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自认是汉室正统,视曹操为汉贼,为何称帝后却不伐曹反攻吴?

刘备自认是汉室正统,视曹操为汉贼,为何称帝后却不伐曹反攻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故垒西边。”苏轼曾经这样描写当年的三国时代。的确,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天下英雄群起,纷纷割地自立。在这些英雄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当属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了。刘备自称汉室宗亲,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靠着他的特殊身份以及一步步稳扎稳打的发展,最终从一个小人物也成为了割据一方的诸侯。

刘备自认是汉室正统,视曹操为汉贼,为何称帝后却不伐曹反攻吴?

刘备剧照

纵观刘备起兵的整个过程,其斗争的主要目标就是曹操集团。我们都知道,古代起兵注重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刘备的起兵过程始终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靠着这个政治和口号,刘备手下聚集了众多对汉朝仍有感情的臣子。


因为此时的汉天子正在曹操的控制之中,所以为上不尊的曹操自然成了刘备集团口诛笔伐的目标。一直以来,曹操都被刘备骂作“汉贼”。正是赋予曹操这种贼的身份,才能更加体现出自身的正统地位。

刘备自认是汉室正统,视曹操为汉贼,为何称帝后却不伐曹反攻吴?

曹操剧照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刘备占据荆州,益州,并夺占汉中,实力正值最盛的时候,却并没有北伐曹操而是和东吴的孙权打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夷陵之战。那么为何一直自认汉室正统,并将曹操视为汉贼的刘备在称帝之后没有选择北上伐曹反倒去攻打东吴呢?

其实这一切都起源于关羽被杀。

建安24年12月,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杀,荆州也丢了。在国家遭受如此大的变故之后,按理说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刘备,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但是之后刘备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浮躁。公元221年4月,刘备在成都称帝,6月就开始调兵遣将准备进攻,7月就率领大军御驾亲征了。这个时候,刘备还下了一道命令,让张飞在江州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和他汇合。

刘备自认是汉室正统,视曹操为汉贼,为何称帝后却不伐曹反攻吴?

刘关张剧照

但是张飞在部队还没出发的时候就被部下杀害了。在张飞死后,刘备集团可以说是遭遇了又一次重大的损失,这个时候武将,关羽,张飞,黄忠都已经不在了。能打得只剩下了赵云魏延和马超。但马超又必须留在四川防御曹操。而赵云呢,因为反对刘备伐吴的战略,所以也没有被刘备带上。再说文官,法正,庞统都已经不在了,就只剩下一个诸葛亮还必须坐镇益州。刘备这次出征可以说是“出师不利,将帅乏人”。

那么在局面如此不利的情况下,刘备为什么还要执意发动夷陵之战呢?

根据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就是为了给关羽报仇。但是,这只是小说中的说法,并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刘备自认是汉室正统,视曹操为汉贼,为何称帝后却不伐曹反攻吴?

刘备称帝

但要说刘备伐吴跟关羽的死没有关系,那也是不太可能的。当年曹魏集团的一名谋士刘晔就说过,关羽和刘备已经不仅是君臣关系,而是早已情同父子。所以说在关羽死后刘备无动于衷是不太可能的。但这也只可能是刘备伐吴的一部分原因,并不是主要原因。

刘晔还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主要原因,其实就在于他们的战略特征。刘备集团作为三国当中最弱的势力,要想图存,就只能通过不断的进攻来彰显武力,通俗地说,刘备集团的整体战略就是以攻为守。所以他们必须要进攻。

刘备自认是汉室正统,视曹操为汉贼,为何称帝后却不伐曹反攻吴?

刘备亲自率军伐吴

听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了,刘备为什么不去进攻篡汉的曹魏,反倒去打孙权呢?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三国之中,曹魏实力最强,不管是孙权还是刘备,都不具备单独对抗魏国的实力。俗话说吃柿子要选软的捏。而孙刘两家都认为对方比较弱,所以才会互相攻伐。

除了上述原因,刘备执意发动夷陵之战,也是因为荆州重要的战略地位。一旦失去了这个战略要地,刘备的军队再想北上,就只能走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了。

正是由于这三个原因,刘备才不顾北方仍是最大威胁的隐患,执意要去伐吴。

【西晋】陈寿:《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