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中描写景色最美的一句你选哪一句?

暴风影视BF


中国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从几千年前的《诗经》、《楚辞》到现在与时俱进的网络文学中的旧体诗词,名作佳句跌出,耀人眼目。景色描写一向是古代诗词的一个重要内容,诗人、词人们往往借景色来抒情、言志、抒怀,因此有关景色的脍炙人口之句也是不绝于耳,那么究竟哪一句才算得上古代诗词中描写景色最美的一句呢?

笔者认为,古诗词中关于景色描写的佳句美得各有特色,没有最美,只有更美。接下来笔者就按照四季不同的景色列举一些有着很美画面的诗词佳句。

一、春景

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清晨,当第一抹阳光洒向大地,和煦的微风拂过水面,春天已经悄然来到。青翠欲滴的竹林外,粉嫩的桃花三三两两地盛开着,交相辉映。一江温暖的春水缓缓流去,鸭群在水中嬉戏着,姿态各异。蒌蒿遍布江岸,几根芦芽已经悄悄地冒了出来,这正是河豚随着春汛溯流而上的时候。短短几句话就将春天的勃勃生机囊括其中,画面跃然眼前,各种颜色交杂、和谐而鲜艳,动物植物皆有,动静结合得恰到好处,清新而又充满活力的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难怪纪昀评此诗为:"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

2、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张志和《渔歌子》

这首词将平淡朴实的语言化为了一支多彩的画笔,搭配各种和谐的颜色,描写出一幅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具有闲情逸致的渔人形象,动静有致,充满着诗情画意。静立着的西塞山、翩翩飞舞的白鹭、碧绿的春江水、粉嫩的桃花、游动着的肥嫩的鳜鱼、坐着垂钓的淡然的渔翁、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微拂的风、细细的雨……这哪里仅仅是一首词?分明是一幅山水画,青、白搭配着绿,动景搭配着静景,美景搭配着闲情逸致,这是一幅西塞山春景图、一幅世外闲人垂钓图、一幅水乡烟雨濛濛美景图。

3、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组词,共三首,此为第一首,是对江南的总体回忆。白居易年轻时曾在江南一带工作游历过,在他年老回洛阳半归隐十余年后,再来回忆江南的美景,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样的春天。像火一样的红火的江花、碧绿得近乎蓝色的江水,尽管离开已久,可这样直击心灵的美景他并不能忘怀。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曾对这首词有很到位的解读:"太阳照着江边的花像火 , 首先就是一个明亮的温暖的大晴天的气氛 , 似乎使身上暖起来了。我们从这一片红花、一江春水感到生命在流动,在欣欣向荣。这两句引起江南春天繁华灿烂的联想,特别是红、绿、蓝这些鲜明的颜色有强烈的暗示性。它们是江南春天的整幅画面的结晶。作者虽没费笔墨去渲染整幅画面,有了这几种颜色配上'日出'、'江花'等形象,整幅画面就活现在眼前了。"试问这样的美景,谁能不铭记于心呢?


4、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若要论春景,怎么能少了《春江花月夜》呢?这首被闻一多先生称为"孤篇压倒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绝非浪得虚名。春、江、花、月、夜在这里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春夜的江景在这里被描写到了极致,情与景在这里浑然一体。开篇便洗尽了六朝宫体的脂粉之气,显示出吐纳万千的盛唐格调,笔力开阖,高华旷远,仅仅28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美妙的春江月夜图。一江春水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成一片。月亮照在水面,波光荡漾着仿佛到了千里之外,哪一处的春江水不被明月照耀呢!这是何等壮阔的景色!这是何等高远的胸怀!这样的景色就算跨越了千年的时光仍能震撼我们的灵魂。

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平定后,严武回到成都再次镇蜀之时,杜甫一扫心中的阴霾,其诗不同于此前忧国忧民的愤懑、痛苦,呈现一片勃勃生机的早春图景。两只黄鹂停在碧绿的柳枝上欢快地歌唱着,白鹭一行行的直冲碧霄。那西岭终年不化的积雪放佛嵌在窗子之中,如画一般,江岸边停泊着不远万里自东吴而来的船只。"黄""翠""白""青"交织在一起,渲染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一"鸣"一"上",有声音有动作,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千秋雪"与"万里船",不仅时间久远,而且空间广阔。仅仅四句诗,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就徐徐展示在人们眼前。

二、夏景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谁心中的夏天没有这样一幅图景呢?一簇簇荷花竞相盛开,荷叶连着荷叶仿佛一直到了天的尽头。旭日东升,阳光洒满湖面,映着阳光的荷花红得格外耀眼。荷叶壮阔,荷花娇艳,读罢此诗,荷花的清香仿佛已经沁入心脾。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没有蝉鸣和蛙声怎么能算夏天呢?夏夜的明月悄然爬上枝头,清冷的月光洒满了整个旷野,枝头的乌鹊突然惊起,啼叫声划破了夜晚的宁静。清风徐徐,送来了远处的蝉鸣。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池塘边,蛙声阵阵,仿佛一首夏夜协奏曲。轻云漂浮于天空,星星若隐若现地闪烁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突然下了起来。从前的茅店仍然坐落在土地庙旁的树林里,拐个弯,走过小桥,忽然就看见了。词人用最平淡的语言,把最平凡常见的事物——月、鹊、风、蝉、稻、蛙、雨、店、桥等等组织在一起,勾勒出了一副农村夏夜的恬静图画,浓郁的生活气息、丰收的喜悦、内心的恬淡全在其中,令人沉醉。

3、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清·曹雪芹《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这首诗是黛玉题给李纨居住的"稻香村"的诗句,是黛玉的众多佳句之一,其中颔联和颈联写景绝佳。在长满菱荇的池水中,鹅儿在自由自在地嬉戏着,燕子从桑榆中衔泥飞出,在屋梁间筑巢。春韭长满菜畦,碧绿逼人,置身其中,稻花香气扑面而来,香飘十里。夏季农家丰收的美景跃然纸上。

三、秋景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将登高所见的秋景和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恰到好处地揉合到了一块,前四句对秋景的描写更是从古至今难得的佳句,将秋天的萧瑟、凄清、沉郁悲凉描写得淋漓尽致。风猛烈地刮着,秋天的天显得格外旷远,夔州猿猴的啸声特别凄哀,水清沙白的河州上有鸟儿在低低地盘旋着。四周所有高山上的树木萧萧地掉着树叶,无边无际一般,奔流不息地长江滚滚涌来。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赞誉此诗:"此两联(按指"无边落木"四句)不用故事,自然高妙,在樊川《齐山九日》七言之上。"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太阳快要落下,天色昏黄,一切都是气息奄奄的样子。枯黄的藤缠绕着苍老的树干,一群乌鸦停留在上面。哗哗流淌的小溪上一座小小的桥,旁边的人家冒着袅袅的炊烟。在古道上,一匹苍老瘦弱的马顶着西风缓慢地挪动着。夕阳已经完全落下,凄冷的夜色里,只有孤苦无依的游子还在远方游荡。想必每当在秋天看见万物凋零的萧瑟模样时,大家都会想起这一首曲吧。只选取了九个景物,就写尽了秋天的凄凉与孤苦,画面感十足。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羁旅诗,作于安史之乱之后,是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他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江南水乡深的幽寂清冷,再将自己漂泊他乡的孤寂和身处乱世的愁苦融入其中,情景交融到了极致。前两句用十四个字描写了六种景物,月亮落下的时候,乌鸦啼叫不停,寒气侵入肌骨,仿佛霜华洒满天际。江边的枫树和星星点点的渔火在雾气中朦朦胧胧,漂泊无依的旅人伴着丝丝缕缕的愁苦入睡,愁融入了景物的灵魂,缭绕的雾气就是作者的愁思。读罢此诗,谁心中没有留下一座叫做姑苏的小城呢?谁不想见一见那水乡的深秋呢?此诗的影响不仅遍及国内,国际上也享有声誉,相传日本除夕夜的撞钟仪式就是来源于此诗。


4.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宋· 王禹偁《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此诗作于王禹偁被贬商州时期,摆脱了案牍之劳形,使他更贴近大自然,更能体会大自然的美景。颔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秋天的景色,无数的山谷中回荡着夜晚的声响,数座山峰静默地立在夕阳之中。"有声"与"无声"相映衬,更衬托出傍晚山村的沉寂。颈联则从颜色入手来描写秋天,经霜的棠梨叶红得像胭脂一般耀眼,纷纷从枝头跌落,成片的荞麦花盛开如雪,传来阵阵清香。"胭脂"与"白雪"相对比,颜色更加鲜明耀眼。该诗写秋景,虽然也有一点远离家乡的淡淡惆怅,但已然不同于前面几句凄清的愁苦,而是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情画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

四、冬景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一句名垂千古的佳句运用奇妙的想象将冬日最普通的雪景描写得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新颖而贴切。明明是塞外飞雪的苦寒天气,来自南方的诗人却带着满眼的惊喜与好奇,将猛烈的寒风化为温暖的春风,将飞雪压满枯枝化为千树万树的梨花,白雪一团一团堆满枝头的,似花团锦簇一般,萧瑟的冬天一下充满了生气,真乃"妙手回春"之笔。


2.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此诗作于永贞革新失败之后,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眼中的景物充满着一种孤寂冷清之感,因此同样是描写冬日的雪景,但其中的情致却和岑参之句完全不同。周围所有的山都孤寂地耸立着,方圆百里之内没有一只飞鸟,那一条条延伸到远方的小路上连一个人影也没有。江上一只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若说岑参的雪是来自春天的雪,那么柳宗元的雪则是来自仙界的雪,不带一丝烟火之气。

还有很多的美景藏在更多古诗词里,无论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江南,还是"晓看红湿处"的内陆城市,古人都能用诗词将这些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最美的风景都藏在古人的诗句里,需要我们仔细阅读,用心去体会。


一往文学


中国古诗词描写景色最美的一句有唐朝上宫婉儿【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中的一首:

(一)

岩壑恣登临,莹目复怡心。风篁类上笛,流水当鸣琴。

(二)

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

(三)

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

唐高宗李治的《鹧鸪天》其中的几句:

十丈冰花太一峰,拍浮来赴酒船中。碧筒象鼻秋泉滑,泽国幽香笑卷空。云淡泞,月朦胧。醉乡千里鲤鱼风。

还有很多描写景色非常美的诗句,就不一一列举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路忘遥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张燕萍407


中国古诗词里描写景色很美的句子很多,如若只选一句,我便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是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在古诗词里日暮,江,月出现频率很高。名句也很多。《天净沙.秋思》里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江和月就更不用说了,《春江花月夜》里“江人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首诗几乎用平白的语言就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壮阔的画面,而颜色感极强。夕阳的余辉铺照在江面上,江水的颜色一半碧绿色,一半红色。这是多么有画面感,夕阳,江水,碧绿,红色。而我尤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最可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的夜,草上的露水晶莹如珍珠,一弯钩月如弓挂在清幽夜空。

这首诗意境清幽,画面感强,让人如身临其境之感。古代一个普通的九月初三的的江边,夕阳照江水,流水去无声,微草挂露,让人怜爱,钩月在空,人在遐思。

我不禁在想,是生活中没有美景,还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唯美不仅在古诗里,也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发现,用心感受,你们觉得呢?!





走心的行客


古詩词描写景色最美的詞句摘抄:

伟人毛主席詩词:″赤橙黄綠青藍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陣陣苍。...装点此江山,今朝更好看。″;″蒼山如海,残阳如血。″;暮色苍茫看劲松,乱雲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無限风光在险峰。″;″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古詩词,句摘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着卖杏花。″...


4796老兵


那就来看看柳永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首词,可谓经典,即使没有雨霖铃,柳永这首词也足以流传千年,把江南的美写得淋漓尽致,开篇就点出地点。

柳永婉约派代表词人,最为人熟知的词作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雨霖铃,还有这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其实,柳永还有一首名传百世的千古名篇《望海潮》,也是最能集中体现柳永青词风流与笔端高度自律的一首词。一起来看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戏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开篇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词中钱塘是今日的杭州,杭州城从来都是世间第一等的鱼米繁华之乡,富贵温柔之地。为这样的地方赋词,由词中可以看出,即便是柳永,也带着浓浓的人文思绪与极细的文刀雕琢。

宛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由水墨清淡递进至具体的形貌轮廓。先说这片地区是东南一带地形的胜者,也就是形而胜者,指最好的地方。再说三吴都会,这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的都会城市。最后点出,这就是钱塘(指今日杭州),一个繁华了几千年的地方。

这种不着痕迹的由大及小的介绍杭州城,会有很强的代入感。东南,三吴,钱塘。 逐渐清晰点出主题。形胜,都会,繁华。又递进出很强的逻辑感。因为是形胜,所以是都会,所以繁华。

望海潮开篇仅仅三句话,十四个字,就形成一种前后鱼贯呼应,文笔恢弘之势。这需要对文字极高的掌控力与极细腻的巧思。

柳树含烟,小桥如画,檐下挂的屋帘被风翻洗,小山滴翠,许许多多这般人家散落在此。本是小桥流水般精致清素的景色,却因为"十万"二字,变得开阔,大雅。也让后三句的出现,不会破坏整体的美感,不会显得突兀。

树,单独出现这个字会显得孤矗而直硬。在前面如此唯美又大雅的景色下,我们来看下柳永的处理方式。云树绕堤沙!白云是酥绵,纤柔的。沙是轻软的。云树二字一出,树被软化了,再加一个沙字,充满了写意的美感。无愧于"奉旨填词"的称号。

紧接着,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是很耐品味的九个字。汹涌的波涛呼啸席卷,钱塘江似天河般无垠。

怒涛,波涛涌怒,该是一片波澜壮阔。后面却将波涛取其颜色,类比为霜雪。霜雪,是凝滞的,静止的意象。怒涛卷霜雪,大动大静的落差之间,将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这幅奇异的景色之上。这是一种很高妙的表达方式。再后面天堑无涯,虽无涯,却依然有限制,那就是存在于天堑之中,不能超脱于其外。

短短九个字,文笔如刀,如同刻在木板上的画,虽波涛涌怒,让人望而生畏,却凝滞在天堑里,鳞爪峥嵘。

任你是怒涛也不能放任,将你凝滞为霜雪。任你无涯,也困于天堑。柳永用高妙的构思仅仅包裹住文字的美感,不让美泄露出一丝一毫。词至于此,一副灵豪唯美的杭州画卷在纸间翻泳。那么生活在如此钟灵之地的人文风景该是如何呢?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商市珍珠宝玉云集,家家户户绫罗绸缎,荣华富贵。望海潮上阙至此。短短五十三个字。词笔如细腻的文刀,精巧雕琢出一座灵逸泓涌,奢繁静华的杭州城。

如果说上阙是柳永笔端高度自律的体现,用笔如细刀,雕词如啄物,体现了深厚的文字功底。那么下阙,就没有上阙那么的纯技术流与高度的凝练了。下阙更为的浪漫与多情,体现了柳永本身的风流与一腔文人的情思,我们来看看带着浓浓柳大师情怀的杭州城。

湖泊小山清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幽幽,晴画烟雨。一日风华云收,点上渔火。采菱角的清糯姑娘唱着吴侬软语,湖边是垂钓的老叟。远处人群拥簇着高高的牙旗。(牙旗指的是将军的旗帜,这里指高官孙何)

"嘻戏"二字鲜活了整个儿景色。

醉眼迷蒙,红袖添香。萧声幽远,鼓声厚热,吟诗作赋,盛赞这片泛着烟霞的钟灵之地,肆意风流。他日归去京城,我要将此地好好的夸赞。

柳大师是个守诺言的人,一夸,夸了近千年。

望海潮,如同在厚重的历史光阴长河中,一副清约,繁婉又升起袅袅人间烟火,富贵风流的《江南行景图》。进入了无数后来人的眼中,唯美了几个世纪。


每天读宋词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是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第一句,一看到便喜欢上了。闭上眼,似乎便能看到一碧如洗的蓝天,底下是黄叶铺就的地,秋色无边无际,一池秋水波光粼粼,而水面上,隐约可见一层薄烟,烟本白色,却因上有碧空,下有绿波,生生地成了氤氲的翠色,正应了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好美的秋!



诗词冼练,意境却深远。简短的几个字,却能道尽人世沧桑、浮世繁华、无尽心事,读的人与写的人似乎合二为一,跨越时空来了一次促膝长谈。


现代人描写秋,会用很多华丽的词藻来堆砌,洋洋洒洒一大篇,也未见得能如此一句词表达得完整准确,画面感十足。

譬如这首《苏幕遮》,范仲淹先写了美得不可方物的秋景,底下却带出了行旅中的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虽然是写乡愁,却气势磅礴,耐人寻味。开篇的写景,立即抓住了读者的心,沉浸在秋色和思乡的愁绪中。



旅行工坊


景分四季,各有不同,而以四季之景入诗,又各有不同含义,常有说伤春悲秋,就是指人们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对秋天萧瑟的悲伤。

所以,我们在读一首跟景色有关的诗词时,一定不能只看字面,那是美则美矣,没有灵魂,只有当你读懂了诗内在的意思,才能读懂一处美景。

春之美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纯粹的写景诗了,写的是初春美景。

春天的柳树像一位精心打扮的下架比喻,穿着一身嫩绿色的衣服,充满了青春的活力,那条条下垂的枝叶,就像她身上下坠的丝带一样,在风中摇曳。

这些如丝般顺滑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一阵春风吹过,诗人心中有了答案,原来,是春风用她灵巧的双手,为柳树剪出了这细嫩的柳条儿啊!


夏之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最能代表夏天的花,就是那开遍池塘的荷花。而人间最美的荷花,都盛开在西湖中。

在诗人杨万里心中,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说,江南夏天的风光,是与别处不一样的。他在诗的开头就这样说,非常不讲道理,根本不给人辩驳的余地,当然,也没有人会反驳。

那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杨万里说:你看,那大片大片的碧绿色莲叶,随着湖面延伸到了天的尽头,天是无穷的,西湖中的莲叶,也是无穷的。

你再看,在这无穷的碧色中,在阳光的照耀下,那热情盛开的荷花,红彤彤的,娇艳明丽。

这样大片大片的碧绿,大片大片的火红,在其他季节是看不到的,在其他地方也不可能看见,只有六月的西湖,才有这也美丽的景色。

秋之美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一到秋天,就不一样了。春天的纯粹没有了、夏天的火热也没有了,跟着秋天一起到来的,必定是愁。

张继这首《枫桥夜泊》,是愁中之愁。

月亮落了、乌鸦悲啼、霜气布满天地之间,与人的愁绪相伴的,只有江边若隐若现的枫树、渔船上星星点点的火光。

我一个人带着无限的愁思,本就难以入眠,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中,还传来了阵阵钟声,在这寂静的夜里,更衬得我孤苦伶仃。

冬之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不管读过多少首诗,不管诗人的名气有多大,不管我多喜欢那位诗人,说到冬景,在我心中最美的只能是这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这首诗啊,最妙的就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唐朝,他用开头两句诗,就告诉世人,新疆的天气和中原可不一样了,你看你看,这才八月呢,已经北风卷地、漫天飞雪了。

这可是大大满足了中原王朝百姓对西边神秘世界的好奇心。

这还不够,只告诉你们八月飞雪,你们还不知道新疆的雪是啥样的。于是他又说:就像忽然吹来了一夜春风,雪白的梨花都盛开了。

梨花你们知道吧?每到春天,梨花开满枝头,远远看去,就像树上落满了雪花一样,你反过来想,雪花挂满枝头,就像开满了梨花一样。

岑参回到中原跟朋友们说起西域雪景的时候,忍不住手舞足蹈。朋友们脸上,都写满了羡慕。



也可自话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出自于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的《滕王阁序》,它对仗工整,意境毫不逊色于古诗词。



这句话描绘的是黄昏时的景色,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四者浑然一体,相得益彰。落霞是作为背景而存在的,红光残照,将天色染成了赤橙,俨然一块美丽的幕布。这是静景,但作者不会让这么美的景色停留在那么单调的画面。于是,孤鹜出现了。

落霞与孤鹜齐飞,动静结合,画面瞬间有了动感,整块幕布就变得壮阔宏大起来。孤鹜用了一个孤字来修饰,这是寄托了作者内心的心情。首先,作者内心是孤独的,但又不是一种凄凉的孤独,那是一种高处不胜寒、鹤立鸡群的孤独。要明白,王勃打小就博学多才,聪明绝顶,是一位天才型的人物,如此这般天才,小小年纪就声名鹊起,着实会有一些同龄人所感受不到的孤独。其次,他也不是顾影自怜,孤鹜是一种孤独而高傲的生物,它们清高、卓尔不群,不同于一般鸟类,这也是王勃的写照,烘托了他远大的抱负与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



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个画面将水与天连在了一起,自古逢秋悲寂寥,但在王勃眼中的“秋”是我言秋日胜春朝,与天齐色,这是多么壮阔的情怀,多么壮丽的景色啊。若不是心中有豪情壮志,定然写不出那么悲壮的画面。

王维有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他所写的也是悲壮的画面,不同的是,王勃的情景交融更为浓厚些,王维的景色更为生动传神,两者各有春秋,不过都是传达了一种极致的美感。


无庸文学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喜欢‘’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诗本身就是一幅画。春天来了,草儿初青,嫩嫩的,绿绿的,让你眼一亮,忍不住要去细看。这句诗 景中寄情。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因喜爱这句诗,所以,在开始学写律诗时,就用到了这一句:

春晨长堤抒怀

闲吟浅草马蹄新,朝过溪桥第几人。

柳绊长堤无俗骨,花横野寺任天真。

乘桴欲问丝纶客,秉盏还抛名利身。

莫笑鬓苍贪好景,莺声一片最知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