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清水河县:强化移民社区(村)建设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民生】清水河县:强化移民社区(村)建设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民生】清水河县:强化移民社区(村)建设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近年来,清水河县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和市关于城乡基层治理工作的有关要求,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构建,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城乡基层治理过程,使党的领导深植基层。在主题教育开展和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清水河县结合探索实践,用“四个强化”工作法推动党建和移民社区(村)深度融合,推动移民社区(村)管理工作,引领搬迁群众安新家、展笑颜。

【民生】清水河县:强化移民社区(村)建设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强化移民社区(村)组织建设。以移民社区(村)精细化服务管理为核心,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全县集中安置点和乡镇分散安置点设置党支部,采取“党支部+社区服务平台+社区公职人员(党员)+移民群众志愿者(团体)”的服务管理模式,在移民社区(村)建立健全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强化移民社区(村)思想阵地建设。以党支部为主体,广泛吸纳移民社区(村)居民中德高望重、有影响力、群众信任、乐于奉献的党员群众,通过建立健全工、青、妇、老年以及群众自治组织,加强移民搬迁后续扶持、管理和服务工作,深入移民户做好思想引导,消除移民思想顾虑,促进移民群众融入新环境,融合社区。

强化移民社区(村)公共场所建设。立足提高移民社区(村)服务管理水平,整合利用移民社区(村)阵地资源,建成便民服务大厅、文化体育活动室、卫生室、非遗(或村史)展厅、先进典型学习室等“一厅多室”、功能齐全的硬件设施体系。

【民生】清水河县:强化移民社区(村)建设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图为昆新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强化移民社区(村)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借助脱贫攻坚帮扶结对机制,协调包扶部门领导、包扶干部和辖区优秀党员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主动对接群众,建立和完善移民社区(村)就业、就医、创收和帮带志愿服务机制。

就业方面,组织志愿者全面摸清群众学历、年龄、就业意愿等信息,定期向有求职意向的群众发布企业用工信息,适度开发公益性岗位,用好用活扶贫专岗。

就医方面,在集中安置点的社区卫生室设置服务岗,收集群众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医疗志愿人员开展送诊疗服务。

创收服务方面,结合移民地区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组织手艺能人、致富能手为主体的志愿者开展布艺、剪纸、刺绣、制陶制瓷、珠串珠绣等民间民族工艺培训,开发文旅工艺品市场,借助电子商务搭建销售渠道,增加移民收入。

【民生】清水河县:强化移民社区(村)建设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帮带服务方面,探索地方企业党组织、辖区机关部门党组织和移民社区(村)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强帮弱、富带贫、企业或部门结对帮扶,开展志愿走访和政策宣讲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帮助搬迁群众适应环境,学做地区转观念有思想的新居民。(文/赵静波)

来源:清水河县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清水河组工在线

审核:刘志强

【民生】清水河县:强化移民社区(村)建设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民生】清水河县:强化移民社区(村)建设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民生】清水河县:强化移民社区(村)建设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