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白文印,遇到斜筆,該如何“取巧寫過”?

篆刻學習要從漢印開始著手已經成為後世學習篆刻者的共識,因為大家只要一提學篆刻,就會提到“印宗秦漢”這句話,但究竟才是我們要從漢印裡學習的最關鍵東西呢?這是一個問題。

吾丘衍的《三十五舉》第二十舉是一段很簡短的文字:

二十舉曰:白文印,皆用漢篆,平方正直,字不可圓,縱有斜筆,亦當取巧寫過。

我們現在臨摹最多的也是漢白文印,而實際上,我們在實際的篆刻創作中,用到的最多的也是漢白文印式的創作(大部分書法家和畫家及其他藝術門類的藝術家,他們的名章,一般都是漢白文印式的),所以,這句很短的話,對於初學篆刻的人來說,卻很關鍵!

吾丘衍所說的“漢篆”

白文印,皆用漢篆。這裡的漢篆,指的是西、東兩漢中間夾的那個新莽十五年所確定的一種官方制印文字,就是“繆篆”。嚴格意義上來說,所謂的漢篆,指的是兩漢時期人們書寫的篆書(具體樣本如《袁安碑》《袁敞碑》《少室》《開母石闕銘》《祀三公山碑》等),但這裡所說的漢篆,卻另有來歷:

西漢承秦制,沿習八體書,就是《說文解字·敘》裡所說的:

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這八種書體裡,與篆刻關係緊密的是“蟲書”和“摹印”兩類,“蟲書”最後發展成為鳥蟲篆一類的篆刻文字樣本,漢印裡也有精彩的作品,比如:

漢白文印,遇到斜筆,該如何“取巧寫過”?

(漢印:樊普私印)

文字在印面上屈曲盤繞,佔滿了印面,裝飾性極強,線條排疊性也強,非常精美。這類文字後世篆刻名家也多有模仿,並且出了很多大家,比如明代的大篆刻家汪關就有很精彩的鳥蟲篆作品,如:

漢白文印,遇到斜筆,該如何“取巧寫過”?

(汪關和他的鳥蟲篆印“汪關私印”)

又比如近現代篆刻家方介堪,也以專攻鳥蟲篆印而聲名遠播,如:

漢白文印,遇到斜筆,該如何“取巧寫過”?

(方介堪和他的鳥蟲篆印“朱紫虹印”)

另一類則是專用於制印的“摹印篆”,摹印篆是經過改造方化的小篆,因為小篆的字形特徵是狹長形的,如果不加任何改造,以小篆直接入印,印面必然是縱向顯得狹長,不符合方方正正的印章形式美,比如秦初的秦印:

漢白文印,遇到斜筆,該如何“取巧寫過”?

(秦印:昌成裡印)

當然,後期的“摹印篆”漸趨方正,與西漢印裡的的漢篆基本渾然不分了,因此,一些有界格的印章,有的印譜列為秦印,有的印譜列為漢印,原因正在於“摹印篆”完全方化了。比如下面這兩方:

漢白文印,遇到斜筆,該如何“取巧寫過”?

(摹印篆秦漢印:“宜春禁丞”和彭城丞印“)

實際上,摹印篆已經是一種適合於佈滿方形印面的篆書,所以西漢沿用了這種字體,但西漢人並非完全沿用,而是一邊用,一邊改造,改造的方向是字形更加趨向於方折平正,因為印章畢竟是正方形的。用四個正方形的字放到印面上,才最合理,也最容易安排,這就有了“繆篆”。

繆篆被官方列入制度是在新莽時期那十五年,具體也見《說文解字·敘》:

及亡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為應制,作頗改定古文。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書,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書,即秦隸書;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

這一段文字講得比秦八書說得更清楚,每一種文字的用途都說得很明白,跟篆刻有關的就是繆篆,如果我們認真考察漢印,就會發現:繆篆要比摹印篆“方化”的更徹底,如果以標準的四字印裡的文字來做為標本,則大多數繆篆文字都是四四方方的“正方形”,注意,是“正方形”。如圖:

漢白文印,遇到斜筆,該如何“取巧寫過”?

(漢印:李璋印信)

除了被磨蝕的邊邊角角,文字就是端正的正方形。再比如:

漢白文印,遇到斜筆,該如何“取巧寫過”?

(漢印:戴鹹私印)

當然,如果間或遇到字形疏密差異較大的四字印,繆篆字形也會出現橫向的長方形或縱向的長方形,但這不是篆法方面的原因,而是章法方面的原因引起的“長方化”或“扁方化”。而且這種情況也大都出現在漢私印裡,官印則多是完完全全的“均分印面,任疏任密”,如圖:

漢白文印,遇到斜筆,該如何“取巧寫過”?

(發生長方化和扁方化的漢私印:公孫憲印)

同時,繆篆還有另一個特徵:每一個字的繆篆又可以有多種寫法,除了屈曲盤繞這外,依照印文需要,還可以匠心獨運的增減筆畫,以達到印面章法的需要。我們不建議初學者在使用繆篆時自己任意增減筆畫,儘可能查找漢印裡出現過的繆篆篆法來滿足創作,就是查《漢印文字徵》,查《漢印分韻》,查《繆篆分韻》,儘量不要生造字,以免出現字法方面的錯誤(高手另當別論)。

由此,我們可以認為,漢印的強大,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繆篆文字系統。這個繆篆,就是吾丘衍說的“漢篆”。漢繆篆的字形實則介於篆隸之間,所以既有篆書的圓勢,又有隸書的方勢,因此,繆篆是方圓兼備的成熟了的篆書字體。

取巧寫過

二十舉的後半截:平方正直,字不可圓,縱有斜筆,亦當取巧寫過。說的是繆篆在實際應用中的篆法調整。

這句話的難點在於“

取巧寫過”四個字。

繆篆的最大特徵就是平方正直,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將它們扁方化或長方化,但卻不可以處理成圓形,這很容易理解,因為如果把字形處理成了圓形,勢必會在方形的印面上出向不規則的留紅,特別是接近於三角形的留紅,這顯然不利於篆刻審美。當然,圓形的印面,另當別論,如圖:

漢白文印,遇到斜筆,該如何“取巧寫過”?

(漢印:王偉君印)

注意,這裡的“字不可圓”,指的是整個字的字形,不是指某一筆畫的圓筆處理,或某一轉折的圓化處理。因為在實際篆刻中,一方印裡如果單純只有方筆,就會顯得板滯、生硬,缺乏流動、圓潤之美(走向另一個極端當然也不好,單純只有圓筆,就會顯得疲軟、無骨,金石之氣蕩然不存)。比如這方“徐中君印”

漢白文印,遇到斜筆,該如何“取巧寫過”?

(漢印:徐中君印)

它的泥拓本如圖:

漢白文印,遇到斜筆,該如何“取巧寫過”?

(徐中君印)

我們且不管“徐”字的長方化和“中”字的扁方化,實際上這方印最難處理的是徐字的雙人旁和君字的斜筆,但我們來看這一方印中,都處理得很妥貼,絲毫顯不出一點不舒服,這就是所謂的“取巧寫過”,這一點看似只有一個“巧”字,但如何“巧”,怎樣“巧”,實際上吾丘衍語焉不詳。

再舉幾個漢印的例子:


漢白文印,遇到斜筆,該如何“取巧寫過”?

(漢印:丁若延印)

比如這方丁若延印,丁字的字形,上部是完全的圓形,便我們絲毫看不出“丁”字有何不妥,因為“丁”字左右兩塊圓弧形的圓形紅地的圓勢,被它下面的兩塊接近方形的大塊紅地的方勢抵消了。這樣,原本不好處理的丁字,在這裡反倒成了這方印的“印眼”,出彩之處,全在這個“丁”字,因為它正是“三密一疏”的那個醒目的疏處,丁字的頭部的圓是“取巧”的。再比如:

漢白文印,遇到斜筆,該如何“取巧寫過”?

(漢印:李戎私印和王戎私印)

注意,“李戎私印”裡最難處理的是“戎”字,原因就在於它的斜筆,但我們看,這方印裡,漢代匠人誇大了右上的一點,變成了重重的一筆,這消解了從左上到右下長長一筆的斜勢。使戎字在視覺上仍然是端端正正的扁方形。這就是取巧寫過;再說“王戎私印”的戎字,它也是整方印的難點,難點就在那長長的一根斜筆,但漢代匠人手法高絕,他在橫筆的左上又加了一個折筆,生生造成了左上角的方勢,右邊又借一點強的配合,也做成了方勢,如此一來,這個字也安穩了,如此一來,“戎”還是堂堂正正的方塊字,這也是“取巧寫過”。

又比如下面這方“李右大印”:

漢白文印,遇到斜筆,該如何“取巧寫過”?

(漢印:李右大印)

“李、君”的斜筆暫放下不說,“大”字的左右兩個斜筆很有意思,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篆書了,這是隸書的寫法,左右兩個斜筆斜勢已經完全消解,差不多成了橫勢。這也是“取巧寫過”。再比如下面這方:

漢白文印,遇到斜筆,該如何“取巧寫過”?

(漢印:高功之印)

實際上,這方“高功之印”的難點就是“功”字力部的一眾斜線。但我們看,這方漢印裡的“功”幾乎都處理成了排疊的橫線。力字上部也添了曲折,化為方勢。這還是“取巧寫過”。再比如下面這方賈彭私印“彭”字的三斜筆,仔細觀察,看看漢人是如何處理的,這也是“取巧寫過”。

漢白文印,遇到斜筆,該如何“取巧寫過”?

(漢印:賈彭私印)

所以,吾丘衍的“取巧寫過”實在包涵了太多的內容。要想真正理解,需要下一番大功夫,好在,初學者有柺杖,就是那些關於繆篆的字典,還有越來越多的漢印出土物和越來越豐富的漢印印譜。多看印譜,多看字典,吾丘衍的“取巧寫過”就不成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