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日本文学的审美取向

日本文学的审美取向

聊聊日本文学的审美取向

【物哀】

江户时期的文论家本居宣长提出物哀论,他认为深入理解对象的本质、他者的真实心情,将其与自己的想法重合,然后产生共鸣,就是物哀。

最能体现物哀的就是物语与和歌。

前者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源氏物语》,书中对四季风物与人物心理的描写完美的结合,紫式部以人物的恋情引起读者的兴叹,而产生“物哀”之情,让读者产生审美意识的升华。这种感情贯彻了日本文学始终,在后世名家如川端康成的笔下也有物哀精神的体现。

总的来说,物哀是一种优美、纤细、沉静、自省的文学理念。

【幽玄】

幽玄针对和歌,藤原俊成倡导的幽玄,是寻求一种深邃、静寂的氛围和意境,以及由此产生的韵味清幽、余味绵长的符合性情调美。

延续下来的典型代表就是日本古典戏剧:能剧。

正如能剧理论集大成者世阿弥所言,能剧传达的效果就是幽玄,他利用舞台、布景、道具、舞蹈等手段,将戏剧中最重要的情节因素淡化——因为要表达的幽玄境界,是需要观众根据人物的情感来体会的,讲究的就是一种“含蓄”。

【闲寂】

如果看过江户时期的俳句,那么就知道这种闲寂余裕的风格是很容易体现的:

松尾芭蕉最出名的一句俳句:

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池中央/水声扑通响。

作者以一种清新自然的态度描写了这种易于感受的美,也算是日本文学中延续的风格了。

在后世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猫》中,你也可以找到这种悠闲恬静的文风。

此外,从宏观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看,日本文学的总体特色还有这几点:

【超脱政治性】也就是在日本的文学中,很少看到如同中国文学中“文以载道”思想的流露,这一点非常重要,正是在这种文学背景下,日本文学才表现了上面说的【物哀】【幽玄】【风雅】等;而最典型的当代日本文学大家川端康成的作品,也是局限于封闭的个人世界,着意营造超越时代的虚幻美,而大江健三郎深受法国存在主义的影响,从这一点看并不是“典型”的日本作家;

【哀愁与缠绵】日语的虚词较少,抽象名词难以表达思维,家族紧密的叙事使他们的文学充满了淡淡的缠绵和伤感——物哀就是非常典型的表现。

【以小见大的审美取向】纵观日本文学,从竹取物语开篇到和歌、俳句、草子等典型体裁,都是注重围观和细节的分散式审美,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是一节节的可以单独成篇,夏目漱石的作品也是;最伟大的《源氏物语》,虽然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但是仔细看它的结构,是可以每一篇分开来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