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就近下嫁兒媳的“扶弟”史:一面賣苦力,一面向婆家要房

二胎政策落地後,不少夫妻開始忙著備孕二胎。多數人期盼著自己能兒女雙全,湊成一個“好”字。


但多數父母卻很難對孩子做到一視同仁,在部分地區甚至會出現嚴重的重男輕女現象——兒子是“傳家寶”,女兒是“隨風草”。

兒子被寄予厚望,而女兒卻被作為兒子的“守護者”進行培養。

女人多數是感性的,不論嫁得多遠,心裡多少都會牽掛著孃家。

有的適可而止,而有的卻以幫扶孃家為己任,被人親切地稱為“扶弟魔”。

“扶弟魔”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組成的,是個人對原生家庭不斷的妥協,這種“吃裡扒外”的行為,多會被婆家所詬病。

一個就近下嫁兒媳的“扶弟”史:一面賣苦力,一面向婆家要房

歐華在家裡排行第二,上邊有一個姐姐,下邊有一個弟弟。

看父母看來,歐華是個意外也是多餘的。

懷著歐華的時候,父母都覺得二胎會是個兒子,也希望自己懷的是個兒子。

但生下來以後才發現,跟老大一樣,還是個“不帶把”的。

母親和爺爺奶奶本意是想把歐華送人,但最後父親做主把她留了下來。

父親說:“一個女娃娃,不用買房子買地的,每天兩碗飯能花多少錢,留下吧!以後姊妹們彼此之間能有個照應,我們老了,也多個人給咱端茶送水。”

歐華就這樣留在了這個家庭裡。

歐華出生那年姐姐三歲,她兩歲時,母親又生了一個孩子,是個男孩。

歐華本來就不如姐姐受寵,弟弟一落地,她的地位更加尷尬。

一個就近下嫁兒媳的“扶弟”史:一面賣苦力,一面向婆家要房

姐姐和弟弟總有新衣服穿、新玩具玩,而歐華總是撿姐姐穿剩的穿,姐姐玩剩的玩。

比歐華大三歲的姐姐,是個“機靈鬼”,總是會適當地妥協和撒嬌,換取父母多一點的憐愛;比歐華小兩歲的弟弟,是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寶貝疙瘩,父母平日裡重話都不會說一句。

一個家總有一個充當“樹洞”的出氣筒,在這個家,歐華無疑是最適合的“樹洞”。

從小父母就對歐華耳提面命,對姐姐要恭敬,對弟弟要謙讓,一切以家為重。

歐華一直被動接受著姐姐淘汰下來的一切,懵懂無知時可以默默承受,但一旦有了自我意識,開始刻意突出自我時,叛逆的心油然而生。

小學時,歐華一直用的都是姐姐淘汰下來的文具,就連課本也是沿用姐姐用過的。

班裡家境不錯的一個同學有一支兔子造型的自動鉛筆,筆桿頂端的兔子嬌俏可愛,對八九歲的小女孩有致命的誘惑。

一支自動鉛筆一塊五,歐華攢了一個月才攢夠了買筆的錢。

一個就近下嫁兒媳的“扶弟”史:一面賣苦力,一面向婆家要房

筆買回來的那天,歐華高興壞了,她整天都處於亢奮狀態,那些難寫的字、難做的題似乎也變得可愛多了。

晚上回家時,看到歐華新筆的姐姐眼熱不已,開口央求妹妹把筆借給自己。

這一借,這筆就再也拿不回來了。姐姐把這支筆據為己有,並把自己用舊了的一支自動筆拋給了歐華。

歐華不依,姐妹倆撕扯起來,被下田回來的母親撞了個正巧。

問明緣由,母親卻把歐華給打了。她覺得因為一支筆就對自己的姐姐動手,這樣的孩子欠收拾。

對弟弟也是一樣,只要是弟弟喜歡的,歐華都得讓著。

歐華的父親是個靠賣苦力為生的瓦工,為人老實本分,這也意味著他缺少變通,所以日子一直過得不上不下。

三姐妹中,姐姐的學習一向很好,弟弟調皮搗蛋學習最差,歐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一個就近下嫁兒媳的“扶弟”史:一面賣苦力,一面向婆家要房

姐姐考上大學的那年,歐華剛剛初中畢業,由於中考成績不理想,她選擇就讀了當地的一所師範院校。

中專讀完,歐華又去當地的一所師專進修了一番,從校門出來,直接進入當地的一所小學任教。

這時候已經本科畢業的姐姐跟隨男友留在了外地,弟弟輟學在家遊手好閒。

父母怕兒子無事生非惹出禍來,就把他送去了某技校學汽車修理。

歐華剛參加工作,薪資微薄,但每個月除了自己的日常開支,她把餘下的錢要麼留給父母,要麼給他們買穿買戴。

這時候,父母一反常態逢人就誇自己的二閨女孝順,不像大女兒那樣沒良心。好不容易把她從大學供出來,結果因為個男人就留在了千里之外,平日裡連電話都沒兩個,更不用指望她給買吃買喝了。

歐華的弟弟在技校讀了一年多,混了一張四不靠的野雞畢業證回了家。父母找熟人介紹他去了當地一家規模不小的汽車修理廠,但沒幹一個月就跑回了家。

一個就近下嫁兒媳的“扶弟”史:一面賣苦力,一面向婆家要房

一是嫌修理廠的員工宿舍條件太差,二是覺得修車整天烏漆嘛黑的太髒太累,三是覺得修理廠給的錢太少,所以,他跟老闆連招呼也沒打就溜回了家。

沒收入只有支出,弟弟把主意打到了自己姐姐的頭上。

大姐生活在大城市自顧不暇,壓根沒有心思和精力管家裡的父母和兄弟,擔子都壓在了歐華肩上。

有時候歐華也會覺得累和煩,跟母親抱怨,母親一臉的不高興。

她數落自己的二女兒:“你擔了孝的名,就要出孝的力,我跟你爸一年老過一年,你姐遠走他鄉,將來還得指望你在你弟弟身上多出力呢,畢竟他可是歐家的命根子,傳宗接代可都指著他了。”

歐華默然無語。

歐華即便有了正式的教師編制,薪資也不高。二十多歲的姑娘,正是愛美的年紀,衣服首飾總是少不了的。

一個就近下嫁兒媳的“扶弟”史:一面賣苦力,一面向婆家要房

為了貼補父母和兄弟,歐華不敢買價格稍高的衣服,買的都是注重款式的樣子貨,有時候衣服到手,她需要花費很久的時間來清理衣服上的線頭等瑕疵。

即便如此,有時候連廉價的衣服都要精打細算節衣縮食。

某水果水機在國內大行其道的時候,歐華的弟弟為了顯擺也想要一部。

他纏著歐華要了幾次,歐華都沒妥協。直到他看到新聞報導一些年輕人為了水果手機賣腎的文章,心裡生了主意。

他把報紙故意拿給母親,在母親膽戰心驚的時候放言,如果家裡不給買手機,他也去學別人賣腎。

面對父母的斥罵,他卻作勢要離家出走去拿腎換手機。父母明知他在耍賴,但也不敢放任不管。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兒子犯渾跑去做了糊塗事,那後悔可就晚了。

所以,父母把皮球踢給了歐華。

4000多塊錢是歐華兩個月的工資,而且平日裡她絕大部分的薪資要孝敬父母貼補弟弟,一下子要拿出這麼一大筆錢,對她來說太強人所難了。

一個就近下嫁兒媳的“扶弟”史:一面賣苦力,一面向婆家要房

父母是至親,弟弟也是至親,所謂父母賜不敢辭。對歐華來說,恩情是賜,責任也是賜,父母的要求自己需要極盡所能來滿足。

歐華是個和善的人,平日裡在學校跟同事相處融洽,大家也都願意跟她親近,一般有點什麼難事,只要力所能及她都願意幫忙。

人心換人心,當歐華向同事借錢時,大家也都很爽利。

弟弟如願以償拿到了水果手機,歐華也“如願以償”背了一屁股債。

歐華的好人緣也為自己找了一戶好人家,對方縣城戶口,家中獨子,跟歐華同處一個學校,不過本科畢業的他在初中部任教。

男方的父母是小商販,一輩子普普通通,唯一值得驕傲的是培養出了一個知書達理的知識分子。

歐華跟丈夫結婚的時候,婆家的經濟條件並不算太好,父母對這樁婚事也頗有微辭。

不過看在男方穩定的工作和縣城裡兩套房子的面子上,父母在收到8萬元彩禮後鬆口了。

婚後,歐華對自己的弟弟依舊照顧有加,對孃家也是三天兩頭的回家探望。

一個就近下嫁兒媳的“扶弟”史:一面賣苦力,一面向婆家要房

婚前,丈夫知道歐華對孃家的習慣性付出,所以也就見怪不怪了,但婆婆卻對自己的兒媳意見不小。

不過歐華身為老師不貪求榮華富貴,就算是幫扶孃家,也基本能做到自給自足,所以婆婆除了抱怨幾句,私下裡跟自己的兒子嘮叨幾句,也並沒有什麼出格之舉。

前幾年,歐華生活的縣城開始城市更新,婆婆家的兩套老房子都在拆遷補償的範圍之內。

這一拆一蓋,歐華的公婆手裡一下有了五套房。

公婆一套、歐華夫妻倆一套,還剩下三套房子空置,公婆準備簡單收拾一下把房子租出去,但裝完自己和兒子兒媳的房子後,手裡資金有些緊張,就準備賣掉一套換錢。

自打歐華的婆家分完房子後,自家的父母就開始惦記上了。

每次歐華回家,父母就會跟她叨叨家裡怎麼窮、怎麼不容易,兒子找女朋友怎麼不順利等等,歸根結底一句話,他們想讓女兒的婆家勻一套縣城的房子給自家兒子。

一個就近下嫁兒媳的“扶弟”史:一面賣苦力,一面向婆家要房

歐華一來被纏的沒法,二來也覺得自家的弟弟結婚是個老大難問題,三來婆婆家四口人五套房子確實有點浪費,所以她思來想去還是跟婆婆開口了。

歐華沒完沒了地幫扶孃家,婆婆公爹雖看不慣但也逐漸接受了,但歐華提出這樣的請求還真讓兩人感到震驚。

公公說話比較含蓄,引導歐華:“你這孩子是沒睡醒嗎,雖然我們百年之後名下的財產都歸你們夫妻倆,但現在我們還在呢,你就想把它劃拉到你孃家,這吃相會不會太難看了?”

而婆婆卻怒髮衝冠,當著丈夫的面對歐華破口大罵:“你家窮是你家的事,你拿自己賺的錢全部貼補孃家,我們無話可說。但你現在把爪子伸到了我家的飯碗裡,把我家敗光了,讓我兒子以後的日子怎麼過?想好好過日子,那就別把手伸得太長,如果只想著貼補你那個窮孃家,那就趕緊離婚趕緊滾!”

婆婆的話說的難聽,歐華心裡聽著難受,她想爭辯幾句,但著實不佔理。

直到公公把罵罵咧咧的婆婆拉走,她也沒說出來一句話。

一個就近下嫁兒媳的“扶弟”史:一面賣苦力,一面向婆家要房

父母對子女的愛,不是為了佔有,而是為了分別。相反,子女對父母的愛是孺慕是依賴是待他們老了以後無微不至的看顧,子女贍養父母天經地義,但對於兄弟姐妹那就另當別論了。

我們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但卻沒有撫養兄弟姐妹的義務。未成家時,兄弟姐妹抱團生活,成家以後要擺正小家庭在自己生活中的定位。

一般來說,只有先顧好自己的小家,才有餘力去照顧大家。

而且女人一旦嫁人,婆媳關係是個大問題,有時候我們不得不照顧老人的情緒。

男女一旦成婚,婚後夫妻的收入都屬於夫妻共同財產,所以為了減少夫妻矛盾,在支配夫妻共同財產時,最好事先徵得配偶的同意。

家和萬事興,在一個家庭中“和”是永久的主旋律,所有的決策都該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