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银行每天就可以赚几个亿,但为什么股价那么低?


有些银行每天就可以赚几个亿,但为什么股价那么低?

银行股的估值问题首先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次贷危机之后,全球各国央行多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尤其是主要经济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负利率与低利率现象比较严重,这使美欧日等银行体系更为脆弱,所以银行股普遍估值偏低。

次贷危机之后,发达国家为了强化金融风控,加强了对银行业的监管,2010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宣布了《巴塞尔协议》,这对美欧等国家的银行业的业绩增长带来了一些压力。

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需要上调资本充足率,计提2.5%的防护缓冲资本和不高于2.5%的反周期准备资本,同时还引入了杠杆比率、流动杠杆比率和净稳定资金来源比率等,以降低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加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由于风险管控的加强导致银行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再加上欧美银行业原本竞争就比较激烈,更增加了银行业的脆弱性,所以美欧银行股估值普遍偏低。

国内银行业的估值也受到全球银行业再估值的影响,因此PE、PB都不高,而国内的银行业还有自身的一些特殊性。

就上市公司而言,国内银行股的总体盈利能力一直排在各行业的前茅,但是分红与业绩不相匹配,导致一些股民不愿意投资银行股;国内股市的投机气氛又比较重,在银行股的股息率与投机之间,投资者更愿意离开稳健而追求风险,所以对银行股的投资力度偏弱;更为重要的是银行股流通盘普遍偏大,多属于大盘股,平时上涨速度较慢,受资金驱动的影响,明显压低了估值。

另外,近些年来国内的银行结构处于不断调整过程之中,中小银行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增长,这加剧了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性,同时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不仅令货币市场价格下行困难而且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由于居民存款大量向互联网金融流动,这给银行业的利润带来了压力。

随着全球经济活动有所趋缓,全球债务又在快速增长,这令美欧等国家对银行业的安全性投入了质疑的眼光,而今年一些国际大行的大幅度减员,进一步说明低利率环境下欧美银行业的不稳定性,这使欧美银行业的估值提高进一步受限。受国际与国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国内银行股股价一般都比较低。(本文系馨月说财经原创文章,抄袭必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于头条号馨月说财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