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雪國》:愛情不過是一場徒勞,虛無才是對抗真實的解藥

島村不知怎地,內心深處彷彿感到:憑著指頭的感觸而記住的女人,與眼睛裡燈火閃映的女人,她們之間會有什麼聯繫,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這大概是還沒有從暮景的鏡中清醒過來的緣故吧。——《雪國》

在世界的文學長河中,衍生出了不同的文學體系和流派。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所誕生的文學作品,也是各有不同。

這種文化的差異性和共通性,造就了文化的長遠發展,也讓不同形式的文學作品,被世人知道。在這個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裡,有這樣一個文學體系,被世人熟知,這種文化就是日本的“物哀”文化。

物哀文化最早起源於日本的《源氏物語》這本書中,之後川端康成將這種文化發展到了最高峰,成就了日本人的諾貝爾文學獎。

川端康成《雪國》:愛情不過是一場徒勞,虛無才是對抗真實的解藥

物哀文化,是日本人以“真實”為基礎,創立出來的文學流派。這種“哀”的思想,是符合日本人對美的追求。

日本人追求浪漫,喜歡自然,他們對純淨之美,對空靈之美有一種很深的執著,所以物哀文化就這般被日本人創立出來。

在漫漫長河裡,日本的作家,基於這種物哀文化創作了很多作品,而這些作品中,真正拿得出手,且被世界各國人所鍾愛的,只有川端康成的《雪國》。

和很多文學作品一樣,一部小說,訴說的是一種文化,卻承載著一種使命,這種使命感,才是一部文學作品所能夠被人推崇的主要原因。

而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川端康城,他的《雪國》這本書中不可避免的也有一種使命,這種使命就是將本國的物哀文化,推向世界文學的高峰,被世人熟知。

或許很多人,知道日本的物哀文化都是通過川端康成才知道,可以說這種文化貫穿了川端康成的寫作生涯,幾乎他所有文學作品都是在追求著美的極致。

川端康成《雪國》:愛情不過是一場徒勞,虛無才是對抗真實的解藥

在川端康成的所有作品中,《雪國》就是他文學的最高峰,也是一部享譽世界的名著。而這本書為人推崇的原因就是,他的描寫和思想美到了極致,讓人看完不覺得悲傷,反而覺得那就是一種美。這種美是一種解脫之美,更是一種虛無之美。

1、

受到這種物哀之美文化的影響,我們不難發現,在《雪國》這本書中,世界彷彿就像是虛無的,鵝毛大雪,以及雪崩的災難,在作者筆下都是一種美。

在看《雪國》之前,如果你對日本的物哀文化沒有了解,你就很難知道,作者在書中到底想要傳達的是什麼。

《雪國》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說,也是他的唯物主義的代表作之一。而這部作品,也是川端康成寫作以來的最高代表作。這部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全世界都是最為經典的暢銷書,可見這本書的價值有多高。

在《雪國》這本書裡,作者通過對大自然的描述,以雪國這樣一個地方作為心中的嚮往之地,構架出了雪國這樣一個唯美的地方。他通過男主人公島村和兩個女子,葉子和藝伎駒子之間的愛情,為我們傳達了一種生命之美,這種美就是虛無之美。

或許很多人看這本書的時候,都覺得一切彷彿不存在,就好像這是作者虛構出來的存在,其實這種感覺就是日本人信仰佛教文化所衍生出來的一種思想。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身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川端康成《雪國》:愛情不過是一場徒勞,虛無才是對抗真實的解藥

這句佛教的詩詞,恰恰和日本的物哀文化有異曲同工之處。日本文化講究虛無之美,萬事萬物的幻滅和新生都是一種美,川端康成認為:

唯有死亡才可以將美昇華成為永恆。

只有死亡才能讓美昇華,生死循環,無生無死,無死無生,這種對於生死的看法,將日本文化之美的內涵貫徹的萬事萬物。

小說《雪國》作為川端康成的一部具有跨時代意義的作品,文中通過簡單的故事,背後所折射出來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值得人們研究的。

小說的開端,從一個叫島村的舞蹈藝術研究家開始講起,作為一個追求舞蹈藝術,卻從來不看藝術表演的人來說,島村的生活是孤寂的,也是消極的。

生而富裕,活著沒有目標的島村,這一生唯一的執著大概是對藝術之美的追求。

一輛列車,在前往雪國的路途中,島村被列車駛過的雪國風光吸引,車上的一隊情侶葉子和行南,以及在中途車輛停下,葉子對弟弟的關懷,這種愛在島村看來無處不美。

葉子就像一道光,讓島村舍不得移開眼,對於一切事物抱有消極思想的島村來說,人終究要死,所以追求的一切都沒有任何價值,所以葉子的所作所為看似很正常,也很平常,但對於島村來說,這是他見過最為單純的美。

川端康成《雪國》:愛情不過是一場徒勞,虛無才是對抗真實的解藥

這個時候再車廂裡的遇見,在燈光照射下發光的葉子,島村內心的震撼,這些就像一場存在於內心的夢幻之美,這就是一種虛無之美。

從小說的開端,葉子的所作所為,島村的視覺震撼,以及內心的起伏,簡簡單單的遇見,就這樣拉開了序幕,但故事卻因為島村的到來,向著另一個方向發展。

2、

島村坐著火車來到了雪國,認識了藝伎駒子。

作為一個有著妻兒的中年男子,島村的這個年齡什麼都有了,但對於他來說,坐吃等死,無所事事的日子,就是一種虛無。

有等於沒有,因為這些存在的東西,並不是他想要的,而他也沒有真正想要的東西。

一個人沒有追求不代表他沒有愛好,或許收集那些舞蹈藝術,做做評論,通過照片,感受舞蹈之美的感受,勝過去現場觀看一場舞蹈,所以愛舞蹈藝術,卻不願意接近現實的島村就好像不是這個世界的人。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島村給自己構造了一個夢幻的世界,這個世界一片虛無,只有那種簡單的、純粹的美,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有家有孩子,是島村無法去逃避的事實,因為就算內心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但他也要完成這些事情,這是現實的枷鎖,但拋卻現實的這些庸俗,去追求人生的另一個境界,這或許是島村最大的愛好。

川端康成《雪國》:愛情不過是一場徒勞,虛無才是對抗真實的解藥

島村一共來雪國三次,每一次來雪國都能帶給他心靈的洗禮,讓他看到一種潔淨之美,所以每年島村都會來,只是第二次的島村之旅,卻意外的在火車上遇見了葉子,到了雪國的溫泉酒店又邂逅了駒子。

島村認識駒子的時候,駒子是一個有著未婚夫的藝伎,為了回報恩人的恩情,她答應了和恩人的兒子結婚,只是後來恩人的兒子生病了,無錢治病的駒子選擇了藝伎這個職業來換取一個讓行南活命的機會。

島村在雪國的溫泉旅館邂逅了駒子的時候,就被駒子身上的這種單純和清麗所吸引。島村是這樣評價駒子的,在他認為駒子乾淨是連每個腳趾彎處都是那麼幹淨。

乾淨的駒子,她身上所沒有的那種美食吸引到島村的地方。但這種吸引,只能遠觀而走不到現實。

善良的駒子是執著的,就像她每天堅持讀書做筆記,就像她堅持練習三絃琴,這些堅持在島村的眼裡都是徒勞。

在島村眼裡,駒子的付出,駒子的所作所為,是一種已知命運下的徒勞,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結局卻依然堅持,這種徒勞,讓島村覺得這些人都是悲哀的。

島村是以一種厭世的消極態度來生存的,所以,他覺得人遲早要死去,甚至死去比活著更來得美,為什麼要在活著的時候做那些徒勞的事情。

川端康成《雪國》:愛情不過是一場徒勞,虛無才是對抗真實的解藥

但是這種消極的思想的島村,在葉子和駒子眼裡就是他們的希望。葉子甚至想要和島村離開雪國,但島村不願意。

島村被葉子和駒子的感情所困擾,他雖然內心也愛,但他不願意打破這種美的氛圍。

小說在他們三個人之間愛情糾葛裡展現了三個人的內心狀態是思想觀念,將島村的所思所想所做,展現在讀者面前。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厭世的男人,是怎樣面對愛情,面對死亡的。

3、

在雪國這個美麗的地方,所有的一切都是潔淨的,沒有肉慾的渴望,沒有人間的煙火,似乎這就是一個不曾存在的地方,而這裡的人,這裡的世界,在島村眼裡都是虛無的。

所以面對葉子和駒子的愛,島村是以一種欣賞的角度去對待他們,而並非是用一種人類原始慾望的方式去追求愛。

駒子和葉子都愛上了島村,可是島村在和駒子在一起的時候,會想起葉子,這是他內心的一種愧疚感作祟。島村知道駒子愛他,但島村的心從頭到尾都沒有想過佔有她們,

葉子和駒子就像島村內心的白月光,美麗而潔淨,他認為駒子對他的愛,是一種徒勞。他不會為駒子去做什麼,也不會為駒子去改變什麼,所以駒子愛上島村就是一種錯誤。

愛是徒勞,一切為生存所做的事情都是徒勞,島村對葉子和駒子的評價就是如此。面對她們,島村是有著一種悲哀的,這種悲情的愛,雖然有著動人的美,但那並不長久,徒勞最後就如鏡花水月,終究會消逝,如此追求愛情何用,為生存奔波又有何用,不如就這般死去。


川端康成《雪國》:愛情不過是一場徒勞,虛無才是對抗真實的解藥

這種對於人生的理解和悲觀態度,直到一場大火燒死了葉子才昇華了主題。葉子的死,駒子痛苦,可島村卻很平靜。

遇到生死,截然不同的面對方式,闡述了不同人對生命的不同理解。島村因為葉子的死,他在火光沖天裡看到了一種死亡的美感,在葉子死後,他對生命又有了更高層次的理解。

葉子的死,從根本上讓我們看到了,島村在追求真實之美最後的徒勞,最終通過見證真實的死亡,明白了:唯有死亡才可以將美昇華成為永恆,而這一主旨這大概就是川端康成在這本書裡所闡述的他對生命的態度。

生命的存在就是徒勞,人活著,即便在苦海里掙扎,即便為生存而努力,可人在死亡面前,這一些都是徒勞,都是沒有意義的事情,不如就這般乾淨的順其自然,這不也是一種美。

這種順其自然的生活態度,這種淡漠的對生命的理解,這種虛無世界裡誕生的美,以及對世間百態帶給人的感動,這些帶有哲學思維的意境,或許這才是“物哀”之美存在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