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对于当时的唐朝百姓来说算不算是义军?王仙芝、黄巢其人如何?

深水漂


对于百姓来说能够让吃饱穿暖就是一个好的朝廷。造反的原因是因为天灾导致关东大旱,吏治腐败强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所以才出现的造反。在王仙芝和黄巢造反的事件,王仙芝的目的一直都是为了发声引起朝廷注意,时刻在考虑朝廷的诏安,这种蛇鼠两端的行为算不得义军,

再说黄巢其人,打小就有大志。起兵一是因为自己的屡次科考不中,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二是当时身边多是造反的队伍,既然唐朝不给自己机会自己就创造机会。第三当时黄巢的家庭富裕程度也让他救济了不少人,黄巢成了集团的首领,也只能服从集团的利益。黄巢起义的基础是活不下去了,征伐的过程中也是多次开仓放粮帮助百姓恢复生产。在黄巢攻入长安后发生了一件事也导致了黄巢后世的声名狼藉。受到黄巢恩惠的百姓在唐军来的时候帮助唐军攻打黄巢,黄巢一怒之下屠尽满城。

黄巢前期确实是安身立命为百姓谋福,被人恩将仇报之后也就黑化了


与君论史


黄巢,山东人,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早年以贩私盐为生。

据史书记载,黄巢五六岁时便能作诗,家里十分富庶。

王仙芝,濮阳人,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以贩私盐为生。

公元874年,山东大旱,王仙芝率人造反,并迅速占领州县,声势浩大。

公元875年,生性好动的黄巢共兄侄八人起兵响应,两股势力迅速攻陷山东各地,并往来长江黄河等广大中原,如入无人之境。实力迅速发展。向东不断扩张逼近潼关,

就在起义军高歌猛进时,王仙芝思想动摇,想接受唐王朝的诏安,被黄巢发觉,两人大吵一架,王仙芝只好拒绝投降,可两人嫌隙以生,只好分道扬镳,王仙芝在中原转战时被叛将杀害。黄巢在攻克华州(今陕西华县)后,唐僖宗逃离长安。

公元880年,黄巢在长安称帝,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公元882年,朱温叛变,与唐朝大将李克用共同夹击黄巢,公元884年,黄巢兵败被杀,至此,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黄巢起义,是对唐末统治最沉重的打击,虽没有灭唐,但造成军阀割据,天下大乱。



中华印记


义军的宗旨就是“为百姓谋福利,为百姓服务,为百姓讨得公平”,然而纵观中国历史上多次起义,能做到这一点的少而又少,而王仙芝和巢虽说发动了起义,但是并没有符合以上三点,相反而是作威作福,甚至后期屠杀百姓,食人肉,丧尽天良。

首先,王仙芝是最开始扛起起义大旗的,而黄巢是后来投靠在王仙芝旗下的。王仙芝最初率领起义军奋起反抗,连续攻克数座城池,但是王仙芝在起义的时候,却伤及百姓,为了补充自己的粮饷等后勤需要的物资,更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从这一点就已经违反了起义的初衷。其次,后来唐僖宗用招安的方法想要招降王仙芝,从而平息起义,王仙芝对此没有拒绝,而是同意这一说法,想要当上唐朝封给他的大官,但是此时受到黄巢的竭力反对,并且出手打了他,王仙芝这才作罢,没有同意唐政府的招安,从此也可以看出王仙芝为了个人的利益,不顾起义军的死活,更是违背了当初起义的宗旨。所以王仙芝根本称不上是起义。

再来说一下黄巢,王仙芝死了以后,黄巢成为了起义军的首领,并被称为“飞天大将军”。后来黄巢也是一路高歌,连连打下胜仗。后来攻占长安以后,对百姓口口声声说道:“说会安抚百姓,以百姓为中心等等言语”,一时间黄巢的起义军深受百姓的爱戴。后来黄巢自立为帝,国号大齐。但是好景不长,大齐开始大土豪分土地,前朝官员可是遭殃了,不仅钱财被抢,而且生命都不保。再后来黄巢的大军又对百姓下了毒手,任由大军烧杀抢掠,搜刮民脂民膏,强抢民女,大肆掠劫,并且屠杀百姓。后来,黄巢被唐朝大将李克用打败,只得往东退却。后来由于物资紧张,再加上爆发了饥荒,百姓走路都不稳,黄巢这时候为了填报大军的肚子,制作了一个“舂磨砦”,把百姓扔进去,然后把骨头血肉都磨碎,充作粮饷,可以说是非常惨无人道。

综合来看,王仙芝,黄巢的起义根本算不上起义军,而是一帮披着羊皮的狼 都是为了自己的礼仪,压根就没有把百姓放在心中,所以不能称之为起义军。






大咖秀历史


黄巢有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据说黄巢很有才华,文武双全,但是长得奇丑无比,他中举之后,有个殿试,殿试时下晕了皇帝的爱妃,于是就被取消了资格。这首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的。充分表达了他内心的愤懑与不甘。所以说他是起义军也不为过,终归还是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导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