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以前,李世民勢力明顯不如太子李建成,他是怎麼取勝的?

月光侃歷史


兩方勢力也不能說是差距很大吧,李建成只是多了一個父親李淵的支持和太子的頭銜,其他的地方和李世民也相差不大。



比如,李建成可以光明正大的招攬人才,李世民也可以;再比如李建成這方有人支持,李世民那方也有。

當然,玄武門之變前夕如果沒有一個叫王晊的人,那麼接替李淵位置的就不是李世民了,而是李建成。

所以,我感覺李世民能夠在玄武門之變上取勝有以下兩個原因:

  • 王晊的情報是一方面

王晊其實是李世民安排在李建成身邊的眼線,他在李建成的東宮擔任更丞一職 。



玄武門之變前,李建成的計劃是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馬,並準備在昆明池設伏兵殺秦王。

並且李建成的計劃也算是成功了一半,因為他曾經去收買過尉遲恭,但是卻被拒絕了。

李建成被拒後便開始誣陷尉遲恭,最後還是由李世民再三請求李淵,尉遲恭才得以倖免。

除尉遲恭之外,李建成還誣陷了秦王府的程咬金、房玄齡和杜如晦。

又譖左一馬軍總管程知節,出為康州刺史。又以金帛誘右二護軍段志玄,志玄不從。建成謂元吉曰:“秦府智略之士,可憚者獨房玄齡、杜如晦耳。”皆譖之於上而逐之。《資治通鑑》

所以,李建成也算是控制了李世民的兵馬,那他之後的步驟自然就是暗殺李世民了。



但是讓李建成沒想到的是;他的計劃早就被王晊告訴給了李世民。

率更丞王晊密告世民曰:“太子語齊王:‘今汝得秦王驍將精兵,擁數萬之眾,吾與秦王餞汝於昆明池,使壯士拉殺之於幕下,奏雲暴卒,主上宜無不信。吾當使人進說,令授吾國事。敬德等既入汝手,宜悉坑之,孰敢不服!’”《資治通鑑》

正是因為有王晊,李世民才能明白李建成那一方的進度,才能掌握先機。

  • 第二個原因就是李世民掌握先機後,先下手為強。

世人都說李世民弒兄逼父是他人生的一個汙點,但我不這麼認為。

當時的李世民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情況了,如果李世民不殺李建成,那死的肯定是自己。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有李世民在玄武門外一箭射死李建成這一事件。



當然,雖說李世民當時是佔盡了先機,但是他當時在玄武門外的情況也是異常危險,差點也被李元吉的箭射死。

總之,李世民能取勝,可能有運氣這一因素,但是和他前期的佈局有著重要的聯繫,就比如那位被他安排在東宮的王晊。


鬱黎話史


李世民取勝的原因只有一個:出其不意。

李家這兩個兒子都非常出色,大可稱作“人中龍鳳”。因為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所以李建成在歷史上的痕跡比較少,彷彿他真是一個無能太子,只會暗害大有聲望的李世民。

其實不是這樣的,李建成也為大唐做了許多事。

李建成是李家的嫡長子,李淵對他極其倚重。當年起兵前,李淵是太原留守,李世民和他一起在太原,李建成則帶著李家族人居住在河東。不管李世民、劉文靜、裴寂等人怎麼勸說,李淵都猶豫不決,沒有下定造反的決心。

直到李建成到了太原,也勸他反,他這才同意了。可見李建成對李淵的影響很大,如果李建成不靠譜,李淵不會這麼看重他。

晉陽起兵,李淵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去招募義兵,是以李建成為主,李世民為輔。李建成不負父望,招募到了許多義兵,並且整頓軍紀訓練新兵,極有成效。

李世民軍功赫赫,李建成也極有軍事才能。那時西河郡丞高德儒不肯降李家,李建成只用了9天就平定西河,並且這9天還包含來回往返的時間。

攻克長安、多次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這些都是李建成的功績,只是後來李淵稱帝,立李建成為太子,他認為太子是國之儲君,不應該再親上前線,李建成這才從軍事轉向政治。

政治方面,李建成更是個中好手,可以說唐朝初年的很多政策都有他的影子,極得大臣的擁戴。雖然此時李世民已經是秦王,在軍中威望極高,但在朝中,眾臣認可的是李建成。

至於李淵,更是從一開始就將李建成視為繼承人,他雖然寵愛李世民,對李建成卻更好。

這也是李世民為什麼要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原因,因為在政治上、父親的寵愛上,他都沒有勝算,只能通過武力政變,從肉體上消滅李建成。

玄武門之變能成功,在於出其不意。無論是李建成、李元吉或者李淵,他們都想不到李世民會做出這種事,也就沒有防備。簡單來說,這就是個意外。

如果李建成事先知道,勝利的是誰很難說。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說李建成的實力比較強是對的,但是說李建成完全強過李世民的勢力卻也不準確。

玄武門之變之前,太子李建成擁護者其實不少,而且其中不乏能臣,大家熟悉的就有太子洗馬魏徵、左翊衛大將軍羅藝、副護軍薛萬徹、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太子詹士裴矩

、太子衛率韋挺等人,在政治和軍事實力上的資本可以說是很雄厚的。嚴格來說,秦王李世民的實力要遠遠強於李建成,原因就在於李世民在軍隊裡的威望很高,倘若沒有李淵的插手,李世民集團真的硬碰硬跟李建成集團幹起來,李建成還不行!

但是問題來了,這是在宮城之內啊!李世民勢力再大,也不可能率領大規模軍隊進宮,這跟擺明了造反有什麼區別?所以,如果只看兩兄弟在宮城內的紙面實力,李建成是要強過李世民的。

然而,李世民還是贏了,在玄武門一舉挫敗李建成,最終得了天下。其中,他能夠成功的原因我認為有這麼幾個:

第一、精心策劃。史書都是為尊者諱,李世民當了皇帝,總不可能史書說他是篡權上位的吧。所以,玄武門之變的真相應該與史書記載不是很相符。我認為,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集團應該是蓄謀已久的,他們知道了李建成何時進宮,經過何地,甚至連他們帶領的護衛規模都一清二楚。要真是李建成先發難的,他會傻到就憑著幾十號人就想拿下縱橫天下的李世民和尉遲恭?

他是太子哎,不是傻子!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李建成事先完全不知道李世民對他的不利企圖,在毫無防備下,被李世民守株待兔了。

第二、實力懸殊。這個實力懸殊,我們僅僅說在兵變時候雙方的實力。李建成方面,也就是李元吉和幾十個護衛軍了,行不成像樣的戰鬥力。而李世民這邊呢?動用了天策上將府的兵力,領兵的將軍呢,每一位都是在戰場上獨當一面的大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玄武門九將)。不要說還有足夠的兵力了,單單是這幾個人湊一塊兒,打敗李建成率領的護衛也足夠了!

第三、最及時爭取了李淵的支持。

其實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才是最危險的。李建成李元吉是被控制了,但是他們的手下卻沒有,玄武門之變之後,消息一傳出,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太子衛率韋挺立即率領幾千大軍圍攻秦王府,秦王府岌岌可危,李世民更是危在累卵。要不是尉遲恭及時親自進宮面見李淵,最大程度上使得(也可以說是迫使)李淵承認了既定現實,李世民很有可能會功虧一簣。

第四、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已經投靠了李世民。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有了常何作內應,兵變才能如此順利,勝利才有了保證,如果沒有常何,那麼就算李世民拿下了李建成李元吉,恐怕也會被立即聞訊趕來的太子宮勢力碾壓掉。有了常何,才替李世民守住了玄武門,為爭得皇帝支持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玉樹臨風的九郎哥哥



其實在玄武門之變以前,基本上李世民的勢力是要比太子李建成強的,準確來說只是在玄武門之變前夕,太子李建成的勢力才對李世民開始佔據上風,因為當時李世民幾乎被架空了。

接下來宋安之先來說說雙方實力對比的演變過程。

李世民因為功勞太大,唐高祖李淵封其為天策上將,自置天策府,和太子李建成的東宮差不多,可以正大光明的招攬人才。

在玄武門之變以前,站隊李世民的有: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侯君集、張公謹、公孫武達、李孟嘗、高士廉、秦叔寶、程知節、屈突通等等。

外援則是洛陽張亮和幽州王君廓。

太子李建成在擁有齊王李元吉支持下,自己的支持者是:薛萬徹和馮立等,還有李元吉派系的謝叔方。

外援則有幽州大都督廬江王李瑗和河北的前宮千牛李志安。

認真來說雖然太子李建成是法定的儲君,所以很多人圍繞在他身邊支持他。但秦王李世民畢竟是唐朝最大的開國功臣,在南征北戰過程籠絡了不少人才,對比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這個聯盟,他都穩佔上風。

當然這一切在玄武門之變前夕發生了變化,因為李世民勢力太大,李淵開始扶持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來打壓李世民。

於是武德後期的大戰役統帥,李淵開始有意起用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擔任,刻意不用李世民。

發展到玄武門之變前夕,齊王李元吉負責抵禦突厥犯邊,是“令秦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並與同行,又追秦府兵帳,簡閱驍勇,將奪太宗兵以益其府”。是要藉著這個機會奪取李世民的秦王府精銳,來架空李世民。

而在此之前,太子和齊王就公開招降李世民派系之人,拉攏好了就不說了,拉攏不成,就陷害。比如說將尉遲敬德下獄,還有將房玄齡和杜如晦兩個頂級謀士逐出秦王府。

所以說在玄武門之變前夕,太子和齊王的勢力才開始穩壓李世民,因為李世民已經處於被架空的邊緣。不過李世民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是趁自己還沒有被徹底架空,號召舊部,孤注一擲的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

現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宋安之


導言:大家都知道在“玄武門之變”前,太子李建成的勢力要明顯大於秦王李世民的,那麼為什麼李世民取得了勝利呢?阿康同學認為,玄武門之變”秦王府勝,是勝在鬥爭策略和人才數量及秦王的個人軍事才能上了。

人才數量

雖說李世民的勢力明顯不如太子李建成,但是在軍事實力的比拼中,除了兵力是重要的,武將謀臣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先從謀臣方面來看,李建成有東宮洗馬魏徵、中允王圭,左衛率韋挺等心腹,而李世民府中則有以房玄齡、杜如晦為首的“十八學士”,由此一來,就算李建成加上他的盟友李元吉的謀臣張胤等,怕上也頂不上李世民強大的智囊團。其次,從武將方面來看,太子李建成有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副護軍薛萬徹,他的盟友李元吉有車騎將軍謝叔方等戰將,但李世民在歷次東西征戰中收羅於羽翼下的大批猛將: 尉遲敬德、秦叔寶、程知節、段志玄、長孫無忌、張公瑾、侯君集等,他們都既具備躍馬上陣的實戰能力,這就是李建成所無法比擬的。

正確的鬥爭策略

公元626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先率領率尉遲敬德、長孫無忌、張公瑾、侯君集等幾位猛將伏兵於玄武門,玄武門經過陳寅恪先生考證唐時宮廷政變屢次血染“玄武門”,發現李世民選擇此地發難並一舉成功,這足以顯示出他精到的謀略眼光。其次,在“玄武門事變”前,李世民收買了當日值班的守門將領常和,這為他的成功做了鋪墊。接著,在戰爭發動後,李世民能立即拍馬陷陣,親自射殺敵方的首腦人物太子李建成,為“玄武門”一役事態明朗化立下首功。最後,在危機關頭,秦王府將士表現的“知機識變”,又為贏取全局勝利作出了寶貴的貢獻。戰鬥臨近尾聲,李世民立即派尉遲敬德取得唐高祖手敕穩定局面,這就使秦王李世民的儲君地位變得不可動搖了。

個人的軍事才能

唐太宗李世民善於分析敵我雙方的形勢,把握雙方的強與弱,從而用己所長,攻敵所短。除此以外,他也具有冷靜的策略頭腦,頑強的忍耐精神,當機立斷的魄力,在瞬息萬變的複雜形勢下,他思維敏捷判斷迅速,對於什麼時候該勇猛出擊,什麼時候該堅壁固守,總是掌握得比較準確。比如,虎牢關之戰,李世民以少勝多大敗竇建德,徹底奠定了天下的大局。

總結

雖然在玄武門之變前期,李世民的勢力不如太子李建成,但是在玄武門之變中,唐太宗李世民充分展示了創造戰機、利用戰機的軍事才華, 無論戰前計劃,戰鬥情況,或所取得的戰果,都在其嚴密控制下。所以我們可以說,李世民的成功不僅僅是一代英主的勝利,更是一代卓越的軍事家的勝利。


阿康同學


這個世界上最後取得勝利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注重細節,並且在一開始就已經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把握好每一個機會,最後方可一舉拿下自己想要的東西,取得成功。

毫無疑問,李世民的勝利也是如此,玄武門之變看似是一個最後的亡命之賭,可是他對玄武門之變做的準備,已經十分充分,可以說不成功都實在困難。有人說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其實實力不及李建成,他最後是如何通過自己努力取得勝利的呢?且聽我一一分析。



一、李世民與李建成的鬥智鬥勇

李世民是一個聰明之人,在他的父親與隋朝軍隊開始作戰時,李世民就已經對國家未來進行規劃,多次勸誡父親李淵自立,可是李淵一直猶豫不決,直到最後李世民想方設法將楊廣的妃子弄到李淵床上,李淵才被迫無奈造反。

在造反過程中,李世民是最厲害的一員猛將,不管是擊敗王世充、竇建德還是劉黑闥,李世民都立下汗馬功勞,在取得大唐江山的過程中,李世民基本拿下一半以上江山,原本李淵答應建立唐朝就立李世民為太子,但最後李淵食言立了嫡長子李建成為太子。


從李建成成為太子之後,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實力逐漸有懸殊,一開始李世民比李建成實力更強,因為李建成成為太子,得到正統支持,一些牆頭草大臣也轉去支持李建成,還有一部分持中立觀望的態度,促使李世民實力不及李建成。

李建成已經在實力上對李世民形成壓制,但是李世民依舊是一個影響李建成太子實權的最大障礙,所以李建成以及李元吉想方設法要收拾李世民,曾經多次採取行動,比如用烈馬想要害死李世民、還有派人刺殺李世民,甚至想用毒酒毒死李世民,好在李世民福大命大,最終逃過危險存活下來。


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李世民開始不斷策劃,想要藉助玄武門之變進行最後的較量,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經過周密的計劃安排,玄武門之變順利進行,並且取得成功,李世民因此得到李唐江山,成為唐朝第二個皇帝,開創貞觀之治。而李建成則就此去世,留下諸多遺憾。


二、李世民為何取得勝利

關於玄武門之變以及李世民取得勝利這件事情,其實並非偶然,而是一場有預謀的長時間策劃,最終取得那樣的成功並不奇怪,一切都是預料之中的事情,為何這麼說呢,主要就在於以下三個原因。

1、李世民得人心

李世民從開創唐朝疆土開始,一直帶兵打戰,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與那些開國功臣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大家在後來對李世民比較支持,尤其是尉遲恭等老將,更是對李世民忠心耿耿,在後來玄武門之變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正因為李世民得民心,所以即使經過玄武門這樣殘忍的政變獲得勝利,最後也沒有人反對他,除了李建成舊部羅藝出來造反一下,其餘大臣還是紛紛歸順李世民,就連魏徵這種級別的人物,也乖乖歸順李世民,可見李世民多麼得民心。

要是換一個人,估計經過這樣的政變,很難恢復穩定,必然會有很多人打著各種各樣討伐的旗幟對其進行討伐,畢竟古代對於爭奪皇權的正義性還是看得比較重。

2、李世民善於用人

玄武門之變中的主要人物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等大臣,都是一路追隨李世民的,李世民懂得每個人的優缺點以及利益關心點,巧妙知人善用,讓大家發揮自己的優點。

此外,李世民還去給遠在邊疆手握重兵的李靖與徐茂公兩人帶話,希望兩人支持自己,雖然歷史資料上沒有明確記載兩人支持李世民,但是從後來的種種事實來看,兩人已經默許。

李世民就是這樣有魄力,哪怕玄武門之變前夕,杜如晦與房玄齡遲遲不願出來與大家匯合,李世民也不著急,他派尉遲恭帶著劍去請兩人前來,兩人見此陣勢,立即跟隨尉遲恭前往。



試想當時李世民要是稍微猶豫一下,估計杜如晦或者房玄齡就會洩密導致整個事件失敗,所以說李世民在用人方面確實很厲害,他能夠清楚知道人的優缺點,知人善用,巧妙利用人性對不同的人進行制約,讓其最後只能好好聽從李世民的安排。

3、果斷堅決

李世民是一個果斷堅決的人,他決定的事情就一定果斷處理,不像李建成那樣猶豫不決,魏徵多次提醒建議李建成要對李世民下手,可是李建成一直沒有下手,在猶豫不決,才導致李世民養精蓄銳,有充足時間策劃玄武門之變,最後將李建成一舉拿下。

成大事者都應該果斷一些,很多時候時間決定了機遇,一旦猶豫不決錯過最佳時機,想要再次得到機會,就十分困難,更何況有的機會稍縱即逝,一旦錯過永遠也無法找回。


結語

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較量,一直都是研究唐朝歷史的一個十分具有爭議的話題,我們繞不開,也很難完全搞清楚當時雙方的真實想法與實際情況,畢竟很多記載已經不復存在,我們只能從歷史碎片中窺探到當時一些點滴!



嗔痴歷史觀


在玄武門之變以前唐高祖李淵就讓太子李建成來處理朝廷的一些事情了而李世民只管帶兵在外打仗,後來李世民帶領秦瓊等一批戰將打了幾次大的平叛戰役後,李淵非常的滿意並且重賞了李世民並且重建了秦王府秦王李世民的勢力逐漸的做大,一些有才能的文臣武將都聚在秦王府——從此在朝廷上基本是太子李建成主內秦王李世民主外的格局朝廷的大臣門們也分成兩派相互攻訐誰也不服誰,唐高祖李淵也很是擔心將來有一天兄弟骨肉相殘的局面——後來感情的天平逐步的向太子傾斜了,突厥派兵進犯邊境齊王李元吉請命出征而且把秦王李世民的一大批精兵良將調動隨他出徵——把秦王李世民來個釜底抽薪架空了,後來李世民為了扭轉對自己不利的局勢策劃了玄武門政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逼迫李淵退位做太上皇從此不問朝政。


隱者老康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由於李世民在貞觀之治取得的突出成就,人們往往都十分稱讚於他,而選擇性地忘卻了當年他弒兄逼父的黑歷史。與此同時,李淵和李建成也被刻畫為腐朽無能之人。其實李世民當年的豪賭能贏實屬僥倖,李建成的個人能力和實力在當時都很強。

首先,人們印象中大半個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李淵只是坐享其成,而李建成更是沒有什麼戰功。其實在唐軍建立初期,李建成的戰功遠在李世民之上,比如唐軍出關第一戰,是李建成獻策在霍邑擊敗了兩萬隋軍精銳,潼關之戰也是他打敗了屈突通,最後率先登上城頭的也是他的部下,所以李淵定都長安後,就立即立其為太子。

只是到了後期,李建成開始坐鎮後方調度,少了親臨戰場的機會,由於在他在後方調度有方,李世民才能夠在外安心的討伐各路諸侯,這也是李淵為了培養他日後的執政能力。正是由於李淵將其作為接班人培養,所以李建成的身邊依附了很多豪強貴族。他的妻子是滎陽鄭氏,太子府的成員李綱、王珪等人也是當時的名門望族,而李世民身邊的都是些常年跟隨其打仗的將領和所謂的十八學士,大部分都是出身寒門。

隨著李世民戰功的日益增長,還野心勃勃地建立了天策府,李建成感覺到了威脅,於是在李淵的支持下再次出兵平定了劉黑闥,威信大漲。逼得李世民以及他手下那些渴望徹底改變命運的人不得不採取非常手段。李建成雖然知道二弟有奪嫡的想法,但是沒有想到他們的行動會如此之快,而且這麼地不怕死,區區800人,就出其不意地在玄武門成功實施了斬首行動。

李世民不愧是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出來的人,決策力和反應力都在太子之上,李建成坐擁皇帝的支持和太子的身份,卻沒有能夠鬥過二弟,是因為運氣不佳,也是註定的,畢竟他作為太子,不可能先下手滅掉李世民,這就讓自己始終處於被動局面。加之李淵自認為可以平衡二人的力量,沒有對李世民的勢力及時予以打壓,結果玩火自焚。

李世民即位後,對於史書記載一定是有所改動的,主體思想就是突出李世民的能力和強調李淵、李建成父子的無能,至於改動了多少,還有待史學家的進一步研究





宅男看影視


據《資治通鑑》記載:太子李建成性情鬆緩惰慢,喜歡飲酒,貪戀女色,愛打獵;高祖第四子、齊王,常有過錯;二人均不受高祖寵愛。世民功勳名望日增,高祖常常有意讓他取代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當日和高祖及大臣會面,李淵的三個兒子都在。但當時朝中的大臣都替李世民說話,李淵也就順著臺階下了,有一件事情可以確定的是,朝中許多大臣其實都站在李世民一隊。而玄武門之變的勝利,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就的。

首先李世民在情報工作上做的很好。太子李建成身邊就有著李世民的眼線,比如在東宮擔任率更丞職位的王晊,東宮的大事李世民都是瞭解的,可以隨機應變。而李建成雖然是太子,但是他的權力主要是來自於皇權、依附於皇權,可以說主要就是他身為儲君的身份。

其次是太子的大意,玄武門守將是太子府的人,使得李建成放鬆了警惕。而李世民在政變發生前安插了幾個骨幹力量在重要位置,比如玄武門的守將常何,也正是這樣的安排之下,才能無聲無息的發動政變,而這時不僅是李建成對整個事件一無所知,就連李淵也是什麼都不知道就發生了,而在得知消息的時候已經晚了。李世民僅靠700餘人,就取得了政變的勝利。

政變的位置也頗有講究,玄武門是宮城北門,是李建成和李元吉面見李淵的必經之地,而且在這裡,並不能帶領過多的護衛。當然這裡離太子的東宮也很近,一旦有事情發生,那麼護衛是可以及時的到達的。所以這樣的情況似乎太子沒有太多的防備。

綜上所述,李世民發動政變得以成功,取決於對情報的掌控,對他人心理的掌握,以及對軍將領的安排。

李世民登上帝位後,立即追封李建成為息王、李元吉為海陵郡王,並下詔按照王子之禮將兩人改葬。落葬之日,李世民不僅允許兩宮舊部前去弔唁,他還親自參加了葬禮。


歷史知識加油站


李世民的勢力遠遠大過太子,李世民是軍隊勢力的代表太子空有一個名分而已,李建成連文官集團都沒擺平還有一部分是效忠李世民的。說李世民勢力不如李建成根本不懂。是李世民勢力遠遠不如皇帝皇帝要打壓他那李世民手中的權利就大大的縮水了,李建成又有多大權利沒有實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