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爆發了多起農民起義,黃巾起義就是其中之一。作為歷史上規模極大的一次農民起義,黃巾起義給本身就已經動盪不堪和腐朽不已的東漢王朝帶去了沉重的打擊,加速了東漢王朝的瓦解,促進了群雄爭霸和三國鼎立的形成。不過可惜的是,這場聲勢浩大的起義僅僅堅持了九個月就失敗了。究其失敗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張角做出了一個錯誤決定,而這個錯誤決定非常致命!
不知道什麼從時候開始,東漢王朝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使得東漢王朝陷入了完全自顧不暇的境地:皇帝登基時年紀小,必須依靠母族外戚,外戚掌權以後,就想挾制君主,君主為了和外戚打擂臺,就開始扶植宦官。於是,皇帝、外戚、宦官幾大勢力攪和在了一起,使得東漢朝廷一片黑暗。朝臣們沉迷權鬥,皇帝們又大多短命,東漢彷彿是被詛咒了一般。
同時,外部又有連連不斷的天災。天災加人禍,使得東漢的根基開始動搖。於是,黃巾起義就爆發了。黃巾起義極其聲勢浩大,因為他們參與人數眾多,有足夠的兵力,同時東漢王朝在天災人禍的夾擊之下已經失去了民心。但是,就是在這樣有優勢的情況下,黃巾起義還是被腐朽的東漢王朝在九個月時間內就鎮壓了。其實,黃巾起義的失敗原因可以從內部和外部兩方面來總結。
內部原因:第一、過早確定起義時間,內部出現叛徒告密。張角提前幾個月就已經確定了起義時間為公元184年3月5日,但是這是一場起義涉及人數甚眾,想要這幾十萬人能夠保密幾個月,這是幾乎無法辦到的事情。最終,一個叫做唐周的門徒向東漢朝廷告密,並供出了當時在京師做內應的馬元義。隨後,馬元義被車裂,東漢朝廷開始大力逮殺張角的信徒,並且下令追捕張角。已經不能先下手為強的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發動了起義。
第二、農民起義的歷史侷限性。黃巾起義的起義軍中缺乏有頭腦的軍事人才,所以戰爭整體進行得非常混亂,各地的起義軍各自為戰,無法做到聯合作戰,使得軍事力量極其分散和薄弱,而且也做不到有效的互相救援。同時,加上當初的起義之時極其匆忙,很多的戰略部署本根本就不到位,雖然戰並未敗北,但是黃巾起義還是很被動。因為起義的事情已經被東漢朝廷提前得知,並已有了應對之策,所以黃巾軍在有優勢的情況下,還是成了被打的角色。
外部原因:對手太強大。當時的東漢朝廷雖然昏暗,但是軍隊裡的高階將領還在,在面對共同的敵人的時候,大家自然還是要抱團打別人。漢靈帝在見識到起義軍的實力之後,就開始徵調各地精兵鎮壓起義軍,同時還加強了宗室和權貴在地方上的勢力。那些被武裝之後的地方軍,成了打壓起義軍的強勁力量。再加上東漢諸將的軍事水平本就遠高於起義軍的將軍們,所以那時候在戰爭中就常常出現東漢軍以少勝多的情況。最後,黃巾起義還是被鎮壓了。
從黃巾起義的整體過程來看,其失敗主要是因為張角過早定下起義的時間,導致起義的計劃無法得到有效的保密,並讓叛徒有機會向東漢朝廷告密。東漢朝廷得知起義計劃後立即做出部署,提前發難,打亂了起義軍的整體節奏。最終,使得黃巾起義快速走向了失敗。不過,黃巾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黃巾起義對東漢造成的影響卻是不可磨滅的。為了儘快鎮壓黃巾起義,東漢過於縱容各方掌握實權的將領的發展,出現了諸侯爭霸的局面。隨後,諸侯之間經過征伐和吞併,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勢。
閱讀更多 執筆讀春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