么过,可人不同。人过的是创造性的生活,因为人会学习,大自然给了人的大脑就是用来学习的,课堂学习是狭隘的一部分。你不学习也可以啊,那跟猫狗来到这个世界是一样的。

(2)学习有什么用?

课堂学习就是在训练思维,思维训练到一个高的水平,怎么看出来呢?你到乡下去,找个跟我年龄差不多的老太婆,提一个同样的问题,这时候就看出差别来了。我会三角函数会解析几何,懂得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这两个老太婆让你带一个回去,你带哪个呢?

(3)不是不想学,可是学习太苦了,怎么办?

孩子,苦是情绪,感觉是想法引起的,不是事情引起的。要改的是想法。比如,有个人请你和一个和尚一起吃饭,桌上全是蔬菜。和尚一看,觉得这个人太尊重我了。你一看,什么意思,请我吃个饭全是蔬菜。

同一件事,就是因为想法不一样,两个人反应不同。人和动物不同,耕耘有收获,人就有乐趣。没有比课堂学习更体现耕耘收获的了,这就是人的乐趣。

(4)某某小学没毕业,现在是亿万富翁,怎么说?

发财是特质决定的,第一是投资魄力,第二要行动力极强。小学没毕业,活得很辛苦的人更多。人有两部分享受,物质和精神,而动物只有物质享受,家长不要把功利的东西套在孩子身上。

家长要跟孩子交流“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我认为一个人的学习不应该只限于教科书,生活是最好的学校。我们都有这种经历:

- 去爬山,如果你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那你对大自然的感受一定比别人深;

- 去海洋公园,如果你对海洋动物的习性很了解,那你一定比别人更兴致勃勃;

- 去历史博物馆,如果你对这段历史缺乏了解,看到那些文物(artifacts)提不起很大兴趣,只是为了孩子而来;

- 去旅游看古建筑,如果你没有建造此建筑的背景知识,那此建筑只能成为你到此一游的纪念而已。

如果你认为世界是迷人的,你的孩子也会有相同的认识,因为激情是会传染的。

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这样的理念:你不是考试机器,你也不是为了爸爸妈妈而学习。你是为了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从而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学习;你是为了增长智慧,为了探索你的独特个性、人生价值,从而使你的人生更有意义和快乐而学习;你是为了更充分运用你的特长和才能去帮助他人而学习。

在聊天中告诉孩子,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探索自我的过程,你会逐渐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不喜欢什么、不擅长什么;会学习到一些知识和技能,让你今后有更多的选择权,去做你感兴趣的事。

对孩子,你只需要提出3点要求:

1.一定要努力,总结经验就行,但不要过度在乎考试成绩。

2.在现在知识更新这么快的时代,你怎样学比你从书本学到什么更重要。我希望你能学到各种能力,比如时间管理能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找资源和自学的能力等等。

3.我希望你对这个世界有好奇心,想去探索世界的未知,求知欲强,有终身好学精神。我希望你能在学校发现一、二门你很感兴趣的学科,我希望你能钻进去,甚至用业余的时间在网上看更多的相关资料。

我希望你问老师的问题,老师都不一定能马上回答上来,而是说“嗯,好问题!我得想想,然后再回答你”。

学习不等于书本知识,更不等于学习成绩。书本知识只是学习的一个部分,生活才是最好最大的校园。

02.家长不要大包大揽,学会放手

我以前带学生去农村学农,看到孩子们在果园里摘苹果。孩子们蹦着跳着从树上摘下苹果,有时用水冲冲,有时洗也不洗,擦擦苹果皮就把苹果吃掉了。

再看看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吃水果,都是家长把苹果皮削好了,把苹果切成片,摆在果盘里,牙签插好了,递到手上,孩子们还一副懒得吃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说的“跳一跳摘到的苹果”。对孩子学习也是一样。家长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在合适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揽,直接把“苹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则孩子就没兴趣。

比如:孩子做作业磨洋工、拖拖拉拉、不认真,或者没完成作业,往往与很多家长以下的行为有关:

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

担忧孩子今后的发展;

过多涉入本来属于孩子的责任范畴(比如,家长一遍又一遍叫孩子开始做功课,然后坐在孩子身边监督,最后再一道题一道题地帮孩子检查作业,要求孩子把每道题改正对才行)。

结果是,每次交上去的作业都拿满分或高分,但你能说那是孩子的作业吗?当你把孩子的责任揽成了自己的责任时,孩子即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学习不是我的责任,表现出来状态是做作业拖拖拉拉、心不在焉、不想完成作业。

字写不好、语法不对、拼写有错、有时忘了做作业、或作业落在家里了,有时考试拿个不太好的成绩回家,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历。

如果家长因此大动肝火,埋怨、催促和责骂,不仅让孩子的能量都消耗在处理这些所引起的负面情绪上,而且会加深孩子对学习的厌倦和恐惧,阻碍孩子对学习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的发展,其后果比孩子最初的“毛病”严重得多。

家长要做的就是:

明确地告诉孩子,学习是你的责任,不是父母的责任;

你为自己学习,不是为了父母学习。

制定界线:比如,寒假作业在什么时候完成,必须自己完成,完成的效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完成过程中有困难可以向谁求助等。

逐渐放手让孩子承担责任:包括完不成作业开学后需要承担的后果,作业错误率高需要承受的批评等,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做其他的约定。

规则制定好后,家长只需要和颜悦色偶尔提醒:功课做了吗?告诉孩子,如果他哪门学科需要帮助,可以告诉我,我们一起找解决办法。只要他知道安排时间,知道轻重缓急,不要过多涉入,只是有时表扬他的时间管理做得很好。

有些家长喜欢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人家第一名,你呢?这样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别人笨”的心理定势,甚至产生“妈妈喜欢别人”的抵触情绪。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孩子现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较合适的目标,千万不要因为别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更不要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逼着孩子读书,在压力下读书是做不好的。

03.让孩子感受到责任感和成就感

父母一直是孩子长大的阻力,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只是你自己都不觉得。很多独生子女的问题,都是因为父母不允许他长大。长大的最高标志是什么?是选择。

理论上,0—6岁的孩子,父母控制;6—12岁,共同控制;12岁后,孩子自己控制。可是在中国可能吗?很多30岁的儿子都是50、60岁的老娘在控制。这样怎么可能培养出有学习责任感的孩子?

1.与孩子站在同一个战壕里。

当孩子经历自然结果而意识到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不明智的时候,我们的态度不应该是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地数落孩子“你看你看,我都告诉你了,你偏偏不听,现在知道错了?”而应该是鼓励的态度“孩子,没关系。妈妈(爸爸)小时候也做了好多错事,吃一堑长一智,小孩子就是这样成长的”。

2.激发孩子的内动力。

我坚信每个孩子天生都孕育着积极向上的种子,只要家长对孩子有高质量的陪伴、关爱、赞赏、倾听和鼓励,就给这颗种子的茁壮成长创造了条件,孩子的内动力就被激发出来了。当然了,要给孩子进步所需要的时间。

3.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从短期来看,孩子在家长不停地督促监督下的表现也许比家长放手后的孩子的表现好,这也是很多家长不敢放手的原因。但孩子在家长监督下的表现来自于外界的控制,而不是来自于内在的力量。

从长期来看,来自内在的力量会更强大更持久,我们毕竟只能陪伴孩子一段路,剩下的路需要孩子自己有内动力走下去,所以一定要接受孩子在成长中表现出的“不完美”。

只要我们改变我们的态度和方式,孩子的很多“问题”也会有所改善的。经常听到有家长埋怨已读高中的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表现得不太负责任,这或许是孩子小时候家长越俎代庖过多,或许是家长在“负责任”方面对孩子的期待值过高。

4.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我为什么会喜欢数学?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个做出了老师布置的某个难题,老师从讲台上奔过来,摸摸我的头问,你现在的感觉是不是比吃了一颗糖还要高兴?我说是的。从此以后就喜欢上了数学,认为自己数学行啊。这就是鼓励和成就感的魔力。

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与磨合,孩子会有一个飞速的成长,一起努力吧!

三岁之后就可以教宝宝开始识字啦,我闺女就是这个时候开始认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养她的兴趣,最有效的还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猫小帅学汉字】挺不错的,我闺女用了1年多了,特别喜欢,现在还经常给我讲故事,棒棒哒。

大家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还可以关注一下【小评果快乐育儿】哦,我的育儿知识大部分都是从这里学来的,做的非常用心。


光芒四溅的昵称


孩子主动学习的东西大致分为:对自己有用的、自己感兴趣的、能获得好处的。

对应到孩子的学习,如果您能设计一套将学习变得有用、有趣、有“甜头”的方法,那么孩子一定会爱上学习,进而主动学习。比如将学习过程游戏化、将孩子获得物质奖励的机会与学习表现挂钩,此处可以借鉴老师对表现好的同学发小贴画或小红花的做法......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即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


育邻人


这个问题,正是我也一直在边做边琢磨的,最近有点儿心得,权当大家彼此交流吧:)

第一,父母的引导

刚上学的孩子,第一次接受正规的义务教育,难免会有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每个孩子其实都有,因为大家年龄都接近,不过每个孩子表现出来的不一样,所以不要轻易否定你的孩子。 在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去引导孩子,养成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这点不用赘述了。

比如每天放学后,休息20分钟,就去做作业;

比如做完学校作业,可以奖励孩子30分钟到1个小时时间,做他愿意做的事情;

比如每天固定时间练琴或练字;

比如每天睡前预习第二天的课本,或者看30分钟课外书……

所有这些,前期(尤其是一二年纪的孩子),基本都需要父母去帮助孩子养成习惯,这个习惯养成了,孩子就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了,知道要先完成作业,知道每天临睡前要预习功课等等。无论孩子能接收多少,这都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和氛围的培养。

第二,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

做完第一点了,过了一个阶段,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制定计划了,一个是孩子也在慢慢长大,另一个各个学习阶段的任务可能都有变化或不同,在孩子适应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后,我们在后期的计划调整时,就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的好处是,孩子都每天的学习生活安排都非常清楚,并且他对自己制定的那部分计划,几乎是会严格的去做的,让他们参与进去,也是为后面自己制定计划和安排学习生活做铺垫。

第三,好的同伴的影响

这点,是我在其他家长身上看到的。小孩子的同伴效应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放学后一起做作业,几乎是不用家长督促,两个孩子自己商量着,提问题,或者相互检查纠错什么的,就迅速把作业完成了;或者在同一个辅导班的,那可能相互会比较谁默写得满分了,谁作业速度快,谁受表扬了等等。

所以,能够给孩子找到一个合适的学习小伙伴,也不错,激励了孩子的上进心。

第四,教给时间吧

前面几点都说了,那么剩下的教给时间吧,就拿我的孩子来说,现在刚上三年级,明显觉得孩子自主性强了很多,之前一二年级还是让妈妈费神的小宝贝呢,现在觉得成熟了一些,所以,剩下的教给时间吧,我们父母也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不是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