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钱之先河:淳化元宝,“缩水淳化”为什么存世极少?

谪官无俸空无烟,惟拥琴书尽日眠;
还有一般胜赵壹,囊中犹有御书钱。

这是北宋初期诗人王禹偁被贬商於后写的首咏泉诗。诗中提到的御书钱,就是宋太宗赵光义亲书其文的淳化元宝。皇帝亲书钱文,这在以前是没有的,实开御书钱之先河。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御书钱之先河:淳化元宝,“缩水淳化”为什么存世极少?

对于太宗皇帝亲书钱文之事,正史上也作了记载。《宋史.食货忐》载:“淳化改铸,又亲书淳化元宝,作真行草三体。”宋王玉麟《玉海》:“淳化元年五月乙未,改铸淳化元宝钱,上亲书其文作真行草三体。”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御书钱之先河:淳化元宝,“缩水淳化”为什么存世极少?

淳化元宝铸成以后,太宗多次把这种钱赐给近臣,可见对此钱还是比较满意的。还是上述的王禹偁,他在《谢赐御书字样钱表》文中对淳化元宝御书钱极力称赞说:“臣某等今月二十三日,於学士院分赐得御书三般字样淳化元宝钱者,洪炉新样,通行将遍于万方,御笔摛华,神妙互分于八体。”还说:“皇帝陛下留意货泉,精心笔札。书记年之大号,用焕钱神;逞上圣之多才,爱彰墨妙,尽返回鸾之法,掩天龙地马之名。”后世泉家对太宗御书三体钱也多有赞誉。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御书钱之先河:淳化元宝,“缩水淳化”为什么存世极少?

刘宫海《嘉荫簃论泉绝可》云:
御笔摛华草与真,奎文三体焕钱神;
阁中法帖临池日,新样呈时赐近臣。

淳化元宝中有一种称“缩水淳化”或“短水淳化”,偏旁三点水紧聚,是一种珍稀的逸品钱,此钱书体隶中含真,广穿矮元,宝字贝部方折。此钱据推测是宋太宗御笔试样钱而未发行,故传世极少。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御书钱之先河:淳化元宝,“缩水淳化”为什么存世极少?

山西五台山曾出土金质供养淳化元宝背左右佛像的小钱,精美异常。另据《宋史.食货志》所记,淳化元宝铁钱中也有当十“御书钱式”。近华川陕等宋代铁钱行用区内发现有书体书法与铜质小平钱相近的铁钱。可见当年“御书钱式”影响之大。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御书钱之先河:淳化元宝,“缩水淳化”为什么存世极少?

太宗的第一种钱是太平兴国年间铸行的太平通宝钱,书法铸工都很好,属于仿开元式钱。太宗至道年间又出至道元宝,有真行草三体。虽至道书体风格与淳化元宝相近,但史书没有说至道元宝是否是御书钱,应该也属于御书钱。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御书钱之先河:淳化元宝,“缩水淳化”为什么存世极少?

太宗对于宋代帖学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他把从四方搜集来的历代书法,加上内府所藏名迹,命王著用枣木镂版,刻成法帖,因此帖刻于淳化三年,所以称《淳化帖》,世称“丛帖之祖”。当时凡大臣登二府(枢密院掌军事,称西府;政事堂掌政务,称东府,合称二府)者,辄赐一本。而宋时书家,偏于帖学,疏于碑版,书法讲意态,喜爱江左的疏宕,此于太宗倡导帖学有很大关系。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御书钱之先河:淳化元宝,“缩水淳化”为什么存世极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