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自成為何成為令人恥笑千古的統治者?

Wild-Fire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這李自成開局不咋地,憑著一股子不怕死的韌勁,被老朱家的子孫,打爬下無數次,又爬起來無數次,硬生生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成長成為一個不得不讓所有人矚目的大人物,這人能做到這份上,那絕對是個了不得的人。不過他這人,還應了那句老話,人這輩子走路咱防著跌,吃飯還防著噎。

李自成後頭也實在是太順利了,順利的有點子忘乎所以的程度,就忘記了這句老話了,整個動作太過急切,不僅讓剛到手的江山,還沒有焐熱,就被吳三桂帶著滿清的八旗大兵,三耳光外帶倆大腳丫子就踹死在了逃亡的路上。

此後更是讓咱漢人大一統的江山,白白便宜了那喜歡割地賠款跑路的大辮子滿人手裡,咱大華夏的文明被拉低了三百年多年都不止,之後咱大華夏的子民跪在地上,被白皮豬大耳光子又招呼了好多年。

所以很多人都喜歡黑這李自成,現在老梁也不下結論,咱先瞅瞅李自成乾的這些個事,然後再來討論。

李自成的那些個事

這事呢,咱從崇禎十三年開始說起,這一年之前李自成被崇禎揍的不要不要的,只有撅著屁股跑路的份。可轉過這一年,李自成趁著大明的軍隊去搞四川的張獻忠,撅著個屁股跑到了河南,搞了個開倉放糧的事,一句“迎闖王,不納糧”的口號,讓大明的子民一聽紛紛跑過來聚集在他的旗頭下面,這隊伍就不斷的壯大。

就這麼一路打,一路放糧,就像蝗蟲一樣,洗劫了一個地方,又打下一個地方,留下的是一片一無所有的空地,撅著個屁股滿大地亂竄。

大傢伙瞅見沒,這問題就出現了,李自成他是沒有根據地的,他只是簡單的拿下一個地方,吃光這裡,餵飽那些個投靠過來的人,然後覓食一樣的拿下另一個地方。

這和不事生產的土匪沒啥兩樣,在人數少的時候,這麼做完全可以,但隨著人數的增加,沒有根據地,你的那些個政策和口號是不能落地產生實質效果,跟隨他的老百姓拿不到物質上的好處,他們的處境是沒有改變的,充其量就能吃上一頓飯而已。

再有一點,沒有根據地就沒有合理的稅收制度,沒有稅收制度,你的財政是無根之水,只能靠掠奪來籌集軍餉。

好吧,隨著追隨李自成的人數越多,糧食和軍餉都會成天文數字一樣的增長,這些數字又不斷的推倒他到處去攻城略地,這種舉動一旦受到挫折,那麼一紙空文的口號拉扯起來的利益關係,就會土崩瓦解,看似龐大的軍隊,一夜之間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好吧,分析完畢,咱接著瞅李自成接下來都幹了點啥,第二年崇禎十四年的時候,打下了洛陽,幹掉了那個視金錢如命的福王(這福王就是腦殼裡裝水的白痴)。這不這福王就被李自成,洗的白白剁了和幾頭鹿燉在了一起,搞了一“福祿宴”犒勞自己的手下。

那麼從這件事,我們又能瞅出點啥呢?他這個人對待自己的敵人簡單粗暴,敵人就是敵人,就是你死我活的仇人,沒啥好講的道理。所以李自成從開始到最後,他始終就是一支孤軍,這好漢都得三個幫,歷史上能成事的君王,那個不是視賢才如命的呢?

當然這福王不是啥賢才,但這千金買馬骨的道理咱應該懂,你就算是想要福王那點子財貨,這福王都到你手裡了,你可以用很多辦法拿走他手裡的財貨,你為啥要選擇最低劣的手段呢?

這做事是給人看的,尤其是給聰明人看的,就這麼一下,全天下讀書人(聰明人),心裡可就犯起了嘀咕,這是土匪還是良木的梧桐,他們會考慮的。

考慮的結果,這李自成從成事開始到最後完蛋,只有一個牛金星在身邊陪著嘮嗑,啥謀士集團您真心想多了,根本就沒有的事。

崇禎十五年,掘了黃河的堤壩,沖毀開封。

崇禎十六年,拿下襄陽,蹲在襄陽的城頭上做了新順王,搞了一個優惠活動。

"給牛種,賑貧困,畜孽生,務農桑",又"募民墾田,收其籽粒以餉軍"。

說道這裡,就有朋友說了,這不就是要搞根據地嗎?是啊,瞅著是像,但大傢伙接著往下看,崇禎十七年的時候,他這就攻進了北京,大明是完蛋了。

好吧,這根據地滿打滿算就一年,好的政策根本就來不及實施,在老百姓的心裡,你這棵小樹苗還沒長起來呢,叫他根據地你可真心想多了。

這個時候,咱在瞅瞅全天下,大明的官軍還在,反抗官軍的起義軍還有不少,大辮子八旗大兵歪七扭八的蹲在馬背上隨時準備闖進中原撈上一票。

先前還有大明這隻快要癱了的龍守著,好傢伙你李自成連塊根據地都沒有的玩意,一傢伙把這看家護院的龍給弄死了,自己個頂著個大腦殼想冒充,你有那實力嗎?你做的那些個事,能讓一半人服氣嗎?你有那一巴掌下去,就讓人下跪的氣勢嗎?你是主角光環加身嗎?

沒有,當然沒有了。

咱再瞅瞅,李自成進了這北京城都幹了啥

一開始的時候,還比較矜持。

"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鋪營業如常,"有二賊掠緞鋪,立剮於棋盤街。民間大喜,安堵如故"

這沒幾天的功夫,這就開始四處抄家,這劉宗敏,搞了五千個夾棍,造了炮烙。這就讓大傢伙出軍餉,不出,好吧大刑伺候,這一傢伙就搞死了小兩千人。這波人可是掌管天下錢糧的主,老梁說這波人委實不是啥好東西,但你還沒有安穩的拿到天下,你這麼幹,就是將自己架在火上去烤。

當年老朱家的朱元璋也搞過,那是在天下沒有戰亂開始的,你李自成這是要鬧幾啊。

好吧,這糧餉就搞出了七千多萬兩。後來詔安吳三桂這千古罪人的時候,出了岔子,吳三桂老是猶豫不決。要老梁說也是,你李自成在北京城那地頭搞的那些個事,放誰心裡都不踏實啊。

這不李自成,提著自己個的大兵就跑一片石這地方和吳三桂幹了起來。咋說呢,這李自成治理天下,屁也不頂,但搞軍事那叫個手拿把掐,把個吳三桂快要整趴下了。

和吳三桂通那個哈的滿清晃著大辮子,摸著賊亮的寬腦門,就衝了出來,給李自成的屁股來了一傢伙,好吧李自成算是敗了。得,李自成四十二天的皇帝命,就這麼終結了。

要老梁說,李自成是一個成功的軍事家,但他絕對不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所以這統治者的帽子扣在他的腦袋上委實有點子大,所以不免讓人嘲笑。


梁老師說歷史


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奶奶給我講闖王李自成的故事,說李自成攻下北京後遇到一個老道,老道讓他拖一塊大石頭,李自成拖著大石頭走了十八步,老道告訴李自成這就是你的國運,你在北京能當十八年皇帝!李自成高興壞了,於是問老百姓都有什麼願望,小孩子就說放炮,於是北京城天天放炮,放到第十八天被清兵打跑了,李自成找來那個老道說:你不是說我能當十八年皇帝嗎,這才第十八天啊。老道說:是啊,因為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放炮,闖王你放了十八天的炮,就相當於十八年了啊!

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對這段歷史深信不疑,根據這個故事我悟出了很多道理,比如,做事要堅持,機會來臨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堅持再堅持,勝利之後不能驕傲,不能忘本等等,我還給我的小夥伴、我的同學講這個故事。。。。。。

直到有一天,我學到關於李自成的歷史,我才搞清楚,李自成在北京呆了42天,拉車的是周文王拉車八百步定周朝八百年天下,至於放炮的歷史,我到現在也沒搞清楚,只能說我奶完全能夠做一個自媒體,故事編的有模有樣,難怪我小時候總感覺我奶有時候講一個故事前後不一樣。

所以,在我的骨子裡,一直認為李自成是一個特別沒有毅力,驕傲自大的人,是一個令人恥笑千古的統治者。

但是,真實的歷史是,李自成是一個特別有毅力的人,從崇禎二年參加起義,多次被打敗,都能死裡逃生,其中有降而復叛的,最慘的一次就剩十七、十八人逃入深山。直到崇禎十七年攻入北京,前後鬧革命十五年,逆境中改變了歷史。

李自成的失敗在於,能夠打破一套舊的世界秩序卻不能建立一套新的秩序,只能毀滅一切,而不能重新建立一個世界,在李自成進入北京的42天,是京城慘絕人寰的42天,李自成通過“追髒助餉”從官員中拷掠7000多萬兩白銀,由於部隊不能抵制封建腐朽的生活,迅速腐化,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失去了民心,最終被清軍打敗後就再也沒有東山再起。

自古成王敗寇,失敗了被恥笑也正常。


史論縱橫


我來回答一下。闖王李自成為什麼成為令人恥笑的統治者,我認為有如下原因。

第一,享國時間太短,不合法。李自成自起義開始到當上皇帝用了十八年時間,當皇帝只當了四十二天,雖然也是在北京登基,但是龍椅都沒坐熱,就灰溜溜的跑了,這樣的“倉惶”哪有統治者的風範,令人恥笑。另外,李自成在西安已經登基過了,二次登基,可見自己心虛到何種程度。“草臺班子”的政權組成,根本就沒有合法性,全是一群“文盲”和“二流子”組成的權利機構,就一個李巖是個文人。前明的官員都不願和這些人為伍。最後,逃跑前火燒紫禁城,自己得不到,別人也別想得到,可見其可笑荒唐。

第二,添亂誤國。李自成雖然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但是,李自成起義之初並沒有想要徹底的推翻明朝政府,自己的小富即安思想只是想混個“王”當一當。可後來玩大了,加上明朝政府的無能,積重難返,東林黨誤國。農民軍攻破大同直搗北京,崇禎上吊自殺了。本來打著“勤王”名號的農民軍把明朝推翻了。而當時明朝政府正在與後金在關外決戰,而關內李自成的農民軍,目光短淺,只顧“窩裡鬥。”使得明朝政府要拿出大部分人力和物力來平叛,客觀上“幫助”了大清,添亂誤國。

第三,短視。李自成戰略失誤,得罪吳三桂。李自成怒殺吳三桂的父親吳襄,還有吳家三十幾口人,並且霸佔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這麼做的結果把本來在,大順和大清之間猶豫的吳三桂推向大清。李自成作為大順軍的統治者,擅自將一個守護重要關隘的大將得罪了,可見李自成的短視,作為最高統帥,李自成看輕山海關的戰略位置,嚴重低估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和大清八旗軍的威力,以及吳三桂獻出山海關,放清兵進入關內對關內百姓的危害。農民軍的戰鬥力在與騎兵為主的八旗軍作戰,根本沒有勝算,加之佔領地區沒有形成有效的根據地和安撫百姓,在被逐出北京後,一直疲於逃命。

第四,思想幼稚。“迎闖王,不納糧。”這句口號本來可以聯絡和團結一大部分農民和中下層百姓,但是在進入北京後,花花世界的影響下,自身的不足和侷限性可是暴露,農民軍燒殺搶掠的行為比比皆是,百姓看到後心寒了,李闖王也是這德行,開始不在支持大順軍了。另外,進入北京後本該安撫前明的官員為自己所用,但是卻帶頭侮辱和打罵這些文臣,竟然把腳丫子放在大臣的脖子上,太荒唐、可笑。

一家之言,供參考之,謝謝。


龔小胖子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已經帶領農民起義軍拼殺多年的李自成在陝西西安正式建立大順政權,並且開始帶領大順農民軍向北京進發。誰能想到,就在七年之前,李自成在與洪承疇、孫傳庭等人統領的明軍戰鬥中,是大敗虧輸,僅率領十數人逃入商洛山中,可是如今,李自成東山再起,率領號稱“百萬之眾”的農民起義軍,奔著明朝統治的中心北京殺來。

李自成一路上可謂是勢如破竹,所遇明軍不是一觸即潰,就是望風歸降,僅僅三個月的時間,李自成就打到了北京城下。而此時北京城內的崇禎皇帝已經是徹底淪為了孤家寡人,走已然是沒有了可能,他期待著的勤王援軍也沒有趕到,城內早已經是混亂不堪,就連周圍的大臣也紛紛離他而去。最終,萬念俱灰的崇禎皇帝留下了那句“皆諸臣誤朕”的感慨,在煤山自縊,正統明朝就此滅亡。

歷史在這個時候,給了李自成一個可以名垂青史的機會,他本有機會成為繼劉邦和朱元璋之後,第三位依靠白手起家登上皇位,建立大一統政權的農民起義軍領袖,然而,李自成非但沒有獲得這份殊榮,反而因為他的迅速墮落與敗亡,成為了千古笑柄,為後世所貽笑大方,不免讓人感到唏噓。


李自成的農民軍政權,很難將其稱為“國家”或者“完整政權”,他的表現更像是流寇。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李自成在他起義的十多年裡,從陝西打到了中原,從中原又打回了陝西,然後從陝西又帶著人一路打到了北京,可是到頭來,除了陝西外,李自成並沒有實現對於佔領地的直接控制。

他的兵鋒所到之處,最先遭殃的是朱明子嗣和地方的藩王,然後就是明朝的官吏以及地方上的豪強富戶,他的“均田免糧”的口號,更多的時候是在為自己所帶領著的起義軍以及地方貧苦百姓去搶奪土地、財產而正名。所以,李自成經過的地方,並不是一番所謂的農民當家做主的樂土,而是一片“無組織”、“無法律”、“無管理”的“三無”混亂之地。特別是在李自成佔領北京之後,中原地區的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完全成為了“無政府”狀態,明朝沒法管,李自成沒有管,所以是混亂至極。

所以,李自成自始至終都沒有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沒有固定的領土和控制範圍,更是沒有對所“佔領”的地區實施有效的管理。

於是,相伴而生的就出現了兩個新的問題。

其一,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始終沒有穩定的軍需糧草的來源。

他們所能依靠的只能是搶掠。先是搶皇族,再搶官員和地主,最後百姓也跟著變為了一無所有,只能跟著李自成走。李自成的部隊越來越大,消耗也就原來越大,那麼劫掠的程度也就更加的嚴重,與其說這是農民起義軍,不如說是流民大軍,更不如說這就是徹徹底底的流寇。

其二,李自成沒有建立自己的行政官僚體系。

李自成的管理體系與其說是兄弟化、軍事化的管理,不如說就是一種影響力的管理,沒有體制、沒有體系,更不成系統,自然沒有辦法形成有效的管控。形成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李自成缺乏對於人才隊伍建設的認知,另一方面則是起義軍管理層內部的矛盾與利益爭奪。

這一點在李巖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李巖可以說是李自成手下難得的文武全才,可是卻一直遭到排擠,沒有得到絕對的支持和重用,最後還被陷害致死。

正是因為李自成不注重對於佔領地的管理和開發,沒有建立根據地,所以才有了李自成在敗退山海關,離開北京後,一路上被清軍追著打,沒有任何的戰略緩衝地帶,以極快的速度就被擊垮,直至滅亡。


李自成另外一個為人所瞠目結舌的,便是整個政權自他開始,極其迅速的墮落了下去。

進入北京城前的大順政權和進入北京之後的大順政權,可以說是存在著天壤之別。

這或許就是當時貧困農民階層的天性,也或者說是因為多年的艱苦征戰,如今一朝的得勝,所有的緊張情緒都放了下來,只不過,這一放就從放鬆變為了放縱。

且不說起義軍的中下層官兵們,在北京城內劫掠府上富戶,強搶民女,作惡多端,“強盜”和“流寇”本性暴露無疑,全然沒有了起義軍當年秋毫無犯的作風,而對此,李自成等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他們做的是更加的過分。

這其中,最為慘無人道的便是劉宗敏主持的“拷掠”了。

整個拷掠過程可以說是非常的殘忍,劉宗敏命人特別趕製了五千副夾棍,夾棍上有稜,有鐵釘相連,凡不從者,則夾碎手足。同時,命人在門口樹立了兩根柱子,作為凌遲專用。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劉宗敏就拷掠出銀七千萬兩,隨即鑄成銀餅,約數萬塊,後來用騾車運至西安。

對於劉宗敏的行為,李自成選擇了默許和縱容,其他人亦是如此,而他也沉迷於後宮的紙醉金迷的生活中不能自拔。於是,整個政權就這樣墮落了。

與此同時,李自成對於手下的管控力也開始減弱,這一點在劉宗敏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原本計劃投降李自成的吳三桂,選擇了背叛並且重新奪下山海關,於是李自成讓劉宗敏帶兵前往征討,誰知劉宗敏是公然抗命,甚至直接回應李自成說他是讓自己跑到前線賣命,自己在後方享福。可以說,李自成在萬般無奈之下帶領著一群同樣不願意出征的將士們去打“山海關大戰”,最終的結局可想而知。

更為重要的,起義軍內部的官員和將領,也在這個時候開始爭權奪勢,前文中說到的李巖並不是唯一的犧牲品,這也使得起義軍內部開始變得矛盾重重,戰鬥力更是急劇下降。


而“山海關大戰”前後的整個過程,更加昭顯了李自成政治和軍事上的“愚昧”。

進入北京的李自成,非常清楚吳三桂以及他所控制的山海關的重要性,於是命人帶著四萬兩白銀,以勞軍的名義招降吳三桂,並且額外獎勵給吳三桂一萬兩,並許以了高官厚祿。而吳三桂也同意了李自成的招降,帶兵前往北京。

可是,就在李自成費盡心思招降吳三桂的時候,劉宗敏成為李自成的“豬隊友”。

劉宗敏將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抄家,並且一家老小全部被關了起來,更是對吳襄進行了嚴酷“拷掠”,吳襄是是遍體鱗傷,奄奄一息;除此之外,劉宗敏更是直接將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霸佔。於是這便有了那句經典的“吳三桂衝冠一發為紅顏”,直接怒斥“李賊自送頭來”,就此與李自成反目。而此時的李自成,還是以誘騙威逼的形勢給吳三桂寫信,更加讓吳三桂氣憤不已。

於是李自成帶兵親征山海關,其統領的軍隊數量約為七八萬人,而此時吳三桂經過收降和招募,軍隊人數也已經到了六萬人,李自成的軍隊在數量上優勢並不明顯,而在裝備和戰鬥力上,與吳三桂的核心戰力關寧鐵騎更是不在同一層次。

然而即便這樣,李自成卻依然不想著吳三桂重奪山海關立足未穩,打吳三桂一個措手不及,而是還對吳三桂抱有幻想。

李自成帶著崇禎皇帝的太子等眾位皇子,以及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與他的一家老小,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向山海關進發,期間還不時與吳三桂進行招降。

而吳三桂則是將計就計,一邊派李友松、譚邃寰、劉泰臨、劉台山、黃鎮庵、高選等六人前往李自成營中,與李自成談條件的同時,也是在拖延時間;另一邊,則是派人與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多爾袞接洽,想要向清朝“借兵”。

所以,當李自成恍然大悟,趕到山海關前的時候,他要面對的已經不再單單是吳三桂,還要面對的駐紮在山海關後十五里地的多爾袞以及他率領的十多萬八旗鐵騎。

最終,李自成在與吳三桂的交鋒中,本就沒有佔到多大的便宜,士兵們經過激戰也是筋疲力盡,而在面對八旗鐵騎的衝擊時,更是全線潰退,劉宗敏也是身負重傷,李自成在山海關可以說是大敗虧輸。

就這樣,李自成率領著殘兵敗將逃回了北京,在草草舉行登基大典之後,便率部撤出了北京,從此開始被滿清大軍一路追擊,直至自己身死湖北九宮山,大順政權滅亡。


《明史》中,對於李自成有著這樣的評價:

“盜賊之禍,歷代恆有,至明末李自成、張獻忠極矣。”

由此可見,李自成在統治者們看來,不能算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也不是國家的統治者,而只是一名徹頭徹尾的流民盜匪的頭子。

而在後來的歷史中,毛主席也用“不能學李自成”來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反省,已然成為了歷史的反面教材。

而李自成一生所謂最大的“功績”,即推翻大明王朝的統治,卻恰恰為清朝做了嫁衣,這為清軍入關提供了合法性依據,同時幫助清朝消滅了一個最為強大的對手,製造了政治上的真空,可是他自己卻沒有享受到任何成果,只落得兵敗身死的下場,同時還有極為複雜的歷史評價。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自成成為了為人恥笑的“統治者”,而這一切卻恰恰又是李自成一手造成的。


雍親王府


你這些都是很膚淺的原因,讓我太對莎莎失望了。

李自成起義,本質就是狂熱的暴民運動,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所以,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結局的失敗,同理還有太平天國運動,還有法國人無數次的所謂革命運動。

從底層煽動,開始會比較容易,民意民怨很容易被煽動起來,但這和洪水猛獸差不多,基本上後續的發展不受控制。就相當於你炸開一個水壩很容易,但是這個洪水怎麼走,怎麼收攏?覆水難收,你能控制嗎?

什麼區區文官,區區謀士就可以改變形勢,你太天真了。

你信不信今天李自成說我們不要搶大戶了,我們還是種地納糧吧,因為這是國家民族大義需要,不得不為之。

只要今天李自成敢這麼說,明天李自成的人頭就被掛城門上了。

不行你去翻一翻,這種從社會底層發起的暴民運動,哪有什麼一蹴而就就成功了的例子?

基本上結局都是杯具。

別說歷史了,就說現代的烏克蘭,臺灣,包括幾十年前大陸的什麼革命,一旦民意被煽動起來,基本上就不可能有什麼建設,除了破壞,就是破壞。

權力必須關在籠子裡,民意更要關在籠子裡,要用必須用,也要有組織有紀律迅速漸進的用。

這玩意太可怕了。


那個米


“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這首明末的民謠,反應的是受苦受難百姓的擁護之情,但是同時也暴露出李自成造反的侷限性與狹隘性。

原本就是活不下去的情況下的一種抗爭,小農意識決定了李自成的造反目標僅僅為吃飽肚子,而對造反勝利後的前景沒有一個長遠的規劃。

於是,起義軍進入北京城後,他承諾部下天天過年,這就有點滑稽可笑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已開始歇息

起義的無目的性,前進方向的模糊性,小富即安的小農思想,使得李自成的造反運動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難免惹得後來人譏笑了。


一塵哥的世界



沒辦法,因為李自成是典型的窩裡鬥最佳代表,對內在行,對外一塌糊塗,不被人恥笑才是真的不正常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李自成的崛起之路,堪稱不死小強,幾次被官兵打的是狼狽不堪,最狼狽的時候,帶著十幾騎人馬跑到大山裡躲貓貓。

他後來為什麼會越做越大呢,是因為關外的清軍不時攻擊明朝,使明朝不能專心對內,有時候到了關鍵時刻官兵不得不北上抗清,使李自成有了喘息的機會。還有就是當時處於小冰河時期,北方大地天災太嚴重,太多太多吃不飽飯的老百姓,甚至易子而食,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會造反,這樣一來自然保證了李自成的起義軍兵源充足了。

於是乎,李自成就這樣戲劇性的崛起,並且搞笑的滅了明朝,運氣是相當逆天。

但正所謂真金不怕火煉,偏偏李自成他不是真金,沒有實力非要滅明不說,打破了這個舊世界,卻維護不了新世界上秩序,滅明以後對關外滿清不夠重視,下意識認為明朝跟後金(清)的戰爭跟他沒關係,沒有安排好山海關的防務,結果造成了與吳三桂大戰的時候,被多爾袞打了個措手不及。

李自成在山海關一戰以後,可以說是真的一瀉千里,不久在紫禁城急匆匆的稱帝,然後退出北京,將北京拱手相讓。

再然後,歷史上的李自成就和消失了一般,沒打過像樣的仗,次年這個不死小強又莫名其妙的被老百姓誤殺,多麼可笑多麼諷刺。

總結李自成這一生,起義反明的時候,運氣好到逆天,如同不死小強一般,最後滅了明朝以後,最巔峰的時候卻在山海關敗給清軍一次,從此徹底一蹶不起。再也不是那個不死小強了,就好像他的存在就是為了滅明方便清朝入關一般,典型的打破了舊世界,卻維護不了新世界秩序,給這個世界帶來更大災難的人,像這種人不被人恥笑才怪呢!


宋安之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李自成都做了什麼?

1. 進入北京城後,李自成沒有進行任何當家作主的建設行為。相反,他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墮落,縱容部將,殺死吳三桂家族,逼反仍舊掌握著關寧鐵騎的吳三桂。而後被一群二流的文人慫恿,貿然稱帝。



2.部隊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墮落。進入北京城後,南有南明和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北有態度不明的吳三桂關寧集團和更強大的滿清八旗,統治區內則盤踞著大量土匪和地主武裝。


但李自成的軍隊卻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彷彿已經佔領天下,他的部隊迅速墮落。士兵在北京城內大肆搶掠,軍官則對投降的明朝貴族、大臣進行拷掠。作為軍隊的組織性紀律性,完全蕩然無存。

3.對已佔領的地區毫無任何建設行為。短短几年間,李自成由幾千人,迅速裹挾災民,變為龐大的幾十萬大軍。彷彿暴發戶一樣的李自成,沒有對佔領的地區進行有效的治理和統治,反而依然如蝗蟲一樣,只知破壞,不知生產。進入北京城後,李自成已經佔領了山西,陝西,河南各省。但他卻絕無任何經營和建設行為。使李自成政權始終沒有一個穩定的根據地。


4.沒能知人善任。直到進入北京城裡,李自成政權中依然沒有任何頂級的人才投靠。面對投降的明朝官僚,李自成集團將他們視為肥羊,不加任何分辨進行拷掠,直接將地主文人階層,逼到自己的對立面。從而沒有了優秀的知識階層的人才投靠。沒有知識人才的李自成集團,依然是土匪式的思想模式,難成大器。

5.不能迅速轉變思維。已經建立政權的李自成沒能轉變思維,依然是流寇的思維模式。面對部將驕縱行為,不能進行有力的控制。以為進入北京城就可以從此高枕無憂的享受了。思維之幼稚,政治之天真,在任何一個開國領袖中,都非常罕見。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李自成在明末起義領袖中,不是因為極其優秀的才能脫穎而出,而是其他起義領袖表現的更差,做得更爛。面對天時、地利、人和,李自成依然葬送了自己才建立幾十天的政權。導致滿清入主中原,中華民族由巔峰墜入深淵,李自成難辭其咎。


鳶飛九天2018


李自成的農民軍政權,很難將其稱為“國家”或者“完整政權”,他的表現更像是流寇。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李自成在他起義的十多年裡,從陝西打到了中原,從中原又打回了陝西,然後從陝西又帶著人一路打到了北京,可是到頭來,除了陝西外,李自成並沒有實現對於佔領地的直接控制。


他的兵鋒所到之處,最先遭殃的是朱明子嗣和地方的藩王,然後就是明朝的官吏以及地方上的豪強富戶,他的“均田免糧”的口號,更多的時候是在為自己所帶領著的起義軍以及地方貧苦百姓去搶奪土地、財產而正名。所以,李自成經過的地方,並不是一番所謂的農民當家做主的樂土,而是一片“無組織”、“無法律”、“無管理”的“三無”混亂之地。特別是在李自成佔領北京之後,中原地區的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完全成為了“無政府”狀態,明朝沒法管,李自成沒有管,所以是混亂至極。

所以,李自成自始至終都沒有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沒有固定的領土和控制範圍,更是沒有對所“佔領”的地區實施有效的管理。

李自成自起義開始到當上皇帝用了十八年時間,當皇帝只當了四十二天,雖然也是在北京登基,但是龍椅都沒坐熱,就灰溜溜的跑了,這樣的“倉惶”哪有統治者的風範,令人恥笑。另外,李自成在西安已經登基過了,二次登基,可見自己心虛到何種程度。“草臺班子”的政權組成,根本就沒有合法性,全是一群“文盲”和“二流子”組成的權利機構,就一個李巖是個文人。前明的官員都不願和這些人為伍。最後,逃跑前火燒紫禁城,自己得不到,別人也別想得到,可見其可笑荒唐。




“迎闖王,不納糧。”這句口號本來可以聯絡和團結一大部分農民和中下層百姓,但是在進入北京後,花花世界的影響下,自身的不足和侷限性可是暴露,農民軍燒殺搶掠的行為比比皆是,百姓看到後心寒了,李闖王也是這德行,開始不在支持大順軍了。另外,進入北京後本該安撫前明的官員為自己所用,但是卻帶頭侮辱和打罵這些文臣,竟然把腳丫子放在大臣的脖子上,太荒唐、可笑。


血祭軍鑑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個人認為,李自成還是非同一般的人物。他在造反前,就是一個驛站的驛卒。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在造反的幾次戰鬥中,有一次都被打的,就剩13人了。按照常人來說,這種情況,那就徹底繳械投降了。可是他又驚人的把隊伍發展壯大到3萬人。就衝這一點,都沒有幾個男人能做到!什麼叫不屈不撓,這就是生動的寫照。所以,不要輕易的去否定一個人。李的失敗,有戰略失誤,有錯誤判斷形勢,當然也有缺乏謀略人物的遺憾,但他依然是我們的英雄!李,從來不貪圖富貴,粗茶淡飯相伴,不好色、不講排場。就這點,又要比後來的洪,是不是又要略勝一籌?能做到這個位置的人,還能如此潔身自愛,是不是讓人由衷敬佩?所以,歷史都是有勝利者書寫,但也不能惡意侮辱謾罵失敗者。沒有他的存在,能顯示出滿清八旗的鐵騎強大嗎?雖然滿清戰神了李,但滿清閉關鎖國,驕傲自大,又何嘗不耽誤了中國300年的進步和發展?而耽誤的這300年,正是西方兩次工業革命的發生,西方迅速強大。而滿清的誤華,為什麼不給予批判?因為滿清的愚昧統治,讓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的發生,都已中國屈辱的失敗告終。滿清韃子,才是中華民族的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