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欧洲骑士对抗6万蒙古骑兵,两天后剩千人,原因为何?

Mr_李強


题干上没有明说是哪一场战役,但从“10万”和“6万”来推测,大概是拔都征服匈牙利的蒂萨河之战或赛约河之战。

任何一个帝国的崛起,除了自身军事、政治、经济等变得强大外,还要有周围蠢猪国家的配合。仔细研究一下西夏、金国和南宋的历史,不难发现很多时候不是蒙古太强大,而是他们自己在作死。

蒙古军队在蒂萨河之战中的战术布置,其他人的回答都说得很清楚了。总结起来大概三步:诱敌深入、迂回包抄、围三缺一。蒙古的轻骑兵用运动战打败了欧洲的只会近战冲锋的重骑兵,所以这里就讲一下匈牙利失败的内因。

匈牙利位于欧洲农耕文明与东部草原部族的过渡地带,匈牙利的军队一度非常强大,但在十三世纪时,却是一片混乱。因为王权继承的问题,王室的财产和土地流失严重。

国内的大地主公然藐视国王,他们给国王的提供的军队训练和装备都非常差,匈牙利国内甚至没有一座石头砌成的堡垒。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上台后就推行改革,把土地、财产收归王室所有。

贝拉四世的举措大家可以理解为中国历史上的“削藩”,削藩必然会带来叛乱。匈牙利的大封建主、主教、僧侣就联合奥地利费烈德公爵企图废黜贝拉四世。不过贝拉四世提前进攻了奥地利,并取得胜利。

贝拉四世俘虏了奥地利公爵,索取了大量赎金后将其释放,但还没来得及消化胜利的果实,蒙古人入侵的警就传了过来。敌人地敌人就是朋友,奥地利公爵因此倒向蒙古。

除了外敌,匈牙利还有内鬼,那就是他们收留的钦察人。钦察人从草原过来,请求匈牙利收留他们。匈牙利的大臣们认为游牧民族背信弃义,是靠不住的,但贝拉四世则认为:只要善待钦察人,他们将会是一笔财富,因为他们带来了四万顶帐篷和四万人的军队。

钦察人被安置在匈牙利大平原上,从大地主、大封建主手中收回的土地被划给钦察人。游牧民族和定居民族生活在一起,难免会产生矛盾。钦察人认为耕种劳作的效率远没有抢劫来得快双方摩擦不断,终于在蒙古入侵时彻底爆发。

蒙古入侵匈牙利时,奥地利公爵和钦察人都倒向蒙古,本该为贝拉四世提供军队和情报的封建大地主们却都希望将其废黜,所以在开战之前,贝拉四世就已经先败了一阵了。


史料不辑


别再以讹传讹啦!1241年蒙古西征军虽在匈牙利、波兰取胜(这是2场相距千里的不同战斗),但战果根本没有网络写手们传扬得那么夸张。

还全歼10万欧洲骑士(重骑兵)呢,须知,当时要成为一名骑士必须贵族出身,而且得有钱置办昂贵的武器装备。在长期盛行募兵制的中世纪欧洲,能随时拉起2万至3万军队开赴前线已堪称强国(整个法兰西也就1万多骑士)。

十字军东征鼎盛时期,在全欧范围内才勉强凑够10万人马,其中真正的骑士至多3万人,剩下的都是奴仆、家丁、雇佣兵(多数为步兵)和随军商人。那么,蒙古铁骑大破欧洲联军的历史真相又是什么呢?

1236年春,蒙古汗国正式发起“长子西征”,由术赤长子拔都任主帅、名将速不台任副将,所辖部队分为4路人马,总数约15万(并非全部投入一线战斗,当时进入欧洲的蒙古军不到10万)。

1241年春,由察合台之子拜答儿指挥的右翼蒙古军为策应拔都主力部队的行动,率先向波兰发动进攻。有说法认为拜答儿所辖蒙古骑兵约2.5万,但据当时天主教方济各会修士记载,拜答儿所部进入波兰时只有1万人,在历经几次战斗后减员至约8000人,而这8000骑兵就是蒙古西征军投入与日耳曼-波兰联军展开莱格尼察大战的全部兵力。

再说日耳曼-波兰联军一方,他们果真像某些网文中所说的集结了7万至8万大军吗?当然不可能啦,据英国历史学家詹姆斯·钱伯斯(james chambers)考证,由西里西亚大公亨利二世指挥的这支联军最多2.5万人,其中大都为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他们既无战马也没有精良的武器和铠甲。

而据波兰历史学家Gerard Labuda研究表明,构成联军中坚力量的职业军人只有7000至8000人,那么这里面真正的圣殿骑士又有多少呢?说出来吓人一跳——不超过90人。战后圣殿骑士团大首领庞塞·德·奥蓬(Ponce d'Aubon)曾给当时的法王路易九世写信汇报战况,称其损失了3名骑士、2名仆人和500名男子。

需要说明的是,这500冤死鬼其实就是在骑士老爷的庄园里干活的农民,他们装备十分低劣(很多人操着农具上阵),也没受过多少军事训练,将之驱赶上阵不过是被迫尽封建义务,替骑士老爷们壮声威和充当“肉盾”。

至于所谓的“条顿骑士团参战”一事,更纯属该骑士团大佬、时任普鲁士方面指挥官的鲍勃·冯·奥斯特纳(Poppo von Osterna)为给自己“脸上贴金”捏造的谎言。美国历史学家威廉·厄本(William Urban)长期研究波罗的海十字军东征和条顿骑士团,他在2003年出版的《条顿骑士团军事史》一书中披露,鲍勃·冯·奥斯特纳在莱格尼察之战后很多年才去世,并非如传闻所说此公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不治身亡。

还有个旁证就是当时圣殿骑士团大首领庞塞·德·奥蓬写给法王的信中,只字未提条顿骑士团参战一事,更没有讲“奥斯特纳壮烈牺牲”,而这样一位著名骑士、高级将领若果真战死,前者肯定是不敢瞒报的。

书归正文,莱格尼察之战蒙古军确实打的漂亮,诱敌深入、疑兵之计、侧翼包抄、各个击破等战术运用得极为纯熟,结果是日耳曼-波兰联军被基本上全歼,蒙古人为统计战果将阵亡敌人的右耳割下装满了9个麻袋,亨利二世头颅也被砍下游街示众。

再说匈牙利之战,据13世纪的波斯历史学者拉希德·丁(Rashid al-Din)撰写的编年史记载,当时在匈牙利境内的蒙古军约3万人,其中投入赛约河决战的有1.5万至2万骑兵。

那么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有多少人马,他麾下果真有10万欧洲骑士吗?显然不可能。当时贝拉四世的确发布了动员令,还向普鲁士和奥地利的诸侯求援,但问题在于外援并没有来多少,而贝拉四世治下的很多贵族因为讨厌他,甚至希望其垮台,所以也抗令不遵。

结果,贝拉四世能指挥的部队有1万多人(主力是步兵和弩兵,还有一些轻骑兵和重甲骑士),算上被蒙古人驱赶入境的钦察人(男女老少共计4万难民,能战者最多一半),七拼八凑了大概3万来人(最多近4万人,因为当时蒙古军斥候的报告称匈军是其2倍——蒙古人治军严酷,斥候肯定不敢胡说八道)。

可是由于匈牙利人误杀钦察首领,导致钦察人临阵倒戈,再加上蒙古军使用了威力巨大的投石机(发射石弹)以及欧洲人尚未见识过的火药武器(特别是爆炸性火箭),最终匈军崩溃,被蒙古军歼灭至少1万人(别嫌少,这可是当时匈牙利的主力部队)。

综上所述,蒙古军仅以4万骑兵投入2个相距甚远的不同战场,就先后取得歼敌不少于3.5万人的战果,应该讲确实很厉害,但前者并非天下无敌。别看蒙古铁骑横扫中东欧,然而其面对坚固设防的要塞和城市却往往一筹莫展,比如在蒙古人的铁蹄横扫匈牙利期间,维斯普雷姆、沃什瓦尔等17座城防严密的城市均幸免于难。

也正是汲取了第一次蒙古入侵的经验教训,匈牙利人不仅在战后加大防御工事建设(贝拉四世就亲自督建了近100座新城堡,其中66座为石头构造),还训练和雇佣了更多弩兵(弩被证明在守城战中对付蒙古骑兵很有优势)。

赛约河之战结束仅4年后,重建的匈牙利军队就主动进攻金帐汗国,击败一支蒙古军并夺取了今属摩尔多瓦的土地。而等到40多年后金帐汗国出动3万骑兵再次进攻匈牙利时,蒙古人更是几乎全军覆没,金帐汗兀剌不花仅率少数亲随和妻子逃回草原。至此,蒙古铁骑百战百胜的神话彻底被打破。


网言军事


蒙古以6万铁骑对抗欧洲10万骑士,堪称是世界史上极为精彩的一战,这场战争被称之为赛约河之战,公元1241年,在匈牙利赛约河附近,蒙古参战兵力为60000人,匈牙利参战兵力100000人,主要指挥官是蒙古的拔都、速不台,以及匈牙利的贝拉四世。

这场战役中蒙古统帅拔都与速不台先后采用诱敌深入、暗度陈仓之计,最终迂回到匈牙利军队后侧,以围三缺一的方式歼灭匈牙利军队70000人,国王贝拉四世脱逃,所以说匈军也并非只剩下千人。

兵分三路进攻匈牙利

公元1240年,蒙古兵力15万,留下3万兵力镇守南斡罗斯,其余12万分兵三路,北路3万兵力进攻外援波兰,南路率领3万人迂回前进,中路则以拔都、速不台率军6万直击匈牙利,直到1241年4月,主帅拔都、先锋速不台与其他二路军队在匈牙利佩斯城对面会合。

当时的国王贝拉四世认为有佩斯行宫等设施防护,以及宽阔的多瑙河足以抵挡蒙古人渡河,所以并未出城迎敌,反而是集结他的兵力,在佩斯城抵挡蒙古军的进攻,确实,蒙古军久攻不破,速不台无奈,用奇计。

速不台先是诱惑匈牙利军队到漷宁河,拔都假装败退,贝拉四世便出城迎战,蒙古军一直退到赛约河,贝拉四世追击蒙军,抵达赛约河河西驻扎,并让1000名士兵守桥,防止蒙古铁骑突袭。

同年4月中旬,蒙古将领拔都率军夺桥失败,当然这只是佯装进攻,真正的一支军队由速不台从河下游结筏潜渡,可谓是暗度陈仓,最终绕到匈军后侧,拔都又在正面进攻,夺取桥梁,次日,拔都和速不台会合,一同发动进攻,包围匈军。

之后拔都又故意放出一条逃生之路,匈军便向此路逃跑,而此时早已埋伏两侧的蒙古军队,加上后路追赶,匈军最终被蒙古以围三缺一的战略方式大部分歼灭,仅仅数日的时间,匈军最终只生下万人,损失惨重。

虽说蒙古军也有所损失,但是这一战确实打的精彩,随后蒙古军焚毁了佩斯城,整个匈牙利以及多瑙河畔都被蒙古统治,而匈牙利士兵也被冲散,四处逃窜,据说只有几千人被发现,而其他士兵去向也无从得知。

拔都雕塑

公元1243年,拔都在原有的术赤汗国基础上建立了金帐汗国,而匈牙利在这场战争中最终失败的原因,大部分在于贝拉四世的调兵,他将所有兵力击中在一块,并没有分散。

贝拉四世太过相信自己,他在蒙军到来之前下令向各国催援军,认为蒙军就算攻破也没有这么快,况且当时的匈军气势高昂,认为蒙军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又有厚甲武装,先是犯了轻敌的大错。

之后又中了速不台的诱敌深入之计,要知道这是大忌,当年赵括就是中了白起此计被坑杀数十万人,匈军看见蒙军逃跑,又犯了穷寇莫追之大忌,加上蒙军的闪电战,自以为守住桥就可以的贝拉四世,最后却不知道敌人早已抵达自己的后方,岂有不败之理。


猫眼观史


前言

上世纪80年代之前,全球大范围都在批判“恶魔”铁木真,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因素是政治需求,特别是苏联的存在之下,成吉思汗及其帝国成为了侩子手、恶魔、种族主义的军事帝国的代表。

在1960年,内蒙举行了成吉思汗研讨会,会议上中国方面较公正评价成吉思汗。事后苏联极其恼火,特别是外蒙对此次会议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不久后,外蒙古政治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清洗活动,大量正面评价成吉思汗的学者、学生、党员、平民均被捕入狱。

在西方,经过千年来的宣传之下,成吉思汗这个代名词也成为邪魔的代名词,尤其是大量的影视、文学作品中,成吉思汗均为反派人物。

直到90年代,西方的德国学者努力之下,西方世界才从正面评价大蒙古兀鲁思帝国,而东方的学者也开始较为公正评价铁木真及其继承者。

第二次西征——长子西征

公元1227年,结束西征花剌子摸的铁木真发动了歼灭西夏国的最后一战,此战后,西夏皇帝投降,在1227年八月成吉思汗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

公元1231年,已经成为蒙古大汗的窝阔台率领大军全面进攻金国,1234年,金朝灭亡。西夏和金国两国的灭国之战,一共打了20多年之久。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铁木真西征花剌子摸后,蒙古军其中的两支万人队,曾经到达钦察、斡罗斯这些地区侦查(以追击花剌子摸残余势力为借口)。

在蒙古全面攻打西夏和金国之时,蒙古人也派遣了商队或试探性进攻等措施,去查探了钦察、斡罗斯等地的情报。

这也就意味着,蒙古人在第二次西征之前,就已经掌握了西方世界的大量情报,而西方世界对东方的蒙古依旧是一无所知。

征服并巩固了中原之后的窝阔台汗在1235年召开了忽里勒台,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斯等未服诸国。

这次西征,以成吉思汗之孙拔都任统帅,老将速不台为前锋及副帅(其实是整个军队的主要控制人),各宗室的长子,如窝阔台的长子贵友、托雷长子蒙哥等,以及各万户、千户、百户、十户、萨扎克(平民)的长子及其各部众一共15万人。

公元1236年,先锋军速不台占领不里阿耳。并以此为基地开始征伐钦察各部以及幹罗斯各部。经过两年多的征伐之后,北高加索地区成为蒙古人稳固的后方。而八百年前,匈奴人也是以北高加索为根基对西方进行征讨。

休整一年后,1240年秋,拔都率10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乞瓦(基辅)。1240年11月冬季,伏尔加河结冰,蒙古人攻入乞瓦城,据此整个俄罗斯成为蒙古国的一部分,同时基辅罗斯的贵族均被蒙古人杀死,只余早早投降的莫斯科贵族。

西欧的噩梦

1241年,蒙古大军借口追讨钦察人,开始进攻匈牙利。当时的欧洲正面临教皇格利高里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激烈冲突之中,各国根本无法组织起联军,抵御蒙古人的任务要由匈牙利、波兰、日尔曼人、奥地利人和条顿骑士来承担。

反观蒙古,早已经通过征伐基辅罗斯时已经掌握了欧洲的政治、军事、民生等等重要情报。

欧洲方面的参战兵力:波兰军队约4万人、奥地利人约4万人、日尔曼人约6万人、匈牙利约14万人,共计约28万人。

蒙古人留下3万人镇守罗斯地区,余10万左右大军兵分三路进攻匈牙利和波兰。北路以拜答儿为统帅,率领其父察合台部3万人进攻波兰,中路以拔都和速不台为统帅,率领6万大军正面进攻匈牙利,南路以合丹为统帅,率领其父窝阔台部3万余人从南边迂回进攻匈牙利。

一、北路征伐波兰及主要战术

拜答儿于1241年3月进入波兰,此时波兰的军队还没有集结起来,为了对付优势兵力的波兰,拜答儿运用了游牧民族的特性,不以占据一城一地为主,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烧杀劫掠摧毁敌人有生力量和复苏能力为主。

由于蒙古人的战法与八百年前的匈奴如出一辙,被迷惑的波兰人出城追击蒙古军队,在追击途中,蒙古人就将俘虏都放了四散逃跑,波兰人勇猛追赶的同时又需要分兵收拢财物和人员,在赫梅尔尼克,波兰追兵遭受蒙古弓箭手的埋伏,全军覆没。拜达尔轻松地拿下了被遗弃的波兰首都克拉科夫,把它付之一炬。

波兰国王亨利二世逃到利格尼茨并集结了一直2.5万人的军队,其军队组成主要由波兰骑兵、神圣罗马帝国先锋队、条顿骑士还有矿工组成。并向他的姐夫德国波希米亚国王文西斯劳斯求援。

获得侦查情报后的拜答儿,为了防止德国援军的到来,施行了很大胆的战略战术,即在援军未到之前,先发制人。各自击破。

1241年4月8日,绕过利格尼茨城,到达离利格尼茨城外10里的平原上。此时的德国援军只有2天的路程,可情报缺失的亨利二世并未得知,反而以推算为住,估计了援军大概到达的时间后,就率领大军出城进攻拜答儿的蒙古军队,期望能在战争途中,他的姐夫能及时赶到。

很快在欧洲赫赫有名的利格尼茨歼灭战打响了。亨利将军队一字排开,以重装骑兵为破阵,进攻蒙古军本阵。

拜答儿的轻骑兵无法与亨利的重骑兵正面硬肛,很快就“败下阵”来,纷纷后撤,亨利见状命令全军压进,开始“追击”蒙古军。

在追击途中,队形散乱,拜答儿抓住机会,命令两翼骑兵迂回侧后,运用轻骑兵的快,机动特性和蒙古复合弓的射速及蒙古人的精准射击。攻击亨利联军侧翼,重骑兵在机动上无法与轻骑兵披靡,长矛重剑无用武之地,只能沦为挨打的份,但由于欧洲铁罐头的威力,所以蒙古轻骑兵主要是射杀敌人的坐骑。当战役白热化时,蒙古的后方的重装骑兵出阵……

此战亨利二世军队全军覆灭、条顿骑士团参战部也全军覆灭,亨利在乱军中被杀死。蒙古人在这次战斗之后,足足割下九大麻袋的耳朵。

得到亨利战败后的德国波希米亚国王吓得干净率军撤退,固守奥德河。

二、匈牙利战役

此时的蒙古军主要是以拔都统帅的中路军为首,共6万余。1241年3月12日出动拿下鲁斯克隘口,3月15日前锋已经抵达多瑙河畔。在这3天里,蒙古人在积雪很深的敌国领土上推进了400公里,这是战争史上最迅速的行动之一。

决战布达佩斯城

蒙古中军6万余人到达布达城下后,就猛烈攻城,匈牙利军队坚守不出,双方损兵折将,此时的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派遣使者手持带血宝剑,向西方诸国发出了最高的预警,号召诸国求援,并向罗马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求援。但西方诸国的并没有派遣援军,只有匈牙利附近及国内的游牧民族组成的4万援军赶到布达佩斯。此时的贝拉四世拥有十万大军。

速不台和拔都商议之后,决定后撤,引敌来攻。匈牙利联军以为蒙古人惧怕,为了荣誉与战利品,纷纷要求出兵追击。

蒙古人用6天的时间向东北撤退160公里到达沙约河畔的莫希荒原,并控制了唯一过河的石桥,使得匈牙利联军只能在河对岸的荒原上扎营。

蒙古人再次分兵,迂回穿插到敌人后方。

拔都率领三万大军在沙约河与匈牙利10万联军对峙。夜晚统帅另外3万军队的速不台从上游结筏潜渡以迂回到匈牙利人的后方。

4月10日黎明,战斗开始了。拔都部通过石桥渡过了沙约河来到西岸,激战2个多小时,蒙古人以强弓为基础,顶住了2倍多的敌人猛攻,并吸引了贝利军队所有目光后,速不台从后方出现了。

腹背受敌的贝利率领军队有条不紊撤回了营地固守,蒙古人围三缺一,并用从东方带来的攻城科技——投石车、弩炮攻击贝利营地。

匈牙利人看到西面蒙古人并没有围住,于是上当选择西面突围。7万匈牙利人死在战场和西逃的路上,而在追击战中蒙古人的损失不过1千左右。

由于之前的攻城之时,蒙古人死伤惨重,因此歼灭了匈牙利有生力量的拔都愤怒下令,对匈牙利境内进行报复性屠杀。原本约有700多万人口的匈牙利在几个月后,只剩余不到100万人口。

总结

蒙古军队在成吉思汗时期就已经注重情报收集工作。通过敌我商队、旅行之人、小队越境等等方式,在战争之前就已经掌握了所有征伐的地区,基本的人文环境、政治构造、宗教信仰、及军事大体力量。

而后蒙古贵族们会连续召开会议商议,如何进攻,需要先打哪里,或是哪里最弱,以及占领哪里可以使得军队获得补给及成为后面的进攻基地,等等……

反观西方世界,东欧的察钦各部一盘散沙,各自为政,而幹罗斯地区的贵族们相互争权夺势,根本就没有对东方这个已经大一统的帝国有任何关注。

当蒙古人获取了被高加索地区后,欧洲依旧和前人一样,并没有过多了解蒙古人,甚至是去臆想对方因为攻击伊斯兰世界,应该是自己人(基督早期将成吉思汗称为圣约翰)。同时欧洲依旧是散沙一盘,相互间根本就没有任何统一性,加上宗教间的相互碾压等等。使得欧洲的各部都不了解蒙古人的作战方式及战争思想。

蒙古人造就了今天的欧洲格局。

东欧各强国被蒙古人击破后,从之前一直压着西欧格局沦为了西欧的附属,使得西欧在窝阔台死后,蒙古人撤退中,获得了发展契机,尤其是条顿骑士团的大部分力量覆灭,使得神圣罗马帝国很快就将国内各部统一,并将势力范畴扩展到东欧。

同时沉闷的基督教开始觉醒,不再是以独我的宗教意识形态来规划世界,而是寻求对东方世界的探索。

加上蒙古人带去的印刷术和火药、纸币制度等等,也促进了欧洲的发展,使得欧洲开始进入启蒙运动。


参考文献:《蒙古秘史》

《蒙古西征纪实》

《拔都汗-蒙古帝国西征-征战俄罗斯》


斐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没有这么夸张,应该是赛约河之战。

赛约河之战是1241年,蒙古大军6万铁骑面对10万匈牙利军队的战役。

早期的作战中,基辅罗斯和其他突厥部落,四分五裂,能够出兵超过1万的大公屈指可数。

这点实力,当然无法和蒙古数万大军对抗,纷纷投降或者溃败。

蒙古大军长驱直入,占领了乌克兰大部。

1241年,拔都大军向西出击,北路大军深入中欧,攻掠加里西亚和波兰,后南下与南路大军汇合。南路蒙古军的对手,则是强悍的匈牙利人。

匈牙利王国是国王伊什特万一世于公元1000年建立,历史悠久,实力强大。

可以说,当时匈牙利是少数几个可以拿出10万以上规模军队作战的欧洲国家。

但匈牙利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经验,相比蒙古大军还是有明显的差距。

拔都和速不台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部队官兵也都是常年战争活下来的精锐。

此次蒙古人判断局势,认为匈牙利军队还是颇有实力的,又占据兵力优势,如果守城还是很有威力的,不容易攻下。

事实上,蒙古人试探性攻打的佩斯城,确实是岿然不动。

蒙古人认为,匈牙利这里有着大草原,这是最适合蒙古人发挥野战威力的地方。

只要把匈牙利人应出城市,放到草原上进行骑兵野战,蒙古人就一定会胜利。

于是,蒙古人故意示弱,引诱匈牙利大军发动进攻。

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的军事作战经验不足,竟然中计。

他率领10万大军,一直追击蒙古人到赛约河与蒂萨河合流处,离开了坚固的佩斯城。

其实,匈牙利骑兵同蒙古骑兵的正面近战交锋中,只是略占下风。

匈牙利骑兵的马匹具有优秀的速度和冲击力,也比较高大。相比起来,蒙古马只有耐力上有很大优秀,其他都很普通。

如果双方直接策马冲锋对抗,蒙古马还要差了一截。

就具体对战来说,匈牙利骑兵的铠甲防御力比较好,近距离格斗时武器破坏力很强。

然而,蒙古骑兵则赢在两个地方,第一是机动性的优势,第二是弓箭。

蒙古人也许是,最早意识到机动性对于大军团作战的重大意义。

蒙古马不算什么好马,却有着非常优秀的耐力,可以提供大范围两翼迂回的战术。

古代军队高度依赖后勤,士兵至少断水超过3天就会溃散,断粮超过1周也失去大部分战斗力。

蒙古骑兵可以依靠机动性的优势,切断对方补给路线,攻击对方补给中心。

战略上蒙古人的优势,匈牙利依靠战术无法挽回。

另外,蒙古人的弓箭可以压倒匈牙利人。这种射程远,杀伤力大的复合弓箭,很容易造成敌人巨大的伤亡。

蒙古人精于骑射,弓箭射速和精度都很高,任何军队面对他们都会付出代价。

总之,6万蒙古骑兵的战斗力,大大超过10万匈牙利人。

只是匈牙利人妄尊自大,还不知道而已。


正面诱敌同时,一股蒙古大军则突然从赛约河下游用木筏偷渡成功,一举包抄了匈牙利人的退路。

10万匈牙利大军的补给线路被切断,顿时陷入大乱中。

蒙古人狡诈,他们从三面猛攻,故意留出一面空挡。

据说蒙古人由于兵力不足,在攻击的三面采用了疑兵。他们将一些军马上捆上草人,跟随真的骑兵一起冲锋。

匈牙利人从远处看,觉得蒙古人至少有十多万人,大惊失色,士气大减。

留出的一面,蒙古人设置了很多伏兵。

当时匈牙利人即便知道有诈,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从空挡突围。

沿途,匈牙利人不断遭到蒙古人的猛烈伏击,军队逐步混乱溃散,失去组织。

最后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为了逃命,丢下部队带少数骑兵先行逃回佩斯城,各部一窝蜂的四散逃窜。

沿途的重创后,10万匈牙利大军仅有二三万人逃回,约有7万人被蒙古人消灭。

蒙古人随后猛攻佩斯城,匈牙利残兵败将崩溃,逃出城去。

蒙古人将佩斯城洗劫一空,将男女老幼都抓走成为奴隶,然后一把火将城市烧毁。

由此,整个匈牙利都被蒙古人占领,一直逼近到多瑙河。

1241年7月蒙古军的先头部队甚至抵达维也纳附近的诺伊施塔特,眼见中欧就要被蒙古人打烂。

万幸的是,1242年春,蒙古大汗窝阔台死了。

拔都判断蒙古后方会有大变,放弃继续入侵中欧,率领大军返回伏尔加河流域。

其实,此时的金帐汗国已经够大了。

金帐汗国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北括罗斯;即包括西西伯利亚、花刺子模、伏尔加河保加里亚、北高加索、克里木、杰什特等地区,罗斯各公国均臣属于金帐汗国。


萨沙


10万欧洲骑士对抗6万蒙古骑兵,两天后剩千人,指的是发生在匈牙利赛约河(今蒂萨河)畔的一场战役,称为赛约河之战,它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围歼战之一。

元太宗八年(1236年)蒙古主帅,成吉思汗之孙拔都、先锋速不台率领蒙古军西征,横扫欧亚大陆。1241年4月,蒙古军队6万人一路打到了匈牙利,在佩斯城对面集结。

布达、佩斯本是两座城,位于多瑙河以西的部分叫布达,是匈牙利的首都。多瑙河以东的部分叫佩斯,国王的行宫就设在佩斯。


现在众多的桥梁把两部分紧密连接起来,才叫布达佩斯。

蒙古军的到来,并没有让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慌张,因为他已经在佩斯城里聚集了十万匈牙利军队,再说他认为宽阔的多瑙河就是一道天然屏障,可以阻挡蒙古人一段时间。

可蒙古军还是来到了佩斯城城下,贝拉四世率领匈牙利军死守城池,并不出战。蒙古军的大炮轰不开佩斯城的城墙,攻不进去,怎么办?


先锋速不台想出一个计策,让主帅拔都故意率军撤退,佯装“我不打了”,引诱匈牙利军出城追击。


贝拉四世一看,没有多少人嘛,敢挑衅我,灭了你!就带着远多过对手人数的军队追出城,幻想着一战解决问题。


蒙古军缓慢地撤退,一直退至赛约河与蒂萨河合流交汇处。

匈牙利骑手皆穿重盔甲,战马也披着盔甲,只有一双眼睛露在外面。而蒙古骑兵是轻骑兵,骑手没穿盔甲,战马更没有盔甲。

所以在撤退的时候,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骑士是轻轻松松,走走停停,不时表现出马上要被追上的样子,还不忘回头射上几箭,而匈牙利骑士则一直全力追赶,人马皆追的疲惫不堪。

蒙古军一直退至匈牙利军不设防的河东沼泽地驻营。贝拉四世追蒙古军至赛约河河西驻营,派了兵士1000人守桥,以防蒙古军进攻。

1241年4月10日夜晚,蒙古军兵分二路:一路由拔都率领,炮击猛攻守桥军,夺取桥梁;


一路由速不台率领,从河的下游偷偷结筏潜渡,然后再迂回到匈牙利军队的侧后方。

4月11日黎明时分,两路军从四面发起突然袭击,围攻匈军营地。还在睡梦中的匈牙利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伤亡惨重。

匈军左冲右突,想突围出去,可往北跑被蒙古军拦住砍杀;跑得快的换个方向往东,被杀了;


留住条小命的再换个方向往南跑,又被拦住一通砍杀;有的好不容易没被蒙古人砍死,却又被同伴踩死。



蒙古军三面伏击,主帅拔都故意在西面放了个一小缺口。听说西边可以跑出去,大家又都一窝蜂往西跑,惊慌失措的匈牙利军在逃窜过程中一片大乱,踩死踩伤无数。


从缺口逃出去的小部分匈牙利军,以为安全了,没想到又钻进了蒙古军早准备好的另一个口袋。


这场大战,匈牙利军七万余人被蒙古军追杀歼灭,只剩一千多人和贝拉四世一起脱逃,蒙古军顺利攻占了佩斯城。

这场战争,让我想起《狼图腾》中写的,蒙古人是怎么从狼围歼黄羊中学会的打战。


狼会耐心等待,在黄羊吃饱喝足最放松的时候,才突然出现。黄羊被吓的四散奔跑,狼等黄羊跑的精疲力尽之时,逐渐缩小包围圈,但故意留一个缺口,把精明有战斗力的羊从缺口里放跑。


然后狼再把缺口堵上,剩下的笨羊没有了首领,有的被赶到雪窝里等冻死,成了狼寒冬时的储存粮食,其他的则被砍瓜切菜似的全歼。


逃出去的羊跑出去好远,以为安全了,也实在跑不动了,就松了口气。可埋伏的狼又出现了,跑不动的羊,碰到了以逸待劳的狼,再次被屠。

赛约河之战,就像一场狼歼黄羊。10万欧洲骑士像黄羊一样,被狼一样的6万蒙古骑兵围歼,两天后只剩千人逃脱,为什么欧洲骑士这么快就被全歼了?


1、体力消耗过大


蒙军统帅拔都与速不台先是发挥蒙古军的轻快优势,不和敌人打城市攻坚战,而是出其不意,诱敌出城,敌军上当了。


欧州骑兵重盔重甲的笨重装备,使他们行动不便。在宽阔地带,他们适于速战速决,不宜长途奔袭。



可是他们却被蒙古人诱惑下牵着鼻子走,错误的追了一天,人和马都追得疲惫不堪,体力上已经处于下风。第二天连跑的力气都没有,哪里还有力气打?

2、兵器不如人


因为欧州骑士团人和马都戴盔甲,兵器不易刺穿,蒙古人备了几种兵器:长马刀专砍马腿,长枪用来挑战骑士剑,当马腿被砍骑手失去平衡跌下马来,则用狼牙棒伺候,一锤定音了。


欧州骑兵的剑和这些比短了一截,一寸长一寸强,骑士们剑术再好却够不着蒙古人的身体,只有尽力抵挡少被挨打而已,比武器他们又输了。

3、战术落后呆板



欧州骑兵还习惯于面对面正面冲撞对打,靠重盔甲来冲击敌人、保护自己。他们更想不到敌人会从赛约河下游渡河,迂回包抄到侧后方突然袭击。


蒙古军在敌人溃退混乱时又故意网开一面,引诱敌人再次进入伏击圈。论战术,打法单一落后的匈牙利人根本不是蒙古人的对手。


各方面都差一截的战还能怎么打?就像羊遇上了狼,只能是一个结局,那就是被屠杀!

战后,蒙古人控制了匈牙利,势力达到东欧。这场战役,为拔都建立金帐汗国奠定了基础。


幸生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场战役的背景:

此次战役发生在蒙古铁骑第二次西征期间,因战场在匈牙利赛约河(今蒂萨河)畔,而被后世称为赛约河之战。当时,蒙古西征中路军以术赤长子拔都为统帅,速不台为副将,率领6万大军,杀向匈牙利,并于1241年4月抵达匈牙利佩斯城下,此时城里已经聚集了贝拉四世由欧洲征调而来的10万大军。此战,欧洲人占据着明显的优势,然而仅仅两天之后,据守多瑙河的10万欧洲军队便近乎全军覆灭,仅余千人逃脱。蒙古人的上帝之鞭也再次横扫欧洲!

贝拉四世上台后,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加强中央集权上,一方面对内剥夺贵族的权力和土地,另一方面对外力争扩张版图,并引入外来势力来削弱本国贵族。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支持让匈牙利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日耳曼骑士,可是库曼人的加盟却为匈牙利带来了隐患。

放纵不羁的库曼人开始不断侵扰当地居民,而贝拉却因利益牵扯有意纵容,这让匈牙利国内民族矛盾变得越发严重。在面对来犯的蒙古大军时,匈牙利贵族甚至放出狠话“让那些异教徒去保卫你的王国吧!”

当时佩斯城的10万守军除了匈牙利本土军队外,还有近4万库曼游牧兵、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的弩兵和步兵、波兰、斡罗斯战败后逃亡而来的贵族残兵以及乌戈林带来的些许圣殿骑士团人马。匈牙利以这样一支矛盾重重的多民族军队来对抗骁勇善战、团结一致的蒙古骑兵,其结果不言而喻。

匈牙利守军内部矛盾重重,而蒙古方面却是一群骁勇善战的勇士。蒙古人自古以来就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游牧在辽阔的草原上。他们的孩子生下来就是战士:他们自幼练习摔跤、骑马、射箭,最终这让他们习得了一身本领,而且为了生存,他们的身体素质也被锻炼得极其强悍。总之,草原上的艰苦生活,让他们具备了更高的单兵素质。

除此之外,蒙古人的兵器也让他们在战役中具备了优势,除随军配重投石机和架设式火箭外,蒙古人使用的长矛和弓箭,也让他们在擅长使用短刀的欧洲军队面前,拥有了更广的攻击范围。“一寸长,一寸强”,在这场战役中“远程”兵器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蒙古军撤退过程中,他们走走停停,时不时就回首反射几箭,这让追击的欧洲军队狼狈不堪。

除了上述几点原因外,战术得当才是蒙古人赢得战争的最关键因素。战役初期,贝拉四世困守佩斯城,这让攻城的蒙古军大吃苦头,由于诱敌出营野战之法失去了作用,蒙古人开始为后勤保障担心起来。至此困境,“速不台出奇计,诱其军至漷宁河”,随后拔都佯败撤退,战役形势开始发生转变。

匈牙利人果然中计,贝拉四世渡过多瑙河率军追击。拔都调转回头,以重型火力遣兵夺桥,并掩护在下游结筏潜渡的速不台。最终,夺桥成功,迂回亦成功,匈牙利军在蒙古人的围攻下死伤惨重,贝拉四世被迫向外突围,却闯入拔都设置的陷阱。霎时,伏兵骤起,截杀匈军,使匈牙利军队全线崩溃,乌戈林战死,贝拉四世侥幸孤身逃脱。

赛约河之战是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围歼战,此战过后,蒙古人控制了整个东欧,这为金帐汗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战情解码


毛泽东曾写道说:"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实际上,成吉思汗的弯弓很厉害。在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东征西讨,先后灭掉了四十多个国家,建立起史上最庞大的帝国。

不过,题主所说10万欧洲骑兵对抗6万蒙古骑兵的事,就有点以讹传讹了。估计题主说的是莱格尼察之战和匈牙利之战。

一、莱格尼察之战和匈牙利之战。

莱格尼察之战发生在1241年,察合台之子拜答儿指挥的右翼蒙古军,为策应术赤长子拔都的主力部队,率先向波兰发动了进攻。

当时拜答儿所辖的蒙古骑兵,大约是2.5万,而进入波兰的,只有1万人,后来减员至约8千人。这8千骑兵,就是他们与日耳曼-波兰联军展开莱格尼察大战的全部兵力。

再来说说日耳曼-波兰联军,由西里西亚大公亨利二世指挥的联军大约是2.5万人。里面就有《达.芬奇密码》中曾经提到过的勇猛的圣殿骑士团,欧洲职业军人。

莱格尼察会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对比下爆发的。

战争一开始,西里西亚骑兵与蒙古军队的先锋骑兵交战,西里西亚骑兵很快便被击退。

当大波兰骑兵和梅什科公爵的骑兵开始攻击蒙古先锋时,蒙古军队便撤退了。但他们并非真正的败退,而是让“占据优势”的波兰骑兵继续追击,从而与波兰的步兵隔开。

这时,波兰骑兵突然出现了混乱,梅什科公爵的骑兵撤出了。这迫使亨利二世将他最精锐的部队,骑士与圣殿骑士投入战场。

由于是假撤退,蒙古诱敌的弓箭轻骑兵,依然在波兰骑兵的侧面。他们还释放烟雾,来掩饰蒙古骑兵的行动。

紧接着,蒙古轻骑兵利用掩护两翼张开,迂回到波兰骑士的侧边,在奔驰中向波兰军队射出了箭雨。

早已准备多时的蒙古重骑兵,从正面举长矛发动了冲击。蒙古重骑兵与轻骑兵,首先消灭了分割出来的波兰骑兵,然后再去对付即将崩溃的步兵。

至此,亨利大公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胜利的蒙古人,将他的头插在莱格尼察镇前。蒙古人将联军死亡者的右耳朵割了下来,据说装了9个口袋。

再来说说匈牙利之战。当时在匈牙利境内的蒙古军,约有3万人,而投入赛约河决战的大约为1.5万至2万骑兵。

战争开始,由于匈牙利人误杀了钦察的首领,导致钦察人临阵倒戈。蒙古军使用了威力巨大的投石机,还用了欧洲人尚未见识过的火药武器,特别是爆炸性火箭,最终使匈军完全崩溃,被蒙古军歼灭至少1万人。

大家看,蒙古军队,仅仅以4万骑兵,投入2个相距甚远的不同战场,就取得了歼敌不少于3.5万人的战果,确实很厉害。

那么,蒙古骑兵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呢?安林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二、蒙古骑兵胜利的原因。

成吉思汗曾经说过:"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蒙古铁骑纵横驰骋,首要的原因就是它纪律严明。

1.铁的纪律,造就了钢铁般强大的部队。

13世纪,成吉思汗创建了一支骑兵部队,蒙古骑兵没有欧洲传统军事思想的束缚,他们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术灵活、智勇兼备、令人生畏,这是一支旋风部队。

这些骑兵体格强壮,能适应战斗的需要。他们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其后的敌人;能够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他们服从命令,严谨不怠,这在中世纪的其它军队中,是闻所未闻的。

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统领之下宛如一块铁板,令行禁止。统一的监制和明确的分红,令蒙古军队的战斗目标和战斗方向都异常清晰而明确,所以能够集中优势兵力重点攻击。

蒙古兵还善于化敌为友。大部分的蒙古大军并非

真正的蒙古人,金帐汗国其实只有几千蒙古军。

绝大部分士兵其实不是蒙古人,其中有突厥军,西夏军,亚美尼亚重甲骑兵,俄罗斯步兵,花刺子模步兵,甚至是金朝、高丽、渤海步兵等。

蒙古军队里,来自各国的军人互相学习,不断进步,使蒙古军队的军事素养提高的非常快,集合了各国军队之长。

总之,蒙古骑兵有超强的个人素质,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同时又纪律严明。

2.蒙古骑兵灵活的战术,有效地歼灭了敌人。

蒙古骑兵西征时,使用了一种灵活的运用弓弩的战术,堪称游牧战术的完美形式。

当遇到欧洲骑兵集团冲锋时,蒙古骑兵会远距离用强弓射杀敌人,以尽可能多地杀伤敌人和破坏对手的阵形。内蒙古骑兵箭术非常好,往往一箭致命。

当双方距离靠近时,蒙古骑兵便换用飞行速度更快的弩箭,然后依靠自己快速的行动,再次拉开和对方的距离,接着又是新一轮的箭雨。

如此往复,最后等蒙古骑兵挥动马刀开始冲锋的时候,欧洲的骑士已经疲惫不堪所剩无几了。

蒙古将领灵活运用两翼迂回、佯退诱敌以及开口战术,在关键战役中屡屡完胜。以很少的部队,歼灭了敌方大量的部队。

3.先进的装备,是蒙古骑兵取得胜利的物质保障。

蒙古骑兵的铠甲和使用的兵器,比敌方先进多了。

蒙古骑兵装备铁札甲与铁鳞甲,而且人马都拥有防护。而西欧所谓重骑兵,仅仅身穿锁甲,他们的战马也大都不披铠甲。

从武器来看,蒙古骑兵使用复合反曲弓,其性能比欧洲当时最好的英国长弓优越。蒙古弓拉力至少166磅,有效射程320米;英国长弓拉力只有为80磅,射程仅230米。

蒙古兵还有弯刀,比欧洲兵笨重的长矛灵活得多。它刀背厚,刀身窄而长,又有很好的曲度,更符合力学理论。

另外,蒙古兵还使用的发石车、火箭等特殊武器,其威力惊人。

4.冷兵器时代,战马是非常重要的。

蒙古骑兵的马,也是独具特色的。蒙古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而它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却是最低的。无论是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欧洲平原,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物。

蒙古马具有最强的适应能力,可以长距离不停地奔跑。无论严寒酷暑,它们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另外,蒙古马也可以随时胜任骑乘和拉车载重的工作。

5.独具特色的军需系统,为部队提供了有效的后勤保障。

蒙古大军的后勤军需系统,是非常简便而有效的。他们只需让牛群羊群,跟着大部队行动,走到哪,都有食物可吃,都有衣服可穿。可以说,仅凭这一点,他们就可以远征欧亚大陆的任何一个地方。

综上所述,蒙古骑兵所向披靡就成了必然的结果。正因如此,蒙古人得以纵横欧亚,无人能阻。






安林890


在讲述这个事情之前,先说明一点,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也不是中国的皇帝,他是中国的入侵者,因为他当时入侵了中国的金国,建立的帝国也是蒙古帝国,一直到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大元吞并大宋后,蒙古帝国分裂,元朝这才成为中国王朝历史的一部分。

然后再回到这个问题,事实上,蒙古人征讨欧洲时的大汗,也不是成吉思汗,而是他的儿子窝阔台汗。题主所提到的这场战争,是从1241年3月18日一直持续到同年12月11日的蒙古入侵战争中,规模最大的绍约河之战和莱格尼察之战。

然后就是题主所说的十万欧洲骑士,当时欧洲顶破天也拉不出十万骑士啊,就是当时欧洲大陆的头号强国法兰西王国,也就只有1万骑士。根据现在史学家的考核,波兰、日耳曼、条顿骑士团联军充其量只有3万人。而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的军队也没有十万之众。

当时贝拉四世依照风俗,派遣使者手持带血的宝剑,号召众附佣前来驰援,同时也向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求援,并联络库曼人参与抵抗蒙古人的战争。结果匈牙利的封建贵族与神圣罗马帝国方面对此反应冷淡,只有库蛮人派遣了4万人参战。加上贝拉四世本来的人马,一共也就5-6万人,而且以步兵为主。

而蒙古大军的实际参战人数在两次战斗中也不是6万人,对战波兰、日耳曼、条顿骑士团联军的是北路由海都和拜答儿指挥的三万人。在赛约河之战中,蒙古大军虽然三路人马集结,但是按照1/2倍于匈牙利军队的人数,实际出动的人马也就只有2-3万。

至于为什么能打赢,首先来说当时东欧的军队装备真的很差劲,而且军队中的大部分人员都是民夫,那种连盔甲都没得穿的小白战士。而蒙古大军轻重装备样样齐全,根据波兰方面的描述,蒙古大军发出的火箭是他们没见过的,所以大部分士兵以为蒙古大军会妖术,所谓纷纷溃逃,结果让海都给打的全军覆没。



再就是东欧联军的指挥官水平太差,赛约河之战,拔都先是诱敌深入,将敌人带到广阔的平原,随后轻重骑兵交替攻击,采用蒙古人擅长的帕提亚战术,从两翼击溃了联军主力,另外还有部分人马攻占了渡河的桥,截断了联军退却的后路,之后围三缺一,打的联军向西夺路而逃,最终除了倒戈的,基本是没活人了。

所以蒙古人的胜绩,不只是他们战斗力太强,还因为东欧人当时太垃圾了。


火器工坊


赛约河之战是一场被曲解的战役,所谓的6万蒙古骑兵以少胜多战胜匈牙利军团,实际在兵力对比上应该不是这样。而且匈牙利的10万军队中包含了4万库曼游牧民族,来自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的雇佣步兵,匈牙利骑士估计连1万人都凑不齐,真正硬碰硬的也是北路拜答儿与亨利二世率领的三大骑士团的决战。整个围绕东欧的战争蒙古军队取胜的关键在于匈牙利内部问题和蒙古军队的战术思想以及装备克制。


匈牙利形势不利

蒙古西征长子军集结于匈牙利平原佩斯城下的时候,匈牙利国内的矛盾依旧突出。这是源于匈牙利王国在12世纪的不断扩张中形成的,王室与封建领主的权利之争逐步白热化。安德鲁二世时期,贵族们胁迫国王签订了维护贵族特权的《金玺诏书》,其中涵盖了税收、募兵、土地等方面,更为甚者的是国王不得正调军队征伐贵族,这使得他们有恃无恐。

到了贝拉四世的时候,他力图改变这种严重威胁王室统治的局面,于是分别引入了神圣罗马帝国的骑士团,以及被蒙古人打的无家可归的游牧民族库曼人(突厥分支)。而这些野蛮的库曼人成为匈牙利原住居民的强烈抵制,因为他们的生活习惯与这里格格不入,他们的偷盗抢劫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故而当蒙古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匈牙利人还对国王抱怨着“让这些库曼人保卫你的王国吧”。而库曼人在受到抢劫排斥后也不得不往南退入瓦拉几亚平原,这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行为在库曼人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以至于后来的临阵倒戈。


“按照新召开的忽邻勒台所达成的决议,帝国的边界必须多方位向外大力推进。”——《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对比之下的蒙古,此时已经征服了伏尔加河以西的烈也赞、科罗木纳诸城。1238年,随着铁门关被贵由、蒙哥夺取,高加索南北交通线全部打通。次年,斡罗斯全盘被蒙古占占领,加之后方的金国早已被灭,蒙古帝国除了往西继续打,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更何况匈牙利平原是蒙古大军继续向西欧进军的门户,故而成为拔都军团唯一的目标。而从北路南下汇合的拜答儿更是击溃了亨利二世率领的欧洲三大骑士团联军,这在心里上对匈牙利人是极具震慑的。


匈牙利方面指挥失当

此处要说的指挥失当并非只是赛约河之战,而是在拔都军团的北路军攻打波兰时,亨利二世就中了拜答儿的“诱敌出城”之计。而后蒙古兵临佩斯城时,贝拉四世也是被这种计策引入了赛约河处发生野战。

北路的拜答儿于1241年三月,击败波兰军团并攻下首都克拉克夫(波兰南部),继而兵锋直指波兰藩屑国西里西亚(波兰西南部),西里西亚国王亨利二世集结了圣殿、医院(圣约翰)、条顿骑士团3万军迎战,这才是题中所说的正牌欧洲骑士,但亨利二世太过于自负,他认为欧洲这三大骑士团是战神一般的存在,没有人能够击败他们,于是寻求了蒙古人最希望看到的战术选择——平原野战。

“速不台出奇计,诱其军至漷宁河”——《元史》



再来看匈牙利布达佩斯,这在当时是两座城,分别是首都布达城以及国王的行宫所在地佩斯城,他们分别位于多瑙河两岸,两城中间由吊桥链接,并在城内通过船舶往来互通,物资与士兵的调配非常方便。而且布达背靠山地,佩斯地处平原,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二合一攻防体系,这类似于我国古代的襄阳和樊城。如果佩斯失守,守军和人民还可以退入布达城再切断吊桥,凭借多瑙河的天堑阻挡敌人前进的步伐。拔都本来也是想在冬季赶往佩斯并夺下此城,再越过冰封的多瑙河攻打布达城,但拔都到达佩斯城时已经是4月份,冰冻已经融化,就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贝拉四世还是相信了拔都的“退兵”是真的,于是倾全国之兵追至赛约河畔,这也是蒙古人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蒙古的战术与装备克制

蒙古人的作战方式体现了我国古代大多数游牧民族的战术思想,这个思想最核心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不与敌军近战,这个战术思想源于他们的精湛的骑术与射术。

这个马背上的民族从出生开始就与马接触,而他们所骑的蒙古马又是一种极有耐力的品种,虽然个头不高,没有欧洲骑士的马雄壮魁梧爆发力十足,但蒙古马的灵活性与耐力使得欧洲骑士追不上,打不着。因为欧洲骑士的马除了属于爆发型品种以外,还背着身披重型铠甲的骑士,这种身披“板甲”的骑士在欧洲战场上凭借强大的冲击力而所向披靡,但蒙古军队从来不会用重甲骑兵与之硬碰硬,而是用轻骑兵扰乱敌人的阵脚,消耗敌人的体力,射击敌人的薄弱环节以及马匹,等到敌人抵抗能力衰弱时再由重甲部队进行收割。


根据我国古代兵器研究专家们复原的蒙古短弓实测得出,蒙古弓在50以内是可以穿透欧洲“板甲”的,25米以内则可以穿透板甲刺入腹腔,刺入腹腔就完全可以让一个欧洲骑士丧失继续作战的能力,这种由牛角与牛筋为主要材质制作的反曲复合弓具有强大的威力,所以也能解释了蒙古轻骑兵“放风筝”式的打法,放在今天就叫做走位!而蒙古人所制作的玩刀类似于阿拉伯国家的制刀风格,其弯曲度加强了刀锋的切割能力,并有效的使刀锋泄力,增大刀具的持久作战能力。他们还针对欧洲重甲骑兵发明了一种“铁骨朵”,这种兵器是采用最古老的打击式攻击手段,对身着厚厚盔甲的骑士造成震荡以及骨折的伤害。


蒙古人自身的装备已经足够克制欧洲骑士,与此同时,他们还从汉人和金人那里学会了制作重型投石机,这种投石机比同时期欧洲国家所研制的投石器射程更远,装填的石块更大。在欧洲骑士冲锋之时,蒙古军往往会先以投石机造成一波伤害。然后再用从汉人那里学会的火箭射向欧洲骑士,这种火箭虽然杀伤力不大,但给欧洲骑士造成的心里打击却很大,他们也因为这种火箭而称蒙古人会施法术。

当贝拉四世与拔都分驻赛约河两岸后,拔都偷袭桥头失利再一次激起了贝拉的信心,故而当拔都发动第二次正面夺桥后,贝拉连军营都不在守了,直接拉出阵势与拔都对战,此时拔都因为背靠河流,因而无法施展蒙古军队的放风筝战术,故而是败了一阵,但拔都在战前安排了上下游迂回渡河的军队及时赶到战场,一举击垮了贝拉的杂牌联军,此战中库曼人悉数倒戈投降。贝拉退回到军营中后,拔都再一次使用了投石机与火箭猛攻贝拉营地,再以“围三阙一”的计策引诱贝拉军突围,早已设下埋伏的拔都军守株待兔的将贝拉残余截杀殆尽,贝拉本人在侍卫的掩护下狼狈逃亡。



综上所述,蒙古攻打欧洲城市时,本就喜欢引诱城中守军出城野战,而与贝拉唇齿相依的亨利二世首先中计,导致东欧最精锐的三万骑士几乎全军覆没,而贝拉本人放弃坚城的举动也是愚蠢至极,也许国内的舆论下,他只想证明一下自己,但他操之过急,因为此战之后的一年多,东方传来了窝阔台汗去世的消息,蒙古大军撤退东归,如果贝拉固守坚城一年多,也许就不会有拔都对于佩斯城的焚毁。而蒙古军队的强势也是此战的关键,他们的军事装备以及人均三到四匹战马的配置支撑,是这场战争胜利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