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它是何时出现的?又是如何“发家”的?

槐--等待春天


秦国是西周后期才建国,起初还只是周室的附庸国。直至东周初期,秦国由于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才正式受封为诸侯。

下面,我把秦国的发家史简述一下。

第一,非子建国的历史背景

秦国开国的时间比较晚,大约是在公元前870年左右,此时的周天子是周孝王。这时西周已开国近两百年,正是由盛而衰的时期。周孝王上台前,西周多次遭到戎人的进攻,首都镐京多次岌岌可危,周王室不得不临时迁都到了犬丘。

为了应对戎狄等蛮族的进攻,西周大量饲养马匹。当时有一个养马能手,名唤非子,被周孝王任命去管理汧河、渭河之间的牧场。在非子的精心经营下,牧场的马匹大量繁殖。

由于非子养马有功,周孝王便封给他一小块地盘,这就是秦国的开始。起初,秦国并不是一个诸侯国,只是西周的附庸国。依照西周礼制,附庸国的面积,方圆不超过五十里,可以说只是块巴掌大的土地。

秦国就从这里开始了。

第二,从亡国到复国

作为周王室的附庸国,秦国的任务之一是安抚西戎蛮族部落。

到了西周末期周厉王统治时,西戎与周的战争升级,戎人频频发动进攻,弱小的秦国也深受其害。

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即位。他是周朝历史上的一位中兴名君,力图重振周王室的辉煌。由于戎人是西周的心腹之患,周宣王上台后,便任命秦国君主秦仲为大夫,率领秦人反击西戎。秦仲是秦国的第四任君主,公元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打得大败,战死沙场,巴掌大的秦国也被戎人占领。

秦仲的五个儿子逃到镐京,向周宣王求助。周宣王慷慨地拨出一支七千人的部队,交给秦仲长子,让他去收复秦国。秦仲的儿子们非常争气,依靠这七千人,打败了戎人,收复国土。长子继承秦国君主之位,史称秦庄公。

第三,秦在与戎人的战争中壮大

秦庄公即位后,即展开对西戎的战争。他把国事交给弟弟,自己率领秦军与西戎苦战,他让自己的儿子们立下誓言:“西戎杀我的祖父,我若不手刃西戎之王,绝不归来。”在与西戎的战争中,秦军得到锻炼,并茁壮成长。

秦庄公去世后,其弟秦襄公继位,他继承哥哥未竟的事业。然而,此时西戎的势力如日中天,一代雄君在与西戎的战争中连遭败绩。

公元前797年(周宣王三十一年),西周大举讨伐盘踞在太原的戎人部落,兵败而还。五年后(公元前792年),周宣王再度用兵,讨伐条戎、奔戎部落,又一次败绩。最惨的一次是公元前789年,周宣王动用南方诸侯的庞大力量,发动规模空前的伐戎之战,遭遇最大的一次败仗,尽丧“南国之师”。

周宣王去世后,周幽王继位。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西周以伯士为统帅,再度发动对西戎战争,非但大败,连统帅伯士都死于非命。

正是在周军连遭败绩的背景下,秦襄公于公元前778年上台,秦国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襄公二年(公元前777年),西戎人包围犬丘,迫近秦国。秦庄公之子世父率领秦军与戎人大战于犬丘,秦军虽勇悍,仍不敌戎人,溃不成军,世父为戎人所俘虏。后来戎人敬重世父之勇,把他释放归国。

第四,从附庸国到诸侯国

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周室爆发“骊山之乱”,申侯勾结犬戎(戎人的一支)杀入镐京,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一事件也改写秦国的历史。

周幽王死后,他的儿子宜臼被立为天子,是为周平王。由于镐京残破,只得东迁到了洛邑,这也是东周的开始。当时东方诸侯见天子雄风不再,都不愿出手相助。秦襄公由于早年深受周宣王出兵相助的恩惠,知恩图报,遂义无反顾地率一支部队,驰援周平王,护送平王送到新首都洛邑。

为了表彰秦襄王的勤王之功,周平王当即把秦襄公封为诸侯。从此,秦不再是一个附庸国,而是堂堂的诸侯国。同时,周天子还承诺,只要秦襄公能把犬戎击败,收复岐山,那么岐山以西的王室领土,就归秦国所有。

对秦襄公来说,这是一次开疆拓土的绝佳机会。于是,为了得到岐山以西的土地,秦人与犬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战争。公元前766年,秦军兵临岐山,秦襄公病逝于前线。

襄公未竟的事业,由儿子秦文公继续完成。到秦文公十六年(公元前750年),秦国终于击败西戎,收复了被西戎人占领的周王室的土地。秦文公遵照与周王室的约定,岐山以西的土地归秦国所有,岐山以东的土地,秦国归还给周王室。

夺取岐山的战争意义非凡,从此秦国一跃成为第一等军事强国。从秦文公之后,直到秦统一中国,秦国一直保持着军事大国的地位。


君山话史


秦人的发家史,可以说是一部小人物白手起家的奋斗史,一路上荆棘满布,流干了血和泪,才从周王室的战俘,一步步奋斗到位列诸侯,进而取周代之,一统天下,可谓传奇。

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纣王,建立周王朝后,在阑师分封天下,共建立了七十一个诸侯国,拱卫周王室。

其中,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受封建立晋国,也就是日后的韩赵魏;姜子牙被封于齐地,建立齐国;周武王的弟弟姬奭被封于燕地,建立燕国;楚国建立稍迟,周成王时,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这就是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战国七雄(除秦国外),它们都早在西周初年就被封为诸侯国了,可谓出身高贵。而秦人这时候还是周王室的战俘,能不能活下来都还不知道,要想建立自己的国家,还得足足奋战三百年。

然而,秦人先祖是如何用三百年的时间,实现了鲤鱼跃龙门呢?

旭哥将从秦人的起源、非子牧马被封于秦、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被封诸侯,秦人早期奋斗史上三个重要的节点,来论述秦人的发家史。

秦人的起源

秦人的起源,在秦公一号大墓挖掘之前,一直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当代历史学家蒙文通根据《史记》中的记载,中谲是秦人先祖,而中谲的父亲胥轩是戎族,而且胥轩的媳妇是申侯的女儿,申候也是戎族,由此可以认定,秦人先祖的父系和母系都是戎族,秦人便是起源于西方的戎族。

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适。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史记》

国学大师王国维也在《秦都邑考》开篇中明确指出:“秦之祖先,起於戎狄”。

秦之祖先,起于戎狄,当殷之末,有中潏者,已居西垂,大骆、非子以后,始有世系可纪,事迹亦较有据。---《秦都邑考》

蒙文通和王国维的结论,论据都是《史记》的记载,但是《史记》里也记载了另外一种说法,秦人是帝颛顼之后,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也就是秦人是根正苗红的华夏族。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史记》

另外,根据《清华简-系年》的记载,秦人的先祖恶来是来自于东方的殷商遗民,被西迁到甘肃陇南一带帮助周王室守卫边疆。所以,秦人是来自于东方的殷商后裔,也就是华夏族。

武王陟,商邑兴反,杀三监而立彔子耿。成王屎(践)伐商邑,杀彔子耿,飞廉东逃于商盖氏,成王伐商盖,杀飞廉,西迁商盖之民于邾吾,以御奴且之戎,是秦之先,世作周危(卫)。--《系年》

但无论是《史记》,还是《清华简》,都是文字的记载,并没有同时代的文物加以佐证,很难作为权威的结论。

直到1986年,秦公一号大墓的考古挖掘,在大墓里出土的一种古代乐器,石磬上面刻有一段铭文,“ 天子偃喜,龚桓是嗣,高阳有灵,四方以鼐”,有力的证明了墓主人为秦景公,秦人的先祖为高阳,高阳也就是帝颛顼,可见秦人确实是起源于东方的华夏族。

由此,也可以勾画出秦人起源的路线图,秦人的老祖先恶来是殷商贵族,在商朝灭亡后被诛杀,而他的儿子女防连同族人一起被周王室西迁到现在的陇南一带,帮助周王室抵御戎狄的侵扰。

非子牧马,受封于秦

非子是大骆的儿子,也就是恶来的五世孙,以善于牧马著称于世。

久而久之,非子善于牧马的名声,就传到了周孝王的耳朵里,周孝王便任命非子为周王室主管养马的官员,在陇南一带为周王室养马。

在非子养马期间,马匹个个膘肥体壮,数量增加的非常快,周孝王非常高兴,于是便效仿非子的祖先,

伯益为舜帝驯养牲畜而受封赐姓的故事,将秦地赐给非子,作为周王室的附庸,恢复赢姓,建立建立宗庙,祭祀赢氏祖先,这便是秦人和秦国的源头。

经过女防、旁皋、太几、大骆、非子五代人,一百五十年的奋斗,秦人终于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和宗庙,但在地位上离山东各诸侯国还有很长的距离。

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闲,马大蕃息……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史记-秦本纪》

非子牧马为什么这么厉害呢?万事有果必有因,旭哥认为,原因有二。

其一,非子祖先世代驯畜,可以说,是祖传的绝活儿。

非子的先祖伯益,在舜帝时期担任虞官,也就是驯养畜生的官员,因出色的业务能力,受到舜帝的赏识,封给土地,赐予赢姓,秦人的姓氏便是由此而来。

伯益次子若木的玄孙费昌,是商朝开国之君商汤的车马夫,伯益长子大廉的玄孙,中衍与孟戏两兄弟,都是商王太戊的车马夫;伯益还有一个后代就造父,为周缪王驾车有功,被封于赵地,赵国便由此而来。

可见,祖传的绝活儿已经深入骨髓,天生就是养马的高手。

其二,陇南一带本就是天然的牧场。

非子牧马的牧场在西汉水一带,位于秦陵南坡,降水丰富,水草茂盛,是养马的理想地带。更重要的是,这一带的水里都富含盐分,牧民们都知道,天然的盐分对于马匹的成长有多么重要,这也许是非子的马长的膘肥体壮的奥妙所在。

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

秦襄公是非子的五世孙,在公元前777年,父亲秦庄公死后,继承了秦公之位,在这一时期,关中地区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周王室开始衰落,特别是周幽王即位后,荒淫无度,宠幸褒姒,为博红颜一笑,烽火戏诸侯,周王室的威信荡然无存。

第二,周边的戎狄势力开始进入关中地区,和周王室的势力形成了犬牙交错的局面,对周王朝的统治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幽王废申后和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之子姬伯服为太子。此事引来姬宜臼的外公,申候的震怒,于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朝都城镐京,诛杀了周幽王。并和众多诸侯共立太子姬宜臼为王,也就是周平王。

周平王即位后,考虑到关中地区的地缘格局,准备将都城向东迁移到洛阳。

秦襄公在这一事件的前后,始终站在支持周平王的一方,并在周平王东迁时,亲率军队护送平王东迁。

周平王感念秦襄公的忠诚和护送之功,封秦襄公为诸侯,赐予岐山以西的土地。

到了此时,秦人才正式成为周王朝的诸侯国,和山东的晋、楚、齐、燕等诸侯国在地位上平起平坐,可以说,秦襄公是秦国的开国之君。

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史记》

从非子牧马到襄公建国,秦人经历了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秦襄公,共六代人一百三十年的奋斗。

总结:

秦襄公虽然被封为诸侯,周平王也将岐山以西的土地赐给秦国,但这只是在形式上确立了秦人拥有这些土地的合法地位。

实际上此时,关中地区早已沦为犬戎各部族的势力范围,所以,周平王无异于给秦人画了一张饼,能不能吃到嘴,还得靠秦人自己去奋斗。

由此,秦人的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终于可以合法的走出陇南大山,望得见岐丰之地,并为此展开浴血奋战。

从此之后,秦人向东、向东、一路向东!



长安旭哥


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及周公东征以后,分封了许多诸侯国。如周公儿子伯禽始封于明地,后被封于奄国旧地称为鲁;姜太公始封于吕(位于今河南南阳),后被封于蒲姑旧地称为齐;商纣的儿子武庚被封于殷地;武王弟弟康叔始封于康地,后来被封于卫地;唐叔虞被封于唐,儿子迁居晋等等。


我们不禁会问:先秦终结者秦国为什么没有出现在榜单中,他们是如何而来,又是如何成长的呢?

这要追溯到商朝晚期纣王时,秦人的祖先飞廉和恶来那时候已经是一方诸侯,因为各有专长而被纣王器重。《史记·秦本纪》记载:“飞廉生恶来,恶来有力,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秦的先祖是周的敌人,恶来又被杀害,所以也就没有被分封。

武庚叛乱以后,周公东征讨伐了十七个国家,俘获俘虏的有九个,其中就有嬴姓,他们是飞廉、恶来的后人。残存嬴氏无处可去,只好逃到戎狄丛生的西方,在那里生活和发展,这该是他们出现在西方的开始。


周孝王时期,恶来的后代传到了非子,这次他们的命运发生了一次较大的突破。《史记·秦本纪》记载:“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嬴姓,今其后世亦为朕养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祠,号曰秦嬴。”也就是说,非子擅长养马,被孝王知道了,孝王就让非子为自己蓄养马畜,结果马养的非常好。当年嬴氏祖先也曾因养马封土赐姓,于是就让非子续嬴姓之祠,并把秦地封给他,作为周王室的附庸。到此为止,秦嬴的称呼才第一次出现。


谈到姓氏,我们来了解一下先秦时期的姓氏及其发展过程。在古代,姓和氏不是一个概念,简而言之,姓是同一血缘关系下的家族的代号,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而氏通常是一个家族中某一部族的概念,它可以根据祖辈的名或者字、分封的地区名、官职名来定。比如秦国就是嬴姓,而他们祖先造父被周穆王封于赵地,故为赵氏。秦国就以赵为氏,应该说秦是赵氏的旁支。赵国时期,姓氏逐渐混淆,并最终合二为一了。

周厉王时期,西戎灭了犬丘地方的秦嬴氏族。厉王就派秦仲讨伐犬戎,结果秦仲被杀死。秦仲长子庄公借周七千兵力,打败西戎,夺回犬丘,就作了周朝的西陲大夫。


西周末年,申国联合曾国、犬戎攻进镐京,庄公儿子襄公带兵救援。后来平王东迁,襄公又护送平王。有了这两次功劳,周平王就正式封他们为周朝的诸侯国。并让他们攻打犬戎,承诺夺回的土地都归秦国所有。后来襄公儿子文公伐戎,赶走了西戎,夺得周的故畿,到了岐地,文公把岐以东献给周,以西据为己有,这时候已经是春秋初期。秦人又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到了秦穆公时期,关中平原大部已经为他们所有,秦国已经称霸西戎了。


青铜说史


秦人早在远古时期就曾无限接近权力顶峰,却又瞬间星散流亡,一度重新成为重要诸侯,却又一撸到底为“庶民”,终于再次崛起,重列诸侯。其早期历史,可谓大起大落。

治水重臣到大禹接班人

战国时期,楚国人所写的《容成氏》记载:“禹于是乎让益,启于是乎攻益自取”。大禹继承最高权力后,依禅让制传统,确立了秦人的先人:伯益作为继承人。可惜伯益终究在与启的争夺中败北,丢失了最高领导权。

对伯益和夏启的记载很多,此处以名不见经传的《容成氏》为引,是因为他成书于战国时代,且出自秦人的对手楚人之手,因此,被后人贴金、篡改的可能很小,可信度很高。

显然,擅长工程的秦人在大禹治水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伯益本人更是据说三岁就开始跟随大禹,并全程参与了大禹治水的全过程。

以传统禅让制的规矩,伯益是大禹指定的接班人。

只是“家天下”的时代已经来临,因此,伯益夏启击败,失去了继承权。

参加商灭夏之战,重新崛起

由于年代久远,在伯益争权失败后,秦人的命运说法不一。但根据《史记.秦本纪录》的记载,似乎能看出端倪。“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当夏桀之时,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以佐殷国,故嬴姓居多,遂为诸侯”。

这里有2条信息:(1)、秦在伯益失败后,受到夏王朝的迫害,以致于“或在中国,或在夷狄”,散落各处以逃避迫害;

(2)、在协助商人赢得鸣条之战后,秦受封为诸侯。


费昌,当时担任的是汤的“王车之御”,这可不是今天领导们身边“小王、小张”这样的司机。“王车之御”,是类似军师、参谋长一类的人物。足见当时秦人在商汤集团中地位之高。

从被边缘的庶民到被逐渐回归

在周朝初年的“三监之乱”后,亲殷商的秦人被周公剥夺诸侯地位,一度在华夏文明中边缘化了。

可是,地处西戎,在与戎狄多年来往的秦人应该在血与火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形成了浓郁的尚武精神。

秦人第一次由庶民回归贵族,是在周孝王时期,秦人以养马有功,秦非子被封“附庸”。


到了富于变革精神的周宣王时期,意识到秦人强悍战力的周宣王,封秦仲为“大夫”,下令尚不是诸侯的秦人“得奉王命”,反击戎狄。宣王甚至还拨王室7000兵马支援秦人!

护驾有功,“空头支票”、受封诸侯

在周幽王作死的“烽火戏诸侯”后,申侯与废太子(以下称周平王)引犬戎攻入镐京。

可是,作为盟友的犬戎,并未依约受款而去,而是长期在关中地区劫掠、骚扰。周平王不胜其危,只得求援。


秦人来援,协助周平王“搬家”到了洛邑,周王感秦人之功,被封诸侯。

平王东迁可不是“搬家”这么简单,戎狄骑兵以其强悍的机动力随时来战,不死战,分分钟秦人会像郑桓公一样被杀。

周封秦诸侯后,又表示,如果秦人能击败戎狄,则原周故土,也可以给秦人。

周平王这句话当时看来就是“空头支票”。

当时戎狄战力不容小视,否则,春秋时期的大霸晋国、小霸郑国早已进据关中了,又恢复华夏故土,又充实国力,这名利双收的事情,谁不去抢着干呢?


可是,别无选择的秦人只能当真了,他们奋发图强,在刀山火海中,开启了一段新的传奇!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周武王伐纣时,杀死了秦国国君的祖先恶来,一百五十年后恶来的五世孙秦非子因养马获封秦地而建立秦国。此时的秦国并未获得周朝诸侯国的地位,一百二十年后秦襄公因护驾被周平王封为诸侯,秦国才正式成为诸侯国。

秦国的出现过程

秦、赵两国君主的祖先蜚廉是颛顼曾外孙伯益的九世孙,伯益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被舜赐予赢姓,这便是秦、赵两国赢姓的由来。伯益的后裔一直都是为夏、商两朝驻守西戎,到了商末,蜚廉也是商纣王保卫西部的重臣。

蜚廉有两子,长子名曰恶来,便是后来秦国君主的直系祖先;次子名曰季胜,便是后来赵国的直系祖先。恶来与父亲蜚廉一样,也是商纣王的重臣。周武王伐纣时,蜚廉、恶来为纣王战斗到最后一刻,最终被武王所杀。

恶来死后,其子女防居于西戎,由于父亲被杀事件的影响,女防时期并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女防的孙子太几才有所改观。蜚廉次子季胜一脉的造父因有功于周穆王,被为赵氏,太几家族也为赵氏。

太几之子大骆因娶了申候之女而被封于犬丘,大骆有二子,嫡子名曰成,他继承犬丘的封地。次子名曰非子,他的技能是善于繁殖战马,周孝王听说后召见了非子,新赐秦地给非子,让他继续做回赢姓的子嗣。

就这样,非子建立了秦国,号称秦赢。这时的秦国并没有诸侯的地位,仅仅是周朝的附属国而已。

秦国获封诸侯的过程

非子在位四十二年,虽是秦国始封国君,但其封地方圆不足五十里,没有诸侯地位,其实连卿和大夫都算不上。非子死后,其子秦侯继任秦国国君。秦侯与其子公伯一共在位十三年,之后为公伯之子秦仲即位。

秦仲在位时,正值无道的周厉王统治周室,西戎之地开始反叛周朝,犬丘的大骆一族其他人被灭。在周宣王即位后,秦地的秦仲以大夫的身份被派去讨伐西戎,结果秦仲战败被西戎所杀,共在位二十三年。

秦仲死后,他的五个儿子封周宣王之命继续讨伐西戎为父报仇,最终西戎被打败。周宣王作为赏赐,将他们的五世祖大骆的封地犬丘划为他们所有。至此,秦非子一脉拥有了全族在西部的所有封地,秦国得到扩张。

秦仲的儿子庄公在位四十四年,去世后其子襄公继位,秦国的转折也由此到来。襄公即位后立即与西戎联姻,将妹妹缪嬴嫁给西戎丰王。两年后,襄公哥哥世父在反击西戎入侵时被俘,一年后被放还,联姻的效果不太明显。

五年后犬戎杀死了周幽王,秦襄公率军保卫周朝有功,且在周平王东迁时护驾有功,最后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将岐山以西的土地全赐给襄公。平王面对西戎的不断骚扰,许诺襄公,如能剿灭西戎,土地全归秦国。

至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秦襄公也得到了相应的爵位。五年后,秦襄公在讨伐西戎的途中去世。

秦国的“发家”过程

秦国的“发家”过程主要有三个重要节点,前两个就是上述讲到的非子建国和秦襄公获封诸侯,我认为这两步是最为关键的两步。第三个就是秦文公到秦始皇共三十位君主的共同努力,其中秦穆公、秦孝公、秦昭襄王及秦始皇最为突出。

秦穆公是秦国作为诸侯国的第九位君主,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在位三十九年。他使秦国与晋国实现秦晋之好,在位期间先后灭掉西戎十二国,开辟国土千余里,成为西方诸侯之伯,为秦国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秦孝公是秦国作为诸侯国的第二十五位君主,在位二十四年。秦孝公在位期间启用卫鞅实行变法,并将秦国都城迁往咸阳,建立了秦国后续的行政体制。采取楚国和亲,联合齐、赵攻魏,自此秦国成为诸侯强国。

秦昭襄王秦国作为诸侯国的第二十八位君主,在位五十六年。他在位期间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楚多地。文以范雎为相,武以白起为帅,奉行远交近攻的战略。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俘虏周赧王并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东周的统治,为秦国统一战争奠定了最后一步基础。

秦始皇则在多世之余列的基础上,用了十年完成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国也因此完成了它的发家史,彪炳史册。


野史也是史


我是勃勃,我来回答,秦国公元前771年建立,因为护送周平王西迁的功劳而获封。发家的话就是从春秋开始了。

1、秦国建立。

秦襄公石像

秦国的先祖是恶来,后被武王所杀。而秦国在商朝和周朝一直在西戎发展,为天子抵抗西戎部族。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西周覆灭,周室东迁。在此历史大转折的关键时刻,秦襄公率嬴姓部族全力勤王,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秦襄公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国号为秦。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秦国崛起以后,陆续灭掉了,12个西戎建立的国家,扩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2、秦国发家。

秦国疆域

在秦穆公死后,秦国经历五世之乱,国力衰弱,魏国乘机夺去了秦国的河西地。秦孝公委曲求全二十年,用商鞅变法富强秦国,最后夺回河西之地,为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继位,他沿用商鞅法制,不断对外用兵。吞并了蜀国,使得秦“擅巴蜀之饶”,为秦以后发展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后来的秦昭襄王先后大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的河东和南阳、楚黔中和楚都郢。公元前266年,昭王拜范睢为相,改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公元前262年,以白起为将,发动长平之战。公元前255年秦灭东周,取九鼎、周王朝亡。

最后到了秦始皇这一代,终于灭掉六国,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等,秦国终于彻底的发家,拥有了天下。


职业减肥营养师


秦国始祖是秦非子,可追溯到商纣王时期,秦国“赢”姓最早追溯到尧舜禹时期的伯益,由于他辅佐禹治水立了功,被舜赐姓“赢”,“赢”姓也就是从伯益开始,在商朝时期“赢”姓还是有一定势力的,为诸侯,后来周朝建立,“赢”姓也受到牵连,直到西周的中后期被封为附庸,不仅为周王养马,还为周朝来稳定西部,抗击西戎,一直到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这是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洛阳,被封为诸侯,并赐岐山以西之地,而这些土地全部被西戎所占据,秦人所面对的是一句空话而已。在秦襄公死后他的儿子秦文公逐渐击败西戎各部落占领了大片土地,可以说在西部已被秦国所统治,直到秦穆公时期称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对秦国评价“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僻,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可见秦国“志大”在此期间秦国在商鞅变法前并无大的作为,战国初期国内由于君主传承出现混乱,导致政治不稳,朝局动荡,在外由于受到魏国的强大打击,使秦国无法东进中原。直到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耕战的道路,秦国才逐渐强大起来,历经几代君主的努力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



嘤鸣道史


秦国的出现可以说是其几代人秦人兢兢业业努力争取的结果,这其中的艰辛恐怕只有具体经历过的秦人才能明白。

秦人从默默无闻到成为一方诸侯最开始是从周孝王时的秦非子起步的。非子在周孝王时负责在汧、渭之地为周王室管理马匹。周孝王看到非子把马养的特别好就把秦地赏赐给了非子。非子也就以秦地为姓称“秦嬴”。其实周孝王赏赐给秦非子的秦地是一片不毛之地,而且还被西戎占据。虽说秦非子得到的只是一份名义上的赏赐,但是其意义重大——秦祖先终于有自己名义上的领地了。在当时阶层几乎已经完全固化的周王朝,拥有自己的领地这是秦祖先为其成为诸侯迈出的最为关键的一步。


其后秦非子后人继续忠心耿耿为周王室养马,并为了夺回自己的领地身先士卒抵御西戎的入侵。秦先祖又经过百年的惨淡经营,逐渐在与西戎的厮杀中在秦地站稳了脚跟。

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引起申侯勾结犬戎叛乱,并被杀死在骊山。此时的秦襄公抓住机会积极响应王子宜臼(后来的周平王)的号召出兵勤王,并因为作战勇猛而得到王子宜臼的赏识。等到宜臼继位后感念秦襄公的功劳将其封为诸侯并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当然在戎人手里,还是要秦人自己打下来),至此秦国正式建立。



秦国建立后实力还非常弱小,此后百年秦国基本在与西戎的争斗中慢慢发展。直到秦穆公时期由于政策得当称霸西戎,拓地千里,才算基本稳定了后方,也拥有了参与中原争霸的实力。此时的秦国可以说基本已经完成了其“发家”。当时的秦国虽说没有绝对的实力碾压各国但确实已经成算是一个强国了。后来又经过几百年的战乱纷争,直到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才使秦国拥有了碾压各国的绝对实力,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因此总得来看秦国的建国和发家都是一个漫长的逐渐积累的过程。秦人在与西戎的抗争中坚持了几百年,中间没有天子的赞扬,没有邻国的关注,也没有上天的眷顾。在其它国家勾心斗角的时候,他们在一点点的夺回被占领的土地,一点点的发展壮大。因为生存的残酷使秦人养成了尚武的性格,养成了不服输的精神和居安思危的心态。我们通常只看到秦国的强大和无道,却很少看到他那背后的艰辛和磨难。这世上哪有什么上天的垂青,只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艰苦奋斗的结果罢了。


锦鲤小毛球


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

中衍是伯益长子大廉的玄孙,他为商王太戊驾车,颇受赏识,太戊嫁女儿给中衍。赢姓部族因之成为商朝的贵族,世代辅佐商朝。中衍玄孙中谲替商朝保卫西部边陲,居住在西戎。非子(伯益十六世孙)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今甘肃天水)。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戍边对抗西戎。秦最初领地在甘肃东南部,兴盛于陕西关中平原。当时秦国只是作为西周的附庸。

秦穆公时,秦国国力大增,秦穆公被誉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国经过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一跃成为强国,在秦始皇时一统天下,达到顶峰。


跪射俑


一哥“俗人读史记”之——

            浑水摸鱼名利双收的秦襄公

平王东迁之前,秦人的先祖非子为王室养马有功,得到位于西域戎狄之中的一小块封地,后世秦仲征战有功,封西垂丈夫(家),直到平王东迁秦襄公征战护驾有功才被封立国,开启了秦国历史的新征程。

平王东迁这事是各国的一个机遇转折点,秦襄公是个抢抓机遇的高手。在机遇来临之前,秦襄公已经开始把生存的“夹缝”撑开并稳固下来。一是巩固城防“(庄公居其故)西犬丘”。二是与戎狄一部和亲,“襄公元年,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分化戎狄,稳定前沿。三是与戎狄不停征战,取得周王室的信任,“襄公二年,戎围犬丘,世父击之,为戎人所虏”。

几年之后,机遇终于来了,“七年春,周幽王用襃姒废太子,立襃姒子为適,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王室及周边诸侯乱成一锅粥,“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

战事平息之后,“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至于周东迁是哪位诸侯提出的,太史公语焉不详,但众人的撺掇之中肯定有襄公的声音,或许是较为卖力的,因而“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再立首功。

平王洛阳安身之后,论功行赏,“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得到的第一个好处是名,赐爵封地;第二个好处是得到一块“镜子里的烧饼”,岐西之地,这地可是周人的兴起之地啊,虽然此时实际被人家占着,但还是给下了文件明确一下的;第三个好处是征战戎狄的权力,以后出师有名,打你没商量。

为尽快落实中央决策、把好事办好,襄公快马加鞭赶回老家,一是向族人正式宣布建国,“襄公於是始国”。二是向国际各国通电建国事宜,“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三是祭祀上天,向神灵发出建国文告。“乃用緌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四是武力开始征战“十二年,伐戎而至岐”。把中央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务实高效运转着新的国家机器,把秦人的“家”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国”,并助推其渐逐走向富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