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單作為齊國復國的大功臣,為什麼最後會跑去趙國?趙國是怎麼得到田單的?

中國歷史研究所


齊國曾經趁著燕國“子之之亂”,發兵攻燕,差點吞併了燕國。燕國與齊國自此仇深恨重,被趙武靈王派兵護送回國的燕昭王勵精圖治,千金買骨,燕國逐漸強大起來。

公元前286年,齊國自恃強大,屢次攻擊三晉、楚國,並且還派了一支偏師吞併了宋國。齊國在短時間內展現的強大國力和軍力打破了國際勢力平衡,其他國家都對齊國咄咄逼人的進攻戰略感到擔憂,於是,這給了燕國可乘之機。

(齊國滅宋後的版圖)

公元前284年,燕國趁機發起合縱,趙、秦、魏、韓出兵助燕將樂毅大破齊師,楚國也趁火打劫,群雄圍攻下齊國險些亡國。後來,趙國派藺相如攻取了齊國大片土地,秦國又奪取齊國的綱壽之地。

留在齊國秦趙幾乎在突然之間爆發了閼與之戰,戰勝的趙國為了避免兩線作戰,轉而與齊國修好。戰敗的秦國內部生變,隨後為齊國帶來一份大禮,秦昭王採納了魏人范雎的遠交近攻之計。近攻的目標是魏韓趙三國,遠交的對象正是齊國。此後,秦國再沒有直接跨過韓魏國境攻齊,也沒像過去那樣驅使趙魏楚等國攻齊。

後來,贏得閼與之戰的趙惠文王去世,趙孝成王和趙太后頂不住秦軍攻勢,派長安君入質齊國換取援助(“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齊國為了與趙國盟好,也派安平君田單入趙為將。



(火牛陣:田單復國)

田單是誰呢?前文說過,五國伐齊時,齊國幾乎亡國,只有即墨、梠兩個城池還在堅守。齊國在戰國時實行五都制,全國分成了五個軍區,即墨和梠就是其中兩都。齊國在這五都中儲藏了大量的軍事裝備和糧食,以至於燕軍圍困了三年都毫無進展。田單于是派人大行反間計,使得燕惠王陣前換將,讓騎劫代替了樂毅。樂毅擔心被暗算,就直接逃到了趙國。

田單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蒐集了大量的金銀送給燕軍麻痺他們,在一個夜晚,在城裡找到了1000頭牛,組成了火牛陣。5000壯士緊隨其後,大破燕軍,燕軍主將騎劫被亂軍所殺。

田單趁勢發起反攻,燕軍陣勢變亂,穩不住陣腳,不得不持續北撤,直到黃河岸邊才收攏敗兵潰卒。

田單復國成功,名聲大振,揚名於諸侯。不過,這次復國是有水分的。

(復國後齊國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

雖然齊國除了黃河以北外內地五都基本都收復了,但很快又遭到趙國進攻。趙國攻取高唐,一度將勢力延伸到濟水以東,魏國攻齊得了平陸。楚國對齊的侵害是最大的,楚在五國伐齊時奪取了淮北,在末期滅魯後繼續北進,一度佔領南陽、莒地,齊楚一度以齊長城為界了。齊國雖然復國,但是已經今非昔比了。

後來,燕國任命宋人榮蚠為高陽君,使將而攻趙。趙惠文王為了抵禦燕國的進攻,打算割讓與齊國接壤的濟東三座城池給齊國,希望用田單的名望,以及田單對燕軍的仇恨,任命他來擔任趙國的相國和三軍統帥,以抵禦燕軍。

齊襄王當然知道趙國開出的價碼不菲,立刻答應了趙國的請求。

於是,田單來到趙國,按照趙惠文王的意願走馬上任了。當時趙國有位年輕氣盛的名將趙奢,不贊成趙惠文王這一做法,便去找當時執掌趙國軍政大權的平原君趙勝。



趙奢說:“難道我國就沒有人了嗎?就沒有一個人可以抵禦燕軍嗎?為什麼一定要劃城割地,去到齊國請田單來到我國任相國和軍隊統帥呢?我曾在燕國做過官,熟悉燕國的地形,也熟知燕軍作戰的戰術,派我去統兵抵禦燕軍,不是照樣可以取勝嗎?”

平原君趙勝聽了他這一番話,連連搖頭,向他擺了擺手說:“你不要多說了。這個主意是我出的,君王已經採納了,也已請田單出任了我國的相國和統帥,木已成舟,就無須再說了!”

趙奢不服,進一步辯解道:“你的主張不對,你要求田單掌相國印,統率趙兵,以為他和燕國有血海深仇,就會為我們趙國出力去抵禦燕國進攻嗎?依我看這不盡然,田單是不會為我們趙國賣命去抵禦燕國進攻的。田單是一個齊國人,一個高明的齊國人,他又何必要替我們趙國去打敗燕國呢?田單是齊國人,他是不喜歡燕國的,也是不願意趙國強大的。趙國強大了,齊國稱霸就多了一個對手,你想他內心能樂意嗎?因此我說田單統領趙軍,抵禦燕軍,勢必曠日持久幾年,雙方耗盡實力,事情不是這樣明擺著的嗎?你怎麼就聽不進去。”


平原君主意已定,支持趙惠文王把趙軍交給田單指揮,去北上抗燕。

事情的結果,正像趙奢辨析的那樣:燕、趙對抗數年,雙方耗損了實力,誰也沒有消滅掉誰,只得各自收兵回國。正應了趙奢“曠日持久”,空廢時日,拖延很久,沒有達到預期目的的預言。

後來,趙奢曾與田單論兵。趙奢說一個國家的常備軍不能少於二十萬,因為打仗都是大規模的戰爭了,人數太少不能保證戰爭的勝利,而且也不能包圍城市打殲滅戰爭。趙奢的主要理論依據是戰國後期大部分戰爭都是以殲滅戰為主,而且大部分戰爭的規模和參戰人數都比較多。

田單卻認為一個國家只需要有三萬軍隊就可以了,因為這樣可以減輕老百姓的壓力。田單還舉例說古代的天子軍隊數量也不是非常多但是卻能讓天下都臣服。田單的主要依據是夏商周時期國家的常備軍數量都不是非常多,但是周武王等人依然能夠號令天下。

(趙國送了三座大城市給齊國後)

從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田單的理論比較理想主義。因為在古代社會,人口數量比較少,而且古代沒有大的諸侯國。比如周天子時期一次會盟的諸侯就多達800個,這種分散的政治體制下面,三萬軍隊足夠可以征服這些小國了,而且當時的人口比較少,一些國家的人口數量可能都不到三萬,所以三萬人足夠橫掃天下。但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個理論顯然不是非常的適用了。這也能夠說明,田單為將,可謂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趙國用田單數年,結果只打下來燕國邊境上的三座小城。這與趙王用57座城換來田單的成本來對比,趙國當真是虧大了。


而知而行的歷史


田單是戰國後期齊國名將,以“火牛陣”大破圍困即墨城三年多的燕軍一戰成名,並趁勢收復收復被燕國佔據的齊國七十城,迎立齊襄王返回都城臨淄,因功被封為安平君。但是,田單並沒有在齊國待很久,因為田單作為田氏宗室旁支,在五國聯軍攻齊之前,不過是臨淄一個地位不高的市場管理員,因風雲際會,驟然立下復國大功,在齊國政壇聲名鵲起,有功高震主之嫌,也免不了被其它大臣藉機攻訐被齊襄王私下所忌憚。田單不可能看不到這一微妙的局勢,與其繼續留在齊國從政,繼續擴大齊襄王的猜忌之心,難免有朝一日有殺身之禍,不如自己以退為進,主動請求離開齊國到其它國家發展,既緩解了齊王的顧慮,又能夠功成身退。

在國家的原則上,在戰國後期,除了西方的秦國之外,就屬推行“胡服騎射”軍事改革的趙國國力最為強盛,因此,投奔趙國是比較好的選擇。

田單來到趙國,得到了趙孝成王的歡迎,畢竟田單以“火牛陣”之戰聞名於世,這樣的人才若能為趙國所用,對趙國大有裨益。但是,田單畢竟是齊國貴族和大臣,沒有得到齊王的首肯就任用田單難免造成兩國之間的不合。為了獲得齊王的同意,按照《戰國策》的說法,田單敗燕之後,燕王封宋國人榮蚠為高陽君,攻擊趙國。趙王打算仿效燕王,以割讓濟東三城令廬、高唐、平原陵地五十七座城邑給齊國作條件,以換取齊國田單率領趙軍攻燕,這也得到了平原君的同意,但是遭到名將趙奢的反對,理由是趙國本國不乏名將,不需要任用外來之人為將。平原君趙勝聽了他這一番話,連連搖頭,向他擺了擺手說:“你不要多說了。這個主意是我出的,君王已經採納了,也已請田單出任了我國的相國和統帥,木已成舟,就無須再說了!” 趙奢不服,進一步辯解道:“你的主張不對,你要求田單掌相國印,統率趙兵,以為他和燕國有血海深仇,就會為我們趙國出力去抵禦燕國進攻嗎?依我看這不盡然,田單是不會為我們趙國賣命去抵禦燕國進攻的。田單是一個齊國人,一個高明的齊國人,他又何必要替我們趙國去打敗燕國呢?田單是齊國人,他是不喜歡燕國的,也是不願意趙國強大的。趙國強大了,齊國稱霸就多了一個對手,你想他內心能樂意嗎?因此我說田單統領趙軍,抵禦燕軍,勢必曠日持久幾年,雙方耗盡實力,事情不是這樣明擺著的嗎?你怎麼就聽不進去。”

趙王最終還是派遣田單攻燕,事情果然如趙奢所預料的那樣,趙燕兩國軍隊在邊境僵持數年,趙國僅取得三座小城的戰績,與為得到田單而付出的五十七座城邑很不相稱。


滄海拾遺錄


趙國在戰國後期可以說是異軍突起的國家,正是由於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趙國的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然後可以制霸一方,甚至在最後成為少數幾個可以和秦國掰腕子的國家。

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在趙武靈王去世以後,國家實力不斷下降,下降的幅度令人吃驚,為什麼呢?

因為趙國這個國家有一個奇怪的傳統,就是無論是得罪別人,或者是討好別人,都是喜歡宋晨持誦土地,這對於秦國來講簡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任何一寸土地都是秦國將士或者是趙國的將士費盡心血才打下來的,怎麼可以說送人就送人呢,但在趙國這完全就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

最荒唐的是兩件事情,第一,秦國的宣太后要過壽,然後趙國直接送了一些城池給秦國,算得上是賀壽的壽禮,禮物很貴重,但與此同時,秦國人不買你的好啊!第二件事情就是用城池換齊國的將領田單,幫他們一起攻打燕國!

這件事情在當時趙國國內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尤其是趙國著名的將領照射,也就是著名的紙上談兵那個將領趙括他爹跑到趙王面前,說你為什麼要做這麼虧本的買賣,我之前因為得罪你,然後跑到燕國去,燕國的國君給了我那麼多上思,並且讓我當將軍,燕國什麼情況我一清二楚,你聘請我呀,(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保證去把燕國大量的土地公取下來送給你,現在你都還沒有拿到燕國的土地,你就拿自己的城池去換了一個齊國的將領,讓他統率自己的軍隊,萬一沒有拿到土地,那你不是虧了嗎?

趙王不聽這個,他堅持認為齊國的田單能夠幫其國復國,肯定能夠擊敗燕國的軍隊,所以我聘請他能夠擊敗燕國的均等。

結果時間長了,田單率領的趙國軍隊和燕國軍隊打了一個平手,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長平之戰結束以後,趙國40萬大軍全部死在了前線,英國想要趁火打劫,結果被趙國的殘兵敗將給打了個大敗,而且還攻取了大藍徒弟。此時此刻,賬務國仍然還是有實力的卻被田單指揮到這個地步,已經是說不清楚究竟是燕國的軍隊太強,還是田單本人就是為了執行能夠讓趙國實力疲軟這樣一個命令過來。

總之,趙國和殷國兩個軍隊陷入大戰,兩國實力受損,但是雙方並沒有出現一方的潰敗,也就是說兩個國家只不過是平白無故的損耗自己的實力,這在戰國來講簡直就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不僅如此,趙國所租借田單只是一種臨時的組件,也就是說這場戰爭打完以後,時間一到,田單又回到齊國去了,趙國花了那麼多城池,租過來的一個重要的外援,結果什麼事情都沒辦到,留下一地雞毛走了!你說這件事情荒不荒唐。


漩渦鳴人yy


田單復國的故事,是田單一生中最精彩的表現,也成為膾炙人口的歷史傳奇。可以說在齊國的歷史上,田單居功至偉,田單也因此被封為安平君並擔任齊國的相國,這在普通的人眼裡感覺田單已經達到了自己的人生巔峰,可就是這功高震主的實力,給田單帶來了無盡的麻煩。

田單復國了可以說是功成名就,但是田單的日子並不好過,他接下來要面臨三大考驗。一、他和齊襄王的關係該如何相處;二跟其他的大臣的關係如何相處;三自己的心態如何調整。在危機面前大家萬眾一心,現在天下太平了,這一系列的問題就要爆發了,田單是怎樣處理這三個考驗的呢?

首先我們聊聊他與齊襄王的關係,歷來功高震主的大臣很少有好下場,只有擁有極高智慧的人才能善始善終。田單絕對的屬於功高蓋主的哪一類,齊國復國,齊襄王是坐享其成,功勞全是田單的,所以齊襄王在田單的面前是非常的不自信,對田單充滿了猜忌和防範心理,而田單呢,兢兢業業的任職,可以說是清正有為(田單處處為人民著想可謂是憂民之疾,解民之寒)。可田單越是這麼做,這齊襄王心裡越是忐忑,終於一件小事的發生讓齊襄王動了殺心。在冬天的一天,田單辦完公事,要過淄水,在過淄水的時候發現了一個老人,涉水過淄水,過了淄水以後被凍得快死掉了,田單看見之後,身邊也沒有其他的衣服,於是他把自己的貂皮大衣脫了下來給老人披上,救了老人一命,當時周圍還有很多人,大家都為田單的品德所感動。

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傳到了齊襄王的耳朵裡,齊襄王一聽這個消息勃然大怒,田單已經是有曠世奇功的人了,居然還在這裡收買人心,這要是不收拾他可謂是後患無窮啊,齊襄王獨自在花園裡嘟嘟囔囔(田單的事他沒法和別人說,田單這麼大的功勞,而且他乾的事好事,和別人說豈不是顯示出自己的小氣),結果他自言自語被一個穿珠子的宮人聽見了,齊襄王怎麼能讓自己的心思被別人知道,就問宮人他說的是對還是不對(是這個問題說是,就是挑撥君臣關係,畢竟田單是大功臣,是死罪;說不是,就是反對齊襄王的看法,小小的宮人怎麼敢說大王的不對,也是死罪),這個宮人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他的回答也很智慧,他給齊襄王指了一條明路,大王沒必要為田單的好事而發愁,大王只需要將田單的功勞,變成大王的美名就行了,只需要在朝堂之上表揚田單,並推廣善行,這樣天下的人都會認為田單做的好事都是在大王的授意之下乾的。結果正如這宮人所言,齊國人都認為齊襄王是個明君,這件事田單算是逃過一劫,雖然田單擺脫了解裘救人的是,但是他還是很難擺脫齊襄王的防範猜忌之心。

齊襄王對田單的防範猜忌之心還影響到了田單和朝中大臣的關係。田單立了不是功勳又位高權重,但照樣有人不買田單的帳,不買田單帳的有兩種人,一種是他們洞悉了齊襄王的內心深處的隱秘心理,所以說他們刻意的找田單的麻煩;另一種人他們對田單並不瞭解,但田單是最風光的那個人,他們就要批評他,並不是對田單有意見,而是刷新自己的存在感(就是現在說的蹭熱度)。這種人有一個典型就是貂勃,貂勃天天沒事就說安平君就是小人,他的話就傳到了田單的耳朵裡,一般人就該大怒了但田單沒有而是專門宴請了貂勃,他就對這個貂勃說你不要總在背後說我的壞話,你當面和我說,我改。貂勃就回答我對你並不瞭解,說你也不是因為你真的做得不好,而是我並不是你的手下,沒有必要捍衛你,結果田單第二天就在朝堂之上舉薦了貂勃為官。

前面說的這種揣摩了齊襄王心理的,有九個人,都是齊襄王的近臣,他們經常的是說田單的壞話,說田單圖謀不軌,使得田單和齊襄王的關係非常的微妙,一天齊襄王就宴請貂勃,在宴會上貂勃就問齊襄王上比周文王如何,齊襄王說我比不了,他又問您下比齊桓公如何,齊襄王說我也比不了,貂勃說周文王任用呂尚,把呂尚尊為太公,齊桓公任用管仲,把管仲尊為仲父,現在田單被你任用,田單有復國之功,古往今來有比他功勞大的人嗎?結果你現在對田單張口即來,閉口田單即去,這是對待功臣的態度嗎?你這麼對待田單那是要亡國的,這麼一講齊襄王一下子醒悟過來,痛下決心把那九個人全殺了。

在經歷了這麼多的事情後,田單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在齊國復國後,齊國的領導階層的素質普遍的不高,田單非常的厭倦,可以說雄心壯志消磨殆盡。在齊襄王十九年的時候,秦國利用趙孝成王剛剛繼位的機會進攻趙國,趙國當時覺得缺大將,就請齊國要求田單來做大將軍,齊國同意後,田單來到趙國打敗了國使趙國轉危為安,在這時齊國的齊襄王去世了,齊國的政局發生了新的變化,田單就決定不再回齊國,就留在了趙國,最後也是在趙國安然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