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兵变?

何事男儿不读书


兵变,指的是士卒、将领不听指挥,发生叛变。在古代社会,兵变和政变的关系通常都异常紧密,这也是每个统治者都非常担忧的事情。一方面军队要抵御外敌不能过于羸弱,另一方面太强则会被政敌利用,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为此统治者们想出了大量办法来规避兵变,但即便如此也难以完全规避,笔者今天为大家介绍历史上著名的三场兵变,这三场兵变可以说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了的印记。

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率领士卒在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发动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兵变——玄武门之变。在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李世民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他立下了赫赫战功,以至于到了无官可封的程度,李渊特意创造出天策上将的职位给他,允许他开府自制官署,可以说就是一个小朝廷。但是李渊却在立储君一事上偏袒李建成,这引起了李世民的严重不满,于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逼迫李渊让位于己,正式登基成为了唐太宗。

李世民继位之后开创了千古传扬的贞观之治,使得天下归心,四夷臣服,被尊为“天可汗”,拉开了大唐盛世的序幕,开创了中国古代最辉煌、包容的时代。

陈桥兵变

唐朝末年,藩镇叛乱不止,天祐四年(907)朱温灭唐,正式开启了五代十国的历史时代,在那个时代,兵变可以说就像家常便饭一般。在当时的南方,郭威发动兵变推翻了后汉刘承佑的统治,建立了后周。郭威死后养子柴荣即位,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伟愿望。但显德六年(959年),三十九岁的柴荣不幸去世,留下孤儿寡母与一帮老臣,柴荣将妻儿托付给了自己最为信任的赵匡胤、范质等人后就撒手人寰。但第二年,赵匡胤就谎称契丹联合北汉南下,借机率军出征,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称帝。

陈桥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也没有兵接祸连,赵匡胤为了杜绝五代十国以来频繁的兵变,同时也为了安抚士大夫,制订了“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杯酒释兵权彻底解决了唐末以来将领专权的局面,国家局势步入正轨,宋朝的文化领域也展露出了空前繁荣。

正始之变

曹操死后,曹丕通过禅让接受了汉献帝的皇位,开创了魏王朝,而司马懿作为曹丕手下的心腹也受到了重用。黄初七年(226),曹丕去世,命曹爽和司马懿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在曹叡统治之间,由于要应对来自蜀汉的军事压力,司马懿屡屡担任太尉、大将军等重要职位。景初三年(239)曹叡死后,托孤司马懿与曹爽辅佐八岁的曹芳。曹爽将司马懿升为太傅,剥夺了他的权力,与此同时司马懿表面上装作重病的样子,暗地中却在积蓄力量。正始十年正月(249),曹爽陪曹芳拜谒高平陵祭奠魏明帝,司马懿依靠三千死士发动兵变,控制了皇宫中的太后,逼迫曹爽投降,彻底控制了朝政。

正始之变后,司马懿独揽大权,司马家逐步取代了曹家成为了魏国的统治者,为之后司马炎代为建立晋朝打下了基础。

以上就是笔者为大家介绍的三个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兵变事件。


邓海春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且最圆满的宫廷兵变除玄武门之变外别无其他,可谓是一个兵变的艺术和善后处理的典范。

唐太宗李世民在尚是秦王之时,南征北战,秦王府猛将谋臣众多,随着功劳增大,野心也逐步膨胀。作为嫡长子的李建成,在唐高祖李渊长安称帝之后,就被封为太子,李世民集团和李建成追随者之间的矛盾,就已经不可调和,终将爆发。不过,李世民非凡人作风,而是步步为营,严密策划,不骄不躁,在最恰当的时机做出了最优化的选择,最终夺得太子位,胁迫父亲退位做太上皇,自己顺利登基,成就了贞观之盛世。

实际上,在李世民决意与太子李建成撕破脸的时候,心里也有狐疑,不能确定是否能够毕其功于一役,因此派出心腹到自己的大本营洛阳做好部署,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然后,经营贿赂后宫妃嫔太监,作为内应,遮蔽李渊耳目。同时,下了最关键的一步棋,就是收买玄武门禁军守卫常何,派出间谍到太子府和弟弟齐王李元吉府,形成策应之布局。除此之外,暗自重金打造了几百军中死士,培植势力与党羽,活动于朝野,争取支持。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开启了兵变步骤。公元626年7月2日,当李建成李元吉策马到达玄武门之后,发现了局势不对,想要返回找救兵,已经迟了,李世民不会给他们机会,当机立断射杀了两人,并砍下头颅震慑东宫齐王府旧部,让尉迟恭进内廷逼迫李渊下诏赋予自己兵权,宣布李建成等人谋反。

为了斩草除根,杀死了自己11个侄子,防止变量出现。之后,李世民开始了登基策划。先是让李渊封自己为太子,自己的谋臣武将控制了唐朝廷核心部门。两个月后,李世民就登基了。

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计划周详,协作能力可谓惊天之举,而最终毕其功于一役,如愿以偿,取得了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走向了人生的征程。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济南战役胜利后,毛主席对许世友将军说:“这场战役之快,天下恐怕有两个人想不到,一个是本人毛泽东,一个是蒋介石。”

毛主席这话说的一点都没错,老蒋接到济南失守的电报后,打死都不相信,直到亲自乘飞机到济南上空观察后,才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

济南自古就是战略要地,民国时期又是津浦铁路和胶济铁路的交汇处,及华北、华东的连接处,所以济南的得失,对国共双方意义都非常重大。

当华东解放军准备发动济南战役时,老蒋急调3个兵团救援,同时准备将战斗力较强的74整编师空投济南城。

负责攻城的解放军兵力有14万人,而守城的王耀武部有近11万人,济南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所以对我军来说,攻城的任务非常艰巨。

要解放济南除了要打好攻坚战外,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必须先占领机场,阻止74师进入济南城。

其次,要能迟缓徐州的3个兵团援敌,当时负责阻援的华野兵力并不充分,所以济南城能坚守的时间,对双方来说至关重要。

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敌我双方在外围据点争夺很激烈,一直处于胶着状态。

就在这时九纵司令员聂凤智很着急,毕竟只有10天的攻城时间,于是他决定化助攻为主攻,尽快打开局面。

随着九纵加入战斗,一下子打乱了王耀武的部署,他不得不抽调驻守机场的预备队,增防茂岭山、砚池山高地。

而王耀武兵力一调动,让我军十纵找到了攻占机场的机会。不过虽然机场兵力空虚,但附近的国军96军吴化文部却不得不防,如果96军及时增援会给我军造成很大的阻碍。

吴化文原本是伪第一师师长,抗战胜利后被蒋收编,虽然有个96军军长的头衔,但一直得不到重用。

虽然手下有2万多人,但军需补给经常跟不上,吴化文对此非常不满,所以平常与我军互动频繁。

不过当时局势不明朗,吴化文一直不敢轻举妄动。现在正值济南战役关键时刻,如果此时吴化文部起义,无疑会大大缩短攻城时间,同时能给我军创造更多的主动权。

9月18日,国民党空军已经开始空投74师,十纵一边炮轰机场,一边给吴化文施加压力,让他撤出机场南部阵地。

吴化文一直犹豫不决,他想观察一下形势再做决定,不过增援机场的事他也不敢干。

74师空降失败后,吴化文还没有明确态度,十纵首长决定双管齐下,一边派人加紧沟通,一边给吴化文施加军事压力。

18日夜,我军对96军151旅发动攻击,仅20分钟就消灭了敌军一个营。吴化文顿时慌了神,请求给点时间,他和各级军官商量一下。

19日晚,吴化文在军部召开团级以上军官会议,经过2个小时的讨论,96军全体同意起义。

会议结束后,吴化文部迅速撤离各阵地,到我军制定地点集结。当96军起义的消息一传开,立马引起了济南城守军的慌乱。

王耀武感到大势已去,紧急向老蒋发报要求突围。但老蒋一口拒绝了王耀武的请求,要求王部坚守待援,并给予了具体防守指示。

不过此时济南城人心已散,失守已是必然结果。为了不给敌军喘息的机会,我军于19日凌晨发动全面攻城。

经过7天的苦战,我军取得了济南战役的胜利。这是我军在山东的最大胜利,极大震动了国民党。数天后,山东境内的国军纷纷弃城而逃,至此山东大部被解放。

济南战役胜利后,毛亲自给吴化文发来电报,对其起义大加赞赏。随后96军被改编为人民解放军35军,并参加了淮海战役。



花木童说史


王耀武,国民党阵营中最有能力的一位将领,不仅能征善战、领兵有方,而且还精通为人处世之道,自己领悟出来的关系学一路逢山开山、遇水塔桥,从一个杂牌补充旅旅长抗战八年时间逐渐挤进了国民党权力中枢,官至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山东省主席兼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年仅40岁,颖悟绝伦呀。但英明一世的王耀武也有看走眼的时候,1948年9月16日爆发的济南战役,大战第三天曾寄予厚望和委以重任的96军军长兼整编84师师长的吴化文突然兵变,致使济南城四面楚歌,王耀武打死也不相信身披累累血债的吴化文会临阵倒戈,最终兵败被俘,王耀武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杂牌军根本靠不住。

有句古话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冯玉祥一生多次易帜,人称“倒戈将军”,而吴化文的老上级正是冯玉祥,常年在冯部下任职并被送入北洋军阀开办的陆军大学深造。中原大战冯玉祥兵败出走后,老吴深得老上级冯玉祥的“真传”开始一路“摇摆”。先是到“十三太保”之一的韩复渠下任职,官至济南警备司令。抗战期间一直游离在国民党和汪伪政府间,1939年日本进军山东韩复渠为保存实力、不战而逃被蒋介石枪毙后,吴化文投了蒋介石部并成为了蒋在山东的嫡系部队。1943年抗战进入到了最为艰难的时刻,老吴经不住诱惑(说是奉老蒋密令)投了汪伪政府孙良诚部任第三方面军司令,曾参与了日军大扫荡。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改编了吴化文部为整编第84师,加入到了国民党王牌部队邱清泉第五军。

解放战争初期,吴化文到上海拜访了老上级冯玉祥,由于长年寄人篱下、任人摆布,希望为其指点迷津,老上级多年的军旅生涯经验为老吴总结了四个字,就是“保存实力”,老吴因此铭记于心,1948年的豫东战役,华野陈唐兵团兵临城下开封时,整编84师师长吴化文奉命跟随邱清泉兵团火速增援开封,为保存实力,老吴一路走走停停,等黄花菜已经凉了才到达开封郊外;支援兖州被围困的第十绥靖区李延年时也漫不经心,兖州被攻克时大部队才赶到泰安。但也曾因此招来了杀身之祸。1945年底,蒋介石命令在安徽吴化文第五路军增援被围困的第19集团军徐良部时,老吴为自保按兵不动、贻误了战机,蒋介石密令王耀武将吴化文召只济南并就地处决,由于好友的何思源告密吴化文拒不赴济才免了杀身之祸,也为三年后的济南兵败埋下了伏笔。

豫东战役结束后,粟裕的华野几乎控制了大半个山东,蒋介石由全面防御被迫转入了重点防御,要求第二绥靖战区司令王耀武务必死守济南,为了争取更多的兵力守卫济南城,王耀武力荐驻扎在山东兖州一带的吴化文担任整编96军军长兼整编84师长,由于老吴底子不干净,参加过围剿、日伪军大扫荡等血债累累,王耀武认定老吴没有反水的可能性,委以了重任,负责济南西郊一带的防卫任务,并把王耀武最后的逃生路济南机场也交给了老吴守备。除此之外,为了让老吴安心作战,王耀武拨给了两个旅让其指挥,还准备了大礼让其部队吃好喝好。

但王耀武千算万算也没想到,吴化文早在抗战胜利后与新四军有过多次接触,由于局势尚未明朗而且蒋介石给予装备了大量的美式装备,老吴一直心存芥蒂并没有挑明与新四军的关系,直到解放军大军压境、炮轰济南西郊阵地后,老吴经不住打击才率部宣布通电起义。而吴化文的兵变王耀武第二天清晨才知晓,但为时已晚,西郊和西南郊的沦陷济南城无险可守,机场的丢失王耀武已经成了瓮中之鳖,十几万大军不是被俘就是被歼,一代抗日名将的军旅生涯就此结束。


赛门之略


西安事变。这是近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次兵变,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935年下半年,张学良的东北军在西北战场,多次和红军交战,损失惨重,张学良看到这个结果,不想再和共产党作战了,遂秘密签到了停火协议。

到了1936年上半年,蒋介石通过情报机构获悉,张学良和共产党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勾连,但没有实际的证据,于是蒋介石决定去洛阳一探究竟。

1936年12月上旬,蒋介石从洛阳飞抵西安,张学良否认他和共产党有关系,但苦劝蒋介石,放弃剿共,共同对付日寇。遭到蒋介石严厉斥责:

娘希匹!当初九一八的时候,老子让你组织东北军抗日,结果你不战而逃丢了东北;现在老子让你剿共,你又劝我抗日。你TMD到底闹哪样!!

张学良一听这话,羞愧难当,无计可施。不过张学良的合作伙伴-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觉得有必要对蒋介石来硬的。就想劝张学良和他一起发动兵变,扣押蒋介石。

张学良犹豫半天,始终拿不定主意,杨虎城急得不行,甚至要甩开张学良单干。张学良于是要求杨虎城保证蒋介石的人身安全,才会和杨虎城一起行动。杨虎城答应之后,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十七路军联合行动,于12月12日凌晨零点正式行动。

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迅速击溃了蒋介石的卫队,并于12日清晨扣押了蒋介石,同时还扣押了蒋介石的随从人员,如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人。

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的消息传开后,遭到社会各界的一致痛斥,要求张学良、杨虎城立刻无条件释放蒋介石,并保证蒋介石的人身安全。

12月22日,宋美龄、宋子文等到西安,和张学良、杨虎城谈判。经过宋美龄的积极运作,张学良同意释放蒋介石,并表示将陪同蒋介石一起飞回南京。

12月26日,蒋介石在张学良的陪同下,回到了南京。至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袁卫宇


🌹写出历史上三次兵变,共同分享!

📒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割据混战局面。960年,后周的大将赵匡胤,在河南封丘的陈桥驿发动了兵变,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三拜九叩,山呼万岁……拥戴赵匡胤做皇上。

📔赵匡胤就这样轻松地当上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取代了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后来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图片①)

📔长春六十军起义:国民党60军以云南人为主,军长曾泽生中将在抗战中,率军远征赴缅作战。抗战后回国驻守东北的长春。辽沈战役关键时刻,由于地下党的多年工作,在1948年10月中旬,曾泽生率60军在长春东线起义。10月19日守城司令长官郑洞国宣布投诚,长春解放。60军起义,是解放战争中,第一次争取成功的国民党整军起义,对夺取辽沈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后来拍成电影——《兵临城下》(图片②)

📒《佩剑将军》贾旺起义:淮海战役打响后,长期深入国民党军队的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两位将军,奉组织命令,于1948年11月,率国民党第77军和59军两万余人,在贾旺、台儿庄地区起义,促成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碾庄战役的胜利,为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朱德,于12月10日向在“淮海战役中举行起义的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发出贺电,祝贺他们起义成功”。

📒这类事件很多,列写至此,以后有机会再叙!





笑看东篱


在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统治者都讲述继位的正统,历朝历代的兵变叛乱不计其数,有些兵变则改变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本期小姐姐给大家盘点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兵变。

一、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朝,历史上有名的黄袍加身。公元960年,北方游牧民族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后周,当时后周大将节度使赵匡胤掌握了军权,后周的皇帝是七岁的周恭帝柴宗,唐朝灭亡之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政权频繁更迭。赵匡胤统领后周大军之后,开始出征,行至陈桥,赵匡胤把大军驻扎起来,不在行进。



此时,赵匡胤已经策划好兵变,赵匡胤手下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开始在军中散布谣言,此时京城也开始传言,“出兵之日,当立赵点检为天子”,京城官员已经开始流言四起,惶恐不已,京城一切都在赵匡胤的掌握之中,此时军中开始传言“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们看到皇帝年幼,仗即使打赢了也不知道为谁打的,这种情绪开始在军中蔓延,很快,士兵们的情绪被煽动起来。



这时候,赵匡胤手下将领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将开始预先准备好的龙袍披在假醉熟睡的赵匡胤的身上,所有将领开始下跪 并高呼万岁,这时候赵匡胤开始假装推辞,拥立者们则一齐表示“惟命是听”,此时,所有士兵也开始高呼万岁,赵匡胤也不在推辞,当时宣布:“受命于天,顺从众将士的之意”,并且当即宣布,无论是谁都不得对后周皇帝、太后、官员、国库等等侵犯、掠夺。于是,赵匡胤带领大军开始返回开封城,守城的将领本来都是赵匡胤的手下,轻而易举的进城,恭帝禅位。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建立大宋政权。



陈桥兵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一次兵变,赵匡胤兵不血刃夺取政权,结束五代十国中原割据的局面。


小姐姐讲史


在明朝末年有几次近乎影响国运的兵变,如祖大寿在京师城下东溃、刘兴祚弟弟刘兴治的东江兵变、孔有德的吴桥兵变。还有一些小的,如崇祯初年宁远、锦州兵变,蓟镇中协兵变,龙武营水师兵变,己巳之变中蓟镇中协再次兵变。我选择其中大的几次来说吧。

1、祖大寿兵变

1629年,皇太极潜师入关,在攻克中协边口后,迅速西进京师。明军各路大军纷纷云集京师城下,援军的主力就是辽东关宁军,并在11月20日与清军大战。

(己巳之变)

12月1日袁崇焕下狱。三天后,祖大寿率所部关宁军脱离战场,回向辽东,算上新到的两个步兵营,接近一万五千人。

这次兵变造成两个后果:一、主力部队脱离战场,让战局急转直下,京师一度陷入非常危急中。

二、关宁军和朝廷离心离德,祖大寿等一干将领不再令行禁止,只是听调不听宣。

(祖大寿)

2、刘兴治的兵变

己巳之变中,孙承宗到了关门安抚了祖大寿,一方面准备进军关内,击败清军;一方面准备东江牵制,袭扰后方。

(皮岛)

刚开局就遇到了龙武营水师兵变,周文郁好不容易安顿好了。知道哥哥战死与深陷东江矛盾的刘兴治兵变了。周文郁又去慢慢安抚。

这次兵变也造成了两个后果:一、东江内部的斗争公开化,血雨腥风再难停止。

二、孙承宗的战略牵制计划完全失败,明军错过了千载难逢的战机。

3、吴桥兵变

大凌河之战就是明军的凡尔登,消耗了明军太多鲜血。本来是袭扰清军后方的登莱军,在孙元化的指挥下一事无成,最后决定派孔有德从陆地上往援辽东。

(东江诸将)

在到达吴桥,因为军纪与地方行间供给的问题,孔部兵变,并杀回登州。之后占据登州,围困莱州,前后与明军边军作战一年有余。

此次兵变造成三个后果:一、明军东江系统开始逐步倒向清朝;二、清军的装备、战术水平实现了更新换代;三、皇太极的王朝越来越像一个联合政权。

(孙元化)

这几次兵变在根子上瓦解着明朝,明清战争此消彼长就是在这过程中渐渐实现的。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历史上政变层出不穷,虽然不是每个朝代都如同唐朝一样政变频发,但是几乎每个朝代都有一些对历时影响巨大的政变。

夏商周太远暂且不讲,从秦朝开始,盘点历史上每次都改变了历史轨迹的政变

1、秦朝:沙丘政变

秦始皇第五次巡视,在沙丘病逝,扶苏远在河套蒙恬军中,结果给了赵高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

赵高鼓动胡亥,拉拢李斯下水,合谋篡改秦始皇遗诏,赐死扶苏与蒙恬,让胡亥登基。泱泱大秦在被赵高一手给折腾垮了。

2、汉朝:诸吕之乱

诸吕之乱是刘氏宗室及支持者,借口吕氏作乱发动的拨乱反正的政变。

吕雉死后,齐王刘襄起兵拨乱反正,留在长安的刘章则跟周勃、陈平等元老功勋密谋响应。周勃与陈平设计让上将军吕禄交出了兵权,周勃持兵符进入北军统领军队,成为评定诸吕之乱的主要力量。

平定诸吕之乱后,功臣集团用力刘恒为皇帝,开启了汉朝“文景之治”。

3、魏: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从辅佐曹丕、曹睿到曹芳,三朝元老。虽然在曹芳时期被另一位辅政大臣排挤。但是凭借自己奥斯卡影帝级的演技,还是骗过曹爽等人。

最终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又用欺骗的方式,诛杀曹爽,从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为了安定局势,司马懿对曹氏、夏侯氏等亲曹团体进行了大清洗。

两汉功烈、建安风骨一扫而空,权争阴谋诡计大行其道,士族集团成为主流,家族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4、晋:八王之乱

如果说最没有开国新气象的朝代,当属西晋。开国之后功臣集团便迅速分裂, 卖官纳贿,内斗不断。

晋武帝死后,从晋惠帝皇后贾南风弄权与司马玮密谋杀杨骏开始,到最后司马越最终胜利。历时7年,以司马亮、司马玮、司马伦、司马冏、司马乂、司马颖、司马颙、司马越为核心,为了权力争斗不止,甚至引胡人士兵为己用。

最终不仅耗尽西晋实力,还让胡人趁机崛起,开始了汉人史上最黑暗血性的“五胡乱华”

5、北周:杨坚代周

如果没有杨坚代周,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就是鲜卑了。

周宣帝死后,外孙周静帝继位,杨坚以丞相身份辅政,然后杨坚先囚禁并杀害宇文五王,又任用韦孝宽打败尉迟迥,平定三总管之乱,宇文皇族男子几乎被杨坚杀戮一空,之后篡位废除周静帝,建立隋朝。

建隋后,杨坚逐步废除宇文泰鲜卑化政策,统一全国,创下了开皇之治。

6、唐朝:玄武门之变

在政变如吃饭的唐朝,光前期玄武门之变就有三次,当然最出名的应属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与李隆基的玄武门之变。

第一次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与李建成争夺太子之位在唐朝建立之后白热化,李渊虽然封李世民为天策大将军,但是在太子之位上还是偏向于李建成,不断秦王府的能人猛士调离,不愿坐以待毙的李世民奋力一搏,在玄武门杀了李建成、李元吉,逼李渊退位,开始了“贞观之治”的时代。

第三次玄武门之变:(唐隆政变)武则天去世后,李显继位,韦后乱政,甚至与安乐公主合谋还是李显。在这个紧要关头,李隆基与太平公众合谋,发动政变诛韦后与武氏,让李唐江山再次回到正轨。

7、后周:陈桥兵变

赵匡胤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北宋。

在所有政变中,陈桥兵变应当是流血最少的一次。赵匡胤“义社十兄弟”都掌握后周大权,黄袍加身后,带兵返回开封,除了个别人,几乎是兵不血刃的获得后周官员支持,在平定李筠、李重进之后,后周残余势力也被扫平。

8、明朝:靖难之役

燕王朱棣燕王以讨齐泰、黄子澄变更“祖训”为名,起兵反抗,号其师曰“靖难”。经过4年激烈的战争,最终攻破南京,建文帝不知去向。朱棣即位,为明成祖

朱棣继位后,定都北京,将明朝的统治中心从南迁到北。

9、清朝:辛酉之变

辛酉之变是慈禧、奕䜣与咸丰留下的顾命大臣之间的权利斗争。

最终慈禧与奕䜣胜出,载垣、端华被逼自尽,肃顺被斩首,另外五大臣则被革职或充军。

从此,慈禧开了是她47年的统治生涯。


妖鬼杂谈录


如果要说历史中有什么著名兵变的话,我很快想到了近代史中大名鼎鼎的西安事变,在这一场爆发于西安的兵变中,张杨两位军阀联手扣押住了蒋介石这位民国最为风云的人物,然后逼迫他提前开启了抗战的焰火。

西安事变的爆发大家都很了解,它是在1936年、抗战爆发前的一年爆发的,而在这一场轰动全国的事变爆发前,西安的局势主要是这样的:

因为蒋介石想彻底贯彻他“攘外必先安内”的决策,所以他把在1931年就失去了自己老本营的张少帅以及东北军调到了陕西。


让他和陕西的当地军阀、人称小西北王的杨虎城联手展开了他所计划的安内战争。

张少帅和杨虎城的军队实力对比

虽说杨虎城和张少帅一样都被我们称之为军阀,但是他们的实力差距却还是很悬殊的。

张少帅在他人生最为巅峰的时候,他曾经是和蒋介石划分南北而称霸北方的大军阀,麾下士兵在他人生最为得意的时候,曾经达到了40万人的数量。

虽说后来发生的事情使得他实力开始遭受到了巨大的重创,但是瘦死的骆驼终究比马大,最终的他,手下还是有十几、二十万军队的。


而我们所说的小西北王杨虎城就没有张少帅那么庞大的军队规模了。

最开始的时候,杨虎城只是西北王冯玉祥手下的一名将领。

在上个世纪30年代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爆发中原大战的时候,杨虎城和后来的山东军阀韩复榘以及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等后来的西北军阀一同选择了向蒋介石效忠、反叛了冯玉祥。

最终在蒋介石击倒了他们的老上司冯玉祥之后,他们也获得了蒋介石允诺给他们的地盘以及地位。

后来韩复榘被蒋介石分封到了山东、成为了实力雄厚的山东军阀。

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等人被分封回了他们的西北老家,最终通过自己的发展,分别成为了青海、甘肃、宁夏这三个省份的主导者。


而杨虎城在那个时候从蒋介石手中接过了陕西的地盘,最终成为了陕西的军阀。

想必从以上这个介绍,大家就可以看出杨虎城和张少帅之间的差距。

原本的张学良是丝毫不弱于冯玉祥的,而杨虎城原本只是冯玉祥手下的一名将领,这其中的差别自是不用详细说明的。

在这两大军阀合兵的时候,张少帅手下有十几、二十万人马,而杨虎城手下的人马大概在六万人左右。

兵变的即刻爆发

因为他们二人一直觉得蒋介石给他们安排的这个任务是旨在消耗他们力量的原因,所以他们对蒋介石给他们委任的任务是非常排斥的。

再加上他们二人都一直有着很强烈的抗日意愿,(张少帅在918事变后虽然不曾和日本人爆发过战争,但是他表达在明面上的抗日意愿却是非常强烈的)因此这才达成了他们二人后来合作兵变的基础。

在他们本身的不愿意之下,他们对蒋介石安排给他们的任务就自然极力推诿了起来。

时间来到了1936年12月份,张少帅在杨虎城的说服下,初步和杨虎城达成了反蒋的决定。

然后为了贯彻他们二人之间达成的决定,张少帅就专门坐飞机赶到当时蒋介石所在的洛阳用请他到西安给士兵们训话的借口把他给”请”到了西安。

然后在爆发了各种冲突之后,他们在12月份12号凌晨的时候,调动着自己的人马把包括蒋介石、陈诚、卫立煌、蒋鼎文等国民政府军方大佬在内的人物给扣押了起来。

这就是近代史中著名的兵变西安事变,在张杨二人扣押了蒋介石之后,国民政府方面的态度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兵变最后的发展结局

当时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以及蒋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在内的人都极力地主张要用和平的方法来和张杨二人谈判。

而国民政府军方的第二号人物何应钦可能觉得这是一个除掉蒋介石、自己当老大的机会,所以他主张应该点齐所有中央军的人马,通过坚决的武力手段把蒋介石给“救”出来。

不过后来的事态发展并没有让何应钦得逞,在各方阵营的协调下,蒋介石被张杨二人放了回去。

而在此过程后,张少帅乖乖地和蒋介石坐飞机走了,然后就在接下来的很多年时间里被蒋介石幽禁了起来。

而杨虎城在被蒋介石送出国回国后,也被蒋介石的人抓到关押了起来,最终在被关押到49年的时候,被蒋介石派人处死在了重庆。

所以说这就是近代史中著名的兵变西安事变,虽然张扬两位军阀最终的结局都比较凄惨,但是这次兵变所带来的意义却也是非常积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