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如果法国灭后,德军停止战争,那他们能保住已占的地方吗?

历史工厂


当然能,具体来说就是能个锤子!


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对世界影响最深远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极其猛烈的姿态改写了世界历史,重塑了世界政治格局。

作为二战的始作俑者,德国从1933年希特勒上台起步,一步步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掀起了无边无尽的腥风血雨。

但因为地处欧洲十字路口且地狭人稠,二战期间的德国无论复仇还是称霸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梦”有着步步为营的周密计划,比如先闪击波兰迷惑英法,再横扫西欧消除闪击苏联的后顾之忧,最后闪击苏联完成统一欧洲的“千秋大业”......

但因为第三帝国最终折戟苏联,因此有些人认为如果希特勒在消灭法国后解甲归田,马放南山,那么西欧大陆将是第三帝国的天下。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真的不是,如果二战真的能如希特勒所愿想打就打,想停就停,那这样的世界大战将完全没有意义。

而让这场战争覆水难收,让占领法国的希特勒像吃了炫迈一样根本停不下来的,静夜史认为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

1、德国需要吃饭

二战不仅仅是德国的复仇之战,也是德国的称霸之战。

鉴于英法尤其是法国在一战后对德国的掠夺太凶狠,所以消灭法国是德国二战期间的重要目标。但德国的目标绝不仅仅满足于消灭法国,在福煦车厢里找回颜面,而在于称霸全球,最起码也称霸欧洲,因为德国活得太憋屈了。

明明在1871年统一后一跃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广阔殖民地,导致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明显的瓶颈,这让德国非常上火,一战就是这样爆发的。

但一战并未成就德国,反而使德国赔了夫人又折兵,海外领土被全部夺走。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只能依靠本土资源以及西方大财团的贷款东山再起。

而没有广阔土地和丰富资源的德国,注定是无法跻身一线强国行列的,所以德国的领土扩张必然还要继续进行。而因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留给德国复兴的时间太短,希特勒根本就无法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所以争夺土地和资源的行动只能在欧洲大陆上进行。

早先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之所以将苏联作为德国的主要目标,根本原因在于德国最稀缺的土地和资源,恰恰是苏联挥霍不尽的财富。所以德国无论横扫西欧大陆,还是向英国频抛橄榄枝,都是为剪除后顾之忧,为闪击苏联做准备。

作为西欧最大的国家,法国本土面积虽远大于德国,但远远无法满足德国发展的需要,否则早先法国人也不会拼了老命在海外争夺殖民地。

所以为了德国的生存,无法满足胃口的法国只能作为德国的小目标,此刻停战,就像当年兵不血刃拿下捷克斯洛伐克一样,并不能满足德国的贪婪。

而从希特勒上台后在德国推行的纳粹专制制度上来看,不停地战争是纳粹德国“万古长青”的根本保证。希特勒上台伊始,利用本国容克大资本家以及西方大财团的资本掀起了疯狂的基建潮,目的在于吸纳失业人口,降低失业率,恢复市场经济秩序。同时希特勒为巩固权力,疯狂讨好军队,不断扩充军队规模,极大刺激了军工生产,德国由此迅速摆脱经济危机,重新成为西欧一哥。

而无论高速公路这样的基建工程还是高达700万的恐怖军队,短期内都是没有收益的,希特勒想要维持资金链不断裂就必须要利用军队疯狂扩张,尽可能地以战养战。

所以对纳粹德国而言,停止即死亡,如果希特勒喊停,势必跟高速上的急刹车一样,出现车毁人亡的悲剧。

所以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上了发条的德国都不能停下来,直到彻底胜利或死无葬身之地。而很明显,德国赢不了。

2、敌人磨刀霍霍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虽然让作为波兰盟友的英法等国脸上无光,但愤怒的它们内心是狂喜的,因为这意味着德国要马上进攻苏联了,英法等国终于可以坐山观虎斗了。

但德国却在1940年突然直奔西欧而来,虽然没有在法军投降前占领巴黎,但德国在西欧大陆再无对手,理论上只需要和英国握手言和,类似于《苏德互不侵犯协定》那样,德国就能心无旁骛地杀向苏联。

但丘吉尔明显不上道,这位争强好胜的英国首相,就算饿死也不接受德国的诱惑,即便搭上整个大英帝国都要和德国势不两立,这让希特勒非常受伤。要知道,先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之所以能够成功,德国的“放水”功不可没。

而英国之所以暴力不合作,根本原因在于此时的纳粹德国已经太强大了,严重破坏了英国设想的大陆均衡政策,使英国无从发挥搅屎棍的历史性作用。

所以,为了英国的未来,素有反共先锋称号的丘吉尔不惜和苏联结盟,支持苏联的抗德斗争。

作为名副其实的殖民帝国,英国除了在英吉利海峡和德国大战300回合,在北非等战场也和法西斯龙争虎斗,而这也导致了英国殖民体系在全球各地的崩溃。

而同为殖民帝国的法国,虽然本土被德国摘了桃,但广阔的殖民地还在,尤其是富饶的非洲大陆上,法属殖民地分为旗帜鲜明的维希法国和自由法国,德国虽然搞定了法国本土,却难以继承法国所有殖民地,这让德国的“以战养战”大打折扣。

另外,就在德国横扫西欧的空窗期,苏联开始在东欧构筑所谓的“东方战线”,为即将到来的苏德战争做准备。

虽然是全球唯一的共产主义国家,但苏联从未放弃将红旗插遍全球的共产主义革命目标,1937年基本完成工业化后这种欲望更加强烈。

斯大林构筑的东方战线,既是苏联防范德国进攻的缓冲,也是苏联平推欧洲的前沿。面对急速膨胀的纳粹德国,苏联如果不趁早出手,迟早会死在德国的铁蹄之下。

所以对德国而言,不解决苏联,所谓的统一欧洲就没有意义,吃下去的西欧也迟早会全部吐出来。

当然更让德国绝望的还是美国这个幕后玩家,作为纳粹党最大的支持者,纳粹德国一直是制约英法的棋子,阻挡无产阶级革命洪流的重要屏障。

而希特勒对西欧的秋风扫落叶,本质上也是不愿意做美国大财团提线木偶的抗争,但无论怎么反抗,希特勒被摆布的命运都无法改变。

横扫西欧,已经触及了美国大财团的底线,在投资基本打水漂的情况下,美国能做的就是联合宿敌将德国打回原形。

所以,不要说德国能不能保住占据的土地,因为德国最关心的,始终是怎么保命,而土地是必然保不住的。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法国战役之后呢,德国手里面把控着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法国等,这个时候德国人其实已经赚翻了,德国非常迫切的希望停战,他三番五次给英国抛出橄榄枝,希望停战,但是英国都没同意。

德国停战与否,自己说了不算

德国人一步一步试探英法底线,直到进攻波兰,英法不惯着他了,对德国宣战了。宣战的法律效应是非常强的,德国和英法必打无疑了。而法国投降之后呢,还有个英国没投降呢,英国不投降,他就要继续打下去。

德国人要是想停战,他必须迈过的就是英国这一关。英国一直都是拒绝和德国对话的,希特勒想稳固手头拥有的一切,他必须停战,但是,英国不让他停战。当时德国提出的条件也就是让英国承认自己吞下的一切,拿回自己的殖民地,和英国结盟。其实呢,德国这条件也不过分。

作为英国这个角度呢,只要德国存在,他就不会和德国停火。英国要做的,就是遏制欧洲发展,不想让欧洲有个统一的、强大的国家出现,他要控制欧洲啊,你德国如日中天,难不成英国当老二不是?既然英国铁了心要遏制德国了,那就只有和德国人打到底了。

本来呢,欧洲其实已经定了,德国那一圈都被德国平定了,唯独这英国人和他打个死去活来。德国和英国,德国不可能单方面停战,就算德国单方面停战了,他还是和英国对立的。英国人铁了心要和德国人打到底的。

英国是有资本和德国人打到底的,他跨着一个英吉利海峡,德国一点办法没有,他可以仗着他的英国皇家海军隔三差五恶心一下德国,让德国不安生。德国人玩了个海狮计划,结果没打明白。

而最关键的还有个苏联,这苏联在德国横行欧洲的时候,一点都没闲着,又是扩张又是结盟的,给德国人又恶心一顿,而且呢,这苏联是敌是友还分不清。德国属于,开战之后,陷入战争泥潭了,最后死在了里面。他早想停战全身而退,但是自己做不了主。


军武文斋


二战期间,德国以闪电战横扫整个欧洲。当时号称欧洲陆军第二的波兰仅仅抵抗一个月,世界强国之一、陆军第一的法国也在不到四十天时间内败亡。法国败亡之后,英国被迫退守英伦三岛。法国在西南部组成一个维希傀儡政权,帮助德国统治了大概五分之二的土地,德国直接占领了法国五分之三的土地。此时的德国控制了整个西欧、东欧部分土地、北欧部分土地,如果这时候德国停止战争步伐,能不能巩固已经占领的土地呢?我觉得即使德国就此停止战争,也不能长时间保住已占土地。

德国占领法国之后,本来打算调整一段时间之后直接进攻苏联,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这时候,希特勒的盟友墨索里尼被德国军事成功刺激,决定出兵巴尔干半岛。准备耀武扬威的墨索里尼有多大脸现多大眼,不仅没有完成自己的战略目标,反而被希腊军队打得溃不成军。希特勒为了拯救自己的盟友,不得不改变战略,率先进攻巴尔干半岛。由于巴尔干地区人民的英勇抵抗,延迟了希特勒进攻苏联计划。纳粹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启动巴巴罗萨计划,德国调集了190个师(其中德国师153年),4300辆坦克,5000架飞机进攻苏联,挑起了苏德战争。结果德军再也没有“走出”苏联,最终希特勒兵败苏联,希特勒苦心经验经营的第三帝国最终也随之瓦解。

不少读者可能会觉得如果德国不进攻苏联的话,德国或许可以改变失败的命运。其实德国进攻苏联只是加速了自身灭亡,从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一刻开始,也就是预示着德国最终会以失败而告终。

进入近代以后,民族国家概念越来越强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自决和自治被以国际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根据这一原则,一战之后建立了不少国家,欧洲由之前的几个大国分割的局面,变成了小国林立的欧洲。这些独立的国家,有的是原来已经灭亡的国家复国,有的是新建立起来的国家。欧洲不少民族即使没有独立,他们的自治和自决意识也非常强烈。比如苏格兰、加泰罗尼亚等地区。二战过后,一些民族虽被强行糅合到一起,但是后来这些国家的离心力也比较强,最终苏联一分为十五,南斯拉夫一分为五等。任何一个国家想统治欧洲其他民族都不容易,德国也是如此。德国在二战期间,先后占领了波兰、挪威、丹麦、尼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国家;二战爆发前,德国占领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这些国家中除了奥地利可以安心地并入德国之外,其他国家都不会安心被德国占领。尤其是法国,从中世纪开始就是欧洲强国。进入近代,又成为世界强国。法国战败之后,戴高乐将军在海外组建了“战斗法国”,法国绝对不甘于被德国控制。德国要想占领独立意识极强的欧洲各国并不容易,这些地区早晚会冲破藩篱而独立。

德国突袭波兰以后,已经打开了战争的潘多拉魔盒。这个魔盒一旦被打开,就很难被关上。当时英国已经对德国宣战,希特勒在欧洲大陆的行为也已经极大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二战爆发之后,英国组成了战时内阁,由强硬的丘吉尔担任内阁首相。不列颠空战前后,德国曾经试图和英国议和,可是被丘吉尔一口回绝。跟德国拼到底是丘吉尔当时的态度,也是丘吉尔最后的态度。所以只要德国不灭掉英国,英国就一定会想尽各种办法反攻欧洲大陆。英国一个国家固然难以打败德国,如果再加上殖民地以及其他国家的话,英国最后也许可以打败德国。

希特勒虽然非常狂妄,但是在许多大事情方面可以保持一定理智。比如希特勒希望和英国议和,尽量避免招惹美国等。德国的两个小盟友则少了几分理智。日本相对来却非常狂妄,日本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敢于挑战强大的美国,最终将美国引入了战争。意大利的实力更加弱小,墨索里尼的野心却一点都不小。这两个实力不强,野心极大的国家都是德国的盟友,他们出了问题德国自然也脱不了干系。本来巴尔干地区并不在德国的预定攻击范围内,意大利硬把德国拖到了南欧战场,最终延缓侵略苏联的时间。日本在太平洋地区惹的祸更大,于1941年17月7日偷袭美国的珍珠港,成功地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引入战争。美国加入二战之后,直接对德国宣战。

美国和英国的关系非常友好,英国被卷入二战之后,美国就一直在背地里偷偷支持。美国修改了租借法案,加大了对英国的援助。德国的崛起也引起美国的警惕心,美国也一直寻求一个理由加入二战。日本偷袭珍珠港正好给美国提供了绝佳的借口。即使没有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也会以其他借口加入二战。如果美国加入二战的话,德国战胜的可能性就比较小,最终德国也难守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德国为了侵略苏联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苏联为了先发制人也制定了打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这个计划并不是仅仅停留在计划层面,1941年5月斯大林已经批准了大雷雨计划。苏联不断在东线调兵,绝对不仅仅是防止德国进攻自己,斯大林也有自己的想法。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德双方在前线的兵力其实相差并不多,苏联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占据优势。军队数量上,德军总人数为305万,苏联为268万;坦克方面,德国为4300辆,苏联为22000辆;飞机方面,德国为5000架,苏联为1.2万辆;大炮方面,德国大炮为4.72万门,苏联为3.75万门。苏联的征兵潜力远比德国要强得多,如果让苏联完成最后的兵力部署,苏联在东线的兵力将会更加恐怖。苏联完成了大雷雨计划的兵力部署,将会对德国发起进攻。德国之所以在战争初期取得优势主要因为闪电战术和突袭,如果苏联反过来给德国来一次突袭,那么德国的损失也不会小。德国和苏联不一样,德国的战略纵深远远小于苏联,到时候德国能不能顶住苏联的进攻就不得而知了,德国尚且有亡国的威胁,又何谈巩固已经占领的土地。

对外进行扩张,建立庞大的帝国是法西斯政权的重要特征之一。纳粹德国是当时最重要的法西斯国家,对外扩张的欲望自然更加强烈。对外扩张也是法西斯政权存活的重要理论依据,德国已经开启了对外扩张的步伐,就不可能停止下来。如果希特勒停止对外扩张,他之前对每个阶层许下的美好愿望便都会成为谎言,纳粹德国的统治根基甚至都有可能会动摇。所以希特勒会一直尽心扩张,为了自身的利益。

德国为了若想保住既得利益,则需要强大的国家实力,需要努力发展经济。而当时二战已经爆发,英国的海军已经最大限度上封锁了欧洲海岸线。当时德国发展所需要的不少战略资源也都掌握在英国的殖民地。如果德国仅此停下侵略步伐,德国的实力有可能会受到损害,到时候被占领地区人民再一次反抗的话,德国也很难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依稀说史


这得有一个前提:苏联,死心塌地的跟德国结盟,无限的为德国输送资源,甚至是免费的,必要时,苏军会帮德军抵抗英美军队,为德国坚守住后方,更不会在背后进攻德军。

很明显,这个前提无法成立。

希特勒不断的扩大战争,在灭亡法国以后,又掉头去进攻苏联,他这么做其实是基于一个判断:

美国必然参战。

如果希特勒判断美国肯定不会参战,他也就没必要打苏联了。英国当时之所以跟德国死缠烂打,他们的判断也是美国必然要参战,再坚持一会儿,美国的援军就到了。而德国和英国隔着英吉利海峡对打,苏联在德国背后开始动手动脚,并有和英国勾结的意思,苏联人的判断也是美国必然要参战。

美国必然参战,美国参战帮英国对付德国,德国也必然会败。这是当时所有人的共识:希特勒、丘吉尔、斯大林......都看的明白。

当时的大英帝国掌握着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以及几个亿的人口,他可以调动这些资源和德国打。而且他的这些殖民地如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对宗主国都是很忠心的,出人出钱出资源的跟随英国打德国。而美国当时的领土面积也有900多万平方公里,资源丰富,人口是德国的两倍。

德国其实只是个领土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的“小国”,人口6000万。

后来他占了奥地利、半个波兰,又加上法国,即便是把意大利也算上,德国在巅峰时期控制的领土也没超过200万平方公里。

英国掌握着制海权,把德国封死在中西欧大陆,海外的资源运不进去。

所以,如果美股参战,英美一方是拿着4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资源来打德国的20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资源。

德国是必败的。

当时德国想抵抗住英美,也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把自己这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变成千万级,譬如2000万平方公里。如果希特勒有一块20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然后依靠这块领土上的资源以及人口,他就可以跟英美的4000万拼了。

希特勒怎样才能把自己的200万变成2000万呢?其实也只有一个办法:拿下苏联。

苏联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丰富。其实希特勒前期的战争,一直是苏联在为他输送木材、矿产......就在德军已经开始向苏联发起进攻的同时,苏联依然还在按合同,往德国运货。

在这块对希特勒而言有个比较头痛的事:就算是斯大林支持他,能为他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但这毕竟也得花钱买呀。长期下来,还是会把德国掏空。买,就不如抢了。

如果说斯大林铁了心帮助希特勒,坚持为德国输血,必要时再派部队过来,那德国是可以挡住英美的。但咱们上面也说了,这不能成立。

面对英美,德国处于弱势,这笔账对斯大林而言也很简单:帮德国,充其量和英美打个半斤八两,谁也不讨好。如果帮英美,可以保证必胜,然后瓜分德国。这肯定最为有利。所以当德国和英国打的时候,斯大林就变得很不安分,有和英国结盟的意思。

这对德国来讲就变得非常致命。因为现在是200万打3000多万,美国参战以后就会变成200万打4000多万。如果苏联和英国结盟,德国就变成了200万打5000多万。

问题说德国拿下法国以后停在欧洲,能不能保住已经占领的地盘?

答案就是:没这个可能。

因为美苏是必然要参战,和英国一起打德国的。

这是个连锁反应,只要能断定:美国必然参战,那苏联也必然要跟着抢现成的便宜。和当初苏德瓜分波兰是一个道理。

实际上当时希特勒面前只有两个选择:

1,停在欧洲,等美国准备好了,然后英美苏三家一起围殴他。这是必死。

2,主动进攻,先灭了苏联,把苏联的土地和人口抢过来,然后回头再对抗英美。如果能成功灭掉苏联,英美不可能再打动他,就只能接受他统治欧洲的现实了。

很多人认为希特勒野心太大,不断的发动战争,才导致了最后的失败。这是没捋顺这里面的逻辑关系:并不是因为希特勒不断的发动战争才把美苏都引进来的。而是他打不打,美苏最后肯定都会和他干。虽然二战初期,德军打的风生水起,但从大局看,德国一直是弱势一方。

跟英美苏比,德国弱。英美苏在合适的时候,又必然会收拾德国。对于希特勒而言,也只能是:先动手。以争取个主动,还能有些机会。

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从那时候开始,对希特勒而言,事情就已经失控了。他后来的打法国、打英国、打苏联都是“被动自救”。说直白点就是:他是实在没办法了,才打的法国、苏联。并不是什么野心膨胀。入侵波兰以后,战争停下来,这事他说的已经不算了。

希特勒打法国、打苏联其实都没错,他错是错在了不该最开始打波兰。


锐度何老师


所有的胜利,都是走向失败的开始。

历史没有如果,只有注定。如果法国灭亡以后,希特勒停止战争,他就是自我否定了整个纳粹德国的执政基础和理论体系。德国,立即会面临经济和思想上的双重崩溃。

不过,他不会成为戈尔巴乔夫,而是会立刻被干掉。当时,整个德国已经被胜利的狂热笼罩,所有人迸发出极大的热情来进行战争,生产武器,开发技术,以及掠夺其他民族。

法国灭亡,北欧,东欧,南欧诸国,指日可下。苏联,英国,在纳粹的阴影下瑟瑟发抖。军事科技上,大量的高新技术层出不穷。虽然海军不如英国,在主战场上,不是太大的问题。

曼施坦因闪电战的空前成功,使德国人的自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时候停战,谁说这句话,就必死无疑,哪怕那人是希特勒,然后推出另一个元首。历史将继续他的轨迹。

如果日本不是在东北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轻轻松松接手了奉系的工业基础,同时得出结论,中国人很容易征服。他会说出三个月灭亡中国这样的话?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没有人能改变。


至小无名


首先,军事实力与综合国力。

衡量一个国家的标志,就是看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熟悉二战欧洲战场读者都知道,在德国发动二战之前,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后,德国被迫割地赔款,加上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经济雪上加霜,遭受巨大打击。德国工人失业率剧增。

小胡子利用德国当时的环境,宣扬“日耳曼民族主义”,趁机在德国势力抬头,最终在1933年出任德国总理。小胡子在掌握国家政权之后,开始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恢复德国经济,增加工人就业率。如:修建贯穿德国全境的高速公路、修建水利工程、给工厂贷款,恢复工厂生产等等。在小胡子带领下,德国的失业人口减少很多,德国经济也快速崛起。在短短的几年内,德国的工业实力与经济基础已经名列世界前茅,德国百姓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在有了强大的工业实力与经济基础之后,小胡子也在暗中疯狂的扩军备战,突破《凡尔赛条约》规定的限制,暗中建立一支百万的正规军。德军在武器上的创新、设计与生产更是名列世界前茅。

熟悉德国产品的都知道,德国工业产品享誉全球,德国人的细致严谨,产品质量上的精益求精,这一点让世界很多国家值得学习。德国建立完备的装甲部队、机械化兵团;海陆空三军在当时都傲视全球。

其次,先进的科技与人才优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带动人类与国家文明发展与前进。当时德国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团队与科研中心,德国是当时世界许多诺贝尔获奖者聚集地,世界多数一流的科学家都集中在德国。

正是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团队,德国在二战中创造众多黑科技技术。如:喷气式战斗机、导弹V1与弹道导弹V2等等,这些在战后至今影响世界武器发展方向。

因此,要贝勒爷说:

德国当时在小胡子带领下,在攻占法国之后,利用自己强大的综合国力与军事实力,在与当时的英国谈判好和平协定,就此停战,专心发展经济,在占领区能一视同仁,德军守住已经占领的方是可能的,但是,历史脚步不可逆转,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政权,战争脚步自然不会挡住小胡子的脚步,最终自然会走向灭亡。

我是贝勒爷,欢迎大家给予纠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


贝勒说历史


这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假如欧战在1940年5月之后结束,英国同意德国的要求并与德国和谈,那么历史将又会是另外一种走向,如果真是这样欧战结束于1940年,那么希特勒将是德意志民族的英雄、其功绩堪比俾斯麦。而德国要求与英国和谈的条件也很简单,那就是承认德国现有的利益,并允许德国开展海外殖民。如果德国会保留住侵占的西欧各国吗?我认为德国不一定能占完,起码开战前有多少国家结束战争后也是有多少个国家,只不过各地赔款肯定少不了。

大国的博弈在于政治上的平衡与妥协,如果英国真的要与德国和谈,那么英国是绝对不允许德国侵占完全西欧各个国家,作为欧洲搅屎棍的英国,其几百年来的政治原则就是不允许欧洲大陆出现统一强大的国家,这样英国才能拥有生存的地位和机会。所以希特勒想要一统西欧是英国是绝对不同意的,所以想要英国和谈起码的条件就是德国必须将保证不侵占西欧各国的全部领土,最多只能容忍各地赔款。作为妥协,德国也会同意部分要求。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哪怕是德国在1940年前军事实力如日中天,但是解决战争的唯一办法只有两个,第一就是完全打败对方,第二就是政治上的妥协。所以如果在1940年英国同意和德国和谈的话,那么德国也会答应英国的条件,毕竟在那时,德国在政治上并不占优势,它的信誉在欧洲已经完全丧失,只有通过与英国和谈并云得到英国的允许德国才能重建国家信誉。而如果和谈后之后的历史发展走向,德国很有可能是和苏联开战,不过真要是那样的话德国就不一定是法西斯国家、苏联也不一定是反法西斯国家了。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二战中,德国在占领法国之后,实际上并不能停止战争,是否能够保住已经占领的地区,则要看情况的发展,但是保住已占领的地区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纳粹的执政党合法性决定了德国必须要继续进行战争

纳粹党之所以上台,是因为给了德国人众多的许诺,而在战争期间,也确实给了德国人民很好的待遇。即便是在战争最后阶段的1945年,德国仍然向民众提供了非常好的福利,实际上也是因为纳粹上台的理由就是能够为德国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在纳粹执政期间,对于德国普通民众的待遇无法下降,因为一旦下降,那么自身合法性就出问题,也就不好统治德国了。

即便在后来战争进行到了非常不利的阶段,亟需将物资全部投入到战争中,即便在斯大林格勒惨败之后,德国也仍然没有进行战争总动员,而苏联在1941年战争爆发的时候就进行了战争总动员。相对来说,德国的战争总动员则是在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失败之后,但那个时候为时已晚。

为德国民众提供如此之多的福利就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而资金那里来的呢?很大一部分是从犹太人那里掠夺而来。但犹太人的资金终究是有限的,所以如果拿下法国之后,停止战争不再进行新的战争,一直如此下去,犹太人的资金也有用完的一天,并且德国要维持庞大的军队,也需要巨额资金,在灭了法国之后所得到的,也总有消耗完的一天,所以如果德国不发动新的战争,即便别国不进攻德国,德国也会消耗完。

苏联的“大雷雨”计划

即便德国在拿下法国之后不进攻别的国家,苏联也迟早会进攻德国,因为苏联有一个“大雷雨”计划。

按照“大雷雨”计划的安排是这样的,先和德国一起拿下波兰,然后德国会进攻英法,让德国和英法死磕,苏联当时估计法国应该能顶住德国的进攻,所以英法应该会跟德国一直耗着,等到德国和英法耗的差不多的时候苏联再从东面进攻德国,同时一鼓作气拿下英法,占领整个欧洲。

当然,这个计划出现了重大变故,就是苏联也没想到法国会败的那么快。但是即便如此,在苏联做好准备之后,也会对德国发动进攻,即便英法没有缠住德国。

如果苏联先进攻德国,那么也会和英国达成同盟关系,不过按照双方的情况来说,如果苏联先进攻德国,那么基本会被德国打去,也就是说,即便德国不先进攻苏联,苏联也迟早会进攻德国。

所以德国只是守的话,就会面临苏联方面的进攻。

英国会不断地做动作,组织反德同盟

和历史似曾相识,就是在拿破仑拿下几乎整个欧洲之后,因为一直没有拿下英国,所以英国就不断地对法国搞动作,不断地组织反法同盟。届时的英国也会重新扮演拿破仑战争时代的角色,只不过这次针对的是德国,上次针对的是法国了。

英国可以搞什么动作呢?首先是和苏联结盟对抗德国,甚至在苏联进攻德国的时候从西线攻击德国。或者是分化瓦解德国在欧洲大陆的体系,不断地进行破坏。

当然,英国还会把美国也拉进战争。

这个情况就和一战类似了,一战的时候美国是在战争进行到最近才加入的战争,而二战时期,美国一开始不想加入战争也是基于一战的思维:你们先打,打的差不多了我再来左手渔翁之利。

拿破仑战争期间,拿破仑帝国就是被英国不断组织的反法同盟给最终击败,而二战时期的德国,也要面临英国不断组织的“反德同盟”,也就是说,德国只有灭了英国才会结束英国不断制造的麻烦,所以至少要和英国有一仗。

而进攻英国也必然会把美国拉入战争,都是连锁反应。

所以综合以上来说,德国占领法国之后,即便不主动进攻别国,自身的原因以及他国的原因,德国迟早还是要开战。


老威观史


如果法国被灭后,德军停止战争,那他们能否保住已占的地方?

要回答这个问题要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希特勒的行为方式和希特勒的存在价值;二是德国当时的处境。

希特勒行为方式和存在价值

事实上,纵观希特勒一生,可以完全说是造化弄人。从希特勒加入纳粹党开始,他就开始需要不断的在各种极端选择下前进,也好像在攀登一个个陡峭的高山,而且不进则退,各种各样的险恶处境逼着他不得不各种铤而走险;

也可以说希特勒的一生就是赌徒的一生,他只有在每次赌局赌赢才可以继续生存,不赌都不行,而赌输就是末日。

在他灭掉法国之前已经赌赢很多次,比如在德国军事实力还很弱小的情况下,进军莱茵非军事区;再比如他宣布拒绝偿还一战赔款;还有他进军奥地利、捷克等国。

这些极端选择他都选对了,或者说在赌桌上赌赢了,这使他获得了德国最高的权利和人望,尤其是入侵波兰和基本灭亡法国之后,希特勒获得了整个德国的崇拜,所有的德国人都期待希特勒会进一步的带领他们走向辉煌,在这种情况下,他如果不想失去这一切的话,就必须要参与更大的赌局,这也是他的存在价值。

当时德国的处境

德国灭掉法国之后,疆域近乎笼罩了整个西欧,而且看似军事力量强劲,气焰嚣张,尤其是空军、坦克以及摩托化部队成为各国的噩梦。

但是,这基本是表面现象,此时德国的一些短板则进一步的显示出来,比如资源短缺、市场规模小等问题,其中最直观最令人牙疼的就是石油问题,因为整个西欧没有什么大的产油区,而石油对德国来说犹如心脏当中的精血。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飞机飞不起来、坦克摩托就会趴窝,如此,德国别说保有已占领土地,时间长的话,整个德国也会随着石油短缺而崩溃的。

而要解决这些尤其是石油短缺的问题,当时德国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占领北非进一步占领中东石油产区,另一个是进军苏联,占领巴库油田。

占领中东产油区虽然也是一个解决之道,但是面临的困难非常大,当时中东大部分是英国掌控,如果要占领此处,不但要打败英国,如果海运石油的话,还要防备英国海军。如果走陆运,路途就太遥远,而且运输非常麻烦。


所以,德国当时的参谋部对此问题进行了激烈争吵,最后拿出解决方案:怂恿意大利回归非洲,去打通中东运油线路,而德国伺机入侵苏联,除了占领苏联的油田外,还可以拥有苏联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大市场。

这两条路,无论哪条完成突破,德国的石油短缺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德国的生存危机也会得到解决。所以在二战当中,非洲战场和苏联战场是最重要的,盟军哪怕再困难,也不愿意放弃这两个战场。

因为德国在这两个战场只要彻底拿下其中一个,德国的处境就会完全不同,最后也是如此,德国在这两个战场都失败了,那么所有的跟需要石油的现代武器就会失去优势,所以纳粹德国的灭亡不是因为法国之后的进一步扩张,而是因为没有打通石油通道。

所以,如果德国仅仅占领法国占领西欧是没有未来的,至少是没有战争潜力的,为了进一步完善德国的资源结构,必须寻找安全的石油产地,也必须入侵苏联和开辟非洲战场,如若不然,德国是根本保不住现有地盘的。


秦血汉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号称陆军世界第一的法国被法西斯德国灭国了,被法国作为依仗的马奇诺防线毫无作用。如果德国在灭亡法国之后停止战争,巩固已经占有的西欧势力范围,战争也不会停止,德国是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就像日本侵略中国一样,就算日本人占领了东三省之后停止了对中国的战争行为;中国人也一定会把抗日战争进行下去,收复自己的国土以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德国所占的都其他国家的领土,最终也是要被夺回去的。但显然,如果德国不继续扩大战争,那么德国最后的结局会比二战中真正的战败的结局要好一些。别的不说,德国的战争行为实际上已经阻碍了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步伐。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最终会站在德国的对立面上。

为什么在二战中德国在灭亡法国以后,即使停止战争也不能保住已经占领的地方呢?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具体原因。

第一,法西斯存在的基础就是扩张,扩张停止法西斯也会消失。1929年到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德国的经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不仅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而且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严重下降;并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信任。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希特勒政府就必须解决基层人民的工作问题,就必须提高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怎么样才能快速的解决这些问题?很显然战争是最好的方法。通过战争解决问题的速度要比通过改革解决问题的速度快!通过战争既能快速解决人民的就业生活问题,也能解决生产过剩问题,还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战争扩张的速度越快,法西斯势力就越强大。如果结束扩张,德国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就会再一次了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为了自身的强大和利益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固,法西斯也不可能主动的结束战争。

第二,德意志的民族复仇情绪使得战争不可能停止。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和法国等国家强迫德国签订了巴黎和会上制定的不平等的《凡尔赛条约》。有440条之多的这一条约不仅使德国失去了海外殖民地,还使德国的工业遭受了严重的摧残。不仅摧毁了德国的政府,还羞辱了德国的民族情感。贫困的德国人民把一切生活的艰难困苦的原因都归结于英国和法国德国的掠夺,因此到了20世纪30年代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刺激下,这种更加艰难的生活状况直接使民族屈辱情绪变成了民族复仇情绪!希特勒就是利用这种民族复仇情绪引导了德国人民对英国和法国的战争。德国人民的生活一日不改善,这种民族复仇情绪就一日不会消失;复仇情绪不消失,战争也不会结束。

第三,希特勒为代表的法西斯的狂热使战争走向白热化。在经济危机和生活困苦的情况下,希特勒通过煽动性的演讲引导德国和德国人民走向了狂热的状态。作为学美术的艺术生的希特勒,其理性思维是不太强的;他的思维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而出现的扭曲的现代主义思维。扭曲思维的引导下,希特勒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希特勒也许是一个有才能的政治家,但希特勒的确不是一个具有理性思维的军事家。希特勒并不是通过科学的理性思维指挥战争,而是通过狂热的歇斯底里的想象来推动战争。在希特勒《我的奋斗》一书中,字里行间所表现出的都是反人类的及狂热的纳粹思想。纳粹思想崇尚的就是战争,所以具有纳粹思想的希特勒不可能下令停止战争。

第四,德国的战争行为损害了大国的利益,打破了大国之间的平衡。为了实现欧洲的平衡,英美等国不允许德国太强大。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秩序,这个国际秩序的核心是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国际秩序的核心有了一个候选者,那就是美国。第1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威尔逊总统提出了14点原则,主张建立国联。这实际上就是美国想要主导世界秩序,实际上就是美国想要获取最大利润的表现。也就是说世界秩序的主导者是英国和美国。其他国家的强大会阻碍英国和美国世界秩序主导者的地位。所以,德国的强大,既是英国所不允许的,也是美国所不允许的。尤其是美国对德国的防范之心是很重的,美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德国是世界第二工业强国;德国对美国造成了现实的威胁。为了防止德国成为第一,美国也会阻止德国的重新崛起与强大。

第五,英国对欧洲的战略方针不允许德国强大。与欧洲大陆隔着一条英吉利海峡的英国历来实行的是欧洲平衡政策。德国强大了,英国会支持法国;法国强大了,英国会支持德国。英国的策略就是让法国和德国互相牵制,以突出英国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如果德国灭掉了法国,统一了欧洲;那么英国不仅会被边缘化,还会逐步的失去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接着会失去世界霸权,最终会沦落为世界二流国家。这是18世纪以来的日不落帝国所不允许发生的事情,也是英国所不能接受的事情,更是英国会尽一切的努力来阻止的事情。现在英国的脱欧事件,实际上跟英国的这种平衡政策是有联系的。24万平方公里的英国对近在咫尺的强大的德国是有一定的畏惧心理的。

第六,日本会把德国法西斯拖入更深的战争泥潭。在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组成的法西斯轴心国家集团里,日本法西斯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为了把战争长久持续的进行下去,日本必须获得大量的石油橡胶钢铁等战略资源。在亚洲范围内,哪个地方的石油橡胶钢铁的产量比较高?答案是东南亚。也就是说日本必然会进攻东南亚,而东南亚又是美国的殖民地;这就意味着日本与美国之间必然会发生战争!这也必然就会使美国与德国处于敌对状态。当时占领了西欧的德国正在对苏联进行军事进攻,并没有多余的力量来应付美国。德国是不希望美国参战的,但日本一定会把美国拖入战争;美国参战以后,德国能不能不参战呢?显然不能!所以,有日本这么一个猪队友的德国想不打都不行。

第七,欧洲民族国家的传统使得德国占领区的反抗行为不会停止。在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下,西方在19世纪形成了民族共同体的概念。在这种概念的影响下,欧洲在20世纪形成了具有一丝种族主义色彩的单一民族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虽然占领了西欧的大部分国家,但是并不会得到这些国家人民的支持和认可。一个不被认可的占领者是不可能真正成为这些国家的主人的;如果不能融入这些国家,那么德国只能通过单纯的军事占领来控制这些国家,而单纯的军事占领是不能长久的。当时的欧洲可没有中国的这种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概念,所以,结果就是民族压迫心理上的排斥最终会导致行为上的战争扩大。

第八,美国霸权主义不允许德国占领整个的西欧,从而威胁到美国的成为全球霸主的行为。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大,国家的利益范围会越来越大;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就向着全球霸主的方向迈进;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终于看到了真正成为世界霸主的机会。只要抓住这个机会,美国就能把霸权主义扩展到全世界;成为了世界霸主的美国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利益。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美国的垄断资本家都不允许失去这个机会,自然也就不允许德国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阻碍。如果有阻碍,那么就通过战争的行为予以消除。所以德国就算情之战争也无济于事。

第九,资本扩张的本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德国在占领法国以后不可能主动停止战争。从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诞生以来,到19世纪资本主义控制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就是生产力的提高,在资本主义生产力提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资本的扩张。资本扩张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利润,而为了获得利润,资本扩张的范围越广越好。在德国垄断更加支持下的希特勒法西斯就算想停止战争,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作为希特勒支持者的垄断资本家不允许停止资本的扩张。在当时,资本扩张的方式就是战争。

通过上述理由可以看出,二战中的德国在占领法国以后不可能停止战争步伐;就算停止的战争,德国法西斯占领的土地也不可能保得住。战争有可能因为某一个人发生,但绝对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停止。资本推动下的战争惯性是巨大的,但没有摧毁它想摧毁的一切之前是不会停止下来的。一切非正义的战争都是受到资本的推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