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顯示行業競爭白熱化,未來顯示行業路在何方?

顯示技術作為一門依託電子信息轉換的視覺成像技術,其發展經歷從單色到彩色,從模糊到清晰,從小到大,歷經無數的變化。現代生活中,顯示已經無處不在。大到戶外巨幅的樓宇廣告、電影熒幕,小到手機屏幕以及人們日常生活中已經離不開的電視機和電腦,各種類型的顯示器件成為信息顯示的載體,被廣泛地應用於各行各業中。

半導體顯示行業競爭白熱化,未來顯示行業路在何方?

產業鏈現狀

伴隨著中國半導體顯示產業的發展,國內少數企業在玻璃基板、偏光片、液晶、光刻膠、掩膜版、靶材、COF、光學膜、化學藥液、特種氣體、自動化及檢測設備等領域已經取得了可喜的階段性突破。然而,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些企業核心能力仍然不足,在強勢的上游與下游之間,面臨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

一、 先天性的不足。上游企業發展時間過短,數量少,且以民營企業為主,在半導體顯示產業技術要求高、資金投入大、產品導入週期長等門檻面前,舉步維艱。

二、 產業鏈薄弱。受我國基礎工業的制約,半導體顯示產業上游細分領域幾乎未能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雖然有部分產品能供應給下游面板廠,但再往上游基本上仍由美、日等少數幾家企業控制,國內企業嚴重缺乏議價能力。

三、 國內面板廠未能很好的承擔相應的產業責任。在全球經營環境惡化、中美貿易爭端升級的情況下,國內面板廠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於是紛紛將降低成本作為首要目標,而忽視了作為戰略企業應該承擔起的產業升級重任,對國內國外供應商毫無傾向性地一刀切。

四、 不斷惡化的競爭環境。未來幾年,日、韓、臺的上游供應鏈將向中國轉移。三星、LG已經有計劃逐步關停LCD工廠,而群創、友達等臺灣面板五虎面對長期鉅額虧損,大概率也會慢慢退出市場。日、韓、臺數十年建立起的供應鏈體系,技術成熟,過往多年已從國內賺取了豐厚的利潤,且無折舊攤銷費用,勢必向國內面板廠大量傾銷。

半導體顯示行業競爭白熱化,未來顯示行業路在何方?

OLED在市場上成了爭相追逐的顯示技術

OLED顯示屏在市場上基本由韓國的企業把持著,其中韓國三星掌握著小尺寸OLED顯示屏的絕對市場份額,以至於三星在供應了自己的手機面板之後,還接下了美國蘋果公司這樣的超級大單,而美國蘋果公司和韓國三星公司是兩個有著許多恩怨糾葛的老對手了,這幾乎是路人皆知的事情。

但美國蘋果公司卻對此毫無辦法,因為三星幾乎壟斷了小尺寸OLED顯示屏的市場,蘋果公司為了減少對於老對手的依賴性,迫不及待的想找到更多OLED面板的供應商,三星公司唯一一個在OLED技術上能稱得上對手的是同樣來自韓國的LG Display(以下簡稱LG公司)公司,LG公司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而就在LG公司和蘋果公司想要進一步開展合作,LG公司在加大小尺寸的OLED面板生產力度的時候,卻尷尬的在生產中遭遇了問題,導致LG公司的OLED面板生產進度落後,而蘋果公司方面也不得不重新考慮是否繼續和LG公司深入的合作。

而蘋果公司本身的產品iPhone X也被OLED面板價格的問題影響了銷量,導致蘋果公司對於韓國三星公司的OLED面板降低,三星公司方面倒是不愁自己的面板銷售不出去,馬上和中國的華為公司和小米公司開展了合作,自此中國國產手機也用上了OLED顯示屏!

而在大尺寸OLED面板方面幾乎被韓國LG公司壟斷,主要運用在電視屏幕上!LG公司在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正在加大OLED電視屏的生產量!

OLED屏幕在顯示性能上擁有LCD顯示無可比擬的優勢,但價格降下來還需要一段時間,OLED顯示屏勢必會搶佔LCD顯示屏的市場份額,但這段時間裡,風起雲湧的顯示市場就真會歸於平靜?

半導體顯示行業競爭白熱化,未來顯示行業路在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