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為什麼出塞,是自願還是被迫?

風雲榜首1


王昭君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是我國曆史上一位非常出名的女性,她原本只是漢宣帝時期的一位普通宮女,卻陰差陽錯地成為了北方遊牧民族匈奴人的妻子,在民間有關她和親的故事非常多,千古以來“昭君出塞”的故事都在被傳唱。那麼王昭君為什麼出塞呢?又怎麼從皇宮的一名宮女,變成和親的公主呢?

王昭君在19歲的時候,奉漢元帝的命令初賽和親遠嫁南匈奴的呼韓耶單于,當時正處於風華絕代的年紀,也是少有的美女。她為了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選擇紮根茫茫的高原草地。在12年的時間內,一嫁再嫁,不斷的生兒育女,儘管12年看起來不是非常久,但是她過得遠比人們想象中的更加悲慘淒涼。

原本王昭君入宮是想衝著能夠博得皇帝的寵幸,但是在出入宮廷的時候,他並不懂得很多已經約定俗成的潛規則,並沒有準備錢財來賄賂選人的人,她覺得自己的美貌相當出色,完全能夠得到皇帝的寵幸,當時的宮廷畫師在給她畫像時,暗示她要拿點錢出來賄賂他,但是王昭君反唇相擊,根本不以為意。畫師相當不滿,就報復性地將王昭君的畫像處理的不是很漂亮,這也讓她在深幽寂寥的後宮中,捱了相當長一段時間。

呼韓邪單于是第一個來到中原王朝覲見漢朝皇帝的匈奴首領,漢宣帝還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並舉辦了盛大的宴會。這位匈奴的王在長安城住了一個多月,按照以往的慣例,漢匈和親都會挑一個公主或者宗族的女兒嫁給他,漢元帝也決定挑個宮女嫁給呼韓邪,讓人傳話到後宮說,要是有誰願意嫁到匈奴去,皇上會把它當成公主一樣來對待。

原本對於後宮的宮女們來說,他們都是從民間選進來的,他們進了皇宮之後,就像鳥兒被關進籠子,需要嚴格遵守後宮的很多制度。在聽到有機會出宮的時候,本來都應該是興高采烈的,但是一聽說到嫁要到匈奴去,又很猶豫。王昭君為了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毅然報名,自願到匈奴去和親。漢宣帝乍一看到王昭君就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他也非常後悔將昭君遠嫁匈奴,這麼漂亮的女子竟然不是自己的,但是又不能於失信於匈奴,所以最後只能讓她去了。

漢宣帝顯然對於自己會失去如此的絕代佳人相當生氣,他找出了當年因索賄不成而作弊的畫師,直接處死。歷史上很多人都將王昭君和張騫霍去病等人相提並論,認為王昭君的出塞和親之舉,對於漢朝和匈奴兩個國家之間的和睦親善以及文化交流,做下了非常大的貢獻,並不亞於張霍二人,因此王昭君之名名留青史。


小芊芊愛歷史


她是自願的。出塞前 ,昭君是漢元帝朝的宮女。做服務嬪妃的粗活,無身份與地位。長年生活在深宮大院內、又沒自由,生活枯燥乏味可想而知!如無皇上不臨幸,永無出頭之日。

而漢元帝自幼體弱多病,不到40歲,牙齒就已全部脫落。說明他精力有限,缺乏龍虎精神。王昭君是在漢元帝37歲的時候入宮的,皇帝應該早是病漢一個了,根本無法對嬪妃普降雨露,更不用說官女了。昭君嫁匃奴呼韓邪單于才幾個月,元帝就掛了。

設身處地,昭君自知留在漢宮無異於耗費生命、慢性自殺。所以,才動了處嫁的心思。當時,她沒多高的政治覺悟,外嫁的初衷主觀是也並非是為漢匈友誼作貢獻,她是為改變自身處境,才奮力一搏的!



而 呼韓邪單于在當時名氣、權勢都很大。並且北方的遊牧民族,多少留有母系氏族的痕跡。女人的地位相對中原要高些,一個普通家族可以女人說了算,優秀的女人還可以搞政治。審時度勢,昭君嫁給有權有勢的呼韓邪在當時是最好的選擇。

王昭君主觀上是為改變自身命運而外嫁,客觀上她的外嫁增進了漢匈友誼,維護了邊疆的和平與穩定,使大漢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機會。王昭君個人也受到了後人的理解與尊重,看來,她的選擇是很有眼光的。

昭君外嫁匈奴後,擁有了做母親的權力,兩年後就為呼韓邪育下了一子。如果留在漢宮,她不可能體驗當母親的快樂,女人無子女是有遺憾的,而她外嫁後,沒留下這個遺憾。

呼韓邪去世後,依匈奴習俗,她本應嫁給繼位的新單于,即呼韓邪的兒子。 但由於在漢族,一個女人嫁給父子二人,有悖倫理道德。昭君為此上書漢中央政府,希望帶著兒子回到漢朝。漢成帝為維護漢、匈和平現狀,詔令昭君尊重匈奴的風俗, 這樣,當時20歲的昭君又嫁給了呼韓邪單于的兒子復株絫若鞮單于,二人又育了二個女兒。

復株絫若鞮單于和王昭君共同生活了十一年,也因病撒手人寰。他的單于的位子由弟弟搜諧若鞮單于繼任,昭君再嫁。往後,王昭君的生活一直相對穩定,無任何波瀾,直到5年後去世,也算頤養天年了。昭君離世時36歲,在古代不算短壽。
昭君去世後,她的後代為加強雙邊關係繼續奔走效勞。昭君出塞為鞏固漢匈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已經彪炳史冊,必將光照千秋。


希望星晨58298869


南匈奴單于呼韓邪,於漢元帝竟寧元年(前33)向漢元帝提出了原為漢家之婿的請求。漢元帝沒有讓自己的女兒遠嫁,也沒有從皇家宗室中選擇女兒嫁給呼韓邪,卻別出心裁地從上萬宮女中選擇5人遠嫁給了呼韓邪,王昭君就是這5人之一,這就是昭君出塞。

那麼,昭君出塞是被迫的嗎?我認為不是,她雖然心有不甘,但卻是自願出塞。理由如下:

首先,王昭君在漢元帝后宮中的地位極低。漢宮后妃登記森嚴,元帝時有“昭儀、婕妤、娥、容華、美人、八子、充儀、七子、良人、長使、少使、五官、順常、無涓”十四級,王昭君僅僅是一位“掖庭待詔”——隨時準備“候選”的最普通的宮女,在十四級之外。而漢元帝遍採天下美色入宮,太多了,又懶得逐一見面,所以翟升和寵幸全憑畫師畫像,於是各宮女為了能得到寵幸,不惜耗費大把錢財來賄賂畫師。而王昭君作為出身平民的“良家子”,根本拿不出錢來賄賂畫師,也不肯賄賂畫師,因而通過賄賂畫師來出人頭地的這條路,對她來說,走不通。史書上記載呼韓邪和王昭君要離別時,向漢元帝跪拜謝恩時,漢元帝才第一次見到了王昭君。

其次,昭君出塞,是她不甘心的選擇。王昭君極漂亮,所以她有自負的資本,因此認定在後宮可以出人頭敵,堅信可以“守得雲開見月明”,也許是一次偶遇,就可以見到皇帝,只要見到了皇帝,以她的才貌,自然能夠得到寵幸。可惜的是,據資料記載她是17歲入宮,出塞時23歲,六年時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仍舊是“以畫取人”,皇帝的光芒照射不到她這個小小的“掖庭待詔”。所以史書才有“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的記載。

其三,“昭君出塞”很可能是一次避禍之舉。史載漢元帝有兩大愛好,音律和美色,身體自然好不到哪裡去。按照當時漢宮的慣例,皇帝死後,大量的后妃宮女將被“夷滅”或“流放”。昭君出塞的時間是漢元帝竟寧元年,而在這一年的7月8日,漢元帝就病死在了長安未央宮。身為宮女的王昭君,應該是對漢元帝的身體狀況有所耳聞,即便是小道消息。因此,有理由懷疑“應詔”和“出塞”很可能是王昭君為避免被“夷滅”或“流放”而採取的避禍之舉。

王昭君出塞之後,被呼韓邪封為寧胡闕氏,為匈奴和漢朝的和諧、和平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說是以一個女子之身,撐起了漢匈和好的一片天,後人評價說她“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評價不可謂不高了。可以說,在匈奴,她達到了在漢宮永遠也不可能達到的高度。

因此上,我認為“出塞”是王昭君很不甘心,但卻是自願的一種選擇,並非被迫。


who看who說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當然是自願的。

王昭君是漢元帝時期的宮女。宮女本身只是女僕,待遇不高,身份低下,其實是被禁閉在宮內,除非皇上開恩才能在很大年齡的時候釋放出去。

宮女唯一的出頭就是被皇帝重新,成為妃子。

然而,漢元帝從年輕時候就體弱多病,只活到42歲就死了。

漢元帝病死的時間,僅僅是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之後幾個月。

而歷史記載,漢元帝還不到40歲,滿嘴牙齒就已經脫落,說明他未老先衰,還可能有很多疾病。

而王昭君是在漢元帝37歲時候入宮的,當時皇帝已經身體很弱,病懨懨的,根本不可能去重新宮女。就算漢元帝好色,當時身體情況也不允許再去搞女色。

所以,王昭君其實根本沒有出頭之日,所以嫁給呼韓邪單于就是一個相對比較好的歸屬。

呼韓邪是著名的大單于,權勢很大。而且匈奴的女人地位比較高,很多時候婦女甚至可以執政掌握權力,所以王昭君嫁給單于也是相當不錯的。

其實,如果王昭君不是嫁給呼韓邪,她只是一個無名宮女而已,今天根本沒有人知道王昭君是誰。

不過話說回來,王昭君的運氣真的不好。

她嫁給呼韓邪之後才2年,生育了1子,呼韓邪就因病去世了。根據匈奴風俗,她應該嫁給繼任單于,也就是呼韓邪的兒子。

但在漢人看來,一個女人嫁給父親又嫁給兒子,豈不是亂倫。所以王昭君希望帶著兒子回到漢朝,然而漢成帝認為這樣會破壞匈奴和漢人關係,命令王昭君尊重匈奴的風俗。

王昭君當時只有20歲,只能嫁給韓邪單于的兒子復株絫若鞮單于,又生育了2個女兒。

復株絫若鞮單于和王昭君結婚後11年,也是因病去世,弟弟搜諧若鞮單于繼任單于,對於王昭君還是很不錯的。

王昭君卻也沒有活多久,在5年後去世,當時也就36歲。

不過漢代醫療太差,人的壽命很難說的,比如霍去病也就20多歲就死了。

王昭君死後葬在內蒙古呼和浩特,


薩沙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王昭君本來是入宮當嬪妃的,結果沒有被選上,因為她沒有銀子賄賂畫師,被畫成了醜女!

若干年後,匈奴來求親,漢元帝就從宮女中選擇一位醜女去噁心匈奴人,結果王昭君被選中了。王昭君如果不應詔,則必死無疑,因此她不得不去匈奴和親。

匈奴單于見王昭君美若天仙,認為漢朝和談誠意十足,就歸順了漢朝。漢元帝見王昭君美麗,心中雖悔,但也無法改變什麼!

王昭君出塞後,得到匈奴單于的寵愛,心中就想做一些事情,為漢匈兩族人民造福。在王昭君的努力下,南匈奴內附漢朝,共擊北匈奴,開創了漢匈和平時代!


大秦鐵鷹劍士


漢宣帝在位的時候,漢朝又是一個強盛期。那時候,匈奴由於貴族相互爭奪權力,勢力已經衰落,後來發生分裂,五個單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個單于名叫呼韓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單于打敗了,呼韓邪和大臣商量要跟漢朝和好,便帶著部下來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于,漢宣帝熱情招待他,並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 呼韓邪單于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便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 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音hú,古時候十鬥為一斛)糧食。

呼韓邪單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奭(音shì)即位,就是漢元帝。沒幾年,匈奴的郅支單于侵犯西域各國,還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把郅支單于殺了。

郅支單于一死,呼韓邪單于的地位穩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同漢朝和親。漢元帝同意了。

以前,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

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都不樂意。

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áng),也叫王昭君,長得十分美麗,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管事的大臣就把她的名字上報漢元帝。漢元帝吩咐擇個日子,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

呼韓邪單于得到這樣一個年輕美貌的妻子,非常高興和感激。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了恩。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慣了。

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


時光隧道2019


王昭君出塞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真實故事。是漢宮的一名宮女,王昭君出塞純屬意外。

公元前33年,屬國南匈奴呼韓邪單于一次入京朝貢,並請求作為大漢的女婿,元帝同意,並將宮女王昭君賜之。

呼韓邪單于得到這樣一個年輕美貌的妻子,高興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說的了。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多少有點捨不得,但天子又難於失信。

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畫的很醜。

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知道此事一氣之下,把畫家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慣了,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歡她,尊敬她。

我想王昭君就是當初不自願的話,後來一定是自願的。


王松林


竟寧元年(前33),呼韓邪單于已為漢朝藩臣,他提出要與漢朝和親,漢文帝批准了。以往漢朝與匈奴和親,漢朝都是把宗室女兒賜予給匈奴單于為妻,此次漢元帝因為這次與以往雙方強弱不同,現在匈奴既已降漢,因此漢元帝不賜予宗室女兒了,改為賜予還沒有被蒙皇上寵幸的後宮宮女。

漢元帝於是派人代表皇上去問後宮的宮女說:“皇帝想以一女賜給單于為妻,誰想去請站起來。”在座的宮女中半天沒人回答,這時一個名叫王昭君的宮女,深深呼出一口長氣,離座站起說:“妾幸得備在後宮,粗醜卑陋,不合陛下之心,誠願得行。”漢文帝於是便命有司選成名冊,禮儀恩數定好,備齊嫁妝,選擇吉日,預備送與單于完婚。

王昭君17歲時,生得蘭心蕙質,玉貌花容,端正閒麗。在家鄉很多人追求她,他父親王襄都給拒絕了,王襄把昭君獻給了朝廷做宮女。昭君沒有想到在後宮五六年,得不到皇帝恩寵,昭君冷落深宮,她只是自嘆薄命而已。昭君決定去匈奴,人都說她是因為怨憤之心,實際上昭君認為:自古婦人雖有才能,皆受制於男子之下;即使得不到皇帝寵幸,虛老於深宮,是命之該如此。

實際上,這次昭君認為去匈奴為妻,昭君知道這是國家深思遠謀,簡勞省費之大計,昭君覺得不能違皇上之命,她覺得自己去匈奴為妻,可以為朝廷解匈奴之患,一旦成功也可以像男人一樣成為功臣。昭君認為是趕上機會了,以前都是宗室女兒才有機會去匈奴和親,正是因匈奴為漢朝藩臣,自己才有資格獲得安國家,定社稷,息兵戎,靜邊戍的機會,可以青史留名。


刪繁就簡347


王昭君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關於“昭君出塞”的傳說很多,那麼她到底是被逼無奈,還是自願為國犧牲呢?


(王昭君)

本可以憑顏值受寵,倔強宮女卻非要靠才華上位

王昭君是漢元帝時後宮的宮女,名叫王嬙,昭君是她的字。

漢元帝這皇帝是個色坯,他經常要給自己的後宮補充美女,但這廝又怕自己有審美疲勞,每次都讓畫師給挑選好的美女畫像,然後他再從畫像中挑選自己喜歡的美女納入後宮。

如此一來,候選宮女們為了能接近皇帝得到恩寵,爭相給畫師毛延壽送禮,她們都希望畫師把自己畫得更美貌些,好得到皇帝的青睞。

只有高傲美麗的王昭君,不願意賄賂畫師毛延壽,自古美人多高傲嘛,王昭君心氣兒高咱們都能理解,可是人家畫師不理解啊!毛延壽這傢伙由此便懷恨在心,他在畫美人像的時候,故意在王昭君的臉上畫了兩顆麻子,醜化了王美人。

結果可想而知,雖然漢元帝隔三差五翻翻畫像找個美女侍寢,長麻子的王昭君居然逃過了皇帝的魔爪。就這樣,倔強的王昭君一直在宮中當個小宮女,等待翻身上位的機會。


(昭君出塞圖)

毛遂自薦遠嫁匈奴,不甘平庸的王昭君終於抓住了機會

公元前33年,為了穩定邊疆,安撫匈奴人心,漢元帝決定和匈奴和親。漢朝和親是老傳統了,而且皇帝都不願意出嫁自己的女兒,通常都是在宮女中挑一個長相過得去的來冒充公主。漢元帝也是如此,他決定從後宮挑一個宮女嫁給來長安覲見的南匈奴呼韓邪單于。

消息傳到後宮,宮女們議論紛紛,個個膽戰心驚,都害怕挑到自己遠嫁到蠻荒之地。等待機會的王昭君不僅不害怕,反而毛遂自薦要求充當和親公主,她認為這是自己唯一一次改變命運的好機會。從來和親的宮女都是死活不願意,這一次居然有個主動遠嫁的,漢元帝聽說後非常高興,就同意了王昭君的請求。

可是等呼韓邪單于領著王昭君一起拜別漢元帝時,這好色的皇帝當時就被美若天仙的王昭君驚呆了。他有心後悔,但御旨已下,只好作罷,心裡卻恨死了那個讓他得不到如此美人的傢伙。

和親事畢,漢元帝馬上調查王昭君此事,當搞清楚原來是畫師毛延壽貪財做的手腳後,氣恨交加的漢元帝立馬殺了毛延壽。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昭君出塞是自願的,沒人強迫。

後記: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就是王后)。不久,她生下一子。兩年後,呼韓邪單于去世。王昭君又按照匈奴的婚嫁習俗嫁給了新單于,後來又生了兩個女兒。後來,王昭君病逝於匈奴,終身再也沒有回過大漢,她的墳塋就是現在的“青冢”。

大詩人杜甫在《詠懷古蹟》之三中吟道: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詩人對王昭君的悲憫之情,溢於言表。雖然王昭君為國家的安寧做出了犧牲,可是“獨留青塚向黃昏”,實乃千古遺恨,蕭瑟淒涼。


本文參考文獻:《中國通史》、《後漢書》


墨雪問心


王昭君:被人誤解的美人!

在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中,王昭君應該是名聲最好的一個了。西施和楊貴妃乃至貂蟬,都算得上是紅顏禍水。而王昭君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民族英雄。她以自己一生的痛苦,換來了兩個民族數十年的和平。

是這樣麼?恐怕不是!

首先,就算王昭君不遠嫁匈奴,當時的漢朝和匈奴也可以保持較長時間的和平穩定。因為當時漢朝雖然衰落了,但其軍事實力和政治實力遠遠在南匈奴之上,也就是說,在王昭君出賽那個時代,漢朝是處於優勢地位的。換句話說,王昭君之所以能夠維持漢朝和匈奴之間的和平,那是因為王昭君的宗主國——漢朝有維持和平的這個能力!



其次,王昭君出塞並不是完全出於自願。而是迫於朝廷的命令。當時選中去匈奴和親,也就是說,朝廷有命王昭君不得不去。如果當時大漢朝廷選中了漢朝後宮的另一位宮女,也許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也就不是湖北荊門山的王嬙王昭君了。王昭君之所以出名完全是一個歷史的偶然。但是經過後世許多文學家,一而再再而三的改變,“昭君出塞”變成了一個由民族女英雄主觀意識而成的必然。為此,後世的小說家不惜虛構出毛延壽這一人物,來為昭君出塞的必然鋪墊條件。豈不知“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再次,關於王昭君的美貌究竟美到什麼程度,是不是足以讓南飛的大雁看見都停住不前?我們永遠都無法知道了。如果真的美到了傾國傾城的地步,漢成帝十幾年來卻視而不見,只能說這位皇帝的審美取向有問題!


最後,我想說明不是王昭君成就了出塞的故事,而是昭君出塞成就了王嬙的美名,王安石有一首《明妃曲》寫得非常好,特別是最後一句尤為點睛:“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千載之後,筆者不自量力模仿王荊公的《明妃曲》寫了一首《和王荊公》:

明妃傾國色,漢宮再無雙。

若言君王重顏色,何故咫尺芳華雪裡藏?

君王若不重顏色,只道區區畫工恃何狂?

豈不知漢宮佳麗三千人,翩翩紅袖美如雲。

縱使延壽心地善,一年又能摹幾真?

王薔自矜高格調,反使無辜做惡人。

蒼天若不睞青眼,漢匈征戰起烽煙。

紅顏寵冠單于庭,黃昏青冢有誰見?

——季賽爭《遙寄王荊公和明妃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