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和漢景帝為什麼那麼短命?

許都青年


\t漢文帝劉恆活了46歲,在位24年。

\t漢景帝劉啟活了47歲,在位16年。

這兩位皇帝加起來執政40年時間,創造了著名的文景之治,積累了大量財富,為漢武帝踏平匈奴打下了良好的經濟基礎。

可是對於他們倆的壽命,很多人都覺得比較可惜,因為都是在知天命的年份之前,就駕崩了。那麼為什麼他們這麼短命呢?

\t漢文帝非常勤政,是活活累死的。

漢文帝是歷史上少有的好皇帝,因為他比較勤勞。之所以如此勤勞,是因為他要解決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他是22歲登基的,這個時候剛剛經歷了剿滅呂后之亂,對呂家遺留下來的力量,漢文帝必須要採取各種手段打壓消滅。

在這之後,漢文帝還要處理跟朝臣的關係。漢文帝在做代王的時候,有一套屬於他自己的領導班子,按理說這些人應該會跟著漢文帝富貴發達。

\t可是在擁立漢文帝這件事上,太尉周勃和丞相陳平包括他們所代表的一幫力量,都是有很大功勞的。這就會產生一種矛盾,漢文帝到底要親近哪一派成了頭疼的問題。

\t其實他一直都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最終因為周勃和陳平是東道主,所以代地的那些臣子總是被他們打壓。

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乃代王為帝后,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文帝立數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男最長,立為太子。---《漢書》

做皇帝當然沒有做諸侯王那麼輕鬆,漢文帝為此還要著手發展全國經濟。這裡又有一個問題,要想國家富有,就得剝削百姓,要想百姓富有,那就得減輕稅賦。

漢文帝的理想是做到減輕賦稅的情況下,使得國家也能富強起來。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單項的賦稅減輕,勢必就會導致全國稅收減少。百姓在田地裡的產量必須增加才能彌補國家的損失,這件事容易嗎?當然不容易,漢文帝恨不得上天給他派一個袁隆平。

漢文帝還要應對諸侯王的叛亂,還要應付匈奴人的入侵,還要注重對子女的教育問題。還要想辦法從權臣手裡一點點奪回軍權,而且還注重節儉,自己不胡亂花錢,從來不出宮微服私訪一下,鍛鍊身體的機會都沒有。這些都是非常傷神的事情。

古代帝王的壽命可能有長有短,但是能夠安然做24年皇帝的,其實還真的不多。所以漢文帝雖然早逝,可是他做皇帝期間,所解決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

\t漢景帝是被人際關係給煩死的。

有人一定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那我們來一起看看漢景帝需要處理的人際關係到底有多複雜,而漢景帝又是如何處理的。

漢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入宮跟劉啟下棋,可是劉賢的性格驕縱傲慢,甚至對劉啟都是好不尊重。結果劉琦就拿起鍵盤,哦不是棋盤,把劉賢給打死了。這可是一件大事,漢景帝立刻就不知道怎麼處理了,所以就躲在了老爸漢文帝的背後。

漢文帝大手一揮,把劉賢的屍體給送回了吳國,也不說個一二三來,實在是霸氣的很。漢景帝卻始終做不到這一點,所以因為這件事導致了吳王劉濞和漢景帝之間的仇恨。後來吳王劉濞聯合其他諸侯王發動了八王之亂,其實也有這件事的原因在裡面。

孝文時,吳太子入見,得侍皇太子飲博。吳太子師傅皆楚人,輕悍,又素驕。博爭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吳太子,殺之。於是遣其喪歸葬吳。吳王慍曰:“天下一宗,死長安即葬長安,何必來葬!”復遣喪之長安葬。吳王由是怨望,稍失籓臣禮,稱疾不朝。---《漢書》
  1. \t漢景帝的老媽竇太后,非常喜歡自己的三個孩子,所以她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擁有至高無上的富貴。長女劉嫖是個女娃子,沒辦法做皇帝,所以竇太后在她喪夫以後,一直把她養在自己身邊,享受富貴和地位。
  2. \t長子漢景帝劉啟已經是皇帝了,再也沒有比他所擁有的還高的地位和富貴了。只剩下小兒子梁王劉武沒有得到至高無上的富貴。所以竇太后總是要求漢景帝將來要把皇位傳給她的小兒子劉武。
  3. \t漢景帝是有一票兒子的,哪裡輪得到劉武來繼承皇位呢?但是他又不能公然忤逆自己的母親,所以這一層複雜的人際關係也是比較麻煩的。

\t再說立太子的事情,他也是煩躁的不行,他兒子眾多,所以可以成為太子的人選也比較多。最初就立了個長子,也沒多想什麼。後來奪嫡之爭愈演愈烈,長公主劉嫖又參與其中,最終在多人操控之下,劉徹才成為了太子。

還有就是殺晁錯的事情,他明知道晁錯是忠臣,為什麼他還下手殺掉他呢?因為他懼怕諸侯王們的叛亂。晁錯已經為漢景帝分析的非常清楚了,就算殺了晁錯,諸侯王們也不會罷手。

結果漢景帝殺了晁錯,依舊沒有換來和平。只好再次帶兵出征,但是這件事卻纏繞了漢景帝一生,甚至於現在,大家對他殺晁錯的事情,依舊耿耿於懷。所以可見這件事的影響有多麼巨大。

漢景帝的人際關係實在是太複雜了,因為除了老爸早逝以外,其他親人都還活著,如此龐大的一個交際圈,使得漢景帝難於應付,畢竟他的能力比不上他老子,更比不上他兒子。

\t總結:人還是不要自尋煩惱。

漢文帝的私生活是比較有節制的,他並沒有太多的老婆,竇皇后的位置始終都沒有動搖過。但是漢文帝這個人的心思太多,心思多了就煩惱。這就是他早逝最重要的原因。

漢景帝的私生活就沒那麼有節制了,他比父親的處事能力差,但是其他方面卻不比漢文帝差。所以漢景帝極有可能是操勞過度而死,當然他身邊的煩惱也比較多。

\t所以兩個人都是40多歲去世,我認為是因為自尋煩惱導致的。人應該還是想開點,該吃吃該喝喝,已經到了那個位置了,還想那麼多幹什麼呢?做一個平庸的皇帝又會怎樣?劉禪安安穩穩做了41年皇帝,到了曹魏那邊依舊還能享受榮華富貴,他就是想的不多。


江湖小曉生


漢文帝生於公元前203年,死於公元前157年,活了46歲。漢景帝生於公元前188年,死於公元前141年,活了47歲。以今人的眼光看文景二帝可謂是英年早逝,那是因為我們現如今人的平均壽命在70多歲,你知道各個朝代古人的平均壽命是多少麼?

夏、商時期18歲,周、秦大約為20歲,漢代22歲,唐代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民國時期約為35歲。(1996年第5期《生命與災禍》中林萬孝的《我國曆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一文)

看完是不是大吃一驚,漢代平均壽命只有22歲,以平均壽命來看文景二帝可謂是“高壽”了。

其實古人壽命短也不能怪古人,畢竟那個時代的醫療條件沒有現如今那麼發達,還有一個錯覺就是富人尤其是帝王之家享受到的醫療條件和生活水平應該是最好的,自然壽命相對來說是最長的,可結果偏偏不是如此。

就以目前熱播的《延禧攻略》中乾隆帝的子女來說吧,他一生擁有17個兒子,10個女兒,其中死於10歲之前的兒子有7個,女兒有5個,剩下的子女中壽命大於平均壽命33歲的兒子只有6個,女兒只有2個,由此可見古人壽命真的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長。至於平常人家的子女夭折的可能更多。

因此對於文景二帝四十六七歲的壽命來說真的不能用短命來形容,稱之為正常亦或是高壽也是可以的。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漢文帝漢景帝命短?那只是相對來說,跟他們的孫子兒子漢武帝比起來那確實短了點,但這隻能說漢武帝比較長壽,他們分別活了47、48歲,而劉徹活了69歲,但跟另外一位比起來,他們爺孫三個都算命短的了,那就是同時期的南越王趙佗,他活了103歲。



當然,不能誰都能跟趙佗這個超長待機的人比,50歲左右的年紀在漢朝那個年代已經算是高壽了。劉徹活到六十多歲的時候以為自己可以長生不老了,所以那時候一直在搗鼓長生不老藥。



那個年代的醫療技術肯定沒有後來和現在那麼先進,隨便一點小病就可能變嚴重,甚至小命不保。比如說那時候的霍去病,僅僅喝了汙染的水,後來就不治身亡,享年23歲。

皇帝的條件還算好的了,呆在皇宮裡養尊處優。只是有一樣制約他們的壽命,那就是房事過度。



當一個皇帝登基,從此天下他最大,後宮佳麗不說三千也有幾百,每天寵幸一個也差不多一年才輪完一圈,自身精力消耗過度,這對男人的健康來說也是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有人做了一個調查,中國曆代皇帝中,有確切生卒年月可考者一共有二百零九人,這二百零九人,平均壽命僅為三十九歲多。所以漢文帝漢景帝四十七八歲的年紀已經算是挺高壽的了。


博古論今天


不只是漢文帝漢景帝壽短,歷史上幾乎全部皇帝都是,乾隆算是壽命最長的皇帝,活了89歲,若放今天來看,馬馬虎虎吧,算不得多麼了不起。

所以,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對比的前提是同等條件。


唐代詩史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中,他感嘆道:“人生七十古來稀”,就當時的條件,活到七十歲的人十分稀少。根據相關統計,唐代平均壽命27歲。

如此,封建社會普遍崇尚“生育”,後來更是宣稱“無後乃最不孝”,元陽至、天葵到時,便可娶妻生子,二十成年,三十成熟。

“早婚早育、多生多育”便是對付壽命短的最佳辦法。造成這樣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醫療條件低。

第二,不斷地戰爭。

第三,災荒。

皇室算是基礎條件最好的家庭,但清康熙三十五個兒子中仍舊有15個夭折。就更別提普通百姓人家。

高的夭折率是平均壽命低的最主要原因,封建社會大背景便是這樣,再來說劉恆和劉啟。


劉恆活了四十五歲,劉啟活了四十七歲,四十多歲駕崩,漢朝人的平均壽命是22歲,比起大多數人來說,算是壽長。

漢代皇帝一共26位,平均壽命28歲,說明低壽命的皇帝佔絕大多數,統計來看,四十五歲以上有8位。二人算是壽長。


但由於高的夭折率拉低平均壽命,所以只能算中等水平。

從數據說來,漢文帝漢景帝算不上短命,屬於中等水準。另外,再從短命定義來看。

少壯而死算夭,也就是未成年的人是為夭折,一般指十八歲及其以下。而短命則是十八歲到三十歲左右,好聽點是英年早逝,不好聽點是短命。

就算短命年齡區間不對,但也不會高到四十歲。

所以,漢文帝漢景帝算不上短命,壽命屬於中等水平,若劉恆身無毒瘡,劉啟不縱慾,我猜想,活到五十五左右,沒問題。


史小二記


簡單來說,漢文帝和漢景帝不算短命。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劉第四子,漢高祖四年(前203年)生於河南宮內成皋臺,漢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駕崩於未央宮,享年47歲。

漢景帝劉啟,漢文帝劉恆之子,漢惠帝七年(前188年)生於代地中都,漢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駕崩於未央宮,享年48歲。

按現代人的壽命,這對父子算英年早逝,但在沒有現代醫學的西漢,這個壽數已經不錯了,就算是皇帝,也在平均水平上。

西漢一共14位皇帝,排除非正常死亡的前少帝(被呂后廢殺)和後少帝(被功臣廢殺),踢掉只當了一個月皇帝的漢廢帝劉賀,剩下11位皇帝的平均壽命是40.1歲。

攤開來看的話,漢高祖(61歲)和漢武帝(70歲)屬於個例,遙遙領先。漢平帝(14歲)墊底,一說他是被王莽毒死的。剩下的皇帝分為兩個等級,漢惠帝(24歲)、漢昭帝(21歲)和漢哀帝(25歲)是20歲等級;漢文帝、漢景帝、漢宣帝(44歲)、漢元帝(42歲)和漢成帝(45歲)是40歲等級。

按排名算的話,文、景二帝分列西漢諸帝第四和第三位,已經超出平均數或者是中位數許多了。

講道理,人的身體都有個發育成長、衰老死亡的過程,現代人的壽命延長了,是因為現代醫學等技術延緩了死亡的到來,但衰老仍在。一般來說,步入中年後,人的身體就會比青年差,對疾病的抵抗力就變弱了,以西漢的醫療條件,治不好直接歸西也不是什麼離奇的事。


平沙趣說歷史


漢文帝和漢景帝真的是短命嗎?英年早逝嗎?先看看漢文帝和漢景帝活了多久吧。漢文帝劉恆,劉邦的第四子,生於公元前203年,卒於公元前157年,活了46歲,公元前180年到公元前157年在位,一共24年。漢景帝劉啟,劉恆的嫡長子,生於公元前188年,卒於公元前141年,活了47歲,公元前157年到公元前141年在位,一共16年。這一段時期在歷史上被稱為文景之治,使漢帝國的經濟大力快速的發展,也為漢武帝打匈奴積累下了財富。如果沒有文景之治,漢武帝也是不敢去和匈奴較量的。

按照我們現在人的思想,一看只活到了四十多歲,肯定算是英年早逝了,因為現在我們的平均壽命已經是超過了76歲,但是其實真的不是,在當時的條件來說,他們兩個已經算是高壽了。

先給大家說一個數據,來自1996年第5期《生命與災禍》中林萬孝的《我國曆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一文。不要覺得不可思議。秦朝時期的人的平均壽命只有20多歲,漢代也只有22歲,唐代只有27歲。宋朝30歲,清代只有33歲,到了民國也只有35歲,到了1957年的時候達到了57歲,到了1981年的時候達到了68歲。

很多人看到這個數據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秦漢時期的壽命只有二十多歲。四十歲在當時來說已經是步入老年了。這個其實在戰國時期也是有考證的,秦國的招兵條件就是超過40歲是不要的,因為屬於老年人了。那麼看到這個數據了,還覺得漢文帝和漢景帝是英年早逝嗎?他們兩個在當時來說真的算是高壽。


中國歷史研究所


漢文帝和漢景帝都是西漢王朝的皇帝,也是一對父子。漢文帝是漢武帝的爺爺,漢景帝是漢武帝的父親。他們二位的壽命,都非長壽之人。這主要因為:醫療條件有限、後宮消耗精力大、肩挑重擔所致。



醫療條件有限

西漢時期的的醫療條件,非常的有限。如此在今天我們的感冒、拉肚子,是很常見的小病。

但在古代因醫療條件限制,很有可能會演變成致命的大病。皇帝也是人,自然也不倒外。



後宮消耗精力大

我們想到古代皇帝的後宮,肯定會想到後宮佳麗三千的名言,這也看出後宮美女是非常多的。

但這麼多美女,在後宮確只有皇帝一個男人。這可是個非常消耗精力的事兒,壽命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



肩挑重擔

古代皇帝是一國之君。他每天都要處理很多大事。

整個江山系皇帝一肩挑起,這個擔子所帶來的壓力、責任,是普通人無法想象的。長時間下來,對皇帝的衰老有一定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漢文帝和漢景帝之所以短命,因為:醫療條件有限、後宮消耗精力大、肩挑重擔所致。


林子說歷史



漢文帝劉恆,生於公元前203年,崩於公元前157年,壽命是46歲。在位24年。

漢景帝劉啟,是文帝嫡長子,生於公元前188年,崩於公元前141年,壽命是47歲,在位16年。

漢文帝、景帝時,放開言論,廢除暴秦誹謗之法,夷族連坐之法。這是中國法治史,乃至華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進步。文景二帝在位的40年,漢朝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日益強大。史稱文景之治。

今天很多人為二人感嘆,文景二帝都是四十多歲就早逝世。這麼短命,太惋惜了!

其實無論其先秦,還是漢代,人的平均壽命只有三十多歲。因為古代醫療條件落後,未成年人的夭折率非常高。如果不計夭折率,平均壽命可到達五十餘歲。

所以,文景二帝與平均壽命相比:若計算夭折率,二人的壽命遠遠高於平均壽命。若不計算夭折率,二人的壽命略低於平均壽命。

今天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6歲。因為夭折率非常低,與古人不太具備可比性。是否計算夭折率。平均壽命的差距很小。

即使不計算夭折率,文景二帝與平均壽命相差只有五六歲。二人的壽命相當於今天68 歲左右。不算太短命,只是略低與平均壽命。

當然,如果漢武帝能少活24年,文景二帝每人能多活12年。可能中國的歷史會改寫,太子劉據若即位,匈奴很可能被滅。也不會存在漢武帝后期,大漢瀕臨亡國,死掉兩千萬人的浩劫……

儒家大師壽命都非常長。孔子壽命是73歲,孟子壽命是82歲,荀子壽命近百歲,張倉壽命是105歲。漢文帝雖然壽命不長。但卻名垂千古,被儒家譽為漢代堯舜。我們在回顧一下漢文帝死前的遺詔:

朕聞,萬物之萌生,非有不死。死者,萬物之理,物之自然也。豈可哀哉!並叮囑喪事簡辦,不能以死者害生者。


楊朱學派


當代社會將“短命”的界限定在六十歲以下,而今我國的人均壽命為七十七歲。但古人云“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之年”。也就是說古人在五十歲時就聽天由命了,能活到到七八十簡直是奇蹟。而且古人的平均壽命大約三十歲。所以今人眼中的短命放在古代算得上長壽,而漢文帝和漢景帝亦是如此。

漢文帝

漢高祖四年(前203),劉邦在河南宮內成皋臺生下兒子劉恆。自薄姬生下兒子劉恆以後,就很少有機會再見到劉邦。後元七年六月初一日(前157),文帝因病在未央宮逝世 ,享年四十七歲。群臣上廟號為太宗,諡號孝文皇帝。同年六月初七日,葬於霸陵(位於陝西西安東郊白鹿原東北角)。

漢景帝

漢惠帝七年(前188)漢景帝劉啟出生於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遙縣西南)。景帝后元三年(前141)正月,劉啟患病,病勢越來越重。沒過多久就病死於長安未央宮,享年48歲。葬於陽陵(在今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鄉張家灣村北),諡號“孝景皇帝”。

這兩位皇帝真是父子連心,均於不惑之年薨世。雖說這個年齡遠高於漢代的平均死亡年齡,但是放在現今確實有點短命,那這是為何呢?首先有個大前提我們需注意,漢景帝和漢文帝乃九五之尊,且生於和平年代,所以他們不會受貧窮與戰亂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再開始分析,筆者認為以下兩點最為重要:

1、勵精圖治,整日為政務繁忙

文帝與景帝當政時期均屬於戰後修復階段,故而他們在思想上倡導“無為而治”,於行動上採取“休養生息”。從文帝被相中繼承帝位開始,他就謹言慎行、處處提防,深怕中計喪命。來到長安後,因為母族毫無勢力,為了鞏固帝位,苦心經驗。終於把控朝堂了卻逢諸侯叛亂,鎮壓成功後又忙於政治。

他每日勵精圖治,不僅興修水利、改革刑制,還採取和親的外交政策,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景帝一上臺就重用晁錯實行削藩,誰料眾諸侯竟聯合反抗終究引發七國之亂,好在景帝及時調任周亞夫,用時三月方平定叛亂。雖然他軍事上採取進攻的方式,但是經濟上仍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這不僅使人民減輕負擔,還恢復了多年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父子倆的政務如此繁忙,想必早已心身疲憊,能活到快知天命的年齡已然不錯。

2、病入膏肓,醫療條件有限

上文提到他倆均死於疾病,儘管他們享受當時最頂級的醫療團隊,但也無濟於事。至於民間的普通郎中,他們可能連個風寒都治不好。生產力決定生產方式,在鐵犁牛耕的時代診斷病情只能靠把脈和症狀,這種方式雖說具有一定的原理,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即使症狀相似病症可能不同。這樣的話就根本無法對症下藥,自然就醫治不了。

總而言之,文帝和景帝的“短命”是由他們的使命與生產力決定的。但是我們看待歷史不能跨越時代,得注重歷史本身的條件。這樣去思量,他倆就不算短命了。


鄧海春


在古代,抗生素沒有發現之前,一場類似於感冒的風寒都能要了人的命。歐洲中世紀的一場黑死病,殺死了當時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更別提什麼現在依舊視作難題的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疾病了。漢文帝、漢景帝都活了快五十歲,在當時已經不算短壽的。

一、文景二帝死後七、八百年,一直到了唐朝,三十多歲的人已經自稱老夫了

由此可見,即便在盛唐這個高度繁榮的時期,人的壽命也是極為有限的,能上六十歲的都不算多,年過五十算是不錯的。古人十多歲結婚生子,到三十多歲已經自稱為老,這和當時的生存環境、醫療條件是相適應的。

譬如一代明君唐太宗、宋太祖兩個,都是比文景二帝晚得多的人物,他們都不過剛到五十就駕崩了,僅僅只比文景多活幾年而已。再後來的明朝開創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才活了三十六、七歲,比文景更是不如。

二、都說古代皇帝荒淫,因此大多短命,其實和同時代的平民相比,他們恐怕還算長壽的

在中國古代,活過九十歲的皇帝就沒有,活得最大的就是乾隆,八十九歲,這已經是封建社會晚期的事兒了。活過七十的皇帝都屈指可數,大概有漢武帝、梁武帝、武則天、忽必烈、朱元璋、乾隆那麼些個。

三國時曹操六十六、劉備六十二、孫權、司馬懿都是七十多點,因為他們長壽,才能在三國風雲變幻的時代裡屹立潮頭。要是五十四歲的孔明能增壽一紀(十二年),活得和曹操一樣長,還真不知道會是怎麼樣。

當然,古代也有很多短命的皇帝,但總體平均來看,皇帝們的壽命其實並不比當時的平民更短。至少,皇帝的營養總比平民要好得多,醫療條件也比平民好得多。

三、文景二帝在古代並不算短壽,因此才能開創文景之治,看朱元璋的經歷,應當知道天然的抵抗力在古代有多重要

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景帝在位十六年,在位時間都不算短,這才能開創文景之治。在古代,所謂的瘟疫經常爆發,這個瘟疫並非只是指黑死病,而是包括了霍亂、瘧疾、風寒等等一些的疾病、傳染病。那時候,根本沒有現在的特效藥、抗生素等,只能靠人體硬扛。看朱元璋起兵之前的慘痛經歷可知,朱元璋一家人幾乎在飢寒瘟疫中死光,若非朱元璋身體素質夠好,就別說什麼以後的明朝了。朱元璋後來能或七十多歲,在位三十多年,樣樣事必躬親、大權獨攬,得益於他良好的身體素質。以至於他的後代皇帝們,都沒法做到他這樣,並非是這些皇帝不想大權獨攬,而是他們的身體實在吃不消。事實證明,明朝中後期,怠政、懶政的嘉靖、萬曆二帝其實都是身患疾病,無法負擔繁重的獨裁工作。

所以啊,比較來說,文景二帝在那個年代,已經算是正常壽命了。大約是東漢明帝之後,皇帝壽命才都有點可憐,造成了外戚和宦官輪流專權,直到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