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地名探究——因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济南天桥区

【开篇语】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齐鲁地名探究——因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济南天桥区

天桥区地图

【地名由来】

1955年9月8日定名为天桥区,因辖区内建有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而得名。

这条腾空跨越胶济、津浦两条铁路之上的天桥,据记载,最初建立在1911年,它是在胶济、津浦两条铁路建成之后才修建的。

齐鲁地名探究——因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济南天桥区

1904年胶济铁路建成,东起山东半岛南岸的胶州湾,湾口就是青岛,这条铁路全长达到393公里,是德国修建的。而在1911年津浦铁路也随后建成,这条铁路北起天津,南至江苏省的浦口,全长1014公里。这两条铁路建成后,直接把济南商埠一代与市区北郊给隔离开了,在当时给百姓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后来为了疏通南北交通,就架起了这座天桥。

齐鲁地名探究——因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济南天桥区

天桥本来最开始的时候是三孔石拱桥,桥身大部分都是用石块垒起的,在中间的一部分用土囤起,除了南北通向的主桥外,又从桥顶的中间向着西边延伸,最终通向宫扎营前街,桥总体呈现的是"丁"字形,全长450米。

齐鲁地名探究——因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济南天桥区

因为桥架设高出地面十多米,车辆和行人都可以从桥下通过,抬头仰视桥顶,会给人一种桥高耸入云般的感觉,故此就称这座桥为"天桥"。

天桥区隶属于山东省,是山东省省会济南市中心四区之一,位于济南市中北部。东与济南市、济南市相邻,西与济南市相邻,北与济南市、相邻,南与济南市、济南市、济南市槐荫区相邻。 全区总面积258.97平方千米;辖15个街道,142个社区,120个行政村。 1955 年 9 月 8 日,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调整济南市区划并变更区名,第四区改称为天桥区。

【历史沿革】

西周,今天桥区境域属谭国。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5年),属齐国泺邑。

战国,改称为齐国历下邑,属历下邑。

秦代,秦灭齐为郡,属齐郡;后从齐郡析出济北郡,属济北郡历下邑。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年),从济北郡析出博阳郡,后以其地于济水之南,改称为济南郡;文帝十五年(前164年),改置济南国;景帝三年(前154年),济南王伏诛,济南国除为郡。景帝四年(前153年),始设历城县,属青州济南郡历城县。

东汉建武十五年(39年),复置济南国,属济南国历城县。

三国魏,属青州安平郡历城县,又属青州济南国历城县。黄初元年(220年),国除为郡。正始七年(246年),置济南国。景元五年(263年),改为济岷郡。此郡后自然消亡,今辖区黄河北地区属此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济南国除为郡,属青州济南郡历城县。

十六国后燕,属齐州济南郡历城县。

南朝宋,属青州济南郡历城县。

北魏,属齐州济南郡历城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济南郡除为州,改为齐州,属齐州历城县。大业三年(607年)复改州为郡,称齐郡,属齐郡历城县。

唐初,沿隋置。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属河南道齐州历城县。天宝元年(742年),改齐州为临淄郡;天宝五年(746年)复为济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又称齐州。

五代,沿唐置。后梁时因避朱温之父的名讳,历城县曾一度改为历山县。至后唐复称为历城县。

宋初,改道为路。至道三年(997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属京东路齐州历城县。熙宁七年(1074年),将京东路分为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属京东西路齐州历城。元丰元年(1078年),又将齐州划属京东东路,属京东东路齐州历城。政和六年(1116年),齐州升为府,属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

金天会六年(1128年)至崇庆二年(1213年),属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天会八年(1130年),刘豫改济南府为兴平郡,属伪齐兴平郡历城县。天会十五年(1137年),齐政权废,济南府直属尚书省。

元初,属中书省直辖的济南路总管府历城县;元末,属山东行中书省济南路总管府历城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山东行中书省济南路为济南府,属济南府历城县。

清代,属山东省济南府历城县。

民国二年(1913年),山东省废府改道,属山东省岱北道历城县。民国三年(1914年),岱北道更名为济南道,属山东省济南道历城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存县,属山东省历城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设立济南市;今辖区制锦市、北坦、纬北路、官扎营、宝华街、堤口路、工人新村、天桥东街、北泺口、北园西部等地区由历城县析出划归济南市,其他地区仍属历城县,历城县仍直属山东省。

民国十九年(1930年),济南市划分为10个区,今境域城区部分属第四、五、六、八、九、十区。

日伪时期,济南划分为11个区,今境域城区部分属城外西区、商埠东区、商埠中区、西乡区、北乡区、东乡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济南市设11个区,今境域城区部分属第四、五、六、八、十、十一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济南解放,成立济南特别市。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济南特别市改为济南市。其间,区划未变。

1951年1月,济南市划分为6个市区、5个郊区、2个直辖乡(镇),今境域城区部分分属第三区、第四区、郊一区、郊二区、郊三区、郊四区和泺口镇。

1955年9月,调整济南市区划并变更区名,因辖区内有横跨津浦、胶济铁路之天桥,第四区改称为天桥区。

1966年9月,天桥区改称为向阳区。

1973年7月,复称天桥区,隶属济南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