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攻陷天京后为何要屠城?

lxl爱莉


遇到屠城这种事情,千万不要找任何理由为他开脱。屠城永远都是错的,但是做错有做错的原因。曹操屠杀徐州地界三城,淮水为之断流,目的是为了泄恨,因为他老爸和全家人都被徐州牧陶谦给杀了,所以曾国荃这次的屠城,自然也是有他屠城的原因。<strong>

曾国荃拔得头筹,上报时却说太平天国国库没钱!

谁都不是傻子,曾国荃顶着巨大压力,攻打了天京很长时间,就是担心隔壁的淮军抢先一步拿下这千古奇功。李鸿章压根就没打算跟曾国荃争,毕竟曾国荃是李鸿章老师曾国藩的弟弟,抢了曾国荃的功劳就是抢了曾国藩的功劳。所以曾国荃如愿打下天京,消灭了太平天国,可是李鸿章让出去的,可不仅仅是这次的头筹,更是太平天国内部数不清的财富。

谁也不知道天京城内有多少财富,反正上报给慈禧的数据是零。曾国荃告诉慈禧,太平天国的国库是空的,这简直就是把慈禧当成傻子嘛!赶到不安的慈禧,随后便开始分化湘军,也没有给曾国藩应有的殊荣,直到解散他们为止。屠城的目的很简单,太平天国国库里的钱都被湘军给分了,而这个消息不能传出去。

为什么要独吞天京的财富?不仅是为了贪婪。

财富的诱惑达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人的魔性就体现出来了。我想当时的曾国藩和曾国荃很显然就是体会到了这一点。他们此刻显然已经变得贪婪,这些财富足够他们装备一支精良的队伍,足以可以稳定他们在政治上的地位,足以让他们长久拥有权力。一切都是欲望惹的祸,不过我认为不仅仅是这样。

因为当时湘军的军饷朝廷是拨不出来的,清政府所支持的那点钱根本就无济于事。人家是拿命给清政府剿匪,可是清政府却只是口头嘉奖而已。这让湘军十分失望,既然上头不给钱,那他们只有靠自己了。曾国荃肯定是下达过这样的命令,除了太平天国国库里的钱不能动以外,天京城内,但凡你看到的钱财,都可以抢。抢钱自然是要杀人了,这才造成了屠城的结果。

天京城虽然打下来了,可是太平军并没有完全消灭。

不得不说太平军是非常有信念的一支队伍,一直到天京城北攻破以后,他们都没有投降的意思。这让曾国藩十分头疼,因为攻城已经很不容易了,进城以后,剿灭这些太平军的残余部队,那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谁会是太平军中的一员,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向你发起攻击。

所以曾国藩必然是吩咐手下人首先要保护好自己,保护自己的前提就是看到怀疑对象,那就可以杀掉。而且当时有不少城内小规模的战争,都被当成了屠城。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跟太平军的性命比起来,曾国藩自然是更加看重湘军士兵的性命。

总结:其实都是钱闹出来的事情。

  1. 曾国荃打下了天京城,每个人都盯着的太平天国国库居然是空的,这让慈禧大跌眼镜。本来以为可以好好发个财的慈禧十分生气,这才导致后来湘军和曾国藩的下场。
  2. 曾国藩和曾国荃拉起湘军这么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队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除了自身要出钱出力以外,还必须要不断筹款,因为满清政府是没钱的,他们根本养不起也不愿意养湘军。所以把天京城里的钱拿出去分了,岂不是对大家都有好处?而这个秘密是不能告诉其他人的。
  3. 天京城虽然打下来了,可是城里的太平军依旧在负隅顽抗,曾国藩的人马必须要出来平定这些叛乱,而且他们要保证自己的安全,这就造成了屠城的现象。


江湖小晓生


为了争功,争脸,曾国荃也是豁出去了,急行孤军进驻雨花台,曾国藩替他捏了一把冷汗。而最终攻破天京,曾国荃拔得头筹,功劳自是他的,“黑锅”也该他来背才对,与曾国藩没什么关系,实际上,曾国藩几次劝阻曾国荃不要驻扎过近,几次想要增兵保其周全,但都被曾国荃拒绝了。

本文将分为两部分讲解天京屠城始末,前后有些反差,以便于我们更好的从中发现问题,探寻真相。

同治元年五月进驻雨花台直至同治三年六月攻占天京夺取胜利,这段时间充分显示了曾国荃的指挥能力,并没有某些朋友说的那么不堪,本事还是有些的,而湘军的作战精神也值得夸耀,否则断坚持不了几近三年,一般情况下,坚城不下,军心很快就会不稳,如果再加上攻城战中减员过多,那无论怎样,士兵也都不会再冲锋了,努尔哈赤死磕宁远就是个例子。

虽未见史料记载,但天王府该是高层授意特别看护,否则很难幸免。城中最重要的府邸是需要最高长官首肯才能动手,因为不同于其他府邸,天王府中有的不仅仅是黄白之物,还有很多诸如资料,信件,文书,亲眷(重要人犯)等等。另外,士兵要劫掠,各级军官也要有些好处,普通士卒都瓜分一空,领导脸色一冷着令上缴那就得不偿失了。

自入城后,湘军四处劫掠,杀人不计其数,放火多处无法统计,为何要烧?和皇宫失窃后直接大火的道理是一样的,啥都没有,自然就啥都没抢。财物无算,几天过后,就连城中四十岁以下的妇女,也一人皆无。

曾国荃并非治军无方,统兵不严,早在接掌兵权之初就“无时不以扰民为虑”,对于严明军纪则“每于爱惜苦民、苦兵之处,三令五申,禁止骚扰”,大家都知道湘军缺粮,其实天京城内何尝不是,尤其是后期,所有一切形式的援助都断绝了,粮食短缺,所以放出了五六万平民,以减少城内粮食需求,而这些人都是曾国荃以本就不多的钱粮遣散的,至少八成的人都被他资助返乡。而他自己则经常惴惴不安,担心自家钱粮不够闹了兵变。

究其原因:

并不是攻下城池战斗就结束了,城内的巷战是不可避免的,这个时候止杀?那还是让士兵自己上吊抹脖子去吧,既然不能止杀,士兵浑水摸鱼捞些油水,高层们也只能佯装不知了。

“克城宜多杀,切不可假慈悲而误大事。”如果太过仁慈,放过了大部分太平军,今后势必再起燎原之势。

前文讲过,将士用命。没因为粮饷的匮乏引发兵变,曾国荃就拜谢天地了,奖励那是没有的,即便朝廷后续有奖励,均分到士卒手中也没多少,所以这可以算是一种筹军方式。

士兵烧杀掳掠的时候,曾国荃的恻隐之心并没放到百姓身上,而是这些士卒。湘军的裁撤,绝不是临时起意,这是曾国藩两兄弟早就商量好的,并且连曾国荃的“后路”都想好了,“解甲归田”。

基于这几点原因,曾国荃并没有下令停止杀戮,一是城中敌军势力并未清剿干净,执意止杀会让自己的士卒直接面临死亡的威胁,二是出于恻隐之心,跟着自己打仗三年,士兵们用命也不过混碗饭吃,混个饷银花花,大好处是没有的,自己给不了,朝廷不会给,因为湘军的命运早已经定下。三是出于害怕,历时三年的战争,鱼龙混杂的湘军,好处没有捞够的话,憋屈的士兵发起哗变毫不稀奇,胜利之后直接面临的就是部队无法控制。还有一点就是斩草除根,不留后患,以免死灰复燃。所以纵容之下,发生了屠城惨剧。说了诸多原因,只是对当时状况的分析,并不是给曾国荃找借口,他是罪不容诛的,这点毫无疑问。


古今通史


(1)不是曾国藩屠城,是他的弟弟曾国荃。

清军围攻天京的时候,主将是曾国荃,攻陷天京的也是曾国荃的部队。

曾国藩但是是作为主帅,坐镇军营,并没有亲自指挥上战场。

(2)曾国荃有屠城的癖好。

曾国荃为人凶狠,个人历史上有两次残暴的屠城记录,一次是安庆屠城,一次是南京屠城。

1861年,曾国荃部攻陷安庆,进行了屠城,杀光数万人,曾国藩的亲信李榕称湘军此次杀劫最重。

通计前后杀毙援贼、城外垒贼、降贼及城中之贼实有四万余人,军兴以来,杀劫此为最重(《十三峰书屋全集》)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说杀有上万人。

杀贼凡一万余人,男子髻龀以上皆死。。。。。。妇女万余俱为掠出。
军兴以来,荡涤未有如此之酷者矣。(《能静居士日记》)

连自己阵营的人都说太过于残酷,可见曾国荃之残暴。

1864年,曾国荃攻陷南京,再次进行屠城。

曾国藩幕僚赵烈文记载他见到的情形。

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担,又无窖可挖者,尽遭杀死,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远,其乱如此,可为发指。(《能静居士日记》)

(3)曾国藩知道他弟弟屠城,但是极力否认。

湘军历史上还有一次影响恶劣的屠城,即1858年李续宾部九江屠城,杀了将近两万人。

对这些屠城,曾国藩知道吗?他显然知道,但是装作不知道,甚至否认。

屠城对吗?

且看湘军大将彭玉麟,因为曾国荃屠城,两次写信给曾国藩,第一次安庆屠城之后,彭玉麟让曾国藩大义灭亲,杀掉曾国荃,第二次天京屠城,彭玉麟再次写信给曾国藩,让他诛杀曾国荃。

曾国藩的说法是什么呢?他是直接否认有这回事,甚至生气的质问彭玉麟,我弟弟怎么得罪你了,你这么说他?

阁下于十一年(指安庆陷落)冬间及此次(指天京陷落)皆劝鄙人大义灭亲。舍弟并无管、蔡叛逆之迹,不知何以应诛,不知舍弟何处开罪,阁下憾之若是?”(《曾国藩家书》)
鄙人在军十年,自问聋聩不至于此。(《曾国藩家书》)

(4)湘军屠城的原因。

①主要是解决军饷问题。

湘军主要靠自筹自足,养着这么庞大的军队,没有钱怎么能行?

当兵的为你玩命,为的就是升官发财,不给他们好处,谁给你拼命?

所以,屠城的好处是借着杀贼之名,满足了将士们的掠夺财物,发财的最直接的需求,也能解决军饷问题。

曾国荃超级有钱,这些钱如果不是靠着烧杀掳掠,钱从何来?

②发泄私愤。

湘军和太平军作战,双方都杀红了眼,湘军前期经常被太平军吊着打,非常窘迫,自然恨透了太平军,是以城破之后,连带着整个城市的军民都倒了大霉。


师明礼


我是花木童说史,回答这个问题心情无比沉重。1864年,太平天国的天京保卫战失败,古都天京(今南京)被湘军攻陷,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纵容士兵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城行动。

天京保卫战历时50多天,城破后湘军屠杀无辜百姓,肆意糟蹋踏妇女,掠夺财宝。曾国藩的机要秘书赵烈文在日记中这样描述:城破后,整个金陵城中“尸骸塞路,臭不可闻。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担货物又无窖可挖者,尽情杀死。沿街死尸十之九皆是老者,其幼儿未满二三岁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一人俱无。老者无不受伤,或十余刀,数十刀, 哀嚎之声达于四野。其乱如此,可为发指”。其实这并不是湘军第一次大屠杀,在湘军击败太平军,占领安庆后,就屠杀了16000多名降卒。曾氏兄弟由此获得“曾屠夫”的恶名。

如此令人发指的屠杀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条。其一, 由于当时太平运动席卷中华大地,清军的八旗兵已无力镇压,清政府不得不借助民间“团练”地主武装。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在湖南组建了湘军,招募的兵丁主要是穷苦农民和乡间无赖。湘军不属于政府正规编制,没有兵饷,这样曾国藩就只有通过战绩才能从政府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存在感。

其二,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政府财政已极度拮据,根本无力支付湘军军费。湘军购买武器及士兵军饷都要靠战争抢夺得来。曾国藩就只有通过纵容士兵杀戮,抢夺来激发士兵斗志。天京保卫战后,民间流传曾国荃湘军掳掠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一时间,长江上成百上千艘舟船,满载这些财宝驶向湖南。

曾国藩虽然对近代中国做出了较大贡献,但他和他带领的湘军所犯下的杀戮罪行,是他永远抹不去的黑点。

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区谈论。若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花木童说史


另类君开讲:-)

曾国藩屠城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么说不是为他辩护,而是综合当时曾国藩面对的所有不利因素给出的答案。

主要原因有三个。

①、曾国藩的湘军人数太少,如果不屠城的话,天京城内居民很可能死灰复燃。这个和当初满清搞“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原因是一样的,当初满清入关以后,哪里能想到汉族这么多人,“剃发易服”是为了触探汉人的反抗心理线位,遇到不听话的就杀,留下听话的,让反抗的火种少之又少;曾国藩湘军屠城,也是为了减少太平军复原的基础和可能性,而且湘军攻下天京后还是要守城的,将天京居民屠杀殆尽,守城的时候可以减少布防的工程量;

②、积怨已久,必须释放。湘军属于民间武装,由于庚子赔款和太平军的折腾,清政府财政赤字太大,无法支付军费,就打破康熙定下的“永不加赋”承诺,让湘军就地筹集粮饷。湘军源起于湖南湖北,在家乡还有人给你几分薄面,但到了江苏安徽,人生地不熟,筹不到粮饷,那就只有抢了。

湘军熬苦奋战十几年,多是兄弟父子一起上阵,眼看自己的亲人被太平军杀死,积攒仇恨可想而知,近日太平军老巢被端,不多杀几个人难解心头怨恨!

③、当时刚刚经历辛酉政变,慈禧太后出位,肃顺等八大臣团灭。肃顺是曾国藩的靠山,此时曾国藩尤其需要证明自己对满清掌舵者的赤胆忠心,慈禧和奕䜣恨太平天国恨得牙都痒痒,曾国藩唯有如此才能让慈禧等人相信自己“忠勇可嘉”“不负所托”!

另类君理解的曾国藩屠城就是这个道理,不知读者君以为然否?


另类文史


湘军攻陷天京之后,确实对天京城实行了大开杀戒。当然了这件事都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干的。

既然把天京城给攻下来了,太平军也投降了,这时候的他们死的死,逃的逃,为何还要屠城呢?

很多人对于这件事有点难以费解。

但是,湘军尤其是湘军的领导,肯定不是这么想的。因为湘军正是天平军的敌人,他们和太平军这个仗一打就是十几年。

可以说他们之间的这种仇恨是刻骨铭心的。

这么长的时间,战争给人带来的伤痛与生离死别,简直就是一种折磨,精神和肉体双方面的折磨。

这一点没有人能比曾国荃等人更能理解的了,所以,对于誓死抵抗天京城的人,曾国荃只好屠城了。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牺牲了的无辜的百姓,但是,那时候他们根本就顾不了这么些。这说明天京被攻破之后,天京城就陷入到了混乱当中。也许,这个混乱是湘军的领导人刻意的制造的。

后来,曾国荃还在天京城里放了一把火,索性来了一个毁尸灭迹。

这样做当然也是对曾家有好处的了,毕竟太平军尤其是洪秀全等人在占领天京城的十几年里,敛财无数。

这些被太平军聚集起来的财宝,只要城乱,失火,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被湘军的领导人给洗白了。

也就是说,曾国荃可以把所有的宝贝,都给运送到自己的老家去。而不是上报给朝廷,最后归功到朝廷的国库当中。

等他们把财宝都运送完毕,然后再给朝廷上报的时候,就说全部东西,都毁之一炬了。

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做法,真的是天衣无缝呀。

你看这件事曾国荃和曾国藩干的是不是很漂亮,令古今之人叹为观止吧。

说白了皇帝即使想找一件事来处理他们,都没有办法抓住他们的把柄。当然了既然当时他们敢这样做,就不怕上面追究责任。

毕竟太平军对于清朝来说,是一场足以让他们亡国的运动。对于清朝领导人来说,只要湘军能够帮助他们灭了太平军,就是祖宗显灵了。

再多的奢求,他们也不敢有了。

还有就是毕竟清末真的是太乱了,他们还需要曾国藩,曾国荃这样的人来为自己效力呢。

万一再来一场叛乱,无人可用也不行呀。

不过,曾国藩可能也知道在太平军被灭之后,若是清政府腾出手来的话,可能就会对他们有所打击了。

所以,曾国藩提前就把湘军给裁剪了,只保住了他的学生李鸿章的淮军。

总之,湘军屠城,防火毁尸灭迹,并没有对他们带来坏处,反倒是他们可以利用屠城,制造恐慌,谋取私利。


汉史趣闻


这里要更正一下,屠城的不是曾国藩,而是曾国荃。

太平天国末期,曾国藩为了满足曾国荃成就剿灭太平天国的不世之功,一直没有派其他得力将领参与,其他人负责打外围,比如李鸿章在上海打苏州由东往西。左宗棠在江西由南往北清剿。

曾国荃破城之后,湘军彻底失控,挨家挨户搜罗财宝,通过水路运往湖南,长江上的船只价格暴涨。

毕竟天京城已经是太平天国大本营很多年,所以十分繁华,财物众多,湘军哄抢也可以理解。

而且这里的人作为太平天国首都,也是被认为是病入膏肓的反贼。

所以当湘军军纪失控,开始不断杀人,曾国荃的纵容,就有了有很大关系。

其实本质上曾国荃并不是杀人狂魔,但曾国藩是。屠城安庆的指令就是他下达的。

曾国藩当时认为,宁愿安徽赤地千里,也不能让长毛贼有机会得到补给,人都死光了,对他来说才好。

不管怎么说,曾国藩作为政府军代表,对百姓这么残忍,让人太惊讶了!


华尔街评论


一般来说,屠城主要是出于三个因素。第一,古代围城之后,基本上要么开城投降,要么全民皆兵进行抵抗。所以,一旦进入攻城阶段,双方就很难有回旋余地了。试想,你在城墙上弄死人家丈夫、儿子,然后让人家老婆孩子臣服你,可能性有多大?因此,接下去的巷战,基本上又是死拼到底。第二,树立一个投降活命、抵抗死路的形象,对于保护自己士兵,完整接收城池,是有宣传效应的。第三,尽管古代没有系统的心理学,但是将领对于士兵需要适当的发泄,还是会比较认真的去考虑的。紧张致命的攻城战之后,士兵必然需要发泄情绪,将领不可能组织进行心理疏导吧,那么屠城和抢掠、奸淫就是最好的办法。


那一曲花瓣雨


曾国藩领导的湘军不仅屠天京也屠了九江、安庆,曾国藩为什么接二连三的屠城这要从他的湘军说起,曾国藩的湘军是地方武装与满清正规军 不一样,正规军享有朝廷发放的粮饷而它没有,它的饷银主要来自湖南湖北两省,长此一往饷银也有不按时发放的时候,湘军甚至出现官兵索饷哗变的情况,再说湘军当兵打仗就是抱着升官发财的目的,曾国藩纵容湘军屠城大肆烧杀抢掠奸淫也是为了让这个地方武装有作战的动力,也是让湘军好为他卖命,城破之时城中凡可取之物扫地而尽,不可取者皆毁之,至剖棺以求财物,湘军大包小包、肩扛手提简直如土匪无二,再一个就是泄愤报复,湘军攻打九江、安庆、天京采用的是长期围困的方法,攻打安庆、九江都用了一年多,攻打天京用了两年多,长期的围城战又久攻不下而且还受到太平军援军的打击,一旦城破必通过大肆屠城来泄愤,正如曾国藩对其弟曾国荃所说“屠城以泄其愤,迪庵在九江亦是如此办法”。


大漢羽林軍


是兽性发作,为了做清庭的走狗,一惯对自己的同胞怀有刻骨仇恨,曾剃头在湖广一带招兵公开鼓吹,你们要想不忍饥挨饿只有去吃粮,吃粮就是去当兵有饭吃,杀了太平军可以升官发财,打开南京来了你们什么都有,至使湘军如狼似虎疯狂围剿太平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