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茂等綜合體 謀劃北部新城建設

【數據】

  成績·2019

  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0%;固定資產投資33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大關;財政總收入124.5億元,增長1.0%,其中區級財政收入37.5億元,增長8.4%;完成年度節能減排任務。上榜“2019中國創新百強區”“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目標·2020

  2020年,集美區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6%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0億元,財政總收入、區級財政收入分別增長3.6%和2.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

2020年集美將推動IOI/世茂等綜合體 謀劃北部新城建設

  集美奮力打造高素質高顏值跨島發展最美新市區。圖為集美新城。(林志傑 攝)

  上榜“2019中國創新百強區”“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空氣質量穩居全市前列,優良率排名全市第一;刑事警情下降幅度居全市第一……過去的一年,集美上下緊緊圍繞建設高素質高顏值跨島發展最美新市區的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民生各項事業更上一層樓。

  昨天上午,集美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正式開幕,會上,集美區區長何東寧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回顧總結2019年工作,提出2020年的工作思路目標。

  展望2020年,集美將繼續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在新的歷史征程上,以跳起摸高的精氣神,奮力譜寫出集美更新更美的時代篇章。

  【回眸2019】

  創新賦能

  經濟高質量發展

  上個月,位於集美新城的軟件園三期傳來喜訊——園區當月新增核准入園企業101家,其中包括聖蘇新藥、叢雲科技等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軟件園三期的日益成熟,為集美區乃至全市軟件信息業的發展帶來了新動能。據悉,今年軟件園三期預計實現營收242億元,增長38%,這片熱土吸引1900家企業、超過3萬名員工入駐,形成強大的產業吸附效應。

  圍繞機械裝備、軟件和信息服務等重點發展的六大產業鏈群,集美的主導產業持續壯大,全力提升產業能級。先進製造業發展穩中向好,金龍、宏發等4家企業躋身2019年福建省製造業企業百強,立林科技、中汽客等獲評福建省單項冠軍,廈鎢永磁電機產業園、奧佳華、廈暉氣門嘴等項目加快建設。

  軟件信息業發展迅速,宇信鴻泰、柚子家等一批新興龍頭企業迅速成長,巨龍信息、快商通等一批優質企業落地運營,電子城、易爾通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

  商貿物流業持續發展,同集路商業帶、集美新城核心商圈、北站商圈三大商圈初具雛形,尚柏奧特萊斯、寶象紅星美凱龍、集美湖豪生大酒店開業,橙聯跨境電商產業園開工。

  文化創意與旅遊產業表現亮眼,“集美集”影視文創園營收近9億元,廈門影視拍攝基地(包印地塊)改造項目開工;國內首個音樂產業藝術綜合體星巢·越中心對外運營;全年旅遊接待人數超23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超120億元。

  創新是加速經濟動能轉換的引擎。過去的一年,集美區引進市級以上高層次人才156人,柔性引才1425人,選拔區級拔尖人才21人,兌現各類人才扶持獎勵補助1.1億元;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均排名全市第一;藉助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廈門分所、卓越創新中心、中國高校(廈門)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中科院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等創新平臺載體,為轉型升級賦能。

  用心招商

  營商環境更上一層樓

  從用地出讓到一期項目用地掛牌成交,僅用了半年時間——在本月初舉行的橙聯跨境電商產業園開工儀式上,項目負責人為集美的營商環境、招商服務豎起了大拇指。這個產業園由兩家世界500強企業聯手打造,項目投用後,將帶來全市跨境電商生態鏈圈的大跨步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強化招商服務,集美一直在路上。過去的一年,集美區圍繞招商引資提質增效,創新“369”招商機制,策劃生成招商項目324個、總投資近1100億元,其中已落地38個。杏林灣基金聚集區吸引200家股權投資類企業註冊,基金規模達303億元。集美產業引導基金躋身母基金全國百強榜單,促進43個優質外地產業項目落戶集美,基金投資項目總體估值約70億元。

  在集美投資興業越來越便利。“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項達97%,“一號通辦”創新模式被省效能辦作為典型推廣。商事主體增至8.9萬戶,居島外四區之首。集美區政府系統深入開展“企業服務年”,及時協調解決重點企業用地、用電、用水等238項問題。

  新城帶動

  城市功能佈局更加完善

  2019年,集美區緊緊抓住島外大發展機遇,以新城建設為帶動、城市功能佈局進一步完善。2019年,集美新城基本完成核心區的官任片區整村徵收,功能更加優化、人氣商氣進一步集聚;馬鑾灣新城完成開發建設規劃修編,“兩環七橫七縱”骨幹路網基本形成; 市重點項目徵地拆遷完成率位居全市前列,為福廈高鐵客運專線及地鐵4號線、6號線等重大項目建設提供保障。

  公共交通更加便利、家門口就有綠地公園——今年,集美區新增、優化公交線路16條,建成候車亭20座,投用停車場3個,新增停車位754個;新建公園綠地24個,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居全市前列。

  在2019年,集美人還進一步享受到碧水藍天的福利。全年空氣質量穩居全市前列,優良率排名全市第一,綜合指數排名全市第二;水環境質量顯著提升,坂頭石兜水庫飲用水源地水質達到Ⅲ類標準,省控斷面許溪下莊魚鱗閘及深青溪浦邊橋水質均值達到Ⅲ類標準;集美率先全市開展雨汙水管網溯源排查,實施月美池截汙,完成排海口整治項目16個,完成杏林汙水廠擴容改造;23個自然村農房整治全面鋪開,實現農村汙水治理管網全覆蓋。

  加大投入

  民生保障改善看得見

  總用地面積10.3萬平方米,建設規模高中部、初中部各60個班——前幾天,廈門外國語學校集美校區主體結構封頂的好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目的,2019年,集美區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民生支出51.4億元,佔財政一般預算支出78%以上。

  2019年,集美區新改擴建、移交竣工中小學幼兒園項目14個,新增中小學、幼兒園建設學位6000個,在全市率先完成無證幼兒園整治;柔性引進高層次教育人才17人,招聘新教師336人;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落地並開工;灌口鎮中心衛生院提升改造工程竣工,初步達到二級醫院水平;建成農村幸福院6家、鎮(街)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家;深化對口幫扶甘肅省和政縣工作,幫助三明市清流縣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在多方努力下,生活在集美的安全感進一步增加,打掉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涉黑涉惡案件,完成28個“雪亮社區”建設,集美區刑事警情下降幅度連續三年穩居全市第一。

  【展望2020】

2020年集美將推動IOI/世茂等綜合體 謀劃北部新城建設

  軟件園三期吸引1900家企業入駐,形成強大的產業吸附效應。(林志傑 攝)

  關鍵詞1

  築牢實體經濟根基

  產業是發展的基石。2020年,集美將持續深化創新驅動,築牢實體經濟根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服務企業方面,將出臺扶持“三高”企業政策措施,對390家“三高”企業逐一落實區領導掛鉤聯繫服務;建立完善各行業“隱形冠軍”企業庫、“三高”後備企業培育庫;加強轉型輔導,依託廈門國際協同創新中心等機構,為企業轉型升級“把脈開方”;繼續借力中國高校(廈門)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平臺資源,加強產學研合作。

  鞏固先進製造業支撐作用。推進新凱復材、春保鎢鋼廠房改擴建等181個增資擴產項目;確保奧佳華、廈暉氣門嘴、華懋等項目投產;加快廈鎢永磁電機產業園建設;確保安仁產業園竣工。

  加快壯大軟件信息業。力促軟件園三期東片區52萬平方米研發樓入駐,推動西片區25萬平方米在建研發樓加快建設;建成投用電子城一期、中移動手機動漫基地等產業平臺,力促吉比特、易爾通等自建項目竣工;加快佈局人工智能、5G、大數據、物聯網及智能硬件。

  持續培育文化旅遊業,支持園博苑創5A級景區,推動集美旅遊碼頭建設,提升大社文創街區、高浦文化街區建設水平,加快引進佳龍主題樂園等項目,推動月美池洲際酒店開業,按照“一軸兩翼”空間佈局加快影視產業發展。

  關鍵詞2

  力促消費升級

  2020年,集美將積極推動消費升級,大力發展“夜遊、夜娛、夜食、夜購、夜宿”等新業態,建成杏林灣水舞秀,推動市圖書館集美新館夜間常態化開放, 逐步形成“夜集美”新地標和生活圈。

  優化現有商圈,加大市民廣場地下商業街、杏林灣營運中心等存量空間招商力度,力促特斯拉服務中心等商貿項目落地,推動IOI、世茂等綜合體加快建設招商,形成引領全市、輻射閩西南的區域消費高地。推動以好慷家政、永興東潤、優尼康、宜車時代等為代表的基於網絡平臺的新型消費加快成長。

  關鍵詞3

  跨島發展再加速

  集美區是集美新城、馬鑾灣新城、環東海域新城等三大新城建設的交匯地,是推進跨島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2020年,緊扣集美新城開發建設十週年的關鍵節點,將實施人氣商氣聚集、招商引資、產業壯大、連片成勢、宜居宜業等五大工程,持續完善產業與生活配套,打造濱水特色的環灣生態型人文新城;加快推進馬鑾灣新城(集美片區)公共基礎、公共服務、公共環境配套建設;對接環東海域新城,謀劃集美北部新城新一輪建設;加快省級特色小鎮汽車小鎮、動漫小鎮建設。

  關鍵詞4

  推動城市更新

  新的一年,集美將進一步推進城市更新,啟動杏林老工業區改造,推進紡織廠片區、糖廠片區、電廠片區等片區先行開展前期工作。 完成西亭、蔡林、潮瑤、浦邊等村莊整村拆遷任務,啟動西濱、陳井等村莊整村拆遷。

  提升城鄉顏值。開展鐵路、高速公路沿線及軟件園三期北側區域環境整治。開工建設廈門大橋-集美大橋岸線整治項目,為集美再造一道亮麗風景線。力促中央公園、輪機學院印鬥校區、月美池等3個地下停車場建成投用,新增停車位3067個。

  關鍵詞5

  回應民生期待

  優質均衡發展教育事業。推進外國語學校集美校區、集美區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等項目建設,新增建設學位6570個;開辦蔡林小學、亭北小學等4所學校,促成華銳雙語學校建成招生。

  提升健康衛生事業。全力保障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建設,力促市婦幼保健院集美院區開工,推進第一醫院杏林分院改擴建項目。 健全公共養老服務體系。建成投用集美區老年人養護中心和2家鎮(街)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實現6個鎮(街)照料中心全覆蓋。

  繁榮文化體育事業。辦好第三屆嘉庚論壇,運營好集美人文館。加快集美新城體育中心等體育設施建設,辦好海峽兩岸龍舟賽、國際武術大賽等傳統賽事,精心籌辦全球華人羽毛球團體錦標賽等大型賽事。(廈門日報 記者 應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