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吴三桂就没有清王朝?吴三桂的开关对清朝夺取天下有何影响?

静夜史


开篇点题,单刀直入。可以这样说,吴三桂几乎是奠定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大明的灭亡是必然,可是大清的建立确是偶然。在满清入关之前,中国的历史走向有很多种,但是吴三桂降清之后,中国历史的走向只有一种——满清入关,建立大清国。



(吴三桂)

我们知道,从东北(当时叫满洲)往关内打,只能通过一条狭长的“辽西走廊”,辽西走廊连接着东北地区和中原地区。而在辽西走廊的咽喉,便是山海关。无论大金、大清、张大帅还是日本人,山海关都是必经之路。所以山海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关”,山海相连,易守难攻。


(辽西走廊及山海关)

可以这样说,无论中原地区大西、大顺、大明等几股势力闹的多凶,只要吴三桂守住山海关,任凭八旗骁勇善战,满清只能偏安东北一隅。

(李自成进京前的时局图)

如果吴三桂没有降清,让出山海关。那么便会形成李自成在北京建立大顺政权,势力范围在北方;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势力范围在四川、成都一带;明王朝难逃,在江南建立南明政权,定都南京,形成类似三国时期“三足鼎立”的局面。



(山海关的城墙一直修到海里,守住山海关就守住了中原)

而按照当时的情况看,依然是定都成都的“大西”政权最弱,类似于蜀国;北方的李自成进北京后就腐败了,贪图享乐;反观南明,名将李定国倒是打了几场漂亮仗,大有中兴之意。尤其是桂林、横州两仗,李定国诱敌深入、以少胜多,横州一战更是大败清军名将尼堪,这让李定国的三个字深深的刻在了满清的心中。



(山海关——天下第一关)

李定国打大清都那么轻松,如果满清未入关,收拾贪图享乐的李自成和偏安一隅的张献忠,还是很轻松的。

(一代名将——李定国)

可以这样说,如果吴三桂当初没有让出山海关降清,那么大明完全有可能再次一统中原,然后举全国之力在山海关与满清对峙。吴三桂让出山海关,在满清入住中原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論


清朝夺取大明江山有其必然性,没有吴三桂可能延迟这个过程。

一、明朝后期政府官员上下已经很腐败,大官僚、大地主已经把土地、山川等资源以及社会财富大都集中到权贵手中。买官卖官、徇私舞弊、贿赂风行、搜刮民财、冤狱丛生。再加上连年灾荒,民众无以为生,纷纷铤而走险。男女老幼携家带口吃大户、抢大户一时风起;官兵镇压,继而酿成农民大起义。那些本是普通农民的黄大牙、大胡子、黑歪头们都成了起义首领,而且起义迅速遍及全国。这都是明朝治理造成的。虽然崇祯皇帝也励精图治,但一个朝代道德已衰,民不信服,改朝换代也就是必然之势了。

二、假如闯王李自成有政治头脑,或者选拔任用政治、谋略人才,迅速稳定所建立的大顺国局势;建立健全全国行政机构,实行廉洁政治;改革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迅速发展生产,壮大经济;整编、训练军队,加强战斗力。

这样,国家政权就会步入正轨,得到巩固。即使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大顺国也能奋起反击,把清军赶出去。

假如实行廉洁政治,政治清明,吴三桂说不定真能投降李自成,继续把守山海关,清军也不一定就能攻破关隘。

假如实行廉洁政治,政治清明,经济已经恢复,大顺国安定,军队强盛。清军看到这个局势,取胜没有把握,很可能不敢进攻大顺国。

三、李闯王恰恰相反,占领北京后,缺乏政治远见,腐败随即产生,内讧不断,军队也逐渐丧失了战斗力,国家依然混乱。这给清军造成了可乘之机。

四、清国在皇太极精心治理下,东征朝鲜,西联蒙古,势力日益强大。看到明政府腐败国弱,早就有灭亡明朝、吞并中原的野心。清军对明朝官吏招降纳叛,拉拢收买,瓦解明军将领,为我所用。并伺机派兵打进长城,在河北、山东等地,曾三度包围京师,最远曾攻入济南。还曾经企图收买李自成,联合灭亡明朝,遭到李自成的拒绝。

四、清国既然有这么雄厚的军事实力,即使没有吴三桂的引清军入关,它也会趁李自成的混乱而攻入中原,建立清朝。

五、当然,如果没有吴三桂的帮助,它建立清朝的计划将会推迟实施。


南宫外史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吴三桂投降了多尔衮,引清兵入关,一举击溃李自成的部队,然后领兵南下,满清统一了全国。

如果没有吴三桂,多尔衮不会如此容易地带兵入关,也不会迅速定鼎中原。



但是,如果没有吴三桂,多尔衮仍然会问鼎中原,李自成和吴三桂根本不是对手。吴三桂只是加速了多尔衮一统天下的步伐。

入关以前,清朝秣马厉兵,具备了问鼎中原的实力

后金从努尔哈赤建立政权,统一了女真各部开始,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大力推行封建化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加强中央集权,到1644年,国力有了巨大提升,满洲八旗的战斗力非常强悍。

八旗铁骑击败了林丹汗部,统一了漠南蒙古地区;征服了朝鲜;在松锦大战中打败了明朝军队,洪承畴和祖大寿投降,辽西走廊门户洞开,明朝在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

在李自成占领北京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就带领大军南下,准备入关与李自成和南明王朝争夺天下。

如果吴三桂没有献出山海关,多尔衮的八旗军队仍然可以入关。

清兵以前入关绕过山海关,总共走过四个通道,通过居庸关、古北口、喜峰口和冷口。皇太极就多次带领军队,从蒙古东面的边境南下,通过古北口等地,一直杀到北京城下。

本来,多尔衮采纳洪承畴的建议,带十万大军准备通过密云和蓟州南下,进攻北京。



即使吴三桂继续坚守山海关,因为此时崇祯皇帝已死,没有补给,山海关虽然城墙坚固,也支撑不了多久。

当然,山海关是清兵入关最近也是最经济的通道,所以吴三桂献出山海关,对清兵入主中原贡献最大。

李自成的部队是乌合之众,完全无法抵挡清兵的进攻

在崇祯皇帝自缢后,全国实力最强的就是李自成的大顺军,还有南明小朝廷,完全不堪一击,张献忠的军队驻扎在四川,实力远逊于李自成。

李自成的军队进入北京城以后,迅速腐败。如果李自成有战略眼光,应该安抚民心,取得官绅的支持,可是他首先抢了一个宫女为妃,手下也都向他学习,刘宗敏还霸占了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直接激怒了吴三桂。



同时,李自成的部队对地主官绅施以酷刑“追饷”,打死1600多人。士兵则抢劫百姓,侮辱民女,北京城内每天都在杀人,一时怨声载道,彻底丧失了民心。

吴三桂在京城的父亲和家人也被李自成扣押,家产被抄,尤其是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掳走,让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本来决定投降李自成,又临时变卦,向清朝借兵,不惜以割让黄河以北土地为代价。

多尔衮假意答应,等到吴三桂的军队在山海关一片石,被李自成的20万大军打得渐渐不支时,逼迫吴三桂彻底投降,然后带领八旗铁骑一战击败李自成大军。



吴三桂带兵一路追击李自成,李自成被迫放弃北京西下,清兵如虎狼一般紧追不舍,李自成很快溃不成军。

虽然清兵和吴三桂的军队,没有李自成的几十万大军人数众多,但李自成的部队纯粹是乌合之众,只有招降的明军部队还有一些战斗力,但这些明朝降兵并不忠于李自成,在看到清兵势不可挡时,立刻投降清朝,转而攻打李自成部队。



而清朝八旗部队斗志旺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精通骑射,还有从明朝降将孔有德那里学习来的红夷大炮制造技术,很快消灭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张献忠的大西军和南明部队,统一了全国。



可以说,即使吴三桂投降了李自成,两股部队合在一起,也不是清朝军队的对手,失败是注定的。吴三桂投降,只是加速了清朝统一中原的脚步,并不起决定作用,清朝统一是大势所趋。

我是子龙威武煮酒谈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子龙威武煮酒谈史


吴三桂作为明朝的将领,手上所掌控的资源并不多。在李自成占领北京以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四处搜刮金银财宝 尤其是那些养尊处优的皇亲国戚们。个个心惊胆战,皮开肉裂,起义军最大的昏招,就是杀害了吴三桂的父亲,和霸占了爱妾陈圆圆。让原本有归顺之心的吴三桂,怒发冲冠为红颜,彻底的倒向了清朝。


清朝能够统一中国,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满清作为游牧民族,对于统一中国问鼎中原并没有多大兴趣。清朝前期与明的战争大多是抢劫性质,战争的目的就是抢劫更多的钱财。这个“偶然性”就是吴三桂加入了满清阵营。让清朝看见了一个巨大的红利,那就是明朝的江山。而吴三桂的开关也加快了这一进程。

清早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其实就是前明军打后明军。由于明朝的腐败统治,已经民心相背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他灭亡。正所谓墙倒万人推,鼓破万人捶。吴三桂和其他前明将军和官员的投降,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说没有吴三桂就没有清朝,这明显夸大了吴三桂历史作用。个人原创,欢迎讨论。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广元飞龙


吴三桂并不是山海关总兵,山海关的直接负责人是高弟。吴三桂是两次夺取山海关的主导权后,将山海关献给了清军。首先在1644年3月份吴三桂带领关宁军进入山海关,由于他的部下是4万人,高弟所部是1万多人,吳三桂很快反客为主,成了山海关的主人。吳三桂和高第投降李自成后将山海关交給了老熟人唐通,吴三桂同李自成反目后,派兵打跑了高通,夺回了山海关。海关就是他同李自成和清军博弈的资本,对清军来说,夺取山海关是非常顺利的进军路线,但并非是非打不可。清朝以前多次进攻关内,南下到山東附近,清军可以跑过山海关同样给李自成所部重创。而在山海关大战时,李自成部已经重创了吴三桂,这样就形成了吴三桂有求于清军的局面。也正好是凭借山海关的阻拦,李自成无法判断出清军的兵力,以至于在大战中吃了亏。吴三桂投降清军后,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跟着阿济格追杀李自成,给阿济格打下手。但在清军消灭南明弘光政权时,他就被清军送回了辽东。第二个阶段是清军的阿济格、多铎等宿将相继病死后,吴三桂成了清军在西南对抗南明永历的鹰犬。吴三桂的投靠对清军顺利进军关内作用重大,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李从嘉的战争茶室


大明灭亡是必然的,清军入关也是必然的,但是清朝能够统一全国却是偶然因素。



崇祯曾下勤王令让吴三桂进京勤王,吴三桂走到河北玉田的时候就传来了崇祯已经死了,后来吴三桂就投降了大顺。李自成让吴三桂进京,吴三桂也同意了,并且贴了安民告示,开拔进京,这一天我记得是三月二十七日,走了没几天却突然改变了注意回师山海关,打败了唐通,占的山海,他假意一面向李自成解释另一面派人去请清军。从他出发到回师只有短短几天,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他见了什么人,得了什么消息了,不过李自成在北京追饷就是从27日开始的,所以和他家中应当是有关系的,所以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说法。

其实在吴三桂投降之前清军就已经出发进军了,半道遇到了吴三桂的使者才临时改变主意到山海关。清军本来是打算从密云进入山西,绕一圈的,所以说吴三桂原本是打算投降大顺的,他们之间并没有事先约定好。

吴三桂不投降清军也会进关,和李自成争夺天下,在李自成夺取山西的时候清朝也曾派人和李自成接触平分天下,不过李自成没有在意罢了。

但是吴三桂不投降清军不会那么顺利,李自成和吴三桂打的都不行了清军突然杀出打了李自成一个措手不及,北京本是坚城,李自成没人守城所以匆忙称帝就跑回山西了,如果不是吴三桂投降的话清军很难打的下北京,而此时李自成主力仍在山西陕西河南等地,若若久攻不下,又没有山海作为退路,他只能再绕一圈回去,清军有可能会被围困死在关内的,毕竟大顺军还是有些实力的,并非如原先的明军一样,若在山西切断清军退路,多尔衮真的有可能被困死,当然有了山海关就不一样了。


吴三桂的投降也是千金买马骨,而且名声上也就好听了,当时人说是吴三桂请清军来为崇祯报仇的,而且还有很多人相信,当时传递消息还不大好,根本不知道真的发生了什么,山西很多乡绅听说吴三桂打败了大顺军夺得北京了,又跑出来反抗李自成,结果知道真相也没办法再投李自成了,只能乖乖的投清朝了,山东也是一样。

吴三桂的投降也带动了很多原来的明朝将领的投降,这就是千金买马骨的作用,清军东征西讨多用这些汉军,遇到难以攻克的再用清军。

吴三桂不投降清朝能不能统一不知道,不过吴三桂的投降确实给清朝帮了大忙,而且后来吴三桂也立下汗马功劳,平西王的封赏也确实不亏的,


何以知世


有没有吴三桂清王朝都一定会存在,吴三桂只是助推了这个进程。

要说满人的兴起。


明初,明对东北女真及蒙古各部都采取分而治之的方针。但是到了后来,由于守边将领不作为,或釆取以夷人管理夷人的省心偷懒政策,导致一些部族逐渐的融合。居住在东北的女真部落主要分为建州、海西、东海三大部。1583年至1588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各部,又合并了海西与东海诸部,控制了东临大海、西界明朝辽东都司辖区、南到鸭绿江、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等广大地区,建立了后金政权。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过程中,确立了兼有军事、行政、生产三方面职能的八旗军制。八旗士兵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开始时只分黄、白、红、蓝四色旗帜。1614年又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为八旗。女真人分编在八旗中,每旗可出兵七千五百人,共有兵力6万余人,其中主要为重步兵。此外,还修筑了赫图阿拉等城堡,补充马匹和战具,屯田积粮,积极备战。在军事上可以说非常的强悍。有了和明朝军队一决高下的力量。

明万历四十七年,二到三月间,在明朝


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决定“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方针,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集中兵力、各个击破,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明军除行动迟缓的李如柏一路败退幸存外,其余几路被后金全歼。萨尔浒大战以后金全胜、明军大败而结束。[1] 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


从此以后明军无论从气势还是质量上己落后于后金。但后金人并不明白这个底细,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接位,直到皇太极死,后金仍无一举打败明朝的信心。所以几次后金的部队攻入内地只是劫掠,而不占领。

农民军攻克北京后,吴三桂降清,这时清军入关仍是试探性质,如果战事不例仍会逃归关外。可让清军没想到的是农民军不堪一击,除了逃跑,其它的什么都不会。满人唾手而得天下,连他们自己也认为得国太易。


当时吴三桂如果不投降清朝。而选择和卢明军合作。以农民军的脓包样子,也坐不了天下。一定会被满清的军队逐渐的蚕食,逐步的推进。最终被全部占领。农民军也不可能处理,好内疚,在攻克北京以后的所作所为已经失禁了民心。那些最早的时候欢迎农民军的地方纷纷反叛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到了这种时候,不要说对清作战,自身恐怕都难保。被消灭只是时间问题。。

吴三桂在整个的明清之际,起到的作用是引狼入室,打开了大门,给清军当了向导。因为他对国内的形势比较熟悉。让清军的攻占更迅速,仅此而己。所以历史学家认为明朝是亡于李自成,而不是吴三桂。

(喜欢就请关注丿


三七配红花


间歇性胜利,来之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