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雪国》:爱情不过是一场徒劳,虚无才是对抗真实的解药

岛村不知怎地,内心深处仿佛感到:凭着指头的感触而记住的女人,与眼睛里灯火闪映的女人,她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这大概是还没有从暮景的镜中清醒过来的缘故吧。——《雪国》

在世界的文学长河中,衍生出了不同的文学体系和流派。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所诞生的文学作品,也是各有不同。

这种文化的差异性和共通性,造就了文化的长远发展,也让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被世人知道。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里,有这样一个文学体系,被世人熟知,这种文化就是日本的“物哀”文化。

物哀文化最早起源于日本的《源氏物语》这本书中,之后川端康成将这种文化发展到了最高峰,成就了日本人的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雪国》:爱情不过是一场徒劳,虚无才是对抗真实的解药

物哀文化,是日本人以“真实”为基础,创立出来的文学流派。这种“哀”的思想,是符合日本人对美的追求。

日本人追求浪漫,喜欢自然,他们对纯净之美,对空灵之美有一种很深的执着,所以物哀文化就这般被日本人创立出来。

在漫漫长河里,日本的作家,基于这种物哀文化创作了很多作品,而这些作品中,真正拿得出手,且被世界各国人所钟爱的,只有川端康成的《雪国》。

和很多文学作品一样,一部小说,诉说的是一种文化,却承载着一种使命,这种使命感,才是一部文学作品所能够被人推崇的主要原因。

而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川端康城,他的《雪国》这本书中不可避免的也有一种使命,这种使命就是将本国的物哀文化,推向世界文学的高峰,被世人熟知。

或许很多人,知道日本的物哀文化都是通过川端康成才知道,可以说这种文化贯穿了川端康成的写作生涯,几乎他所有文学作品都是在追求着美的极致。

川端康成《雪国》:爱情不过是一场徒劳,虚无才是对抗真实的解药

在川端康成的所有作品中,《雪国》就是他文学的最高峰,也是一部享誉世界的名著。而这本书为人推崇的原因就是,他的描写和思想美到了极致,让人看完不觉得悲伤,反而觉得那就是一种美。这种美是一种解脱之美,更是一种虚无之美。

1、

受到这种物哀之美文化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在《雪国》这本书中,世界仿佛就像是虚无的,鹅毛大雪,以及雪崩的灾难,在作者笔下都是一种美。

在看《雪国》之前,如果你对日本的物哀文化没有了解,你就很难知道,作者在书中到底想要传达的是什么。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的唯物主义的代表作之一。而这部作品,也是川端康成写作以来的最高代表作。这部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都是最为经典的畅销书,可见这本书的价值有多高。

在《雪国》这本书里,作者通过对大自然的描述,以雪国这样一个地方作为心中的向往之地,构架出了雪国这样一个唯美的地方。他通过男主人公岛村和两个女子,叶子和艺伎驹子之间的爱情,为我们传达了一种生命之美,这种美就是虚无之美。

或许很多人看这本书的时候,都觉得一切仿佛不存在,就好像这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存在,其实这种感觉就是日本人信仰佛教文化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思想。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身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川端康成《雪国》:爱情不过是一场徒劳,虚无才是对抗真实的解药

这句佛教的诗词,恰恰和日本的物哀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处。日本文化讲究虚无之美,万事万物的幻灭和新生都是一种美,川端康成认为:

唯有死亡才可以将美升华成为永恒。

只有死亡才能让美升华,生死循环,无生无死,无死无生,这种对于生死的看法,将日本文化之美的内涵贯彻的万事万物。

小说《雪国》作为川端康成的一部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作品,文中通过简单的故事,背后所折射出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值得人们研究的。

小说的开端,从一个叫岛村的舞蹈艺术研究家开始讲起,作为一个追求舞蹈艺术,却从来不看艺术表演的人来说,岛村的生活是孤寂的,也是消极的。

生而富裕,活着没有目标的岛村,这一生唯一的执着大概是对艺术之美的追求。

一辆列车,在前往雪国的路途中,岛村被列车驶过的雪国风光吸引,车上的一队情侣叶子和行南,以及在中途车辆停下,叶子对弟弟的关怀,这种爱在岛村看来无处不美。

叶子就像一道光,让岛村舍不得移开眼,对于一切事物抱有消极思想的岛村来说,人终究要死,所以追求的一切都没有任何价值,所以叶子的所作所为看似很正常,也很平常,但对于岛村来说,这是他见过最为单纯的美。

川端康成《雪国》:爱情不过是一场徒劳,虚无才是对抗真实的解药

这个时候再车厢里的遇见,在灯光照射下发光的叶子,岛村内心的震撼,这些就像一场存在于内心的梦幻之美,这就是一种虚无之美。

从小说的开端,叶子的所作所为,岛村的视觉震撼,以及内心的起伏,简简单单的遇见,就这样拉开了序幕,但故事却因为岛村的到来,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

2、

岛村坐着火车来到了雪国,认识了艺伎驹子。

作为一个有着妻儿的中年男子,岛村的这个年龄什么都有了,但对于他来说,坐吃等死,无所事事的日子,就是一种虚无。

有等于没有,因为这些存在的东西,并不是他想要的,而他也没有真正想要的东西。

一个人没有追求不代表他没有爱好,或许收集那些舞蹈艺术,做做评论,通过照片,感受舞蹈之美的感受,胜过去现场观看一场舞蹈,所以爱舞蹈艺术,却不愿意接近现实的岛村就好像不是这个世界的人。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岛村给自己构造了一个梦幻的世界,这个世界一片虚无,只有那种简单的、纯粹的美,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有家有孩子,是岛村无法去逃避的事实,因为就算内心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但他也要完成这些事情,这是现实的枷锁,但抛却现实的这些庸俗,去追求人生的另一个境界,这或许是岛村最大的爱好。

川端康成《雪国》:爱情不过是一场徒劳,虚无才是对抗真实的解药

岛村一共来雪国三次,每一次来雪国都能带给他心灵的洗礼,让他看到一种洁净之美,所以每年岛村都会来,只是第二次的岛村之旅,却意外的在火车上遇见了叶子,到了雪国的温泉酒店又邂逅了驹子。

岛村认识驹子的时候,驹子是一个有着未婚夫的艺伎,为了回报恩人的恩情,她答应了和恩人的儿子结婚,只是后来恩人的儿子生病了,无钱治病的驹子选择了艺伎这个职业来换取一个让行南活命的机会。

岛村在雪国的温泉旅馆邂逅了驹子的时候,就被驹子身上的这种单纯和清丽所吸引。岛村是这样评价驹子的,在他认为驹子干净是连每个脚趾弯处都是那么干净。

干净的驹子,她身上所没有的那种美食吸引到岛村的地方。但这种吸引,只能远观而走不到现实。

善良的驹子是执着的,就像她每天坚持读书做笔记,就像她坚持练习三弦琴,这些坚持在岛村的眼里都是徒劳。

在岛村眼里,驹子的付出,驹子的所作所为,是一种已知命运下的徒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结局却依然坚持,这种徒劳,让岛村觉得这些人都是悲哀的。

岛村是以一种厌世的消极态度来生存的,所以,他觉得人迟早要死去,甚至死去比活着更来得美,为什么要在活着的时候做那些徒劳的事情。

川端康成《雪国》:爱情不过是一场徒劳,虚无才是对抗真实的解药

但是这种消极的思想的岛村,在叶子和驹子眼里就是他们的希望。叶子甚至想要和岛村离开雪国,但岛村不愿意。

岛村被叶子和驹子的感情所困扰,他虽然内心也爱,但他不愿意打破这种美的氛围。

小说在他们三个人之间爱情纠葛里展现了三个人的内心状态是思想观念,将岛村的所思所想所做,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厌世的男人,是怎样面对爱情,面对死亡的。

3、

在雪国这个美丽的地方,所有的一切都是洁净的,没有肉欲的渴望,没有人间的烟火,似乎这就是一个不曾存在的地方,而这里的人,这里的世界,在岛村眼里都是虚无的。

所以面对叶子和驹子的爱,岛村是以一种欣赏的角度去对待他们,而并非是用一种人类原始欲望的方式去追求爱。

驹子和叶子都爱上了岛村,可是岛村在和驹子在一起的时候,会想起叶子,这是他内心的一种愧疚感作祟。岛村知道驹子爱他,但岛村的心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占有她们,

叶子和驹子就像岛村内心的白月光,美丽而洁净,他认为驹子对他的爱,是一种徒劳。他不会为驹子去做什么,也不会为驹子去改变什么,所以驹子爱上岛村就是一种错误。

爱是徒劳,一切为生存所做的事情都是徒劳,岛村对叶子和驹子的评价就是如此。面对她们,岛村是有着一种悲哀的,这种悲情的爱,虽然有着动人的美,但那并不长久,徒劳最后就如镜花水月,终究会消逝,如此追求爱情何用,为生存奔波又有何用,不如就这般死去。


川端康成《雪国》:爱情不过是一场徒劳,虚无才是对抗真实的解药

这种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悲观态度,直到一场大火烧死了叶子才升华了主题。叶子的死,驹子痛苦,可岛村却很平静。

遇到生死,截然不同的面对方式,阐述了不同人对生命的不同理解。岛村因为叶子的死,他在火光冲天里看到了一种死亡的美感,在叶子死后,他对生命又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

叶子的死,从根本上让我们看到了,岛村在追求真实之美最后的徒劳,最终通过见证真实的死亡,明白了:唯有死亡才可以将美升华成为永恒,而这一主旨这大概就是川端康成在这本书里所阐述的他对生命的态度。

生命的存在就是徒劳,人活着,即便在苦海里挣扎,即便为生存而努力,可人在死亡面前,这一些都是徒劳,都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不如就这般干净的顺其自然,这不也是一种美。

这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这种淡漠的对生命的理解,这种虚无世界里诞生的美,以及对世间百态带给人的感动,这些带有哲学思维的意境,或许这才是“物哀”之美存在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